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5, 2009

  • 之前台灣水災,大家都批評馬英九反應太慢。我雖然同意馬英九反應慢,而且不懂管理民眾期望,但有兩篇文章提供了其他觀點,值得一看﹕

    〈台灣水災與省籍矛盾〉,譚志強,《明報月刊》2009年9月號 (節錄)

    省籍矛盾阻礙救災 政治太多專業不足

    回顧這次「八八水災」的救災過程,馬英九政府可以說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綜合各方的消息和意見,台灣輿論(包括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政客、傳媒、災民)對馬英九政府的批評主要集中四點,一是救援速度緩慢,二是救援工作的指揮混亂,三是為什麼中央政府不援引過往案例盡速頒布「緊急命令」,四是為什麼拒絕外國政府或民間提供的「外國援助」。但是,這些對馬英九政府的猛烈批評,是否公平公正呢﹖

    首先,由於台灣早在九年前通過《災難救治法》,授權中央政府在大型災害發生時,根本要想、要做什麼,就幾乎可以做什麼﹔所以,實質上,馬英九政府有沒有頒布「緊急命令」,根本就與救災有效與否關係不大。

    (也不全然,因為「上頭」著緊一點,下面的人也會著緊一點。所以無論為了宣傳還是推動官僚救災,擺一些「姿態」也是好的。)

    其次,拒絕外國援助的源頭是一份台灣「外交部」(原作者是台灣人,相信這個引號是明月自己加上去的)對外界發出的公文,其主旨不是不要外國援助,而是要求外國提供金錢援助就夠了,因為目前台灣的救災人力和物力尚算足夠,現階段外國只要捐款即可。結果,這份公文的內容在網上傳播時,被網民一再扭曲,最後竟然變成意思剛剛相反的「不要外國援助」。

    因此,以上兩事目前都可以暫時按下不表。

    軍隊人力不敷應用

    再次,據筆者在台灣南部現場的觀察(前面提及作者當時也被困於南部),再結合目前可以看到的各方資料,就「救援速度緩慢」這一點來說,特別是最初兩三天,馬英九政府根本是不可能做得很快的

    因為這一次「八八水災」的災區範圍實在太大,至少涵蓋了台灣南部的五個縣份(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特別是其山區和濱海地帶),和上次災區只集中在台中南投縣三個鄉鎮(集集、南投、埔里)的「九二一大地震」全然不同。

    對南投縣災區來說,李登輝總統只要派出幾千名軍人,沿著台中至埔里的「中投公路」,見路修路、見橋搭橋,大批救援人員和物資隨著軍隊一路挺進,需要即時援助的鄉鎮則用直升機或其他空中運輸工具提供緊急支援,災區的秩序很快便會恢復正常。

    但是,今次「八八水災」的災區面積實在太大,馬英九總統和台灣軍方即便馬上派出四萬部隊進駐,人力都根本不夠使用,更何況台灣最近十幾年大幅裁軍,目前總體兵力只有十七萬人左右,扣除平常必須負起的防務責任外,軍方馬上能夠調派出來救災的軍人就只有四千人。(國軍兵力大部分駐守在金門、馬祖和澎湖群島等前線前區備戰,其餘兵力主要駐紮在台灣北部拱衛「首都」(台北總統府)(同上)和各個戰略要點。愈近中部南部,人就愈少,因此,軍力最薄弱。軍人數目最少的南部,一旦成為災區,幾個小時之內能夠馬上抽調去救災的國軍,遂只有四千人。)
    四千人撒在一個比香港大上十倍的災區,光是修路搭橋就要好一段日子,救援人員和物資也不可能很快的隨著軍隊挺進災區,當然一定會給外界救援速度很慢的觀感。

