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9, 2009

  • 倫弟叫我看的﹕明珠檔案

    朱前處長上鏡對我倒不是很重要,因為他的立場意見我早就知道了。學者看不到香港政府的檔案,反而要去英國看倫敦的檔案來了解香港政府做了甚麼,我也知道(除了不知道葉健民正在做這題目)。

    倒是沒想到原來現在中電有個香港社會發展回顧計劃,以嘉道里家族在香港歷史悠久,一定有很多資料可以貢獻出來。但重點不在於這裡,而是人家願意花錢(還要找個高層來領軍)做這些曝光不多、但對社會長久有益的東西。
    而且這似乎是嘉道里家族的傳統,就像以前搞農業試驗和推廣一樣,都是一些需要長期投入、對人民有利、但「能見度」不見得高的東西。相比某些大商家,動輒可以捐一大筆錢出來(甚至連醫學院的名字也買了),我會說嘉道里家族的貢獻更大。
    更沒想到,原來連匯豐銀行的檔案室,都可以幫學者做研究……偏偏香港政府檔案館幫不到。

    更令人怚喪的是,就像先前生物科課程爭議,這些檔案問題似乎也只有英文傳媒跟進報道。
    為何這些重要的東西在中文傳媒看不到﹖為何中文傳媒裡除了「錢」和「政治八卦」,就只有娛樂﹖
    如果我們以討論「o靚模」的熱情去討論檔案問題,政府會否更重視檔案、官員會否無所遁逃﹖

    (話說回來,裡面訪問港大檔案室的老外主任,打開大學早年畢業生名單時,指著「MBBS」說「大概是理學士吧」。大概因為她是美國人,所以看不慣這個英式「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美國的主流醫學學位是「MD / 醫學博士」,是個學士後的學位。)

    --------------

    [出口轉內銷]

    公牛擠奶﹕US Cent 說

    > 在她(梁美芬)旁邊的民主黨黨員黃成智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已屬奇蹟

    兩人是同一種人(雖然陣營不同),會出現不良反應才是奇蹟。
    就算加多個蔡智森坐隔離,都唔會有不良反應的。

    世澤﹕石丹理發夠膠音未﹖

    查過關根本不可能,因為有太多資訊安全問題。

    要管得那麼嚴,不如乾脆規定十六歲以下必須由家長帶過關吧﹖如果不是由家長帶過關就必須要有家長授權書。(無論大家是否同意,至少「可以執行」)

    庫大﹕為什麼我們常常嘲笑民建聯﹖

    你那個朋友的說法,根本是邏輯錯亂。

    他們的服務對象不會上網,不代表他們要用錯誤的方式引用網上語言。既然對象不會上網,用「電話諮詢」或「會見市民」就好啦,還需要用「博客」嗎﹖
    人家不是笑他們「老土」,是笑他們「老土又要扮潮」。

    不懂用、用錯了,被人嘲笑,那跟他們服務的對象有甚麼關係﹖人家選他們來玩字的麼﹖
    勉強把不相干的東西拉在一起,為自己製造一個道德高地而已。

    下次有人罵社民連「掟蕉」的時候,是否又等於罵他們那些「弱勢」選民﹖

    林忌﹕書展見o靚模

    就正如我質疑「踢走好戲量」group的宗旨一樣。有很多人說是「捉字虱」,好像沒想起孔子那句「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同樣是「反」,反明光/宗教右派那幫人比較明事理。至少當我質疑他們為何要反對學校傳教時,他們懂得把那句改掉。雖然我覺得改了還是換湯不換藥,但至少他們知道「行文用字」有多重要。

    魚頭﹕林峰力撐新劇無抄襲《神探伽俐略》

    1. 首先,如果抄既係冇乜師奶睇既劇,咁抄得好唔好,主要觀眾都唔覺(如日式麵包王)。
    但無線自己剛剛大堆頭播完伽里略,然後就自己抄一次﹖我唔信香港師奶唔睇伽里略囉。
    抄都冇所謂,如果抄得好叫青出於藍。但無線抄橋一向抄得差,咁樣下駟鬥上駟,同自殺冇分別

