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5, 2009
-
[近日看的幾本書]
看了《文明之網》,但筆記恐怕寫不完,先寫幾本看完的書。
《中國—練乙錚文集1》,練乙錚,香港﹕天窗,2008
圖書館的。我買的時候,還未有《香港書獎》提名,更不要說得獎。
練生的文章,算得上是信心保證,分析都是四平八穩、不走偏鋒。
這本對中國的分析亦然,無論是以經濟學看中共、中蘇如何漠視恩格斯對共產暴力革命的「修正」(更漠視當時股份制的成功而勉強要全國變成一大合作社)、對北京奧運的分析、李登輝被中共迫到搞台獨等……都很適合放在「現代中國」作參考文章(這正是我買的理由)。唯一令我不太滿意的,就是也許為了令大家放心一點—又或者讓北大人放心一點,練生多次重申相信中共建政前「搞民主」的誠意。在下卻不以為然。
「共產黨靠唔住」不是今日才知,否則當年中共建政不會有那麼多人逃離(當時來香港的,不盡是資本家,我爸也是解放後不久被大姐帶來香港的)。根據共產黨核心的鬥爭思想,對異己的「統戰」向來只是羈縻手段,目的始終是奪取最高權力,那又何會有「誠意」可言﹖一旦奪得大權,怎會不過橋拆板﹖
共產黨如何透過挑撥和幕後控制搞土改,已有資料傳世。《李光耀回憶錄》也提過共產黨控制群眾運動爐火純青。由是觀之,有何「民主」可言﹖
「搞民主」只為了反對蔣介石。當時「我」手無權、但民心向「我」,搞民主有利可圖。到雄霸大陸,搞民主變得礙手礙腳沒有用了,還搞來幹啥﹖當然,要跟共產黨「又傾又砌」,要在不發生暴力革命的情況下推動民主,承認當權者的權威是難以避免的。不過要相信中共,未免是太傻太天真。就像《浮桴記》裡中央政策組同事對練生的形容﹕「你書生氣」。
(當然,你可以說方某更書生氣,既不信中共又希望它搞民主改革。
只是,你信它和不信它,又有何分別﹖你信它它就會搞民主,不信就不搞了麼﹖)《圖解政治學》,王保健,台北﹕書泉,2008
買書不能只看宣傳品的又一教訓。(不過很多時候無法避免)
講政治通常予人「很悶」的形象,不悶的通常就是諷刺、嘻笑怒罵之類(當然不是沒有,例如陳健民和徐承恩兄那本《一國兩制》就短小精要),所以一本易讀的政治概覽入門書,對學校圖書館應有必要。
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有政治各方面的圖解介紹,應該不錯,所以就買了。
怎料自己借來細看,發現這本「圖解」其實並不好讀。(請留意,在下已經是不覺得政治書「悶」的人)
書背提到台灣的公職人員資格考試,這本書可能是為此而出版的,內容感覺上很像「會考精讀」。都是一堆要點重點,而且右頁的「圖解」有時跟左頁的「內文」沒甚麼關係,於是圖解看來像是講義投影片似的,並不見得容易理解。我仍在等待一個適合學生看、有趣的政治概論。
《心經與生活智慧》(增編版),潘宗光,香港﹕中華,2009-4(增訂二版)
前陣子買來研究心經的兩本書當中,較易讀較薄的一本。
確實是很易讀,讀了幾小時就讀完了。除了生活化外,對佛家的教理也有握要的解釋,非常容易理解。有些看不明白的句子,看潘教授解釋,亦覺得粗通了。對於想開始讀《心經》的人,這本書應該很值得讀,可作入門。
不過,因為要簡單、易讀,有很多更仔細的討論或源流,就沒有包括在內,亦無法對其解釋作詳細的論證。
更詳細的流源、梵文論證,就要待有時間再讀《圖解心經》了。----------------
Julian﹕被放逐的事實,和人
「看過何謂「小股東」,再看看何謂「不利」。股價不跌,根本談不上不利股東。領匯勞資糾紛仍然鬧得沸沸湯湯的七月三日,其股價是17.16;在宣佈保持三更制的七月六日,收市價升到17.34;到了今日,甚至升破18元(準確來說是以18.12收市)。伴隨工人福祉而來的不是股價下瀉而是股價上揚,現實的鐵鎚徹底粉碎了「不利」之說。
保安工友的薪金,對於領匯的營運果真舉足輕重?在領匯全年二億三千六百萬元的員工開支裡面,當中11.74%是它十二個董事的酬金,每人瓜分了約百分之一的員工開支。險些被裁減的那六百位停車場保安員,他們的人工與董事相差逾三百倍之譜。形象化地說,就是炒掉兩個董事,可以救回六百人的飯碗。