    上報不準時間延誤

    至於就「指揮過程混亂」這一點來說,其實問題主要出在幾個縣份的縣長和代理(副)縣長,對水災的損害程度估計錯誤,不但沒有在五時到七時突然暴降豪雨的時候,向基層政府組織和危險山地村落的民眾發出撤退命令,還在要求軍方支援時上報不準,上報時間一再延誤,更牽涉了台灣內部獨有的致命傷﹕「省籍矛盾」。

    事實上,各個縣份首先被沖垮的就是各類基層政府組織(鄉政府、鎮政府、村政府、里長辦公室、水利會幹事、抽水站站長等),因為他們往往就是最早的一批災民。

    在災情未明、形勢未知的時候,有關上級部門首先的工作應該就是先派遣個別小隊進入災場,將仍然可以運用的、比較了解現場狀況的基層政府官員重新組織起來,編列進救災指揮系統之內,再通過這些最了解災難現場情況的基層官員提供各種準確的情報,才有可能有效率地開展救援工作。但是,台灣南部救災現場的情況恰恰與此相反。

    例如,民進黨籍的高雄縣長楊秋興,八月八日當時人還在國外「考察」(其實大家都知道這類暑假考察都是考察其次,觀光為先),在國外發覺選區發生了「代誌」(大事),才匆匆趕回高雄縣。但是楊秋興的首個反應竟然不是重整地方政府組織,全力救災,而是將責任一股腦兒賴在台灣氣象局和台灣軍方頭上,沒有一點反省之意,政治考量太多,專業知道卻嚴重不足。

    氣象局曾通知地方要小林村撤離 綠營地方首長卸責只顧縣市選舉

    其他綠營地方行政首長,在自己轄區出了大事後,也沒有好好自我檢討,就先罵了軍方和中央政府再說,至於自己有沒有首先撤退本縣人民(特別是山地村落的民眾),就一概在所不問,先將責任賴掉,以應付年底舉行的「縣市長選舉」。

    其實,指責氣象台預警低估雨量已經夠荒謬,根本完全不理這是在現有科學技術上是不可行的。更荒謬的是,綠營首長和綠營的「民視」還批評,中央政府和氣象局沒有盡力疏散被滅村的甲仙鄉小林村居民。但是,大家一查通聯記錄,原來台灣氣象局早就已經多次通知地方官員要小林村村民撤離,於是,這些人士便當自己什麼都沒有講過,迄今也沒有那個政客站出來公開向氣象局道歉,承認自己錯怪了氣象局。

    此外,災難發生之後,南部很多地區都出了問題,地方政府究竟要求軍隊優先派到哪個地區,個別地區的災情有多嚴重,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進駐,需要哪些具體的裝備(如橡皮艇、水陸兩用車輛)救人,這些最重要的問題,統統不是上報得太慢,就是上報時要求軍方提供的人力物力(普通軍用車輛),趕到現場時才發覺已經不能解決當時的惡劣狀況(水淹過膝,無法入村)。

    再加上目前台灣的中央政府是(藍營)國民黨在執政,除台東縣外,其他災區地方首長都是(綠營)民進黨黨員,於是,不管孰是孰非,民進黨方面首先就說馬英九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與中央政府的救援部隊,互相扯皮,互拉後腿,這就更加增添了救災過程的混亂。

    治水經費哪裏去了﹖

    事實上,可以相信的是,如果「外省人」的馬英九換了前總統陳水扁,一定不會被罵得那麼兇﹔如果總統還是李登輝,就更加沒有多少台灣人民敢罵。因為,這兩位前總統都是「正港台灣人」,沒有南部政客敢去責怪他們。

    至於陳水扁總統時代通過的八年(新台幣)八百億元(約港幣二百億元)《治水條例》預算(後來還追加到新台幣一千一百六十億元),首期的新台幣三百億元已經投放出去多時,但是,洪水一來,台灣南部的低窪地區,還是被淹到幾乎滅頂。這筆龐大的治水經費究竟用到哪裏去了,中央和地方官員有沒有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救災告一段落之後,台灣監察院和大眾傳媒實應好好積極跟進。

