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8, 2009

  • 去青衣城借一副棋給朋友,然後去看看商場。

    三聯櫥窗放了本《香港法概論》的新版本,待我想看看應否買回學校的時候,翻了整間三聯都見不到。(就只得窗檯那本﹖)

    見到一疊美味天使寫真集(即是甚麼春卷腸粉那些),本來我也有興趣看看(色心又起 )。不過對於無法試讀的東西,總不大有信心(而且仲鬼死咁貴)。
    我不是那種見到女生會忘記老豆姓乜的人來的……

    然後行去唱片鋪望望,本來沒期望,但找到 Yui 的《Again》大碟

    (敬請認明封面﹕左邊的只有 CD,賣$49﹔右邊的連 DVD,賣$59。)

    不過跟 Sony 賣的大碟不同,這張大碟的日文歌詞,沒有中譯本的。

    --------------

    [出口轉內銷之性別與政治]

    世澤﹕有些事比o靚模邪惡得多

    所以我成日話大家要搞清楚,香港唔係一個男女平等社會,而係一個「女權」社會。

    男人被視為道德上的次等公民。所以有野一定係男人衰,男人踩女人唔得,女人就點踩男人都得。上次Tampo虐待男人果個廣告,如果性別調轉,一早畀人投訴到飛起。

    所以《港男》玩意淫取悅女士,是沒問題的。
    o靚模意淫取悅男人,是十惡不赦。

    電鋸﹕

    (胸前兩片肉的大小/真假)這根本不是美學,而是生理學或醫學。

    香港的原教旨思想,只會把人變成只有最低層次最簡單思考的機器,把所有東西都還原為物質和道德二元。
    最後的結果是,總之男人見有波就扯旗,女人見有錢就起痰。

    電鋸﹕Quality of life

    「我們的社會只講利慾、口慾,求得如何不道德都可以。合法的巧取豪奪,更是這個社會所鼓吹的。……政府叫我們不要多看色情暴力物品、少吸煙飲酒,但卻鮮見政府告誡我們貪財的禍害。」

    所以袁小姐o係城市論壇先講得出「書商呃人只是營商手法問題,o靚模影意淫相就係道德問題」。
    呢種諗法係有好深既社會基礎,非只袁小姐一人之問題。

    諾韻﹕有想法的人生

    「20/80的確是真理--企業以20%的攢錢生意,「供養」80%沒盈利的業務(所以不要一味罵出版社出版o靚模寫真,分分鐘,是o靚模在「供養」文人)」

    有些人不願意接受現實的,例如香港有多少慈善機構依靠馬會的賭博收益運作。

    Tommyjonk﹕回陳同「給Stephy打打氣」,兼談普教中的誤區

    普教中只會令學生寫出另一種別字——普通話同音的別字。而且廣東話有九聲、普通話只有四聲,同音同聲調的字,只會更多。

    所謂普通話跟白話文相近的「好處」,也不過微不足道。否則天下文魁,全都出自北京。

    庫大﹕給單身女士看的Act like a lady, think like a man

    大體上說得不錯。

    不過在這個時代,要男人講 goal,其實也不易。
    你說作者是web1.0,沒錯。但「男人要有 goal」也是工業社會的概念,只有在一個職業穩定、而且科層架構清晰的環境,在有 goal 可言

    當然,如果 goal 不是指事業,而是「我要三十歲前去一次歐洲 / 學識日文」就另作別論。
    不過女人介意呢D野架咩﹖

    林忌﹕BNO與英國國籍最新討論

    這樣對英國其實很「著數」,因為只要一直拖下去,BNO持有人死了一個又一個,BNO又無法繼承,總數只會越來越少。就算有一天真的把BNO全變英籍,人數也會很少(就像居港印巴裔),不再令英國人覺得有問題。

    --------------

    心湖淬筆﹕醫療保險,不太保險

    「Naomi Klein在The Shock Doctrine指出,新自由主義的公退私進之所以得逞不是靠市場力量,而是靠國家機器的鐵腕敉平民眾的反抗。在新自由主義業已入心入肺的香港,反抗零星索落不值一提,國家機器擔當的角色由是更進一步:為資本家製造商機。……危機和商機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用長工時令你過勞易病,用公營醫療的卸責令你光顧昂貴的私營醫療以致破財,用貧富懸殊導致你承擔不來醫藥費,這些才是真相。」

    心湖淬筆﹕走在另一條苦路上的基督徒,或香港人

    「從膨脹到萎縮,抓不著大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只得緊抓自己的小家庭不放。於是,政經雙失的香港基督徒轉向了所謂的『家庭價值』,透過管束子女重拾小小的權力快感。

    基督教右派近十多年來所向披靡,其群眾基礎正是中產信徒的深層焦慮,而不是他們聲稱的世風日下。香港社會不見得比過去更加開放,左邊的蔡志忠漫畫與右邊略帶鹽花的余過《四人夜話》小說比翼齊飛,這個光景在八十年代的明報副刊天天出現,如今簡直不能想像。今天,我們有的是投訴教科書印有『放屁』二字會教壞細 路的家長,還有投訴劇集包含校長召妓劇情的明光社董事朱景玄校長。

