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3, 2010
-
[敢赦帝臣﹖]
戲中紀曉嵐見到貪官大堂中掛上,以皇上筆跡、用御墨寫成的「敢赦帝臣」橫額,幾乎嚇暈(當然更有可能是因為茶裡被人「加料」)。這裡要解釋一下。
如果沒讀過論語最後一章的,可能沒見過這段文字﹕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論語.堯曰》(20.2)(這篇《尚書》也應該有)
「履」是商湯,商朝的開國君。這是他為伐夏桀向天帝禱告的禱詞,亦有人說是因天旱而作的禱詞,見後面註釋。
湯的意思是說,向天帝禱告,不會赦免有罪的臣子(這裡「臣子」應包括所有人類,包括他自己)、亦不會隱瞞臣民的過錯,因為天帝本來就看得很清楚的(即是說瞞得天下人也瞞不過上天,「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他自己犯了錯,請天帝不要禍及天下人﹔如果天下人有錯,他願意承擔責任。這是一篇政治聲明來的。
(這裡的「帝」不是「皇帝」,皇帝是秦始皇發明的詞語。夏商周三代君主只敢自稱「王」,「帝」是指上天的主宰,即「上帝」。
當然這上帝也跟基督教的沒關係,只是後人以「上帝」翻譯 God 而已,就像原指天后的「聖母」被用來指稱耶穌生母瑪麗亞一樣。有些基督徒竟然因此聲稱古代中國人已經認識上帝耶和華。如果他們不懂事,那麼胡說八道﹔如果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那就是有意撒謊做假見證了。不知他們是否以為信了上帝後,犯十誡也不怕受懲罰﹖
為免令人誤會,所以我想不用「上帝」,將「帝」解成「天帝」比較恰當。)橫額變成「敢赦帝臣」,即是說(皇上)夠膽違逆天意,赦免那些本來犯了罪的臣下了。
連「古聖王」也說「罪不敢赦」,老紀竟然見到有一篇「疑似」皇上賜給這貪宮的橫額說「敢赦帝臣」,有如給貪宮免死金牌一般,不嚇一跳才奇。
---
內地有人把「帝臣」解釋「想稱帝的臣子」,但這樣解很怪,因為當時的人根本不會自稱為「帝」,正如今人不會自稱神明一樣。首次有人自稱為「帝」的,已經是很多年後的戰國時代了。
另外內地還有很多地方都說這段話是舜向禹講的,其實不然。你只要找注釋看就知道了﹕
「孔注云“履,殷湯名。此伐桀告天之文”。案:孔以此為伐桀時事,《白虎通義·三正》篇及周語韋注說同。然據此後文,則是湯禱旱之辭,孔說蓋誤。《大戴禮記·少閒》篇云“乃有商履伐興”。《白虎通義·姓名》篇云“湯王後更名,為子孫法,本名履也。”畢云:“孔書作‘肆台小子’。”」
他們其實是把同章的兩段話合起來看以致誤會,因為上一段是﹕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論語.堯曰》(20.1)這段的意思是堯向舜說,天命已經來到你身上了(古代修曆是君主專利,不容私人參與),請你好好把握治國的中道吧。如果你令四方人民都陷入困境和貧窮的話,上天給你的祿位(即天子之位)也會隨之而終的。舜把王位傳給禹時,又把同一段話向禹講一次。
Comments (11)
1. 論語無句讀,
2. God 和基督教也無語源關係
多謝分享,原來原文是這樣來的。
不過《紀》這套片真是垃圾,因為裡面所有的貪污案有99.99%都是和坤是主謀,然後紀昀去查,最後和坤的手下做了貪污案的替死鬼。劇情永遠是這樣發展,了無新意。
還是,《紀》這套片是為了警醒國人,只要有乾隆(中共)包庇,和坤(貪官)就不會受制裁,呼籲全民起義,建立民主政制,驅除韃虜(中共)?
多謝方老師!
頭三輯沒看, 這輯倒是看得很高興, 晚晚追 :)
@bencrox - 但中國人主要是靠英譯中的聖經嘛。
@newhist - @栗姐 - 反正看戲的人也只是喜歡看紀曉嵐跟和坤調侃而已。超人片打怪獸不一樣打足幾十年﹖
《紀》無睇過,一來屋企無電視,二來無時間睇,所以唔知劇情。
帝字,甲骨文係好似搭柴架來祭。火燒,煙通天。所以帝就代表上天。周人後尾將隻字,加個示部成禘。分開祭同上天兩種意思。(咁五帝又有乜意思呢?五帝地位等同上天咩?)
無論邊隻基督/天主敎,要打入唐人市場,早期傳敎士都係熟讀唐人文化。唔少傳敎士當時都係道佛儒專家。佢哋就大量借用道佛儒用語,去表示呢種新宗敎概念。
上帝,天帝,係借用上古經典天個概念。又例如聖誕,基本上中唐人乜神生日都叫聖誕,又係借咗來用。天堂地獄就係借佛敎經典。
名就一樣,但內在可以差成十萬八千里。
響香港,西人聖經就有人讀,日日查章節,但聖賢書字句,就無乜人讀,莫講話講到出處。所以難怪,此敎徒本末倒置。
《紀》這套片以娛樂心態來看好了, 因為我覺得很多地方都很有問題, 不說別的, 單是乾隆不論大小都稱呼大臣做"乜大人", "物大人"而不是直呼其名, 這就很奇怪了.
@ruby_omnibus - 「五帝」應該是後人的敬稱吧﹖就像現在的人把人家叫成賭神歌神波神之類……
@bittermelon2009 - 歷史問題當然不少(不過既然擺明為娛樂就懶得捉),不過不直呼其名倒是正常。古人直呼其名是很不禮貌的,除非你是家中長輩。至於官場,大家都抱著禮多人不怪的信條,互稱「大人」也不足為奇吧。
(例如錢穆,其實應該叫「字」,稱之賓四先生。如果是門生徒孫之類就稱賓四先師。如果你兜口兜面叫佢「錢穆先生」,即是自認長輩,其實好唔畀面。)
但是乾隆不會稱呼大臣做"乜大人"吧?
如果對一些有功或者元老級大臣稱呼為"乜大人"不奇怪, 但不論大小也"乜大人"前, "乜大人"後, 我估乾隆不會這樣吧?
@bittermelon2009 - 這也是,如果出自皇上口中似乎有點像「反諷」的意味。之前幾輯,乾隆是叫他們「愛卿」的。
《紀》這套片是中國版的Tom&Jerry。
@阿靳 - Really? I don't think so. But I love this TV series, anyway, haha.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