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 2009

  • 廣告﹕保八92年校入學校友飯局 (非校友會活動)

    ----------------

    星期三和栗姐去文物探知館看法國建築展覽和歷史博物館看法國大革命展覽。

    那個法國建築展覽本來說展覽至12月31日,但到場卻發現原來已(沒有通知)而延展至2月11日。
    不過他們連隧道也叫「建築」,不是有點誇張嗎﹖(建隧道需要工程學,但幾乎不需要美學)

    提起建築,近來港台的「香港歷史系列」也順道介紹了不少歷史建築。
    這系列反映了香港如何獨立於大陸的動盪之下,既牽起中國的革命,亦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
    (大抵也印證了為何土共稱香港為「顛覆基地」,卻控制之而後快,因為香港的確有這能力—如果我們不自暴自棄、故步自封的話。)

    (歷史博物館)
    圖中就是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法國大革命的簡介可見維基百科)

    筆記﹕

    1. 說明牌1.8說拉法耶特「在1789年起義中,他被任名為巴黎國民自衛軍的指揮官」
    應為「任命」。

    2. 原來「renegade」是「叛教者」的意思。

    3. 說明把「Pewter medal」譯成「錫獎章」。原來 Pewter 是白鑞(錫和銅、鉛、銻的合金)。

    4. 「Prince of Lambesc」是「蘭貝斯王子」﹖
    相信就是法文維基上的這個人
    Prince不一定指「王子」。我想譯成「蘭貝斯親王」會比較符合現實,正如威爾斯親王一樣。

    5. 說明牌2.39的「搶撃」,應為「槍擊」。(栗姐提供)

    6. 說明牌2.68把「La Loi et La Paix」譯成「治安法官」
    根據網上法語字典法語助手,這句的字義是「法律與和平」,看來跟英文的「Justice of Peace」也接近。(但法文維基的相關條目並非如此)

    7. 說明牌2.67說章中寫著「和平、拯救/自由、平等/及友愛/對所有人/……的朋友」,但法文是「Repubique Francaise Commissaire National」(應是「國務委員」)。

    8. Saint-Just 說「一個人不能無知地執行管治 (one cannot reign innocently)」
    我想這段中譯有錯,innocently 不是指無知,而是指無罪。Saint-Just 的意思是說由於國王路易十六的立場與人民對立,他統治國家時總不可能「兩手乾淨」,所以就算處死他也肯定沒殺錯人。

    9. 說明牌上屢次出現「波拿巴」一詞。
    當然,這是他的姓,但如果不提「拿破崙」,又有幾多人知道他是誰﹖

    10. 說明牌另外有個「國民公會」的名稱,我以為那就是「國民議會」,但原來那是個特別的名稱。

    11. 一幅1830-1848年的地圖很有趣,上面有很多德意志周邊國家的名字,但沒有荷蘭,還有個奧地利帝國。
    荷蘭當然早就獨立了,但奧地利帝國是真的,因為奧匈帝國普奧戰爭後的1867年才成立。

    12. 說明牌4.1中有「德國國旗」一詞
    在我印象中,這場戰爭叫「普法戰爭」,德意志還未統一,何來有「德國」呢﹖
    回去一查,原來那個叫「北德意志邦聯」。

    13. 說明牌4.6把「carriage」譯成「戰車」,但照片中很明顯只是一輪運輸用馬車。
    (戰車應該是 chariot)

    (另外,栗姐找了兩篇討論公雞和法國的文章﹕英文維基法國與公雞。不過在我眼中,其實法國王室那個百合花徽章,看來也像一束雞尾……)

    後來說起法國國歌馬賽曲,那些捲舌聲非常強勁,像是表演捲舌一樣。
    原本打算叫大家去youtube聽就算,怎料那段「歷史片段」欠了頭兩句,所以還是要上載了﹕

    邦兄曾經譯過歌詞,不過我已經記不起了,所以請參考中文維基
    如果我沒聽錯的話,播出片段是只唱(順序)第1、5、6段。(英文維基亦指現時只唱這三段)
    老實說,歌詞其實頗血腥的,甚至說要讓敵人的血流滿溝壑(另一譯是「為我們的田施肥」)。不過,那就是暴力革命。

    ----------------

    奇就奇在,《勁歌金曲》投票廣告,竟然播了首 rock 版德國國歌……(德國在台協會提供下載,再不然去youtube)
    為何我特別有印象呢﹖因為邦兄當時也把德國國歌譯過一次﹕

    團結、權利和自由,
    為我祖國德意志﹗
    願我們一起全力奮鬥爭取,
    兄友弟恭,彼此心連心。
    團結、權利和自由
    皆為喜樂之基石
    讓我們在喜樂中大放異采
    益發興盛,我祖國德意志﹗

    雖然邦兄未習德文,譯筆未必正確,但我發現用國語唱,竟然「o岩 key」﹗
    有人把這首歌跟中華民國國旗歌比較,相當有趣。

Comments (8)

  • 1. 德國國歌跟我中學的校歌,旋律好相近啊 :o
    2. 雖然一齊去,但還是沒你看得多和仔細,不給你寫個「服」字也不行!

  • @chestnut_girl - 

    計劃明天就去看。
    我中學的校歌的旋律都是德國國歌,難道你中學都是觀中?

  • @alienchans69 - 就算是也不敢認啦,有甚麼理由唱足七年都不知道旋律出自何處?

    另外,方潤小朋友,你啲筆記嘅編號弄錯了。

  • 你是說, 博物館的caption有很多錯處?

    我去看的時候, 隨便看都想到2個錯字,

    真係...非常唔掂啦,

    我唔識法文, 可能俾佢呃左好多都唔知.

    而且, 雖然當年AL History第1個chap.  就係法國大革命, 但我覺得自己好似無讀過咁囉.

    所以, 其實睇得唔夠盡興

  • @chestnut_girl - thanks, 因為寫的時候不是順序。

    @joker21thc - 我沒有聲明自己不懂法文﹖(其實我甚麼都不知道)

    有很多事情,常識而已矣。

  • 1. 對不起啊,本來是想寫「小兄弟」的,誰知 ... :p
    2. 除了常識不足,還有校對不嚴謹?

  • @chestnut_girl - 或者太倉促吧,否則怎會連在博物館通訊預告也來不及﹖

  • 那些捲舌聲,用耳筒聽更震撼 :p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