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9, 2009
-
Talk on "Kong girls", and others
[論港女]
星期日檔案以港女為題,難聽點說是炒冷飯,但更難聽的是冷飯其實百炒不厭(因為背後問題沒解決過)。不過也難得可以見到葉一知真人上鏡。
但縱觀無線的整體處理,就跟李敏口中的香港傳媒一樣,一貫的偏袒女性(雖然無線這一集似乎已經算最不偏袒的了),問題總之就不是女人的問題,而是男人的問題。每提一個「所謂的港女問題」,就一定很「平衡」地引用不同人士的「反駁」作結,變成所有問題都像無中生有一般。好像兩種觀點的論爭不需要debriefing似的。
就連葉一知那段訪問,也變成予人「其實只係你班男人唔適應女人已經撐起半邊天既事實o者」的印象(你看一知自己寫的文就知道他不是這意思)。
下星期還有一集港男,恐怕更淪為「港女絕地大反擊」。不過,這裡也不是志在炮轟「港女」,在下和葉一知在這方面立場差不多。
所謂「港女」或「港男」,只不過是同一個問題在兩種性別的不同表現。(或者可以統稱之為「港人」問題﹖)「港女」貪錢霸道沒內涵﹖是事實。但為何你要一頭裁進去﹖
用「性擇」理論最清楚,如果「港女」「臭檔」成這樣還有一堆觀音兵,那麼不盡佔便宜的「好女人」,才是傻瓜。如果香港男人都有骨氣,拒絕奉承「港女」,就算不能迫使她們改善,她們的為害也少得多。(所有男人都不理睬她,她惡極有限,更不可能聲稱「個個男人都得係你唔冇風度」。)
再難聽點說,你不也是貪錢霸道沒內涵嗎﹖就是物以類聚,才讓港男遇上港女,互相折磨。
好像片段中一個女人反駁道,你們嫌女人只顧瘦身豐胸化妝,但你們看的女人都是那一類,那怎能怪女人都向那邊走﹖
如果你只會看這些外表特徵,碰上一個「冇內涵港女」的機會,當然很高,而且有點自取其辱。
(當然,同樣反過來,港女只想嫁個有錢型男,當然也大有機會找到個沒內涵的「港男」)方某這樣說不是要「自認有內涵」,而是回想交往較多的女性(當然包括以前的女朋友),絕少稱得上「港女」,大抵也算是相當自重的。(因為港女根本不會有興趣跟我交往﹖)
無論大家交流是否深入、是否涉及甚麼「內涵」,相處也算是「和平對等、互相尊重」的。
認識的人當中,當然也有些「港女類」的啦,但交往不深,她們對在下也是「"恰"極有限」。(你不是有求於她,她怎樣欺負你﹖其中總會有人欺負你的,但總不會個個都欺負你。)
當然我很討厭這些「港女」,但現實中會欺負你的人,男女都有,也不單是「港女」而已。當然,也許立即會有人反駁,你呢個媾唔到女既電車男,慳D口水啦﹗
也許﹖但如果要我跟個港女一起,我寧願一世冇老婆。
我雖是小男人,也不見得把女人當女王。難聽點說,冇得上床唔會死架……刁兄說到張慧慈,我的看法有少許不同。我看的不是信不信任,而是公不公道。
如果當事人真的如此「無分你我」,就應該問「以後我們賺的錢都放在一起管好嗎﹖」,而不是「以後你賺的錢都歸我管好嗎﹖」。後者分明是以我為主、食人隻車。
(先要聲明,我向來不介意錢被人管的。自認為沒甚麼見不得光的事,就不怕讓老媽/老婆知道自己怎花錢。只是並非每個人都不介意,介意跟愛不愛沒關係。就算「講金當講心」,「畀足家用」都夠了,要人家全副身家交給你,未免太霸道。)
所以,張小姐只肯嫁個「錢歸她管」的老公,沒問題。但如果說不願意這樣做的男人就是不愛她、不信任她,這就是問題、是一種歪曲的愛情婚姻觀。當時她被群起攻擊的原因是後者,不是前者,張小姐切勿轉移視線。
(老實說,就算說我不介意,如果有個女人這樣跟我說,我也會覺得有點離譜——當然,我的身家數目根本不值得港女去貪,這是後話。)更有甚者,就像在下上次介紹的《新加坡性商業》,那個老外說的話同時可適用於「星女」和「港女」﹕
「正如《海峽時報》生活版一名男撰稿人所說﹕『如果女性對自己單純被當成性宣泄的對象憤憤不平,那麼男性對自己單純被當作是獲取金錢和保障的對象同樣感到不滿。』
女性被當成性宣泄的對象,男性被當成賺錢的對象——這裡所說的都是『高尚』社會中的男男女女,但反映的關係竟然同妓女與顧客之間的關係如出一轍。許多新加坡女子不論是風塵女子、情婦、女友還是妻子,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免費』的性愛簡直不可思議。似乎她們本身沒有性功能和欲望,她們會問『哪裡會有不要錢的事﹖』」(p.160)「渴望著嫁給有錢佬的女子與娼妓雖屬於兩個不同的極端,是兩件不同的事,但是,畢竟還是同一個觀念,同一個『波道』(方按﹕即頻道),她們衡量一個男人的標準簡直同出一轍。」(p.157-158)
