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6, 2009

  • Shanghi, Candy & Kids

    聽聞因為書展,所有人都朝灣仔一帶移動,以致灣仔一帶出現異象

    有亞斯伯格避人症候群的方某,當然襯這時機出動——帶老媽去尖沙嘴逛博物館吃糖去。

    雖然不至於十室九空,不過以星期日而言,兩所博物館都不算人多。尤其科學館有糖吃,竟然沒爆滿,也許真的要多謝書展/o靚模展把生性喜歡湊熱鬧的香港人都吸引到灣仔去。於是擺下一個調虎離山之計,讓方某跟方媽媽可以悠閒地逛博物館。

    ---

    歷史博物館那邊正在搞上海香港雙城展覽,對方媽媽和方某來說當然是懷舊之旅。(是呀,方某竟然也可以懷舊,因為裡面有幾件展品我記得小時候見過類似的﹗陰公。)

    反而老媽跟我都記不得阮玲玉的樣子﹕
    (歷史博物館)
    倒是張愛玲那張港大入學照,我在《明報月刊》見過太多次了。
    (算啦,我承認,其實對這兩人我都沒興趣。就算是之前喜歡的一位女生,她提起最愛的周璇,我也是答不了嘴的。)

    感想﹕
    1. 觀乎參觀者的反應和方某多嘴糾正「好為人師」的心態,應該有資格當導賞員。
    2. 但其實我十分討厭導賞團。因為當你在看展品時,有人帶著一大堆人在你身邊講解,阻礙你看展品,是一種十分令人厭惡的事。
    (其實跟學生去博物館時,也要做一天「導賞員」,已經覺得喉嚨很痛。)

    3. ﹕當年上海的「三大文妖」。黎錦輝的「黃色歌曲」《毛毛雨》早已成經典﹔劉海栗的裸體寫真,今日還有家長投訴﹔當年張競生搞性啟蒙,今日香港也只有一個吳敏倫。幾十年了,香港人幾無寸進。

    不知為何,我每次見到「薛覺先」這個名字,都會想起日本人喜歡的獨角仙……看來我真的「完全變態」了。

    ---

    之後去科學館吃糖
    (袋鼠BB都有份去,馬馬其實也有去)

    聲稱美國人一生(77年)吃了那麼多糖……其實除以77年,看來一年也是十幾廿包糖而已。比我想像的少。

    傷心大發現﹕英文說了「現在」才用的製糖方法,被中文說明寫成一向如此似的。
    (其實楓糖是楓樹糖漿所製,並非一般蔗糖製成,故有一種特殊香氣。)

    其實我頗喜歡這個「以蟲入饌」的環節,把各種日常食物的味道與蟲蟲作配對。(雖然我未必會試)
    只是香港的大人小朋友似乎只會以厭惡的「o依……」應之﹕
    (科學館)
    對自己不熟悉事物,只須排斥,香港人可是自小已受培訓矣。

    排隊攪了幾粒糖豆出來,捏著鼻子的確只嘗到甜味。反之就算不放在口中,只要用鼻子嗅嗅就知道是可樂糖。
    (科學館)

    反而在另一邊廂,試嗅氣味聞來聞去,其實也聞不出甚麼來。(方某自小鼻敏感,鼻子早就壞了。)

    然後方某人與方媽媽挑戰超級酸糖……嘗試能否「食酸梅乾變超人」。(這個攤位,竟然也要挑隊)
    左圖是初放入口時老媽照的,右圖是酸到極點之下的自拍﹕
    (此之謂酸到阿媽都唔識得 )

    (袁明光的碎碎唸﹕「咁校突既相都放出黎,呢個方潤日記,簡直係不雅物品﹗」)

    老媽竟然說一點也不酸 ,豈有此理。連猩猩也覺得酸啦﹕

    (媽﹕畀幾十蚊入場,淨係食佢幾粒糖﹖)

