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7, 2010
-
Usually, propaganda is bullshit in general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派給全體老師那本《國家選舉多面睇》,說中國如何「發展民主」也算了,討論美國時竟然說﹕
「總統內閣成員並非由選舉產生,也通常不是國會議員,一般而言,他們須退出國會才能加入聯邦政府任職。」
宣傳品「通常」是廢話,而這一段「一般而言」是多餘。因為根據政治常識,美國是嚴格三權分立的國家,議員本來就不得兼任官員。英文維基有記載﹕
「Section 6 Clause 2: Independence from the executive
No Senator or Representative shall, during the Time for which he was elected, be appointed to any civil Offic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have been created, or the Emoluments whereof shall have been encreased during such time; and no Person holding any Office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a Member of either House during his Continuance in Office.」懶得看英文的話,連中文維基也有這句「參議員或眾議員在當選任期內,不得被任命擔任在此期間設置或增薪的合眾國管轄下的任何文官職務。凡在合眾國屬下任職者,在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擔任任何一院議員」。
如果他們那些人連這麼簡單的事也搞不清,不妨邀請在下當委員。(如果他們不怕我教學生「愛國討厭黨」的話
)
Comments (15)
严格来讲还是有例外的,美国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在出现相等票数是有最终投票权~当然这种机会现在很少出现了。
没必要对这两个词这么较真吧?作者不过想伪装地谦虚点罢了,加两个表示可能性的词也不过是用语习惯,看得明白就行了,不影响句意的。
期待那本東西傳到我手上。
這個中心的東西真的很有趣。
@jeremy -
這不是「较真」不「较真」的問題,「通常」、「一般而言」等詞的確會影響整體意思。如你所言,這些詞是「表示可能性的词」;然而,行政官員不得兼任立法議員、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均由合眾國憲法明文規定。「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一定」。
@beanchung -
我同意“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一定”
但既然是宣傳品,也說了是“廢話”了,爲什麽要對“廢話”錙銖必較呢?
如你所說,把“通常不是”換成了“不得兼任”,“一般而言”去掉,但這種消除了句意上可能性的搖擺的做法,對於宣傳品的受眾來說卻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影響,大傢伙兒依然是看了過,不會去找美國憲法對質,也不會因為少了一分意思就失掉幾分民主的熱情。
我只是說宣傳品不是論文,沒必要在這裡挑無關痛癢的錯。
我舉的美國副總統的例子只不過想說明:如果把這個命題絕對化,也是有問題的,副總統就是把“通常”、“一般而言”去掉后解釋不了的一個問題。要把一個學術命題絕對化一定要慎重,你在指責別人的同時可能自己也犯了微小的錯誤。
美國政治制度中特例是很多的,三權分立也是不斷變化、交叉的(當然主流是分立的),論述的時候如果要否定所有表達可能性的語句,恐怕不把美利堅憲法全文加眾多的司法判例搬來是講不清楚的。
那樣恐怕也不是宣傳品,而是教科書了……
@jeremy - 「嚴格來說」美國副總統也不算是「內閣成員」呢﹗你自己看看維基的「美國內閣」怎麼寫。(副總統屬於「內閣級別成員」而非「內閣成員」,英文維基有解釋)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說很滑頭,那麼我不如直接出絕招﹕「美國副總統根本不是參議員」(雖然他是議長)。
所以「總統內閣成員並非由選舉產生,也通常不是國會議員」這句,就算考慮副總統仍屬多餘。
又,其實這篇文很明顯也只是在嘲笑他們的「扮謙虛/懶謹慎」。
你以為我嘲笑他們的時候,沒想過「副總統是議長」這一點嗎﹖
@beanchung - 說得沒錯,其實憲法明文規定「議員不得兼任文官」已是排除了「一般」和「通常」以外的「例外」情況。有這一條,就不會有例外。憲法條文自相矛盾是笑話來的,至少在下以往搞學生會章則,也不容許這種情況出現,何況是大國﹖
@Kursk - 其實這本不算太差,至少他們肯承認連越南人大的代表性也比中國的高。(因為越南連全國人大也是直選的,可見一黨專政和直選並無矛盾,當然,新加坡是更早的例子。)
@jeremy - 其實我只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美國聯邦政府有哪個職位,是可以讓國會議員出任的呢﹖」你找一個給我看看﹖方某才疏學淺,真的想不到。
"没必要对这两个词这么较真吧?"
果然,中文人太多差唔多先生。
如果他們不怕我教學生「愛國討厭黨」? 怕!!!
Of course 「愛國討厭黨」should be a major issue in the proper civil education!!!
如果要一般而言,又無講例外係乜,又算唔算差不多先生式?
"当然这种机会现在很少出现了。"
Just a few years ago, Dick Cheney did that a few time when the senate was split 50-50.
of course they will never teach you such things as democracy, enlightenment and social contract at school. you can try suggest it and they will play taichi with you.
美國副總統也不算是「內閣成員」 —— 這我倒不知道,學習了
不過美國涉及三權交叉的情況存在是事實,嚴格分立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當然他們儘量避免這種情況出現,20世紀美國總統權力擴大和獨立檢察官制度興廢可視為兩例
關於政制的嚴肅性,我只不過想說限制在學術的討論中就行了,民主的常識,並不一定要細化到對條目的原本理解,更多在於日常對民主制度的參與和維護,我只不過認為我覺得在這點上,那本宣傳冊并沒有什麽大錯而已。
(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啰嗦了,看完后把我這條刪了吧)
@h - 的確是少出現的,如果跟初期比較。兩黨政治成熟後,大部分時候參議院都有明確多數,就不需要那一票了。只是美國參議員獨立性比較強,未必聽黨話,所以才會出現這情景。
@jeremy - 你再囉嗦也比不上這裡的博主,這裡出名長篇大論。XD
我想這裡大家都了解,絕對的三權分立其實是不大可能的。正如總統提名、國會通過任命大法官已是干擾。但如果憲法寫得清楚要杜絕出現的事,就不應該「假設」有例外了(除非有實例,當然「例外」在中國最普遍,歷來憲法寫甚麼都不能當真,但我們不能以己度人)。
其實你也不用太嚴肅,因為這篇文一開始目的就只是想嘲笑別人而已。:p
(「副總統不是內閣成員」那個擺明是耍滑頭,不要介懷。)
寫虛d就唔駛怕寫錯。
ps. 我對呢間野完全冇好感, 覺得佢好騎呢。
@嘉 - 如此差不多先生,果然是國民教育的先鋒。X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