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2, 2009

  • [事事 __ __ ] (註)

    今早晚了起床,打開電視看新聞直播,重慶已食甚。

    由於沒興趣聽記者吹水,所以在兩個台之間轉來轉去,發現兩個台都各有「事旦」之處。

    首先發現的是無線。當報道重慶食甚時,另一畫面拍到武漢的太陽剩下一條彎線。
    在這個時候,女主播竟然說「依家武漢已開始生光了」。

    女主播自己懂得說,「生光」是全食結束的時候。這次日食,月亮的影子由印度入西藏、經四川和長江流域,於上海以南出海。影子是由西向東走的,重慶於武漢之西,才剛剛食甚,武漢應該剛開始全食(食既),怎有可能生光﹖他們連東西南北都搞不清楚嗎﹖

    (那時應該說「武漢開始食既」,日食用詞可參考新華社一篇文章)

    而且這樣的錯誤發生了不止一次。到報道上海全食的時候,舟山(在上海西j南方)又見到太陽剩下一條線,女主播又一次說「生光」。
    似乎這位女主播,在任何時候/地方只要見到太陽只剩一線,就會宣佈那處地方是「生光」,好像日全食只有結束(生光)而沒開始(食既)的

    亞視那邊一直沒聽到類似的說話,所以無從判斷他們是否正確知道「地理問題」。但很明顯亞視的中文不及格,因為畫面中永遠寫著「日全蝕」和「香港日偏蝕」(這是亞視自己搞的字幕)。

    這是很「古老」的錯誤,不知為何總有人把「日食」寫成「日蝕」。神話是說「天狗食日」,不是「天蠶蝕日」呀﹗
    反之,無線那邊一直只用內地電視台的畫面,內地寫了正確的「日食」。無線自己沒寫過,所以沒出錯。

    大陸日全食視結束後,亞立即轉為股市環節,倒是無線在這時候繼續轉播上海市面光度逐漸恢復的情況,而且還播出日本奄美大島的日全食開始。在這方面,無線比亞視認真得多。

    至於香港方面,雖然先前說光度減弱很微難以察覺,不過我起床時已是九時多,但之後見到窗外的光度,似乎就像平日晨早六七時的情況。這種差異,要留意應該還是看得出來的。

    (給腦筋轉不過來者的註﹕標題如此,因為「旦」字的「日」被食了。)
    (註之二﹕本來想加個英文標題,但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準確表達「事旦/求其/隨便」的英文字)

    ----------------(我是「生光」後的分隔線)----------------

    世澤﹕由亞齊到東土

    「印尼亞齊和解,到二零零六年國籍法通過,都是有著印尼人的血淚。中國迷信軍警,結果是一無所得,印尼人已經試過,中國人沒必要再試。」

    電鋸﹕Paradox of fear II

    Alone in the Fart﹕倒置詞?

    科學松鼠會﹕日食之前谈历法跨越千年的日食珍珠链——沙罗食系

    ----------------(我是出入口的分隔線)----------------

    [出口轉內銷]

    庫大﹕出售性感的遊戲規則

    > 那是通識頻道嘛,怎會有性感照看?

    此言不通,簡直跟「鎮壓六四有助國家發展」一樣無稽。
    1. 李天命式反問﹕通識頻道為何不可以有性感照看﹖
    2. 字面解釋﹕話明係「通」,但係照片不通不透,顯然貨不對辦。
    3. 有圖有真相,講性感沒性感圖,哪有真相﹖講通識自不能事事旦旦。
    4. (正經)通識課程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沒性感圖看,令學生接收到「性是污穢的」消息,對學生個人成長與發展異性關係大大不利。

    荀子.禮論》﹕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性感美女,o靚模寫真,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註﹕很明顯中間那段被我改了,不會看不出來吧﹖原文是「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

    林忌﹕唐英年一億人毀滅香港計劃

    最奇的是,雙方見面,內地代表立即以「牛」稱讚香港的代表團。而唐英年竟然亦以「牛」回讚。

    」來自內地的粗言,如果官員會面都可以咁,立法會都應該可以講「戰你娘親」。
    禮失求諸野,來自一個以摧毀傳統文化為能事的政權,內地官員隨口「牛」不出奇,但香港的官跟人家一起「牛」,未免失禮

    亞視不以為然照播。無線可能覺得有問題,所以剪左。

    Chris﹕罵得好 (答問)

    你講既野事實上是另一回事,而且涉及一個經常出現的誤解。(我有時都講到覺得有點累)

    首先,要說服別人「科學方法係尋找真理或解釋事物最好嘅方法﹐甚至係唯一嘅方法」的人並非沒有,但這不是科學的本質,而是一套被稱為「科學主義」(或科學萬能論)的思維

    科學的本質,是對大自然的現象提出解釋(假說或理論),然後透過觀測和實驗去檢驗。
    科學按其本質,是適用於自然現象(物質世界的現象)。而在這個範圍內,科學的確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歷史上的實踐足以證明。

    可是,如果把這一套無限推展,以至認為世上無論任何事,都只有科學方法一途,這就是「科學主義」。有些事情是科學解決不到的(例如討論「人生意義」),如果你要勉強,當然會出問題。例如把一些本來有意義的討論,當成無意義而排斥。

    真理有很多不同層次,科學在物質或大自然層次是探索真理的最佳方法,不等於它是所有層次的最佳方法。
    科學主義在這方面出了問題,不等於我們要倒推,說科學在物質層次也不是最好方法。