    其實不只吃糖的,就在糖果展外面,科學館還有個極地展覽。可惜冰雪和李樂詩的號召力都不及糖果,遊者疏落。

    與其看爛五星旗,不如看海星遺體﹕
     

    回到大堂,還有個香港地質展覽
    (順道替港大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打打廣告﹕其實我也沒去過,但外面看來很好看。可惜只是平日才開門,暑假再不去就不用去了。)

    (冰河時期香港水系圖……好鬼多河)

    傷心大發現之二,答中冇獎﹕

    中文說「W. Schofield是香港政府的華民政務司」,英文卻是「W. Schofield, a District Officer in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District Officer」其實是個較「華民政務司」低級的政務官員,是昔日駐新界的「理民府官」,即今日的「民政事務專員」(今民政專員權力其實少於理民府官)。「華民政務司」是個高級官員,英文應是「Secretary of Chinese Affairs」,即今天的民政事務局長。(詳見拙文﹕司級官員)
    我會信英文的寫法,而認為中文譯錯。

    來個問題﹕除了地質作用之外,還有甚麼可以令「海枯石爛」的呢﹖
    (答案是小朋友 )

    上圖顯示青衣花崗岩樣本,被幾個小朋友在家長沒理會之下連環敲擊的後果。(請留意四周遺下的岩石碎屑)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愛到海枯石爛」是指「愛情結晶品可以打爛石頭」的意思。

    「小子一人敲千次,數人連敲八千次。
    直到巨巖都碎成小石,苔蘚衣都被撕掉。」—改君之代

    在隔壁,「第二個她」說小朋友可愛。我插嘴說,去教書就不會覺得小朋友可愛的了 。今又一例。

    ---------------

    然後老媽在考慮去哪兒吃晚飯。
    走到金馬倫道,見到有間 Burger King,立即帶老媽鑽上去。(算不算打破了「三個字定律」﹖)
    雞腿包不錯,比老麥的更好吃(當然價錢也更貴)。老媽吃的鱈魚包據聞也不錯。唯獨那些聲稱叫「雞髀」的東西幼小得像是「乳雞」的腿。
    現在買餐有雪糕送,老媽又 upgrade 了汽水作新地汽水。似乎吃得太多了。

    有空再去沙田看肥肥。

Comments (10)

  • 薜係山草藥,薛係姓氏

  • - 以蟲入饌那個環節確實有趣,不過別叫我吃就是了 :p
    - 我去那天吃的是白色的糖豆 (椰子味),難估一點 ;)
    - 細佬你竟然玩自拍?!下一步會唔會出寫真集架?:ooooo
    - 極地展覽好看,可有看錄像?
    - 我還打算明天去書展呢,不知人會否少一點......

  • Burger King 有三個音節,不算打破三個字定律 XD

  • @adrianswtam - 即係……﹖

    @栗姐 - 出寫真集-->進一步不雅,然後被明光聲討。

  • [對自己不熟悉事物,只須排斥,香港人可是自小已受培訓矣。]

    不止,香港還有另一特色,就是「有名氣的人都是對的」。如果不是知名度薄弱的o靚模出來寫真,而是名歌星影星出裸照集(勁過寫真),人們第一個反應會是:「嘩好型呀!嘩好正呀」這樣的。

  • 女人一般比較能吃酸, 所以媽媽覺得不酸也是有可能的事(而且老人家味覺會退化)。

  • 袁明光指誰?指袁彌明嗎?

  • @陳大文部落 - 未必,明光型的人一樣會罵,但聲勢會少得多。因為有名氣的話大部分人不會踩,o靚模這類沒地位的人就人人可踩。

    @嘉 - 也不完全是,因為後面有個男士也說不酸。當然味覺因人而異。

  • Re:陳大文部落
    香港人的確是「名氣大於一切」,例如黃世澤,林忌等名氣重的人散佈新自由主義等論調,就有人不加思索舉手贊成。但是當有一個小小又可憐的翁先生指出黃林兩人有問題的地方(例如最低工資),就被攻擊為土共、反民主、復辟共產主義……etc。甚至黃世澤揭翁先生陰私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香港人,的確是有「名」便是娘。

  • 方兄,多謝你對District Officer譯法的指點。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