    2. 對林峰既睇法一樣。我原本仲以為做教授既係馬國明(佢個格亦都比林峰更似湯川,而且做喜劇做得唔錯),林峰個樣太「細」,扮研究生就差不多

    ---

    史兄﹕做隻貓做隻狗,不做中國人 (粗口慎入)

    「教科書成日話中國文化源於黃河流域, 源遠悠長, 博大精深. ……今日既中國人身上邊一忽體現到? 排隊打尖? 隨地吐痰? 財大氣粗?」

    「這便是一個文化源遠悠長的民族, 它的所謂思考模式. 這不是生活上. 政治上它也是這樣直接和可愛. 就像上述網易那個調查, 引來反嚮, 怕有人不喜歡, 於是快刀手將有關人士炒了. 數千年的所謂文化, 蒸餾出來的, 竟然只有小人的世界觀, 揮之不去的猜度文化, 與及江河日下的中文. 」

    「我沒有讀過太多先哲的書, 所認知的都是中一至中七的讀本上學回來 - 人生的意義拉, 論淫論君子拉, 寡人之於國也拉 (據說現在沒有了讀本. 這是十分可惜的). 但先哲們若有幸去北京一鑊, 不噴血失救致死 (因為去了醫院還是交錢才救你...), 才是奇事.」

    當徐福後代把嬰兒車排得妥妥當當 (當然有專人在排, 也是原因; 問題係, 你有冇意識覺得呢樣野重要先?), 而黃帝後代連自己排隊也出現問題, 唉. 還說什么超英趕美. 發你娘的春秋大夢.」

    (要記住﹕香港人也是中國人來的—至少大部分香港華人如是。)

    一篇相反意見回應﹕Bigarnex﹕擁抱同胞

    正兄﹕婚宴的輕重

    「有人說婚宴是觀眾雀躍,主角辛苦,此人想應是『大龍鳳派』支持者,以為花盡心思,扮鬼扮馬為求一場Good Show,觀眾興奮,主角辛苦就值回票價了。但現實與此人的想康(像)可說完全相反,擺酒從來是主角雀躍,觀眾辛苦。造成這種反差,主要是因為婚宴主角常以為最重要的部份,誰料在一般賓客心目中的地位卻似有若無;相反一些極其細微的重要部份,主人家卻理所當然的忽視。」

    蕭sir﹕推薦英文字典

Comments (8)

  • 為何這些重要的東西在中文傳媒看不到﹖為何中文傳媒裡除了「錢」和「政治八卦」,就只有娛樂﹖

    因為在CCTVB眼中的娛樂就是逃避主義,你看它一天到晚不停娛樂AA,娛樂BB,娛樂CC就知道它怎樣看觀衆,除了比較深奧外就是此事的爭議性明顯較重,一般人甚至陳志雲心目中宗教都是導人向善、好事,而反基/無神論就是在搞搞震的反動份子,此事是挑戰了不少目光如豆的人的定見(stereotype),如此豈不是部份基督徒在倡宗教來行惡/搞迷信了?
    而一般人甚至陳志雲心目中基督教是先進文化,只有中國才是落伍和保守的,說基督教部份人倒行逆施,如此一來豈不是在挑戰基督教的文化霸權了?
    反基/無神論說的基督教霸權不是子虛烏有的事,你見到有任何報紙傳媒的(除了民間電台)任何節目批評基督教嗎?主流基督教會的性醜聞又放在哪兒?而馬灣事件爭議在基督教及反基/無神論圈子都是大新聞,你見CCTVB有任何報導嗎?還有電車拒接無神論者宣傳自己「大同近了」的網頁的廣告,你見CCTVB有任何報導嗎?而涉嫌在佈道會支持梁美芬的蘇穎智牧師一事,在基督教及反基/無神論圈子都是大新聞,你見CCTVB有任何報導嗎?

