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5, 2007

  • Reading colony

    不舒服。
    一動就頭暈,最慘是連垂下頭也暈,連書也難看。
    就算有命捱返學校都唔知仲做到乜,所以唯有請假休息。

    醫生說是因為肚瀉導致體液不足而頭暈,但我從來沒試過這樣。
    我反而懷疑是病源分泌的毒素所致。

    不過,乘下午食了止暈藥,也乘機讀完一本薄書。
    閱讀殖民地II》王慧麟,上書房,2007

    這本書一語道破,香港人懷念殖民地,並非因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否則紀念六四幹啥),亦不因為認同英國(你會不會愛上自己的「事頭婆」﹖),而只是因為,英國人殖民統治實在有一套。
    當然,對於「愛國人士」而言,這些都是鬼話,正正就是英國人埋下的「地雷」。但如果比較各國殖民地獨立後的狀況,大致可以引證,當地人的統治手腕,很多時比英國人遜一疇。
    這並非唱頌殖民主義。「殖民」這行為本身對不對是一個問題,「殖民」做得好不好是令一問題。作者亦不諱言一些英國人的「算計」,但這不是「愛國人士」的膚淺解讀所能達到的。

    香港的困局,除了因為與其他殖民地相同的因素(脫離宗主國後有適應問題)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香港仍未「去殖」。
    因為香港與其他殖民地不同。其他殖民地脫離宗主國,就是搞獨立,但香港卻是「回歸」中國。中國政府以「一國兩制」作為解決方法,卻以殖民地的方式實踐「港人治港」。
    結果,香港「兩頭唔到岸」,既要「去殖」,但又去不了「殖」。
    要記得十七大有代表說﹕西藏要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等同藏獨。可見中共只能接受「殖民地」式的治港—即是北京靠特首遙控香港。要真正「港人治港」,勢必觸動中共「失控」的深層恐懼,這也是香港無法得到「真民主」的原因。
    可是,「去殖」過程既已開始,就能夠因為中央不放心而停下來嗎﹖於是除了「去殖」的共通問題,我們還有「特殊國情」的問題。各方提出不同路向,由「民主抗共」到「愛國洗腦」不一而足。可是在這一個「非殖民地的殖民地政制」下,香港根本不可能孕育成熟的政治勢力,於是只能吵來吵去,停滯不前(就如上次政改方案)。

    PI_small(網上找到的諷刺圖檔)

    香港跟其他前殖民地不同。其他殖民地獨立後搞得不好,部分是當地人民的責任。
    但香港的命運,由始至終不是由香港人掌握。就連「港人治港」,也輪不到香港人掌握。
    如果中國不學英國的「放手」,讓這些跟內地不同的地方(如西藏、新疆、台灣)有真正的自治權力、讓當地人民真的能當家作主。「去殖」或「獨立」的問題是不會消弭的。
    如果連董建華的去留,都只能看其「腳痛」,而不是由香港人的選票決定,那麼又有誰會相信「一國兩制」﹖

    我忽然想起﹕好像沒看見有第一集﹖
    其實,是的(另,一篇書評)。見到封面,我才記得曾經見過(與「人」不同,看過的書我總會記得)。不過當時翻了,不知為何沒興趣買。
    或者現在有動機去再找來看看。

    --------------

    乾脆貼下片﹕改篇自 William Tell (香港賽馬節目主題曲)的「阿媽版」。
    我覺得俾學生聽都岩,雖然唱得太快,小朋友可能跟唔切,高中聽會好D。

    (側踢大姐填詞)

Comments (2)

  • The song is great! 

    And, colonisation is not that bad afterall......  Anyway, Chinese Government sucks!  We are just living in a Chinese colony nowadays...... 

  • 所以我都唔明點解D人會咁大聲話港人治港成功落實。
    大陸話明淨係換旗換港督嘛,咁係咪話以前都係港人治港﹖

    定係因為新港督係香港人,所以就係港人治港﹖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