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3, 2007
-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剛剛剪報發現重大問題,所以唯有不避諱貼一貼了。
原教旨主義者愛斷章取義、歪曲事實,早已聞名。
但不只是原教旨……---
暴民大大連結了一篇文章﹕戈爾的「和平貢獻」有多大﹖
有一段這樣的 highlight:戈爾和IPCC,一個開拍在科學上錯漏百出的科幻電影,另一個則把科學實證原則打個稀巴爛,但同樣可以對「世界和平」有著莫大的貢獻,世事之匪夷所思,由此可見一斑。
而這位素來喜歡「踢爆香港傳媒」的人說﹕
由於戈爾的成就「高」,所以就算那套「絕望真相」,最近被英國高等法院裁定謬誤連篇,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也可以視若無睹。 須知道,英國法官指出的九個謬誤,可不是無心之失的小錯誤,而是關乎整個「人為全球暖化」理論基礎存在著誤導
我本來還有少許懷疑(懷疑的原因是 IPCC 代表各國政府,本來就保守得很,一向不願承認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當然會經過小心考慮才改變主意。而全球暖化作為歷史科學確有難以證明之處,所以爭議難免。我認為只能依靠現有資料作最佳決定),但讀過舊報紙後,發現原來跟這人所說的是兩回事﹗
喜歡「踢爆」香港傳媒如何失實的人,究竟本身又如何失實,且看在下回應﹕
就是網主引述說「裁定」戈爾謬誤連篇的報導,裡面都說明﹕「Gore’s film was “broadly accurate” in its presentation of the causes and likely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but said that some of the claims were wrong and had arisen in “the context of alarmism and exaggeration.”」
更進一步﹕「Despite finding nine significant errors the judge said many of the claims made by the film were fully backed up by the weight of science. He identified “four main scientific hypotheses, each of which is very well supported by research published in respected,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accords with the latest conclusions of the IPCC.”
In particular, he agreed with the main thrust of Gore’s arguments: “That climate change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man-mad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greenhouse gases’).”
The other three main points accepted by the judge were that global temperatures are rising and are likely to continue to rise,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serious damage if left unchecked, and that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for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to reduce its impacts.」
(註﹕法官認為戈爾的電影在細節上誇大了,但整體而言算是準確、有科學根據。並非像網主所說,謬誤連篇和基礎理論誤導。亦即是說,網主把法官的話完全倒轉來說,借法官的口反對全球暖化的理論,而法官沒這樣說過。)
我想,寫文要誠實一點。
如果心裡太偏,一心只想證明環保人士沒道理的話,筆下的文章,就會變得跟閣下批評的香港傳媒一樣。我想在「窒」之前,應該看得詳細一點。
以下摘取明報一份譯稿﹕「不少全球暖化否定者常指控環保人士「誇張失實」,質疑《絕望真相》內容「欺騙世人」,但一些否定暖化危害的文章影片,卻被揭嚴重斷章取義。英國第4 頻道今年初播放一齣由導演德金拍攝、名為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的紀錄片,揚言人類導致暖化是「現代最大騙局」,還引述了一名丹麥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克里斯滕森的研究。但克里斯滕森事後便批評引述「明顯並不準確」。片中被引述的麻省理工權威海洋學專家溫施教授(Carl Wunsch)更痛斥德金及該片「徹底歪曲」了他的觀點, 「我才是陷入騙局的人」。」
