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4, 2008
-
a study of congestion
《壅塞學—人、車、螞蟻、網絡、細胞一路暢通的袐密》,西成活裕,台北﹕究竟,2008-2
夜晚上課,小息時看這本書,「警告」教授問這是甚麼書,答曰﹕a study of congestion。
一般而言,討論擠塞都會令人想起「交通擠塞」,但其實可以「塞」的遠遠不只車。飛機火車可以塞、人可以塞、螞蟻可以塞、山火可以塞、網絡資訊可以擠塞、細胞裡的分子可以塞、錢也可以塞(每個人都想﹕最好塞在我處)。各種擠塞現象的規則,略有不同,但塞的原因,大體一致。
車塞、人塞、網塞、錢塞、分子塞,觀察這些塞當然對人類有幫助。但小如螞蟻之塞,一樣對人有啟發。
以利交通、以利逃生、以利廣告、以利通訊、以利防災、以利醫學……這就是「制天命而用之」(荀子)。除了這些有趣的觀察和模擬外,作者另外以後話的形式提出兩件很重要的事。
其一,學生(其實社會大眾也是)太「迷信」電腦計算,忽略培養自己的數學根柢和科學直觀。電腦其實只是種「深奧的愚蠢」,garbage in, garbage out。洋洋灑灑一大堆電腦分析,如果前提出錯,結果也不可信。但一般人往往忽略這一點,不用自己的腦袋評估一下,只以為「電腦不會錯」。作者特地提供一個「疊代」的例子,指出電腦數位模式的計算可以有多荒謬。
其二,培養跨學科人材越來越重要。當然,現在政府鼓吹的中學「通識」能否做到這一點,我非常懷疑。
---
筆記、或挑骨頭﹕
p.122 「形成分道時,哪一道會往哪個方向流,經觀察發現,似乎都和那個國家的汽車行駛方向一樣。」
在香港似乎不是這樣,我經常見到人們分成「右上左落」的。
也許背後還有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人流的方向和配置。p.127 「(以電動走道解決人潮壅塞)……前提是行人不可以站在電動走道上,必須繼續往前走……」
這正是「左行右企」,與地鐵要求大家不動剛好相反。
p.191 「在機場時,飛機會搶著使用滑行道。雖然飛機起飛、降落都需要使用滑行道」
這應該是「跑道」,「滑行道」指的是 taxiway,飛機進入或離開跑道前後所用的路線。
這個錯誤的原因,相信是因為翻譯不識航空,把日文的「滑走路」(爬道)當成中文「滑行道」,滑行道在日文原來叫「誘導路」。(不看維基也不會發現這可能)p.201 「遺產稅正是修正財富集中程度的方法,在某個人將累積的財富傳給下一代時,可以透過遺產稅強制管理。」
所以廢除遺產稅是為了誰,路人皆見。
p.214 「in vitro的實驗結果最具說服力,然而因為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因素,所以很難評斷。相較起來,in vivo的實驗可以在試管內確實控制環境因素,得到精密結果,可是得到的結果很難直接套用在生物體。」
很明顯 in vitro 和 in vivo 是調轉了。最奇怪的是,在再前一句說定義時,並沒有寫錯。可能是譯者自己也搞亂了。
p.249 「在數學界號稱『女王』的整數論領域的某項證明,成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核心。」
應是「數論」。「整體論」可能是因為從日文直接挪用,但這不是中文用詞。
p.250 「大家千萬別忘記,公式並非絕對,而是在許多前提下推導的結果。一旦前提不成立,公式本身也不會成立。不明白這個基本道理就濫用公式設計,恐怕會引發重大事故。」
這正是我強調學生應該懂得背後原理,才用那些 Excel 統計功能的原故。
Comments (9)
>在香港似乎不是這樣,我經常見到人們分成「右上左落」的。
對!荃灣港鐵站外的天橋中間很多年前給加寛了,卻是外加一條路,於是天橋到這裏一分為二。標誌叫人「左上右落」,人們都遵守的,因為路實在窄,硬要反人潮不好走。但所有人在外加路的前和後都是走成「右上左落」的,於是在外加路前和後都得作個交叉走位,很礙事。
我想人們到哪裏都會自動走成「右上左落」的,至少香港人如是。外加路要標成「右上左落」一定是沒問題的,因為它只有前後兩個出口,不牽涉其他人流。只是做決定的人,一是沒留意人類習性,一是上有指引要死跟,才弄出個騷擾了所有行人的設計出來。
//p.249 「在數學界號稱『女王』的整數論領域的某項證明,成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核心。」
應是「數論」。「整體論」可能是因為從日文直接挪用,但這不是中文用詞。//
「整數論領域」定「整體論」?
btw 有無睇過《連結》呢本書?(循例一問,你應該 99.9% 睇過)
點解仲有力寫書介的?不是病了嗎?
值得看看嗎?
是我就去買回來看了。
以前的地鐵也是「左行右企」的,現在沒提,但我還是見到人們大多站在右邊,左邊企的人多數是伴著右邊那位(我非常討厭此行為)。
@smileooooooo - 現在變成叫人「左企右企」了...... 很討厭......
@euyak - 冇,你中左果0.1%。
我唔知「整數論領域」係咩意思,但日文維基話「數論」又稱「整數論」。
@Frostig -
記得有人解釋/推測過,近年地鐵提倡「企好」而不提「左行右企」,是怕了有乘客「行上行落」出了甚麼事賴地鐵云云。
真慶幸自己在「回收日」前出世。
右上左落 我覺得人係多數用右手 上落樓梯 好自然先舉出用右手去捉緊扶手
所以會行右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