為甚麼《明報》不考慮這種表述方式呢?或者不敢碰高層薪金才是「在成本控制策略上輸了一仗」。董事中薪水最高的領匯CEO羅爾仁,正是提出三更轉兩更的始作俑者,這個決定甚至未經其他董事同意即草草上馬——假如領匯當真「未來營運不明朗」,這個「不明朗」會否來自管理既混亂又欠透明,而不是蘇偉民一口咬定的工人抗爭?」」
「這不是個別例子,《明報》向來比其他大眾報紙更喜歡把股市新聞放在頭條。《明報》以中產家長報自居,它針對的讀者是不會領綜援的,不會申請公屋的,不會被警察欺凌的,不會天天面對工傷威脅的,也不會在領匯的停車場當保安。它想像的讀者是有學位的,已婚的,有子女兼擔心他們升學就業文娛康樂的,有車有樓有股票的,而且,極盡自私。何謂自私?縱是中產,親友裡頭有人當清潔保安亦屬尋常,報導把股民利益放在基層工友前頭卻不覺得會觸怒讀者,即是說報館認定它那些「股民讀者」寧顧股價起跌不惜斷六親了,這不是自私是甚麼?」
Leona﹕讀懂男人心,港女好出嫁
「Steve Harvey是個資深電台與電視節目主持人,多年來見盡大都會男女的貪嗔癡,發現不少兩性煩惱,癥結在於女人把男人想得太複雜。他清心直說,謂男人其實好簡單,若妳找到竅門,不難水到渠成。」
「要知道一個男人是否對你認真?請留意三件事(3Ps):他有沒有和妳出雙入對,把妳們的戀情公諸天下(Profess)?他是否願意赴湯蹈火,令妳得到物質上的滿足(Provide)?他能否盡一切努力保護妳,不讓妳受委曲(Protect)?達不到以上要求的男人,不必猶疑,換畫吧。」
網友azerodiscovery留言﹕
「其實,一個男生做到這個3P﹝不是那個3P,大家明白啦...﹞,他對這個女生是超認真,只有初戀﹝或是第一次認真拍拖﹞和真的打算結婚的那個才會這樣做。
要是做了這個3P但結果災難收場,就算不變成永遠的落難,但以後叫他再付出這3P,他會越變得慎之又慎。」(方按﹕愚以為provide這個應按一般生活所需理解,否則會落入港女喜愛「食人隻車」的思維誤區。現代男女平等,物質滿足早就不能再靠男人,其實其餘兩P更為重要,就算男人用來評量女人也可以的。)
Comments (6)
「「其實,一個男生做到這個3P﹝不是那個3P,大家明白啦...﹞,他對這個女生是超認真,只有初戀﹝或是第一次認真拍拖﹞和真的打算結婚的那個才會這樣做。」
好似要加返個時間,因為地球上有鐵達尼極限……
同意對練乙錚的分析。浮桴記出版後的一段時間我曾經都喜歡過他的文章,但慢慢地變得沒有興趣。他的分析絕對是詳細和具邏輯性,很有閱讀價值。但正如你所言,他對獨裁政權那種近乎天真的樂觀期望,我實在沒法認同。
Steve Harvey掩藏不了「港女」的本性?為甚麼佢這麼看重物質條件,甚至認為男朋友達不到就要撤換?
佢冇聽過西漢司馬相如夫婦的故事,他們雖然窮但是仍自得其樂?為甚麼男人一定要滿足女人的物欲,才算合格?女人沒有反思自己的貪婪嗎?
Steve Harvey沒有聽過「有情飲水飽」,「講錢失感情」等道理嗎?
要和物欲強的女人生活,不如讓我孤獨終老。
對不起,有點畫蛇添足,但這是我的感想。
@newhist -
查實Steve Harvey 係男人嚟㗎...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ve_Harvey
@Mr. Kedi - 謝代答。
@cwcw - 看分析就成了,信念不必理。
@mjollnirthor - 「此刻無價」就成。
男女心態不同,如果一個男的真的很愛一個女的,是真心真意的話,是(不知道為甚麼)非常「要」做得到「provide」這一項的,但女的心態/表現有點不完全一樣...... 重點不是能否做到,而是男性為了深愛的人才會「很想做到」這一點,而一個有基本智慧和有人性的女性是應該感受得到的。如果一個男的不想/不情願這樣做,跟沒有能力沒關係,只是心態/態度問題。我看,不要把這一點看得太物質,只是「為」與不為的關係,不是「能」與不能的關係。
女的會視為男友犧牲為最高的愛的指標,這樣才會導致那麼多不清醒的女孩為了討好(更差的情況為「留住」)男朋友而跟他們發生性行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