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6, 2008

  • magazine 200802b

    [上期注意(2008/02)(二)]

    介紹上月某些未介紹但值得留意的雜誌內容。

    《選擇》2008年2月號

    那篇「消耗消費和文化消費」,我決定跟上次介紹明報月刊李銳〈日本的隱私〉一起影印給學生閱讀。可以藉以反思香港的「文化保育旅遊」問題。
    究竟人家來香港想看甚麼﹖難道是處處都有的高樓大廈,和沒有生活味道的「偽民俗」古蹟嗎﹖

    《國家地理》2008年2月號

    最值得留意的文章其實是「旱衛大西部」。美國西部的潮濕時代已經結束,但水越來越少的時候,人口卻越來越多。沿河七個州在潮濕年代制訂的水資源分配規則受衝擊,勢將重新審視。
    面臨乾旱的不只美國西部,還有中國。難道我們就像雪災時特首只顧肉食供應一樣,當內地同胞沒水喝的時候,還攤開雙手向「阿爺」乞求水頭充足,好讓我們可以繼續揮霍嗎﹖
    新加坡為了捍衛獨立而大幅應用再生水,我們縱然不搞港獨,但為了不要成為包袱,還是在節約用水和回收廢水多下功夫,才是長遠之道。(當然,這不是說內地不需要為節約用水而努力。但香港社會富裕、人口集中、技術先進,自當帶頭示範。)
    本來打算為學生印這篇文章,但頁數較多,而且整篇談美國,恐怕他們悟不出箇中道理。畫公仔要畫腸,實在是太沒趣了。

    另外,這篇文章一開始,就有段頗有「哲味」的話﹕

    「樹就像人一樣,若是養尊處優慣了,就會變得懶散。年輪科學家用這樣的字眼來描述生長在科羅拉多河谷底的樹,它們的根可吸取潮溼土壤裡的豐富水源。這些懶散的樹對於了解氣候史並無多大用處,因為即使是在乾燥的年頭,它們仍會形成寬厚的新年輪。若想找到能像河流一樣感應氣候脈動、年輪會如河流般年年出現寬窄變化的樹,科學家必須爬到河谷上方陡峭的岩石坡,尋找那種長滿節瘤、伐木工人不屑一顧的醜樹。不知什麼原因,這些「敏感」的樹似乎比那些懶散的樹活得久。「有時候,好東西太多並非好事。」戴夫‧米科說。」

    如果是中國人,一定會想起上次提到的那句「直木先伐,甘泉先竭」吧﹖

    封面故事「黑法老」,介紹了一個大家一向沒留意,黑人統治埃及的故事。
    (給學生的註﹕埃及的人皮膚雖然較深,但還不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的那種黑。在《槍炮、病菌與鋼鐵》裡,甚至把埃及人都稱為「白人」,當然這只是相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而言。)

    墨西哥南部邊界,情況就如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墨西哥人看這些中美洲鄰居,亦如美國人看墨西哥一樣。頗像紅樓夢的「奴才之下還有奴才」。

    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俳句集。老實說我不懂得看。論俳句我只會想起小丸子爺爺……

    《科學人》2008年2月號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篇章不是封面專題,而是〈飲水加氟的公衛爭議〉。氟不是越多越好,這點倒是早就知道的,但近來研究認為氟的影響遠比舊時所知的多。值得重新詳細調查。
    不過,這不等於我附和某些強烈反對科技應用的團體(反加氟有之,反疫苗有之,反基因改造有之,反電纜亦有之……)。正如我一向強調的毒理學,「加氟」本身有益有害,端視乎「量」。食水加氟的量本身不足以引起健康問題(另外某些地方天然水含氟已經過多,這是後話),但因為大家知道「加氟防蛀牙」,所以處處加氟,於是來自口腔用品、食水、食物飲料的氟加起來,卻有可能過量。(不說其他,在下的牙齒也好像有輕微氟斑。)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以此作理由,斷然反對食水加氟,而是應該立即調查市民的氟攝取量,看看市民過量吸收氟的風險。並研究為口腔用品和飲食加氟量制訂限制,以免市民不知不覺攝入過多的氟。在蛀牙不嚴重的地方,食水加氟得益不大,可以考慮取消(對於較易蛀牙的個別人士,可以提醒他們多用含氟口腔產品)﹔在蛀牙很普遍而嚴重的地方,顯然值得在食水加氟,以阻止蛀牙流行。
    但就正如衛道者一樣,不顧條件高呼「支持」或「反對」永遠是最容易的,只是這不會是正確的方式。