    總而言之,「八八水災」應該是台灣在成功地「建立民主」之後,在漫長的「鞏固民主」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一次「民主的代價」。因為,賴以支持「民主政治」在危機時期所必需的一些基本條件(共同的國族認同、命運共同體意識、政客的基本操守、跳出藍綠立場之外的大眾傳媒等等),迄今在台灣仍未完全具備,在「上無果斷之君,下有卸責之臣」之下,台灣又幾乎年年都有各種不同層級的選舉要進行,往往便「政治先行,專業不顧」,於是,洪水一來,災難再起,自然處處都顯得救災過程「又慢又亂」。

    或許這就叫做「七分天災,三分人禍」,如不速速改善,以後還會再來。

    在藍綠分化嚴重的台灣,或許會有人說這個譚志強是藍營的,所以才為政府開脫。我不知道他的背景,不過評論人不能單看背景,而是要看理由。接下來我再抄一段給大家﹕

    〈莫拉克颱風風災救災特別報導〉,編輯部整理報導,《軍事家》2009年9月號 (節錄)

    水災開始 救災工作緩慢
    國軍地面部隊支援救災

    國軍地面部隊在颱風遠颺之後,其實才漸次增加救災工作,並在814國家安全會議後全面動員。很多人拿這次八八水災和921大地震後國軍快速反應救災相比,其實對國軍並不公平

    在歷次的精實、精進、精銳案之後軍方在戰鬥支援部隊裁減最劇,當年921地震受創最重的災區,多分佈在台中盆地邊緣與車籠埔斷層,這一帶剛好也是陸軍中部軍團指揮部與防區內主要戰備部隊所在地,軍事單位部署相當密集,與災區比鄰。此外921震災前後天氣晴朗,也不能(原文如此)與八八火災後災區天候惡劣形成鮮明對比。陸軍南軍團工兵群駐地卻遠在台南,與大多位處高雄、屏東兩縣偏遠山區的重災區有一段距離,現在聯兵旅旗下已無戰鬥工兵,這次投入救災的工兵是從10軍團和6軍團調動而來。

    不過國軍的特戰部隊,仍依靠雙腿挺進災區,成為最先進入這次山區部落的外援,工兵部隊也在各地能架倍力橋的地方,如知本溪上架設倍力橋。各地工兵部隊投入道路清理、清除坍方,基層官兵極為辛苦且功不可沒。

    我要補充一句,《軍事家》是經常批評台灣軍方的。

Comments (11)

  • 點解 "人力都根本不夠使用" 好似唔夠人咁
    但係又 "因為目前台灣的救災人力和物力尚算足夠" 既?

    定係我睇溜左..>O<"

  • ptt的網民一見顏色不對就罵死, 也是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一群人. 好在方老師的讀者群都不是台灣人為主

  • 唔理係小志強還是大志強寫的,寫出來的完全只問藍綠不問是非之作。若拿去給台灣的社運人士看,他們都會以為是政棍之作。我沒太多時間,只講一些重點。如果方老師因為他不是台灣人(我也不是)而不了解台灣的實際法令,我下面解一解。

    第一點是緊急命令,《災害防救法》仍然是一般民法,沒指定總統角度,並不是「要什麼有什麼」。總統要命令軍隊出動,一般要經過五至七層才能傳達到前線士兵,點算完人頭災民大致都沒頂了。緊急命令一下了可以減至只有兩層。內閣中只有總統(總統嚴格不是內閣成員)與國防部長才可以命令將士出陣,行政院長沒有法定權力(事實上行政院長私會將領是重大政治禁忌,此乃總統大權),而將士私自出陣是軍法大罪,這完全不是《災害防救法》包含的範圍。出陣的人數確實不需要多,但在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與最強通訊的通訊兵都沒出陣,而結果是到達災場都反而是外來民間義工。民間義工做得到,官兵做不到,這不是將士不賣命,而是 814 才有第一次國家安全會議,《軍事家》說得對,國軍本身並不是反應慢,而是指揮國軍的人反應慢。我們搞清楚,下暴雨是真的,但只是八月七日至八月九日,國安會議根本不需要等到 814。