西方的所謂男女平等,是男女互不侵犯,魚水之歡是大家「having fun」,在對方身上得到快樂。
香港的所謂男女平等,是性的「男賺女蝕邏輯」,無論上床、接吻或約會都是男人「賺」了,所以活該付錢(而且大抵有價目表,要哪種「級數」的待遇就要付出哪種代價)。
港女就是沒想過,她們擁抱的邏輯跟詹培忠那句「十個女人十個係雞(妓女),老婆係私家雞」,並無分別。如果說詹培忠侮辱女人,那麼港女其實是在侮辱自己(把自己當妓女)。香港人大體從不重視內涵,所以才有港男和港女,亦因此港男和港女物以類聚找上對方,埋怨一世。我的看法大概是這樣。
---------------
[出口轉內銷之研究口渴與自由]
栗姐譯﹕我們為何如此﹖(一)
「人若渴了就給他水」,如果你知道他為何渴,就可以更好地解決渴的問題。如果是太熱,可以請他躲進陰涼之處,不單可以減少耗水,還可以避免中暑。
渴,甚至可以是糖尿病的病徵。你只會知道給他水,但不知道給他藥。kennisB @ hkblog—普世價值是人權﹖
自由的確容易被人曲解,例如有些組織很喜歡侵犯別人的自由,例如不准人看色情物品、或者不准同性戀者得到法律保障之類,但當被人批評的時候,就說自己有言論自由,哪怕是提倡迫害他人的自由。
(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何我平時不會看 hkblog,它的選文標準簡直是差劣。)---------------
[純粹網摘]
反宗教霸權之後﹕
明婉儀@明報—還福音派基督徒一個公道
Alone in the fart—兩單宗教界新聞
莫乃光—「宗教右派、世俗主義」研討會後感刁民—搞屎棍輪盤
大家快快用電話或上網,預訂澳門各大酒店Package,總之有得預訂的東西都預訂,改天卻開記者會說:「當時我想,每一位香港人在那個時刻都會站出來的,但我要強調的是,這個款,不能付。」
要向澳門報復,我們香港還有一支奇兵——盲光社等一眾道德塔利班……組團回澳門,宣揚禁嫖禁賭,由蘇穎智牧師帶頭,到各大賭場和夜總會高叫:嫖賭飲吹是社會歪風,會為港澳社會帶來更多「養雞一族」,令很多大學畢業生成為「性奴」和「賭奴」,帶來更多AIDS和HIV受害者——一於入境做另類攪屎棍,如此為港人出一口氣,將功補過,港人必撐。如果道德塔利班人士能在攪事棍主(發明攪屎棍者)面前示威,反對包n奶,更是香港英雄啊!
輿論骨子裡想將扭蛋消費預設為病態行為,但因為扭蛋大多造型可愛、不見色情暴力,扭蛋出街抽蛋、不是「隱閉青年」;橫豎看抽扭蛋也看來不夠「病態」,故將環境污染「擺上檯」,充當病態消費的「嚴重」結果之一。
一個巧立名目而言之無物的調查,是知識上的「扭蛋殼」。輿論的誇大與誤導,是思考上的「不環保」。
(方註﹕其實這件事跟基督教與否無關,只是政黨和社福機構「星期日攝報紙無謂小調查」例子之一,電鋸兄多有批駁。)
庫大—這才是國情教育
我希望我的學生看到程翔先生流著淚講出他心目中的中國體制上的問題的時候,會感受到對國家的「情」是什麼。
心湖淬筆—加沙在香港,或香港人的消費指南
(假如香港變成巴勒斯坦……)
Comments (22)
非常同意方大所說, 如果張慧慈是與她丈夫成立一個聯名基金, 那大家的錢都放入這個pool裏, 然後由張小姐管理, 男方要錢在那裏支取, 我覺得無問題, 但問題在于張小姐以男方肯付出幾多身家來衡量男方有多愛她, 那就變成好像她愛男方的身家多過男方本身。 如果男方是愛你的話一定會為你付出一切, 但是調轉頭由對方提出條件, 要滿足幾多幾多條件才會接受嫁給對方, 則我認為這種愛不會長久。
就如方大所言, 這種女人根本就是自我中心, 不過我覺得自我中心不獨港女所有, 我也遇過不少自我中心的港男。
另外我也同意港女都被縱壞了, 正如所謂的顧客至上的所謂服務態度, (你看國泰警告拍片的地勤便知道了) 也有點像我們的書店業, 打折扣多了, 人們便認為這是應份的, 港女也是如此, 吃慣免費餐了, 她們便以為這是應該的。 所以有時看到有些朋友的女友的事蹟, 實在不明白為何朋友們這樣也媾得落, 以這樣的質素, 但以這樣高昂的價錢, 及非常差的服務, 我覺得划不來。
其實大家有幾理解「非港女」?
