May 1, 2010

  • Yeung Mook Kuk: Rotten Theology

    這本書其實在圖書館已久,昨日我才有空借來看﹕

    楊牧谷《壞鬼神學漫畫版 1﹕創造論的核心》,香港﹕更新資源,2000

    是囉﹗創造論的本質是討論神和人、人和世界的關係,而不是討論生物在物質層面的起源過程。如果教徒都知道這一點,還跟科學家鬥來幹啥﹖

    更有甚者,把「創造」、「感恩」掛在口邊,但心裡其實就異化了,躲在儀式中逃避上帝,那又對教徒的成長有何益處﹖(於是繼續壞鬼到今日﹖)

    書好看,又是漫畫,奇就奇在這本書從沒在「老師好書推介」中被推介過。
    如果我不是非教徒,不想在學校講神學的話,會自己去推介囉……

    ---

    雖然,也不全然認同楊牧谷的話,例如他說「信則有不信則無」是中國文化中低級的宗教思想。我倒覺得剛剛相反,是看透了諸法皆空的高度文明,才會有「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洞察。

    楊的論點本身很經典,就是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否定了客觀性,如果神是客觀存在的,那應該是「無論信不信,有則有,無則無」。問題是,神這一類概念正正是無法客觀地驗證,我經常用這個例子﹕

    你是信有鬼神的話,就算風吹草動,你也會認為是神差鬼使。
    你是不信鬼神的話,就算眼前見到上帝,也只會認為是幻覺。

    「有神」與「無神」的分別,並不在於客觀驗證,而在於「世界觀」,這是一個人如何詮釋世界的根本方式。就如楊牧谷一開首提到的「理性觀」與「感性觀」一樣,是無法以現實證據說服的。

    正因如此,所以「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句話,並不是討論鬼神是否客觀存在,而是指出「信」與「不信」兩種詮釋角度,全在乎個人選擇。你選擇「信」就以「有鬼神」詮釋世事,選擇「不信」就以「無鬼神」詮釋世事,止此而已。

Comments (19)

  • 方兄:英文題目,應為Rotten。

  • >你是信有鬼神的話,就算風吹草動,你也會認為是神差鬼使。
    >你是不信鬼神的話,就算眼前見到上帝,也只會認為是幻覺。

    有點牽強,說服力不大。

  • 神這一類概念無法客觀地驗證,因為人類背景知識不足,無法作出結論。你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是因為我們嘗試以有限的知識,探討神的存在,而根據此等有限的知識,人人作出的結論不同,就如瞎子摸象。

    我仍然認為無論信不信,有則有,無則無。

  • 「信則有」的語意是「如果你信的話,"你都可以話有"既」。
    反之亦然。
    就是說神之存在,幽微難知,沒有定論。
    一種「不可知論」(Agnosticism)。

  • @smileooooooo - 我們不是這樣想嗎﹖至少楊牧谷自己對「理性」和「感性」的討論其實也是差不多。

    @anthony_mok - 我不是討論神的存在是否有客觀性(我只說「無法客觀驗證」),而是從「詮釋」的角度去反駁楊牧谷對「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批評。

    @chris - 正是如此。

  • 你們兩方講的根本是不同的領域:

    你說的是:
    ‘信則認為有,不信則認為無。’

    但他說的是:
    ‘信和不信,跟事實上“有無”是沒有關係的。’

    i.e.:你講的是信念的問題,他講的是事實的問題。

    你現在的質疑在於‘不能證實有沒有神’,可是對於真正的基督徒來說,他們個人的經歷,雖然不能用科學化的方法去實驗,但是足以證明神的確存在。有人經歷過,自己都沒法否認神的存在,還是可以不信(有多奇怪呢?有人吸完毒知道有害戒完毒還是再吸!那不是更不合常理嗎?!),那比較可以簡單地舉例傳釋書中作者的看法:‘信不信也好,有的就是有,沒有的就是沒有。’

  • @Frostig - 你還是不明白,我不是不知道這是兩種思考方式,我是反駁他說「信則有不信則無」是「低級」。

  • @fongyun - 

    不是。
    >你是信有鬼神的話,就算風吹草動,你也會認為是神差鬼使。
    也可以認為只是風吹草動啊。就算有教徒說傾盤大雨是「恩雨」,也可以只是講下,未必有甚麼特別意思。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不是所有教徒都那麼「神化」。

    >你是不信鬼神的話,就算眼前見到上帝,也只會認為是幻覺。
    這也不準確。個別宗教所信仰之鬼神或因定義上有矛盾等而不可能存在,但是一般人無必要受這些教義束縛。原則上我們可能接觸到一些被稱為神靈的東東(比如像倪匡說的外星人),只要證據夠確鑿,思想夠開放,就不會認為是幻覺。

    補充:我也認同「信則有不信則無」並不低級,楊牧谷把它詮釋成低級,或由於其見識局限,或有意打稻草人(我有此書但不記得書中論點了,第幾頁?)。

  • @Frostig - 

    (有多奇怪呢?有人吸完毒知道有害戒完毒還是再吸!那不是更不合常理嗎?!)

