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8, 2008
-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倦,不想寫東西,但見到這篇文,實在寫得好,不推不成。
虞瑋倩﹕基督教是否在自挖墳墓
(from 世澤兄﹕誰在替基督倒米﹖)如果問胡兄的話,這大概是「基督徒令人離開基督」的又一明證。
「(Barna Group 調查結果﹕) 非信徒對基督教有良好觀感的百分比,從十年前的絕大部分,急劇下降到只有百分之十六。而當被問到對福音派的觀感,比率更低。而如果其中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青人對基督教有好感的,低至只有百分之三……負責調查的 David Kinnaman 向基督教教牧印證,資深教牧大多都感受到他們工作愈來愈困難:人們對基督教愈來愈有敵意和感到不滿」
本文可算道出了很多「非基」厭惡教會的理由,這些厭惡並非因為「不了解」基督教而引起(在香港,基督教算是宣傳力度最大的宗教了),反而是因為見得太多「教會」講一套做一套(一邊講耶穌一邊背叛耶穌)、或者行為可憎的問題。
最簡單的例子,例如某些聲稱自己是基督徒,卻比法利賽人更急於向「罪人」擲石的機構。「年青人,包括信徒和非信徒,對福音派的觀念和批判都很一致,例如他們認為教會是反同性戀用過了火位的鄙視、刻毒(unloving attitude)對待手法,他們也感到基督教今非昔比,愈來愈不像耶穌(這方面信徒和非信徒青年的比率相近)。」
當我們開玩笑說某些人是「道德塔利斑」的時候,其實不只是玩笑那麼簡單。
我們確信如是。「就看美國基督教今日的境況,如果香港的教會跟美國的福音派的路線走,就會如報告一樣,不論是信主或者不信主的年青人,都有一天會厭惡基督教。」
如果有些教徒看倌還不明白為何人家討厭教會、討厭聽你講福音的話,去看看吧。
不過,在下也要加個註腳。
雖然在下也曾經相信基督教的上帝,然後又放棄,但並非因為見到原教旨組織的惡行(初中時沒留意這些事)。而是因為從科學學習而來的世界觀,與已知的宗教觀產生衝突。(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受了原教旨的宗教詮釋影響,才覺得有衝突。)
儘管不會回頭再擁抱這個信仰,但身處教會學校,亦沒有厭惡感。大概是因為敝機構雖然「保守」,但態度沒那麼激進囂張,包容度亦比較高。
現在於我眼中,只要明智而善良,你信基督教或佛教(或其他),對我都沒分別。後來見到「新世紀福音戰士」的NERV徽號,這就是我對宗教的觀點﹕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不過我的解釋與動畫解釋(神不為者人為之)或英文的解釋都不同。我想的是,既然上帝這概念是形而上兼無法理解的,那就把他(if any)留在天堂好了﹔請別把他扯下來人間、引用他的名義,這(就算有良好意願亦)只會製造混亂(歷史可以作證)。
當你想起故事裡有那麼多「使徒」出現,就會覺得﹕「上帝留在天堂,天下就太平。」相比初時改變信仰時自認為無神論者,現在的我會自認為懷疑論或不可知論者。
-------------
順道推介﹕史兄論兩電協議 (有粗口,慎入)
Comments (11)
問題是,當教徒聽到這些討論…就會把批評教會的討論拋開,轉而去討論作者的動機…這種心態…永遠沒有法子可以改過
善於誅心論, 只談動機陰謀論, 轉移視線, 除了耶青, 還有紅衛兵, 納粹黨等...
(我想像不到談高清都會變成咁)
Chem, 你遇到的問題自有起因﹐但當中亦夾雜了你所未能放底的成見﹐亦即那些挑起對方不快的用詞和論調。
* * *
惹人爭吵的﹐必得其所。尤其是在我們所處的年代﹐訊息何其雜亂﹐先因後緒何其不由自主﹐溝通何其斷裂?