見解有不同,批評還批評,但希望網主不要變成這樣。
----------
明報 2007-10-12 A23
和平獎前夕大熱戈爾捱批英法官指《絕望真相》9 處失實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絕望真相》令其「環保鬥士」形象家傳戶曉,被視為今天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頂頭大熱,有支持者還希望他趁勢再選美國總統。但英國高等法院一名法官周三卻向他澆了盤冷水,指電影雖然「大致準確」,但卻有9 處失實,令戈爾甚為尷尬。
英國政府早前宣布買下該電影版權,讓所有公立學校向學生播放,但肯特一名校董聲稱政府此舉無異向學童「洗腦」,向法庭要求禁播。法官伯頓周三裁定,該齣電影「大致準確」,批准向學生播放,但播放時要同時提供全球暖化質疑者的資料,以平衡電影的「一面之辭」。
英政府推介校長指洗腦
伯頓指出,電影有9 個失實處(見另表)。伯頓認為,為了支持戈爾有關全球暖化的觀點,影片中有危言聳聽及誇張部分論點的問題,導致出錯,例如戈爾在電影中指出,南極及格陵蘭冰川融化,導致水平線「不久將來」上升20 呎,伯頓批評這說法最為「危言聳聽」,他指科學界的共識是這情只會在「千年後」出現。
判「大致準確」准學校播放
但伯頓在判辭中指出,電影大部分主張都有充分科學支持。他特別指出,他認同戈爾的基本論據,即「氣候變化主要歸咎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他亦同意戈爾另外3 個要點,即全球氣溫正在上升,且大有可能繼續上升;若坐視不理,氣候變化後患無窮;政府及個人完全可減低氣候變化的影響。
《絕望真相》推出以來,受到不少右派人士批評。今年3 月,戈爾回覆《紐約時報》查詢時表示,儘管電影並未如科學家般仔細,但強調電影的確指出了全球暖化「最重要及顯著的要點」, 「我只是嘗試用外行語言來道出問題的核心」,稱電影基本上準確。不少全球暖化否定者常指控環保人士「誇張失實」,質疑《絕望真相》內容「欺騙世人」,但一些否定暖化危害的文章影片,卻被揭嚴重斷章取義。英國第4 頻道今年初播放一齣由導演德金拍攝、名為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的紀錄片,揚言人類導致暖化是「現代最大騙局」,還引述了一名丹麥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克里斯滕森的研究。但克里斯滕森事後便批評引述「明顯並不準確」。片中被引述的麻省理工權威海洋學專家溫施教授(Carl Wunsch)更痛斥德金及該片「徹底歪曲」了他的觀點, 「我才是陷入騙局的人」。泰晤士報/獨立報
《絕望真相》9 錯處
■戈爾《絕望真相》論點
□伯頓判辭■電影引述冰核證據,指65萬年來二氧化碳水平跟氣溫水平變化「完全一致」
□儘管科學研究顯示兩者有關,但關係並非如戈爾所言般「完全一致」■ 南極洲及格陵蘭冰層融化,可致海平面在不久將來上升20 呎
□跟科學家共識相違,這情起碼在千年後才會出現■ 墨西哥灣暖流(GulfStream) 可能會消失,令歐洲地區出現冰河時期
□跨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儘管暖流可能會慢下來,但「非常不可能」完全消失■引述一科學研究,指首次發現有北極熊要「長途游96 公里,以找尋冰塊棲息」,結果淹死
□唯一找到的科學研究,只不過是說有4 隻北極熊因遇風暴淹死■將東非乞力馬扎羅山冰雪融化歸咎於全球暖化
□科學界尚未找到確鑿證據顯示兩者有直接關係,儘管主要還是跟全球暖化有關■將非洲乍得湖乾涸歸咎於全球暖化
□乍得湖乾涸更大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例如人口增加、過度放牧、及地區氣候轉變■卡特里娜風災對新奧爾良造成嚴重破壞,是全球暖化的結果
□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且不能將只出現一次的事件,簡單歸咎於全球暖化■因為全球暖化,珊瑚礁出現漂白現象及死亡
□ IPCC 的確表示若氣溫上升1 至3 ,更多珊瑚會死。但研究亦指很難將全球暖化跟其他諸如過度捕撈、污染等因素拆開分析■由於全球暖化,太平洋一些有人住的環礁已需進行疏散
□沒證據顯示有過這樣的事不需要單信我一面之詞,看倌讀了報導指出的錯誤,認為這些是細節,還是基礎理論的錯誤﹖
延伸閱讀﹕刁民—環保紅衛兵決戰傳媒法西斯
Comments (12)
我感受到一場網絡駡戰快將開始…
I doubt whether the rise in CO2 level is the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t may be the other way round (!!) that global warming actually has caused the release of CO2 from sea water to the atmosphere, which in turn triggers a positive feed-back to the whole climate system.