俾如說「免費的性愛」,遠的說美國的嬉皮士年代,近的看看近年的韓劇,乃至……讀一下港聞版睇下新一代港少女。
好似都好多變化喎,之旦係各位可能更加頂佢唔住。
就像張香華願意不計較柏楊的身份,願意嫁給柏楊,在以前,我等文史哲的讀書人仍然以學識而非樣貌來吸引女性——但現在,此路明顯不通。在港女橫行的時代,她們將人的內涵視為賤貨,而追捧男性的地位、身家和財富。我等文史哲的學生肯定交不到女朋友,真是很慘。難道我要北上找伴侶?但我又怕找到一個擁護中共的女人。
我該如何是好?
本人現正公開招女朋友,詳情請到本BLOG:
http://boyangu.wordpress.com
其實男性可以做嘅嘢無乜,不外乎上焉者六根清淨,下焉者五姑/嫖妓,總之就盡量減少對異性嘅感情同非商業性行為demand (樓上斌兄講嗰啲「免費」嘢,量來唔少巴打都係講就無敵,做就無力,唔敢嘅),同各位姊妹各自修行,互不干犯咁解。始終斷絕咗性行為可以完全搵返個道德高地(100% innocence),五姑就不涉 physical intercourse/exploit,嫖妓就至少理論上係 on an arm's length basis 嘅商業交易(起碼多少少fairness),係要同人嘈起上嚟揀是但一條路都多啲理由反駁。
講真,我以前都同兩個同事提過:
「女人唔係應份做洩慾工具,男人都唔係奉旨做種豬。我無責任做某某人嘅擇偶對象。」
唔係近年太多港男乜乜乜、港女物物物,扯埋一大棚唔相干嘅 non-combatants 落水,邊會嘈得起吖...各行各路,點頭之交最好。
@newhist -
應該唔只, 佢地要埋靚仔. 陳冠希靚不靚仔? 好多港女不理其人五官歪曲, 咸稱靚仔, 唉.
我等五官端正之人要死開一邊了.
@bencrox -
普遍的現象是港女直把自己當做香港的舖位, 開價極高, 自認食得起同區的價格, 吉佢三五個月唔要緊, 有大型連鎖舖頭或者甘於薄利的東主肯租的話, 就一舖賺翻晒.
但港女們忘記了, 舖頭折舊慢, 女人折舊快到無倫.
可以要個合法蘿莉, 或者光源氏計劃. 就像要吃美味的楊桃, 要從小抓起, 不加農藥不加化肥拒絕污染開始.
@newhist -
台灣的女生可以嗎? 據聞台灣阿宅極多, 反映到女生available的應該挺多.
@Perennial_Loser -
這話題真係幾時講都咁惹爭議。
同意你對那女主播的comment,她的老公也是太過軟弱了。不過又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事。
競爭咁大
女人必定無安全感
所以要名牌 化妝 美容 去增強自信
是人之常情
但就欠了獨立思考能力 和 氣質
@chemhazard -
「可以要個合法蘿莉, 或者光源氏計劃」
印象中《城市獵人》入面個海坊主(海怪)用過呢招,又稱「十年計劃」...
@hope_season - 唔減價,好貴架……而且減價的話,我一買得多,就會諗自己慳到幾餐飯,罪惡感當堂冇晒﹗
@bencrox - 「收費性愛」和「免費性愛」,其狀有異,但其弊如一﹕就是看錢(「免費」也是個銀碼)。我舉西人為例,是想說性愛本身可以是與實利無關的,而不是在於收不收費。
我係講緊兩個關係穩定的人之間的性關係,不是一夜性之類啦……
@Perennial_Loser - 又唔使個個走去練神功既,我驚咁樣仲變態。不過最緊要既係,做人可以鹹濕(天性使焉),但唔該咪鬼做狗公。
@chemhazard - 哈哈,「港女地鋪論」,I'm lovin' it!