倒也是這個原箇﹐人們更加需要心靈(乃至權勢)歸依﹐更加擺脫不了把上帝拉下神臺的誘惑。
人的確有宗教需要﹐無神論容易延伸成虛無主義﹐或者使得人們不敢面對、乃至否認本身潛在而且「有執」的價值系統。
我不是教徒﹐但卻一直是有神論者。有別於不可知論﹐我比較傾向於「知而不止﹐善亦無端」﹐要相信主體﹐肯不斷挖掘﹐從而變通開豁。
基督教倒基督的米,
基督教會倒基督教的米,
基督教徒倒基督教會的米。
雖然不少基督教都很反對共黨,但他們的所為都和共黨沒有分別。
可令基督徒無法還擊,用民族主義是另一個方向。即管問一問他們,他們對中國文化有甚麼態度?他們極力宣傳中國文化迷信,卻似識非識,他們究竟還是不是華夏人?
作為自由主義者,應開始聯合國粹派,以及了解其他人的基督徒,反擊這班甩與基督教不同的文化就打的人。當然如果他們肯放下架子平心靜氣討論,不是自說自話,對社會更是一種好事。
建議立場為自由主義,但仍想相信耶穌/新教的自己集合,討論信仰。如果對福音派反感,仍想信耶穌,大可轉投天主教,甚至正教。
本人而言,曾相信新教(強調此門派),但從2004起已沒有信。當時看到新教刊物指要支持董建華,又聽到明光社支持23條,杯葛七一遊行等等行為。如果有一天,蔡志森因宗教權利,學南越僧人在中環自焚,我會敬佩他。但他給我看到的是,當外界對明光社大舉圍剿時,他不知縮到何處了。他說要維護中國文化,那麼蔡這樣縮沙的表現,是何等氣節?和文天祥、史可法、譚嗣同有得比嗎?他時常引述中國文化保守。春宮圖是那個國家的發明?董賢和漢哀帝是甚麼人?竹林七賢赤身露體,這些事,蔡志森一定沒有聽過了。如果新教教會對明光社有異議應出聲,但似乎很少聽見他們出聲。
今日不少的基督教,已失去徐光啟(17世紀)時代對民族文化的寬容,反而帶有列強入侵的味道,例如強調祭祖不對,拜山不對......天主教,某程度上比主流新教寬容。天主教徒,大都不會在大論壇大叫「我是天主徒,快些回轉」,但新教徒就會。
其實,基督教對自己人有時比對外人更狠,不要說近來一個牧師被炒事件,百多年前,傳教士和英國政府,寧可幫奴役中國人民二百年的薩滿教政權,也不幫一個奉耶穌為最高的太平天國(那管她和基本教義有些少出入,為什麼要一腳踩死她)。
今日的新教教會很多都老年化。講道內容沒有照顧年輕人的意識形態,結果愈來愈多返教會的是老人。(新)教會要求十一奉獻,結果部分成為掙錢工具,而這個工具很管用(不少四十歲或以上的中產習慣返教會)。(新)教會也女多男少,不知是否因為女性比較接受到感性的道理,而男性要求的意識形態在本地教會根本無法找到。結果(新)教會也是追女仔的場所。如果你不介意女方講耶穌,甚至不介意一軛(跟住她入教),大可以到(新)教會找個伴。
方潤兄:
觀乎網上耶青言論,十多歲至三十歲的普羅信徒在xanga與網誌裡對宗教權威還是一面倒的拜服,逾九成提及葛福臨者皆有讚無彈,絕不質疑福音派。若要美國該調查的趨勢在香港實現,福音派還得加倍努力乞人憎,否則人民仍然不會當一回事。
chairrex:
本篤十六世上台,宣稱墮胎、避孕與同性婚姻跟核武同等地威脅世界和平,若望保祿二世時期所積的陰德快要被這個新教宗敗光了。天主教在未來十年有何轉向,教人擔心。
捧民族主義踩新教無異與虎謀皮,尤其在新教勢力已搭上保皇黨的今時今日。蔡元雲之流早就「心繫家國」,新教勢力向北京宣傳的民族主義投降還會遠嗎?