    第二點是拒絕外國人力與物資捐助,這是網友罵得最重之處,就是什麼都不要,只要錢。只要錢,只要錢,拜托,貪得無厭,任何人都不相信可以用鈔票填肚。凡有天災,有能力的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出力,沒能力才出錢,因為錢只是用來支持義工與及緊急支出,一般國家都能承擔的(錢對重建是十分重要的,但那是後話)。災區首要需要是通訊設備,其次是重型機器,還有救災人員,其實台灣是有的,都是世界頂級的,但是沒上級命令出動不了。不用自家的又拒絕外國的,結果還是這樣,當然罵翻天了。有一點要注意好,那一紙外交公文是「特急」件,什麼都不急,連國安會議也不急,拒絕外國人力與物資捐助卻十萬火急。這裡還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信用,一個是政治計算。馬英九多日多次說他就拒絕外援不知情,但是外交部長與外交次長都異口同聲說,那是總統府的指示。拒絕外援(即使只是人力與物資)是天大之事,外交次長只是事務官,有九條命都不敢自把自為(當然外交部長身在歐洲),而外交又是總統憲定權力(另一是軍權),根本聽任總統府指示才是正常。就算外交次長真的說謊兼自把自為,這些公文發放的 SOP 是必須送抄總統府與總統府秘書長,總統在救災又沒有擔當,怎會連公文也沒人報告給他呢?事情更奇怪的是,責任住消防處推下去,竟然說是消防處經過「專業評估」,有需要才向外國要求,難怪消防處長氣昏了。這一種事事實由國安評估,由消防處背鑊,點頂得住?最後,公文其實只針對外國,而香港文匯報早就報了八月十日的通知,是中國應國民黨的要求,一切救災物資人員也可以給「國民黨」(那是書信用詞)。這樣八月十一日的「特急」就解得通了,不把兩事相題並論,「特急」拒絕外國人力與物資捐助是根本解不通的。

    有一點原作者是搞不清楚,災情情報是該由軍方收集的,縣政府的情報不可靠,絕不是因為什麼所謂的「省籍矛盾」或「藍綠分歧」,而是因為實況不容許,縣鄉通訊中斷,有些鄉政府根本是處於混亂狀態中。不要跟我說那些鄉長的黨籍,不少山區都不是民進黨執政的。縣政府沒有特種部隊,把責任降到縣政府頭上,根本是不問是非只問藍綠,若把責任降到縣政府頭上,不如降到鄉政府那裡,甚至災民本身吧。台灣各縣市,只有台北市能承受這樣完善的體系,一來是台北市的地方支金超過總數的四成,二來是陳水扁擔任北市市長時有很大的市政改革。有這些大的體系,馬英九任北市市長面對颱風仍然是一團槽(資源略短缺的台北縣卻做得快好多,中央政府的支援亦是翌日冒雨趕至),他憑什麼期待楊秋興在資格遠遠短缺做得好過佢?最後在縣市合併下,楊秋興早已不打算連任,他有很多不足之處,但說楊秋興只併選舉,證據明顯需要比一般人更多,否則原作者所說只不過是選舉語言。

    要求小林村村民撤離一點也要說,因為馬英九常常說小林村滅村是因為他們沒有撤離,是因為他們死守家園。事實上,小林村村民有沒有撤離是全無關係的,因為根本十多公里都沒有安全撤離地點。甲仙鄉小林村內所有經中央批准過的撤離地點,全部沒頂,留在那裡是必死的。楊秋興之批評是太過,馬英九批評氣象局與小林村村民也是一樣,而且更為冷血,只少楊秋興沒批評小林村村民死了是因為他們死守家園。