人類大概就是慣了開天索價落地還錢,只是港女在這方面更「精明」一點。
但正如庫大所言,對感情算得太盡的人通常不會幸福。
@uncle ray - 你沒留意刁民那邊的討論嗎﹖有人說得沒錯呀,她老公也很「精明」,竟然連「情人節不用送花」也算在內呀。可見兩人真是比「黑白配」更為絕配。
@VincentLo07 - 不過要清楚一點,所謂競爭,其實是在女性之間,而非為男人。所以請她們不要把責任推在男人身上。
正如男人買靚車,當然也是用來載女士,但更重要的是要跟其他男人鬥威。
凡性擇競爭,都是以異性為目標,但與同性作競爭。
@newhist: 我睇冇乜關係的。
近期你有冇同學結婚?我見唔少。唔少都反映到,男方經濟基礎和家庭背景都係一般般,咁係咪間接證明佢地太座恰巧都唔太屬於港女?
我相信數據。
(不過,另一個人觀察係,伴娘大多靚過新娘 :XXX )
@Perennial_Loser咪話我話,好多巴打有錢都唔敢買腥或誘交啦。地對空就天下無敵,地對地就紙上談兵。
@chemhazard
唔……我有點 omnisexual ,老老實實,俾我都揀 Edison 。你會咁睇可能係因為你對男人冇性趣。
@fongyun 我有篇舊鈔文就提到,嫖妓者有傾向買熟。因看穿了就知他們要不止乎性,只是在找更易達成的性關係。
其實你咁講,表示對一夜情之類的行為尚且疑惑。我冇話點,只想指出這種行為也跟持續性關係難以分論,一旦收窄了就難以蓋摡而論。
完全同意"港人所謂嘅男女平等"個一句。只能說外表思想開放(「男女平等」),內裡思想好保守。:D
@bencrox -
此所以眾巴打都應該將就下,地對空都已經係好好嘅 substitute 嚟0架喇...
當然,feminists 又會話咁係「將女性物化為影像發洩性慾」...不過 as long as 各位巴打唔切又有需要,都唔顧得咁多喇。
XD
@scy_hk - Exactly!
@chemhazard - 我也很喜歡你的「地舖理論」,兩者還有一些分別是,舖租較大市低可以「換租客」加租,可是女生的「租約」是一生一世的,還有就是地舖有機會「跟隨大市升值」,女生就...... 哈哈。我倒覺得問題在於「定價」太高,物非所值。如果天水圍的街舖標旺角、銅鑼灣價,你說怎會有人願意租/買呢?!就算是新舖豪裝都不夠CB一個殘舊街邊檔貴啦!最重要,還是「自知之明」,說完。
不知道為甚麼打了卻消失了......
我不覺得這一集由偏袒港女啊...... 大部分人看到這集裏面港女的反應都是反感的。很多人看到那些「港女」的表現,都笑(或失笑)了。忠實地讓她們自己「反駁」那些指控,卻只讓人更覺得那些指控「事出有因」。
如果一個本來不知道甚麼是港女的觀眾,看了這專題報導,應該會對「港女」留下壞印象...... 難道這也是「偏袒」?願聞其詳。
@Frostig -
我覺得是「有偏袒之嫌」(結論亦行貨)。不過如果女性普遍覺得沒偏袒就沒問題。
補充:前提是做到理性持平
@smileooooooo - 不「行貨」難道「批判」張女士嗎?TVB 不想活了?我覺得讓我們這些少接觸港女的人多多少少見到部分港女的真面目,已經算「理性」了吧?不知道可同意否?持平?有必要嗎?又有多少專題節目做得到呢?
@Frostig
對「這麼近」的當事人直接批判,不好交待。我沒看到該節目,但若反映到單身危機,反映到港男有甚麼其他選擇,也基本足夠了。
畢竟這個節目探討議題之餘,想做的是挽救工作,不是捧打。
關於「偏袒」,我介紹看看這評論(男士寫的):http://mpc22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15747
@Frostig -
我說理性持平不是這個意思。
我出第一則留言後想到「偏向女性而女性覺得沒偏袒」的情況也是不公平,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也指出偏袒就算持平了。
內容不用批判,像新聞透視那樣就好。在材料的編排上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葉一知的Blog你也有看的,我同意他的話被斷章取義了。
@bencrox -
「港男」也是有所指,不可隨意用的呢。:p
節目內未反映到單身危機,未反映到香港男士有其他選擇。大概是篇幅問題。
@smileooooooo - 「未反映到單身危機」,但有港女提出過「keep 住外表為了保持『競爭力』」...... 我想他們訪問了葉一知很久,我同意播出的後一節不是他的重心,不過前面的都算「到 point」、交到貨。 我上面引的文章,見到有男性覺得這一集已經很「貶低港女」,使人看到她們的「人辦」劣行,我覺得這就不怎麼「偏袒」女性了吧?可能只是沒有「言詞上直接批評」而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