    這故事教訓大家,再好的東西都不會「不嫌多」。
    西方人不知道中國人「過猶不及」的道理,尤可原諒。但現在似乎連中國人自己也不了解這道理,反應過度,在香港常常可見。
    (另外正在讀一本書,也提及鐵質過多會增加受感染機會。但科學家和政府還是想繼續在食物中加鐵,只為了對付缺鐵性貧血。這樣的做法未免太欠缺針對性了。)

    封面專題〈太陽能,美國夢〉(見英文版)介紹一個以2050年供應全美七成電力為目標的計劃。一個妙想天開的計劃,問題在於政客和公眾的接受程度。投資再生能源,其實能讓美國減少對外能源依賴,變相省下大量軍費。當然,在戰略角度而言,美國政府會認為多付軍費來維持霸權,好過自給自足但削弱國外影響力。
    隨後的〈台灣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討論了台灣利用太陽能的難處,跟香港情況相近。任何人口太密集的地方,都很難靠再生能源滿足需求(因為再生能源按面積計產生的能量通常比不上化石能源)。對於整個中國而言,難處相若。儘管中國有大西北的無人地帶和沙漠,跟美國西南部沙漠緯度相若,但接收到的太陽能未必一樣(因為中國大陸的污染和沙塵暴實在嚴重)。
    如果不是這些文章太多「技術」內容的話,我會影印給學生看的。

    另一專題〈人道救援也可以很科學〉,討論科學工具(包括各種科技和社會科學產品)在救援現象的應用。有別於我們以往對人道救援的認識(只是向難民派食物和看病),先進科技對人道救援有很大幫助,而且社會科學的工具亦可以協助救援組織評估效果,持續改進。反對「冷血」科學的人,應該看看科學的熾熱心腸。
    但更有趣的,恐怕是另一篇章〈慈濟.人道救援的台灣品牌〉,介紹慈濟的工作模式。我想某些當「回教徒是野蠻人」的基督徒,應該看看這段﹕

    「經過多年耕耘,慈濟逐漸打開國際名聲。……印尼紅溪河和習經院的例子,被提報至聯合國成為緊急救援到長期照護的典範。……印尼國防部簽下約定,未來有任何急難都將派遣非作戰部隊,做為慈濟後勤單位。……曾是激進教義、信奉真主阿拉的印尼習經院院長,將證嚴照片和《可蘭經》高掛在院中。」

    需知道,回教徒是反對崇拜偶像的。在中東的話,連繪畫中的穆罕默德也沒有臉孔。試想回教徒願意把一個佛教徒的照片掛起來,縱然不算崇拜,也表達了一種很重大的敬意。為何回教徒願意尊重證嚴法師,當然是因為證嚴和慈濟願意尊重別人的信仰。因為佛教對回教不造成壓迫感,所以回教徒也尊敬協助他們的佛教徒。
    忘了在哪裡聽過也有台灣人對證嚴法師有微言。但這不應該影響基督徒的借鑑。

    〈人聲天籟的物理學〉(見英文版)討論人體發聲的機制。事實上我對裡面說的「惰性阻抗 / inertive reactance」也不大了了,著實無法把裡面的討論轉變成日常應用(這大概就是作者可以靠教唱歌賺錢的道理)。不過我倒是一向認為﹕全香港的教育課程都應該把「聲帶運用」列入必修課。不知他們為何沒有這樣做。任何課程和教育心理學的認識,也未必比得上保養「架生」那麼重要。
    除了某些天生有大嗓子的人,大部分老師都應該可以從聲學訓練中獲益。(教育局有沒有打算開培養課程﹖待我讀完碩士後必定參加。)