    說治水經費就更加可恥了。「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是一直都被卡的預算,與其他民生必要施政一樣,被立法院亂擋從來無法施行,直到 2007 年立法院多數派基於日後管治才通過兼加碼的,說錢被官員吃去並不奇怪,可是一個這麼大的工程,只發了首期就明顯作用麼?這明顯是不專業的評估,九十年代旺角都有水患,哪有說發了首期就有明顯作用?台灣治水工程政府任期完了才被許可,在新總統與立委樁腳不明之下,工程進度也會受阻。還有一點,過去由五十至九十年代台灣政府的水利思維都不是與水共存,而是集水蓄水犧牲村莊發展都市,是這些水壩思維導致小林村滅村的,治水只能治標,停建水壩,或最少不要未經環評就擅改工程,才是治本。八月十九日,水利署今年被發現未經環評就擅改工程,這些都是近來的新工程(否則就環保署縱容水利署超過一年)。政府有未環評就急於發展的心態,這樣做多多治水工程都沒有用,因為治水做得再多再美,都只可能像香港水準,這個水準只可以抵禦幾百毫米的雨,什麼石屎都根本抵不住山崩的。

  • @addie1125 - 即是說﹕有人死要臉。

    @chemhazard - 上面剛好來了個綠營擁躉。(當然這樣不是說他不講道理)

    @麥當勞 - 歡迎閣下來給意見,因為好過只聽一面之詞。不過我也不完全同意你說的﹕

    1. 《災害防救法》第二十九條說﹕「各級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指揮官應指揮、督導及協調國軍、消防、警察、相關政府機關、公共事業、後備軍人組織、民防團隊、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組織執行救災工作。」而根據第十一、十二條,所謂「指揮官」是由縣鄉鎮長等兼任。

    換言之,地方政府並非沒有動用國軍的權力。但我已說過,如果總統不發佈「緊急命令」,下面的官僚做事自然會慢幾拍。所以在這方面馬英九當然是反應太慢。

    「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與最強通訊的通訊兵都沒出陣」-->通訊兵怎麼會有重型機械﹖
    還有,既然南部本來兵力就較薄弱,如果都調了去救災,對岸打過來怎麼辦﹖

    2. 重點是究竟這份正文是何時發出的﹖
    在一開始的時候,根本大家(無論朝野)都沒發現是大災難、訊息也不清楚,怎麼會立即接受外國派人來﹖
    何況台灣的國際地位太特殊,跟大部分有救援能力的國家都沒有外交關係,要接受他們派人來也容易出問題。如果不是雨災後來變成那麼嚴重的話,美國人派軍機來,難道中共不會吵翻天﹖(國民黨對共產黨有忌憚,這無論好不好,都是事實)

    例如美國,就算派了軍機來,也不能在台灣過夜。美國佬有兩棲艦可以在外海接收人員過夜,其他國家可沒能這樣做。

    你說是貪﹖誰貪﹖
    能夠貪救災經費的,都是救災/重建相關的部門和地方。外交部貪不了錢,總統府也貪不了。除非我們相信馬英九準備收受地方的貪贓,但這次用錢的主要都是綠營執政地區……誰會給錢馬英九﹖

    > 那一紙外交公文是「特急」件

    這是上綱上線。在官僚系統裡,要立即回應的文件自然會用「特急」兩字,否則循一般公文渠道,等到814後也答不了外國政府。
    (正如香港政府有很多「機密」文件也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 香港文匯報早就報了八月十日的通知,是中國應國民黨的要求,一切救災物資人員也可以給「國民黨」(那是書信用詞)

    又是上綱上線的說法,所有有留意大陸新聞的人都知道,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所以從來不會明文跟「台灣當局」打交道的。中共連見台灣高官也只會說見「國民黨高層」,文匯報說「給國民黨」有何出奇﹖
    現在已經不是黨庫通國庫的年代了,如果馬英九敢把救災捐款收歸黨務用,綠營還不立即揭它出來﹖