    問題是,為甚麼直到現在才焦慮呢?基層市民一直面對經濟無力政治去權的苦況,那可不是九八年東亞金融風暴或去年金融海嘯之後才有的事,卻從來勾不起基督教界連開逾百場大小討論會的意欲。即使是甚囂塵上的「家庭價值」,也不曾多顧中港家庭對團聚的渴求。對金融海嘯的異常關注,恰好揭示了基督教界階級所屬。

    公牛擠奶﹕意識有罪

    「袁彌明老師說,她反對的不是o靚模,而是媒體利用她們助長不良風氣。這話聽起來就像某些梅窩人說不反對正生,但是堅決不能讓正生搬進來梅窩。」

    「所謂的『不良意識』就是基於一種不宣自明的默契,挑逗從來都是雙向的。牙膏滴在胸上,如果還隱藏甚麼別的含意,那必須是看的人事先明白的。」

    如果意識是有罪的,那麼最重要不是寫真隱藏了甚麼沒有表達出來,而是你居然讀出來了

    曾志豪轉載長平﹕九零後有多墮落﹖

    「如果我们认为下半身的问题,比上半身的问题更严重,那正是我们的教育缺陷。」

    科學松鼠會﹕歪經環境新聞090725

    「据网易的统计,中国经媒体曝光过的癌症村,已经近百……癌症村正在燎原,癌症村正在包围城市,我们已经看到癌症乡的出现,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癌症市,癌症省……噢耶,以后我们可以就地玩《生化危机》Live版啦。」

    世澤﹕迷信名牌的編輯準則

    「這人根本是中國學者,他的學士和碩士都是北京大學,2007年才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而他的研究範疇更不是族群關係。亦因這個緣故,所以他不知南洋子弟根本生活馬來化的問題,更不敢提李光耀敢於打擊華裔沙文主義分子的狠事。」

    庫大﹕CCTV的山寨版蠟筆小新﹗ (抄到冇朋友)

Comments (7)

  • Again 係細碟; 係 single唔係 album

  • 原來你鍾意 Yui 架 :o

  • @hkdennis2k - 係呀﹖我唔知頭唔知路,逢碟皆稱大。:p

    @栗姐 - 係鍾意首歌……不過睇樣都唔錯喎…… :p~~~

  • 「Naomi Klein在The Shock Doctrine指出,新自由主義的公退私進之所以得逞不是靠市場力量,而是靠國家機器的鐵腕敉平民眾的反抗。在新自由主義業已入心入肺的香港,反抗零星索落不值一提,國家機器擔當的角色由是更進一步:為資本家製造商機。……危機和商機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用長工時令你過勞易病,用公營醫療的卸責令你光顧昂貴的私營醫療以致破財,用貧富懸殊導致你承擔不來醫藥費,這些才是真相。」
    慘在班 libertarian 朋友眼見咁樣,一樣可以振振有詞,叫大家玩 "starve the beast",話餓死政府就唔會有官商勾結;至弊好少人會諗,一雞死一雞鳴,「政府」打柴之後,搶佔咗資源優勢嘅人一樣可以整啲「正苦」、「症虎」、「證撫」之類嘅替代品,之後 happily thereafter...

  • @Perennial_Loser - 香港人好怕交稅,孔子話「苛政猛於虎」,對他們而言抽稅比苛政更恐怖,直頭「猛於獅」(套鬥獸棋邏輯)。就算北歐福利好到加零一,佢地都唔會敢去住。(我都唔敢去住,不過係怕凍,而且唔識北歐既話。)

    自由主義沒問題(我也自認自由主義者),但講自由容易忘了目標,變成自私。只知「自己顧自己」,於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社會不成社會。

  • @fongyun - 

    這個世界真難為,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在世局轉亂時就顯得太軟弱(雖然其實比起其他思想更好),軟弱和恐懼的人們會take side,比較右傾的會選擇法西斯主義,比較左傾的會選擇社會主義甚至共產。最後,自由就慢慢在左右派聯手夾擊下消失,直到某大屠殺或戰爭後,大家才會被迫揀回自由主義。香港是有這個危險的,不得不察!

  • @chairrex - 

    金融海嘯與我們的未來
    (許寶強,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博蘭尼指出,以放任教條強行建立一個完全能自我調節的市場烏托邦,嘗試把人、自然、交易媒介變為勞動力、土地和金融等商品,結果只會導致農村和城市社群流離失所、自然生態因過度「開發」而備受破壞、金融炒賣引發全球「海嘯」,最終激發的,是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一勞工運動、自然生態保育運動和「金融海嘯」後強力控制金錢的要求。因為,歸根結底,勞工(人)、土地(自然)和金錢,實質上都不是被生產出來用作消費的商品。

    不幸的是,作為對放任教條的反動,法西斯主義和蘇聯式社會主義都不約而同把強調「拒絕順從(主流)的權利」的自由,與放任教條這污水同時潑掉,當中部分的責任,也需由把「放任」與「自由」混淆在一起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承擔。

    從今天回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並非只有法西斯主義一途,社會主義也不一定排拒博蘭尼指稱的自由。不過,如果30年代興起的法西斯運動,受益於經濟大衰退浪潮只沖走了自由放任的教條,但沒有同時清掃在放任時代孕育成長的各種不平等、反自由和極權的因素;而假若今天的金融海嘯也只沖走「大市場、小政府」的迷思,而不去觸動在「新自由主義」下日漸壯大的右翼文化/政治,那麼,當代的社會自我保護運動的走向,很可能會重蹈過去極權道路的覆轍。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