    台灣人介紹的史丹福大學SCIL的〈教室2.0〉,可以讓教育界中人看看,科技和課室設計如何配合互動學習。這當然不單是在課室裡放電腦和投映器了。

    《軍事家》2008年2月號

    這次的焦點是潛艇,無論是中國潛艇頻密進出第一島鏈還是亞洲潛艇購置潮,都反映了隨著經濟改善,令原來落後的周邊國家意圖加強控制海洋的角力。
    馬漢的幽靈還在。

    比較吸引我注意的,自然是關於新加坡的報道。這次的戰車報道末尾頗堪玩味﹕

    「早先台灣外交部長陳唐山批判星國捧中國「LP」,稱呼其為「鼻屎」小國。實際上星國對台灣的關係可以說仁至義盡,即便對岸開出更優渥的條件企圖影響星國改至海南島為星國部隊演訓基地亦不為所動,始終對台灣不離不棄。對於目前心態保守、思想僵化的台灣陸軍來說,星國的「星光部隊」在台灣演訓一向都是台灣對外接觸的窗口,部隊亦自與星光部隊一同實兵對抗的過程中獲得不少經驗,甚至對於部份歐洲新式設備、武器取得亦需仰賴星國,台灣海軍的波佛斯(Bofors)350與600PX系列40公厘快炮、聯勤202廠的T-92快炮皆為經星方之手才得以輸入台灣,政客尖酸刻薄的政治語言對於現有外交困境只會雪上加霜絲毫沒有助益。」

    星加坡的取向很易理解,畢竟李光耀防了那麼多年,「主要就是防左(共)」。忌憚共產黨如此,當然不可能把軍隊送到大陸訓練,一起訓練豈不是讓你有更多機會滲透﹖雖說馬共早就投降、中共也放棄鼓動東南亞華橋支持革命,但表面上的放棄不等於放棄暗裡滲透。
    星加坡在八九十年代也曾經拘留一批「共黨間諜」,被大家視為壓制異見人士的藉口。藉口也許真的是藉口,但也反映了星加坡政府對共產黨的敏感度。
    台灣和星加坡畢竟都是反共的,而且台灣對星加坡又沒有野心。而且大家同樣面對大國威脅,自然容易合作一點。但作者所說,對台灣也是的論。

    台灣的海軍陸戰隊,首次有女蛙兵。儘管男女平等亦不出奇,但總覺得有點可惜。
    看看那張合照,還是海軍陸戰隊的女士官(非蛙人)比較可愛一點。

Comments (5)

  • 仿俳句的英詩才要命:http://hk.myblog.yahoo.com/chestnut-girl/article?mid=1934

    如果英文科老師要教那首俳句,還要出工作紙,真是......

  • 據聞美國皇牌潛艇海狼級早在數年前已在台東海域靜候中國潛艇的“來訪”,其目的是收集各潛艇的聲紋,以便日後戰爭時能以此輸入魚雷中,來一個“一發即中”的完美戰果,亦可能是為防範誤中俄羅斯潛艇。

  • 這就是「以無用為有用」吧?

  • @嘉 - 妳講緊……﹖

    @Ming - 相信讓宋級潛艇出現在航母附近也是類似,收集資料、麻痺中國人(大國崛起了,連美國航母群也偷潛進去了)、兼令美國人提高警覺(o拿,中國潛艇殺埋身啦,你班議員仲好意思唔俾我加軍費﹖)。

  • 對啊!

    好像土耳其人喜歡認自己是「European」一樣,當年一個墨西哥同學聲稱墨西哥不是在「中美洲」...... 搞笑的自欺欺人,更不時被校長拿出來取笑......  I have to admit that our school principal then was not a gentleman, he was sometimes rather nasty in fact.  Anyway, that 'joke' was sfunny enough......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