    > 外交又是總統憲定權力(另一是軍權),根本聽任總統府指示才是正常

    如果所有事都由總統決定,那麼要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來幹啥﹖
    不過我同意你說的一點﹕馬英九沒理由說不知情。就算他真的沒看過那份文件,理論上總統府都有收過的,他單單「沒看」也已屬失責。

    3. 「災情情報是該由軍方收集的,縣政府的情報不可靠」-->不同意,軍方要收集情報,但縣政府也絕對有責任。
    如果說通訊中斷,基層政府就不需要再負責任,那麼中央政府也不見得需要負責任。
    基層政府有人脈關係,有些人因情報是軍方不可能收集得到的。如果出了事縣長鄉長只會繞起雙手罵中央政府,那麼不如不要搞地方自治,把所有權力收歸中央好了。(既然甚麼都要中央負責,那麼所有權力應該歸它)

    不過你的批評有一點很正確,就是該作者要求鄉縣政府派小組到現場。既然災情惡劣、交通中斷,鄉縣政府又沒有工具,怎可能派人到現場﹖
    這時候鄉縣政府的責任,應該是立即聯絡有關部門(如軍方、空勤總隊之類),派直昇機把鄉縣政府的工作小組和通訊設備(如衛星電話)送到災場,找出仍然生存的基層政府人員,聚集災民作初步處置。
    我總不相信總統未有緊急命令,就連幾架直昇機也調動不了。

    4. 如果說「走不走都死」,那麼中央政府還有甚麼責任﹖
    如果氣象局早已通知了地方政府叫小林村民疏散,那麼地方政府不通知村民,是誰的責任﹖(「走了一樣死」是另一問題,你通知不通知是另一問題。因為一開始沒人知道會全部沒頂,如果你通知村民走,而到時有些地方安全無事,那麼就不會全村人都死光了。所以「沒通知」絕對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但綠營一開始就是賴(兼謊稱)「中央政府不叫疏散」,那麼是誰不是非只問藍綠﹖

    5. 在治水方面,你的批評和作者的批評是沒關係的。
    治水經費是否拖延了,跟綠營是否貪污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你批評了前者並不代表後者不正確。

    P.S. 如果說「只問藍綠不分是非」,就算在世澤兄那邊,我幾乎未見過你會罵綠營的。我就不信會做錯事的只有藍營。
    當然這樣絕不是說你不講道理,但很明顯你是偏袒綠營的。

  • > 如果說「只問藍綠不分是非」,就算在世澤兄那邊,我幾乎未見過你會罵綠營的。我就不信會做錯事的只有藍營。
    > 當然這樣絕不是說你不講道理,但很明顯你是偏袒綠營的。

    我沒批評過布殊,只批評(而且用詞很重,如「種族主義者」)奧巴馬,這樣我又偏袒了希殊?

    你要搞清楚,我批評誰是不需要「力求公正的」,我批評一批人(其實是這批人背後的價值)是因為他們的正義觀(或對正義名詞之使用)或重大價值嚴重冒犯我,或者與我動機相符的。有些人我從不批評甚至反對批評,例如帶火種到入境處的無證港人,例如用針筒吉人的回人,例如一些人有個人貪污,我從來批評得少的。你該做的試一試了解我的道德動機是什麼(這一點可以和而不同,其實我的道德動機在世澤那邊也說了一兩次)。當然,這次八八水災的道德動機不算強,只是應了「虛無主義者比什麼都可惡」與及「清官病」而已。