    其次,是「科學都要講信心」的慣見誤解,就像閣下所說﹕
    學習科學知識﹐本身唔係透過自己用科學方法檢驗﹐而係透過閱讀人家書籍﹑或人家做科學實驗嘅“二手科學資料”」

    如果可以事事自己檢驗,當然是最好。但顯然﹕
    1. 每個人的時間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全部檢驗一次﹔
    2. 連科學家本身,都只能檢驗自己專長的一小部分﹔
    3. 有些事情只有一次(例如天文現象),根本不可能再次檢驗﹔
    4. 有些事情不適宜再次檢驗(例如某些人身上的實驗)。

    對於無法親身檢驗的事,我們可以嘗試看看現實和理論是否有分歧。如果一個理論是錯的話,遲早就會出現很多不協調的情況。
    例如牛頓力學,不是因為科學家不喜歡牛頓才推翻它的,而是因為牛頓力學解釋不到一些現象,才被愛因斯坦提出最好的理論取代的。科學家接受愛因斯坦的理論,亦是因為他們檢驗過

    又例如「二手煙引致癌症」,自從被確立後不停有新統計研究面世,包括不同世代、不同國家、不同階層、健康和有病的人,結果大體一致。除非我們假設全世界所有知名學者一起講大話,否則可以接受這個理論。

    當然,你可以選擇相信全世界的專家一起講大話,不過我會說這是過分陰謀論。若是如此(對人缺乏信任),世上有很多事情都無法進行
    例如我們假設每個證人都講大話,那麼法庭就不用審案了。又或者我們假設水務處/礦泉水公司會任由食水有毒,那麼你就要自己去山溪托水回家喝了。

    我們無法事事躬親,所以唯有相信一個良好的「體制」可以解決問題。
    就像李天命所說﹕我不需要先試一次山埃,才相信科學家說「山埃有毒」的。「科學」這體系已有足夠的往績和相當合理的體制,讓我們相信它。

    但要留意,所謂「相信科學」和「相信宗教」不同。
    所謂「相信科學」,是指相信科學體系和方法的合理性,從而相信科學方法帶來的知識。這種「相信」是有條件、概然性的相信,只要出現新證據或更好的解釋,是可以隨時改變的。
    「相信宗教」,則是對宗教啟示的信德,宗教啟示是形而上的,並不依賴於物質世界,所以亦不必要跟隨現實變化而改變

    分清楚這兩種不同的「信」,就不會再以「科學跟宗教一樣講"信"」而把兩者混為一談,或者把某些宗教對自然現象的解釋視為跟科學解釋有同等效力。
    (因為在自然現象上,科學解釋可以檢驗,單是這一點已經比宗教解釋優勝。但反過來,對宇宙的終極解釋,則非科學所能檢驗,故不能排斥宗教解釋。)

    後話﹕
    宗教的看法,在物質層面看,是一廂情願。一廂情願在終極面看未必不好(因為相信神明最終保佑你,會少一點憂慮),但在物質層面的解釋上就佔不到便宜。
    宗教給人的,很多時候是一種心理安慰多於實質/物理影響。就像一些風水師的說法,你弄傷了手指或者去洗牙,也算是「應了血光之災」,那麼你就覺得少許痛避免了更大的痛苦(這點無法證明),於是會更正面面對這些小痛。

Comments (6)

  • >>科學家接受愛因斯坦的理論,亦是因為他們檢驗過。

    不....愛因斯坦的理論當年超越到世界一百年有多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檢証過

    e.g. frame dragging 才數年前才有能力檢証
    http://www.sscity.net/discuz/viewthread.php?tid=25345&extra=page%3D5

    科學的本質, 不是相信, 而是不信
    只取用最少假設, 最合理, 最可信的解說 - 直至理論被更簡單 更少假設, 更合理, 更可信的理論代替

  • @hkdennis2k - 世上哪有一回事可以完全證實﹖

    我說的檢驗過,是指科學界已經做一些檢驗,例如那個出名的日全食觀星實驗。至少觀察所得的結果,沒有違背相對論的預期。(以後有新的檢驗,如果出現矛盾,那就可能推翻了囉)

    我說「信」,是回應有人說「科學也要講信字」而言,解釋信的是整個科學體系,而不是單單信某個人或某件事。
    對於事實或理論的檢驗本身,以不信為本,這點應無異議。

  • 補充資料:

    以下文章談及「日食」跟「日蝕」的問題:

    台灣學界談日食抑或日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720/4/dad6.html

  • 日蝕還是日食,好像很難說...... 

    沒有記錯的話,小學的教科書都是說「日蝕、月蝕」的......  連我現在用的輸入法,都只有「日蝕」這個詞語而沒有「日食」......  :-O 

    科學跟宗教是相對的...... 這一點上,有一位老師講得很好......  大家引以為「證據」/「例子」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其實都是解讀同一個世界的方法,其實兩者某程度上沒有甚麼矛盾!  

  • 日蝕和日食都是正寫. 我看了你這篇文, 沒有求證便向一個中文老師指出"錯誤", 結果反被教了.

    後漢書便有用日蝕一詞: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BE%8C%E6%BC%A2%E6%9B%B8/%E5%8D%B7108

    詩經則有日食一詞: http://zh.wikisource.org/w/index.php?title=%E8%A9%A9%E7%B6%93/%E5%8D%81%E6%9C%88%E4%B9%8B%E4%BA%A4&variant=zh-hk

  • @johnsonlau012009 - 有時間我嘗試找紙本看看,因為我怕放上網時被人「改錯」了。

    我只知道少時去太空館聽講座時,那些天文會社負責人說「日蝕」是錯的,我倒未聽過他們當中有誰說「日蝕」沒問題。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