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5, 2007

  • 午間貼唔切,唯有夜晚貼。

    -------------

    圖書館發現一宗奇案。
    (其實有關事件我在上個月已經發現,只是大家沒反應而已)

    由於案件現正調查當中,本人不會談論詳情。

    -------------

    會考揭不諳時事 意見陳腔濫調

    英文差也算了(因為我也差 ),但中文也差就不能原諒。可是……

    「學生更遭批評為應對生硬、人云亦云、意念單薄貧乏、語言無味及詞彙貧乏等。」
    「報告直言,作為將成年的中五學生,對時事應有涉獵,而且考題已貼近他們的生活,應有話可說,結果卻多數陳腔濫調,很少深入觀察及深刻反思。」

    這不是香港大小都一樣的嗎﹖

    (有多少人不是人云亦云﹖小人同而不和,正是如此。)
    (批評學生意念單薄,香港的成年人曾經意念豐富嗎﹖)
    (不斷用粗口罵人,但用來用去都是那幾個字,由此即可見香港人之詞彙貧乏如斯。)
    (香港試過咁多次股災,d小市民仲要瘋狂炒股、只懂「問number」,難道就不是缺乏觀察和反思)

    有其大,必有其小。

    補記﹕刁民—笑大人個口的考評局批評

    --------------

    有涯—何不食肉糜

    不是要你看舊文,而是看討論﹕

    八王之亂時,惠帝陷入亂軍之中,百官侍衛盡散,唯侍中稽紹以身捍衛,被害於帝側而血濺御服;亂平後,左右欲浣衣,惠帝曰,「此稽侍中血,勿去。」如此感恩而惜舊的帝王,豈是痴愚之輩?

    我突然想起《正氣歌》(一篇頗詳細的介紹另一篇維基、百度也有)﹕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我沒修中史,一向土法煉鋼(對聯老師識穿這點)。今日方知,「嵇侍中血」,原來如此﹗
    感動非常。

    (註﹕,其為同音異字。)

Comments (3)

  • > 英文差也算了(因為我也差 ),但中文也差就不能原諒

    為人師表,這樣子重中輕英,不行啊!

    近年來時常想,為甚麼要學好英文呢?除了為前途著想 (顧主看重~),最重要還是因為英文資訊比中文的來得快 (省掉翻譯時間),以及較全面 (例:緬甸事件)。同一件事,總覺得用英文寫的評論,比用中文寫的中肯,大概是文化差異吧?中國人講尊卑、外國人講平等。

  • 學好英文,當然重要。(我也後悔自己沒學好英文)

    但如果連母語也沒學好的話,怎麼能期望學等好外語﹖

  • 我也覺得自己的英文爛極了, 現在(正式)為人師表, 正在苦惱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 (尤其是有一份20頁的英文readings必須看的時候, 我用45分鐘才看到兩版一次 = 未明內容發生甚麼事 orz) ...

    就是因為自己的英文不行, 所以更努力練好中文...總覺得中國人應該要熟悉中文才像樣 ^^!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