    你沒有high過...所以你無法體會。人從來就不合理。 (我承認,如果我有一筆巨財,我很可能去吸毒/濫藥)

    試試從吸煙/喝酒/喝咖啡/性愛/睇AV甚至上網這些會上癮的活動去想,你就明白了。 注意,禁藥(毒品)對腦部神經的影響比咖啡因尼古丁更厲害XX倍。

  • “信則有不信則無” 。是的。

    "你是信有鬼神的話,就算風吹草動,你也會認為是神差鬼使。你是不信鬼神的話,就算眼前見到上帝,也只會認為是幻覺。"
    perception is reality. your perception is your reality.
    特別是對於每個不同的當事人來說。

    至於"絕對"的客觀性。由於主觀的人類感官/認知/思維(perception/世界觀)的局限,是永遠無法達到的。
    人的語言文字圖像不可能描述到絕對客觀,只能做到“盡量準確” (e.g. 照片比繪畫準確,愛因斯坦的宇宙比牛頓的宇宙“更準確”)
    即使人人皆成見證,那也只是最廣泛的"共識"。 即使地球是圓的,那也只是"共識",而不是“客觀真理”。

    更多的“客觀”思考:
    1. 地球是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月亮/火星/金星/牛郎織女星/潘多拉星 繞著地球轉?
    2. 你肯定是你在走路? 而不是大地在你腳下移動?

    以上都是觀點&角度。

    關於“存在不存在”的認知局限:
    各位電腦裡面都有一顆CPU。這是客觀存在。
    你如何令這世界超過一半從未見過電腦,甚至不知道什麼叫“電”的人,相信你電腦裡面有顆CPU?
    我大概二十年前開始玩電腦,當時RAM得4MB,1MB要差不多一千港幣,天天煩唔夠RAM,harddisk才100MB。
    要是當時有人告訴我20年後RAM有4000MB,harddisk有一百萬MB(1TB)。我絕對不相信。

    我越大,越了解這個世界和人,就越相信我不但和我的表姐是同一個外婆(父系不一定可靠,難免有綠帽),我和動物園那隻黑猩猩是同一個祖先。和我朋友家那隻貓也是。
    你不相信,我也無法逼你相信。

    @smileooooooo - 

    舊約裡的上帝,很可能是外星智慧生物!

  • 我未有看完這本書,如理解有錯請見諒。

    「信則有不信則無」是否低級相信不是楊牧谷的重點,有否其他論點值得分享?

    物自身不可知,故有信(與不信)之說,要不宗教都是「知仰」了。(看透了諸法皆空的高度文明,才會有「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洞察)這個詮釋不錯,我喜歡。不過退一步想,張三看得多,看透了,跟人說信則有不信則無,李四聽了,覺得躲在這句諺語後可以逃避自由之苦,也不錯,又跟人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當中是有些高低吧,你認為呢?

    (你是不信鬼神的話,就算眼前見到上帝,也只會認為是幻覺。)有點經驗主義,你同意這一套嗎?

  • @niuxicao - 

    在坊間又好像是李四之流比較多。

  • @smileooooooo - 大部分人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的。

    「不信鬼神」擺明就是無神論,而不是無宗教那麼簡單。
    (漫畫黎o者,好易翻查)

    @bigbrother1984 - 不同意你推得「客觀」往太極端的相對主義。其餘同意。

    @niuxicao - 整本書就是說創造論,你要自己找來看看才成了。

    正如信教有正信迷信之別,「信則有不信則無」當然可有高低之分。問題是這不代表這句話本身低級,正如基督徒中出了很多敗類,難道就說基督教等於邪教﹖
    我想,「見到上帝也覺得是幻覺」很難說是經驗主義吧﹖經驗主義者應該不會固執於已有的想法。

  • @fongyun - 我明白,可是你們兩個說的東西根本沒有甚麼矛盾,也不能以此說明他覺得這種理論「低級」不合理.  

    根據你的形容,我理解的是作者覺得「低級」是因為(事實論)「信不信」根本不會影響「有無」,所以邏輯上不對,也把自己的「主觀看法」放得太大、太自我中心...... 

    你對同一句話的解釋其實應該這樣說更適合:「信就會信,不信就不會信.」可是那不是太「套套邏輯」(Sorry,這怪 term 友人間自己發明的)了嗎? 

  • @Frostig - 「套套邏輯」(tautology)李天命也說過。

    「信則有不信則無」只是一句警句,不是命題,警句有套套邏輯並非死症。
    如果以命題視之當然可稱之荒謬,但事實上不會有一個中國人因為「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句話,而認為自己可以主觀影響鬼神存在的。

    換言之,中國人多年來都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楊牧谷不明白。

  • @fongyun - 

    Got your point. That's true that this sentence mainly just reflects people's 'belief' instead of 'facts'......

  • @fongyun - 

    P.S. I reckon this term is not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of Tautology...... What is it though?

  • @Frostig - 同義反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