mjollnirthor:
注意我所說的民族主義並非國共兩黨那種,那其實是國家主義的變體。例如,中國和中華民族從古就不存在,我鼓吹的當然就不是利用這兩種被統治者製造出來的所謂民族主義。我指的民族主義,是國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序言所說的四點。
國人應向中國和中華民族,甚至不科學的56個民族說不,向真正存在的華夏族和天下觀說是。這樣,就可以尊重華夏文化而不向北京投降了。上世紀30年代,就是因為國人不再相信真的華夏文化,而去信國民黨共產黨搞出來的宣傳,所以獨立思考沒有了,除了全盤歐美化就是全盤俄化。我們還要在這條路上走多久?
如華人基督教先向殖民地投降,再向北京投降,只不過可說明他們先全盤歐美化再全盤馬列化。香港教會有研究過中國的古籍嗎?
我認為心繫家國與民族主義無關,因為:中華民族根本不存在;此片宣傳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是國家主義;此片多數內容和中華承傳最久的文化無關。
如果有心搞民族主義,套片應該集中講儒釋道,應該集中講古代食禮坐禮衣冠,應該講一脈相傳的傳統軍魂(如孫子至史可法的事跡),而不是講解放軍摔交。
個人認為,把心繫家國當成民族主義,反而墮入了統治者的圈套。
天主教還未敗光,始終教廷是西方世界道統所在(中東有哈里發至1924年,東亞世界一脈相承的反而是日王,但未必被普遍接受)。天主教不可以敗光,否則自古最後一支道統消失,世界失序的情況會惡化。
對民族、道統之類的大一統論述不感興趣,只說一點:北京政府並不「馬列」,對之屈膝獻媚更不會導致「全盤馬列化」。須知北大人自改革開放後已全速變質,物權法的成立是跪拜私有產權的明證,云何馬列?香港在帶眼中乃供內地資本洩洪的走資基地,所謂的H股上市風潮,本質正在於此。穩住盤踞中產階級的新教勢力,慫恿富商與之結盟,此乃特區政府結合宗教文化維護資產階級治港的基本方針,在北大人授意下進行,與共產主義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新教勢力與資本主義體系的勾結,正正是北京政府之統治意志存心利用的,馬列化只會倒自己米。
你沒有興趣不代表其他人沒有興趣。你可否認民族的存在嗎?我不接受民族虛無主義。接受民族的存在,不代表要支持北京政府。我國文化有數千年歷史,不可像美國般將傳統的民族觀和歷史置之不理,希望閣下明白。我們國人可以不對民族感興趣,但我們不做,我國以外的民族國家一樣會這樣做。
我承認「中產」為主的新教勢力有思想的缺陷,但這是否認民族的原因嗎?馬列的本質並非共產思想,注意,我有提「列寧」,即包括蘇俄的殘暴思想。北京當局沒有了共產思想,但殘暴思想依舊,不還是馬列嗎?她加上了一些資本主義性質,即有法西斯的成份,但她的鬥爭思想仍未消失。
再者,你所提的中產,和中產原本所指的布爾喬亞相去甚遠。19世紀的中產多為商人,部分為知識份子。現在香港那班空閒時不去鑽研思想,籌集資金影響社會,卻去看八卦雜誌,以為去下歐洲就叫品味,這些實在是偽中產。所以他們會受到星島(中產)日報或教會的影響而不自知。你的問題,我明白。
不要誤會我對北京存有幻想。為甚麼我也要提北京政府有馬列成份,就是要說明她和基督新教的性質一樣,是帶有世界主義的思想。世界主義的天敵是民族主義,看看為何日本那麼少人信基督教?如果既否認共產黨又否則華夏諸民族,當共產黨垮台之日,就是國人失去向心力最後一個理由的時候。除非你相信世界有大同的可能。
關於全盤馬列化,北京政府在1950-1959年曾這樣做。後來就開始變質了。當然不是叫共產黨現在去為工農兵階級服務,如果係咁,就真係倒自己米,我也不相信中國共產黨會這樣做。
supports from me , ThANK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