    說香港沒有基督教霸權,不如說中共不是霸權,香港會有不受中共干預的2017普選!

  • @backup_atheist - 首先,你只歸咎於「基督教霸權」是很狹隘的。那麼檔案問題為何又不說﹖關基督教事﹖

    根本由傳媒高層到香港文化生態全部都有問題,就算基督教明天消失了,問題也會存在的。
    難道沒有「基督教霸權」,傳媒就會很關注生物科課程說甚麼﹖﹗別開玩笑了。

    其次,你說的那些事件,就算在基督教圈子裡都不是大新聞,因為教內傳媒也不會提甚麼爭議(除非教內精英打算用這些爭議來動員)。為了「主內弟兄」的面子,教內傳媒只會比外頭的更「和諧」。

  • @fongyun - 

    反基人仕的關注點當然習慣用宗教去解讀社會時事,問題在所謂多元的香港社會容不容真正挑戰主流思想/文化/價值觀的聲音?我的感覺是除了我的公事網誌算有點主流外,根本挑戰主流思想/文化/價值觀的聲音都局限在自己的圈子內,其實反的不應單單是基督教、仲有超級資本主義、男權主義、學校霸權、中共霸權、商業霸權....如此類推,但本人已是中年,能力有限。

    教內和諧可以想像到,所以明光社的組織才能冒起,中西文化滓渣合流,和諧的社會日日退步,misery love company!

  • 張五常寫過一篇名為<可喜的檔案>的文章,當中提及港英時代政府的檔案處理手法。是我看過的少數以此為題的中語評論。有興趣的可到以下網址看看:www.boxun.com/hero/zhangwc/105_1.shtml

    看後感覺開放檔案之重要實不下開放媒體自由。試想想現在市民對政府的投訴、提議或查詢,多是提出了便沒下聞。最多便像片中記者般得到一個不著邊際的官方回函答覆。市民從來都不會知道政府究竟在做甚麼。連代表市民的議員大多時候也好像總不能問出過所以然來。如果政檔案容許開放查閱。我想搞出梁展文事件、醫管局和金管局的多宗行政失誤前,官員們起碼會多點顧慮吧......

  • @Misterlau - 得罪說句﹕很難相信張五常對香港政制會無知至此。

    HK Hansard 其實在香港立法會的議事錄,因為立法會會議向來是公開的,紀錄也是公開的(現在上載到立法會網頁,可以免費看。我以前幫老闆研究也查過)。行政局的會議,從來都是保密,不會公開的。
    「香港憲報」是另一回事,那是香港政府的公報。只會包括很多法定宣佈,並不包括會議內容。

    他想看行政局的會議紀錄。一則要等香港政府把紀錄交給檔案館、二則要檔案館把它評為可以公開、三則要過了保密期限才可以公開。
    據知回歸前行政局會議紀錄要定期給倫敦的外交大臣過目,不知那邊有沒有保留。如果有的話,去倫敦看可能更順利。
    不過以張五常的描述,他父親看的應該真的是立法會紀錄,因為他不可能買到行政局的會議紀錄。

  • 哈哈,原來是誤導文章。
    不過本人也有問題,沒有求證便輕易相信。
    還以為港英時的政府真的如此開明,
    真是一廂情願的沉醉在那些good old days的幻想類裡呢......

  • 不過如果行政局的會議紀錄真的能公開查閱,
    最多加上一些合理的查閱身份,如議員、學者或新聞從業員等等,
    相信能加大社會對當權者的監察能力吧!

  • @Misterlau - 不大可能的,全世界政府的最高行政機關會議內容,幾乎都不會公開,因為涉及太多機密了(政治有太多東西會「見光死」)。就算在檔案法規完善、尊重人民知情權的國家,通常也要等三幾十年才會公開。因為到時已經不重要了,經手人大多不是死了就退了休,不會令現政府尷尬。

    如果在一些共識型民主的國家,例如瑞士,由於要讓不同界別協商政策,資訊可能會更公開一點。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