    原作者的立論,我真的很嘗試善意推定,但是他連地方政府都是基本焦點之一,這樣實在無方法善意推定下去。

    以下還回應一下。

    -「緊急命令」的功能我早已說明,沒有緊急命令,總統指揮前線需要五層或以上傳話,「緊急命令」減至兩層,以救災來說這是十分大的差別,不只是「官僚做事自然會慢幾拍」而已。
    -「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與最強通訊的通訊兵都沒出陣」是指「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與南部擁有最強通訊的通訊兵,都沒出陣」,「南部擁有」免寫兩次,因為後者不符中文習慣。
    -「根本大家(無論朝野)都沒發現是大災難,怎麼會立即接受外國派人來」,這肯定不符事實(或只在八月七日),八月八日就不微網誌被縣政府借用作為消息通報之一,美國八月九日主動向台灣提出隨時可以提供人力物資,如果收了美國的急報(而且備份總統府)也不知道有災難,國安會議還拖到 814,那是管治災難。
    - 我無說國民黨貪污,你不要氣上頭讀歪了。我是說內政部九日一面向中國請求人方物資援助(而且十日得到答允),外交部又十一日特急拒絕外國人方物資援助(而且說消防署未準備好清單),兩事前後脈絡不斷,另加上九日美國提出有救援能力通知。內閣沒發現是大災難,會有這樣多的事?
    - 我同意外交部不可能事無大小都要過問總統,但外交部長滯歐,事情又如此重大(上述三日之事乃重大國際角力),民官次長怎敢不過問總統府而造次?
    - 你認為鄉縣長有失責之處,這個是溝通之責,很大程度是執行能力的問題。**你會發現我完全未批評過馬英九慢**,因為執行能力的問題,他做了而做得好或不好,選民自然會選擇。你可重看我對馬英九有關八八水災的批評,全部都與快慢無關的,重點是連中央政府也消失了,內閣幾乎癱瘓。
    - 我不打算從無理的方向攻擊你的論點,送給你的:的確是一架直升機也無法出勤,但七日至九日都是天氣問題,並不是中央執行能力的問題。
    - 小林村民應否疏散並不是由氣象局說的,甚至不是由縣政府決定的,這是中央有標準,由前線村長執行的。中央政府(不是氣象局)可以通佈要求縣市強制執行,但沒這樣做。所以,馬英九怪村民沒有疏散,他不是怪縣長沒通知,而是怪村民沒自行疏散。如果這是縣政府的職責,馬英九就不會怪罪村民了,而是怪罪縣長。
    - 「治水經費是否拖延了,跟綠營是否貪污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你批評了前者並不代表後者不正確。」這是轉移視線的。我所說的是,綠營是否貪污與治水工程在八八水災有沒有成效,根本是無關的,因為治水經費被嚴重拖延,與水災有關的新增工程又不依環評規則做,無論有否貪污都對結果無影響的(有些相關的,例如台東金帥飯店是有問題的,但那不是治水貪污,而是縣鄉官員為何容許金帥飯店這樣建的問題)。這「綠營是否貪污」明顯是有目的的「借頭借路」,原作者是帶有偏見(如不是惡意)的。

  • 我估是「貪得無厭」令你誤會,以為我罵國民黨貪污。我很少罵誰貪污的,要罵也要開名罵(例如某些偽聖人,罵一般人貪污是沒意義的)。我說「貪得無厭」是心態,什麼都不要只要錢,這是什麼門派的救災心態?

    換了是緬甸水災,或什麼政府有水災也好,開口說什麼也不要,只要錢,你如何看這個政府?完全不可理喻吧。不過,我們真的有理由相信緬甸軍政府吞了善款,所以我這樣寫,你有這個想法也正常,原因很簡單,只是把「台灣」的名字除去,找找國際上有水災而只一味開口要錢的政府,大家便知道了。

  • 這樣說比較感情用事,但我想有些人只有這樣才會明白。
    我在台灣網站(現在閉站)的一些評論,是換來「支那人」的稱呼的。

    你喜歡批評別人的,行,去人家的網站去批評吧。在你的網站(甚至世澤的網站)批評綠營,也可以(我不認為必然只是「自爽」),但那是另一個態度。

  • 麥當勞兄,方潤評台灣事情,雖然明顯偏袒藍營(他當然不認),但也算以事論事,動氣倒是不必了.當然他指你偏袒綠營,頗為令人失笑.

    關於譚志強(他當然是嚴重親藍)的文章,你們大可繼續討論下去.只想指出,<軍事家>的引文,在全篇blog的context來看,似乎是用來支持馬政府在八八水災不應負上絕大責任的非主流觀點.但我看來根本毫不相干.台灣民眾對這次救災不力的批評,主力根本不在國軍本身(雖然其裝備的落後及人肉搜索的可笑也值得非議),而是在國軍的指揮,災情的掌握及當機立斷的能力.這仍然是中央政府的責任.留意在引文中”並在814國家安全會議後全面動員”這句,已經足說明很多事情了.

    方潤兄既然不信會做錯事的只有藍營(這態度當然正確),也許在阿扁全城喊打的時候,引述一下是次審訊司法不公的觀點(如Jerome Cohen的觀點,洪英花法官的觀點,台灣觀察家Jerome Keating的評論,甚至是上周<經濟學人>亞洲專欄的說法),以示公正?

  • @49仔 - 

    原來是兩陣對壘^^
    不過方兄竟然從「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與最強通訊的通訊兵」得出「通訊兵有重型機械」,我真是大跌眼鏡。

  • @smileooooooo - 

    修正一下:
    如果麥當勞在__處加些字就不會有誤會了。
    「南部擁有最強重型機械的__與最強通訊的通訊兵」

  • @smileooooooo - 我就是想他說清楚究竟「甚麼」擁有重型機械。正常人都知道通訊兵不需要甚麼重型機械。

    其次,國軍向來以台北為防守重點,為何他會說「最強」的重型機械在南部,這點也令我想不通。

    @麥當勞 - 既然那幫人連你也稱為「支那人」,我跟他們有啥好談的﹖就正如我沒興趣跟大陸憤青談話一樣,對不講道理的人,沒甚麼好談的。

    我在世澤那邊批評綠營,是跟世澤兄和其他留言者(如閣下)交換意見,而並非旨在跟綠營對話。
    1. 你說的「幾多層」,不就是官僚主義的問題囉。
    2. 我質疑的不是「南部擁有」,而是「誰擁有」﹖工兵部隊﹖但國軍防守的重點不是台北嗎﹖怎麼會把「最強」的東西放在南部﹖
    3. 你說「管治災難」這點正確,我沒異議。
    4. 就算外交部長在歐洲,按慣例外交部的人都是應該先聯絡部長,讓部長決定是否找總統。除非找不到部長,否則次官沒理由繞過主官直接找上總統。雖然前面已說過,我同意無論是誰決定,總統府有收過通知的話就要分擔責任。
    5. 「中央政府也消失了,內閣幾乎癱瘓」-->在台灣的制度中,中央政府是行政院,《災害防救法》指定的中央委員會也是行政院長主持。所以應該問行政院做了甚麼而不是總統做了甚麼。(你要罵總統,充其量也只是他沒發有緊急命令,但其他事情應該是行政院長做的。如果說有個行政院長,但他事事都要先問總統才可以做,那麼行政院長就是個可有可無的職位。)
    6. 「的確是一架直升機也無法出勤,但七日至九日都是天氣問題」-->之後呢﹖
    7. 那縣政府究竟有沒有通知﹖把氣象局的警告通報下去﹖
    8. 你這個推論並不合理,因為拖延和貪污並非互相排斥的因素。治水可以因為拖延而遲了建,亦可以同時在建築時因貪污導致豆腐渣工程出現,於是在風災中擴大損害程度。所以你批評拖延,他可以批評貪污,兩者都是合理的。

    @49仔 - 你如果看了《軍事家》全篇文章,就會知道那篇文章有批評馬英九反應太慢。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說,軍隊無論是否立即動員,都不可能表現得像上次震災那麼快,把兩次災害來比較是不公平的。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