Nonetheless, I still think global warming is really happening and the CO2 lev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
article for your reference.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9/070927154905.htm
1. 有甚麼好罵戰的﹖
2. 的而且確,有可議之處。有很多因果關係難以確證。
但正如我在文中所說,人永遠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才行動(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我們就只能依靠現有最好的資料做決定,而不是以「未證實」為藉口,甚麼都不理。
所以,這位先生過往質疑全球暖化的文章,我看過也不反應。(質疑是正當的)
但把人家的話扭曲引為己用,就是良知的問題。
那個所謂「踢爆香港傳媒」,其實聞名已久,早已是膠到冇朋友的一類。扭曲事實,睜大眼說大話,屢見不鮮。多得D咁既人,搞到我唔想唱衰「晚期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的信仰者都唔得。
那人兄的文一向寫得似是而非~
引他的文其實也有點試驗性質~ (不過我也對戈爾得奬有所保留)
有討論就更好~ (好馬後炮!!)
Carl Wunsch, Cecil and Ida Green Professor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IT
Comment on the London Channel 4 TV film "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11 March 2007
http://ocean.mit.edu/~cwunsch/papersonline/responseto_channel4.htm
"In the part of the "Swindle" film where I am describing the fact that the ocean tends to expel carbon dioxide where it is warm, and to absorb it where it is cold, my intent was to explain that warming the ocean could be dangerous---because it is such a gigantic reservoir of carbon. By its placement in the film, it appears that I am saying that since carbon dioxide exists in the ocean in such large quantities, human influence must not be very important --- diametrically opposite to the point I was making---which is that global warming is both real and threatening."
"I am often asked about Al Gore and his film. I don't know Gore, but he strikes me as a very intelligent man who is seriously concerned about what global change will mean for the world. He is a lawyer/politician, not a scientist, who has clearly worked hard to master a very complicated subject and to convey his worries to the public. Some of the details in the film make me cringe, but I think the overall thrust is appropriate. To the extent that he has gotten some things wrong, I mainly fault his scientific advisers, who should know better, but not Al Gore."
Some further comments on "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20 July 2007
http://ocean.mit.edu/~cwunsch/papersonline/furthercommentonswindle.htm
"I now almost feel sorry for Durkin. He is not a scientist, certainly not an expe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has admitted publicly to a number of falsehoods (not his word) in the film, and is in over his head. The film is masquerading as a science documentary, when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olitical polemic. Calling it science inappropriately dignifies it. A good analogy is the kind of pseudo science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likes to promulgate and one can imagine the Bush White House being pleased with the film."
果位仁兄真係同ID友有得fight... -_-;
1. 戈爾拿獎我沒甚麼感覺。只要不是荒謬到頒給布殊就成。
2. 創造論者和極端自由經濟主義者,不是本來就是一丘之貉嗎﹖
科學鼓勵質疑,這本來是好事。
但「盲質」、以至於「老屈」,就不應該了。
「IPCC 代表各國政府,本來就保守得很,一向不願承認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當然會經過小心考慮才改變主意。」
IPCC究竟改變了什麼主意?願聞其詳。另外,我不認為政府不願承認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反而,只要把手指指向其他人和國家,則承認人為全球暖化對政府有潛在利益:
1.有更多的籌碼去申請經費做研究
2.營造危險感可製造凝聚力以方便管埋
3.轉移人民對國內其他問題的視線
(當然,這是潛在利益,亦無暗示它們是造成政府的立場的動力。)
「我感受到一場網絡駡戰快將開始…」
網絡駡戰不是不斷發生的麼?說它有個開始怪怪的。
『人永遠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才行動(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我們就只能依靠現有最好的資料做決定,而不是以「未證實」為藉口,甚麼都不理』
問題是:「現有最好的資料」即是什麼呢?「決定」和「行動」又是指什麼呢?若對「最好的資料」是什麼、對應「最好的資料」的最好行動等未有共識時,同一作者呼籲其他人做某些行動而不是另一些行動,則是繞個圈以「別『甚麼都不理』」為由,要求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了。
「戈爾拿獎我沒甚麼感覺。只要不是荒謬到頒給布殊就成。」
甘地被四度提名該獎都落選,戈爾卻可獲獎(何況他對「和平」作了什麼貢獻),不夠荒謬麼?
1. IPCC以前的說法不是這樣的。今次報告中,他們把「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的機會率,大幅提高。
2. 你說的利益考慮,當然有這可能。
3. 問題是,究竟怎麼才算有共識﹖
寫《達爾文的黑盒子》的也是個「生化學家」,那麼是否等於生命科學界對於「演化是事實」沒有共識﹖
活像那些以「沒有共識」來拖延民主的既得利益者一樣。
我沒有確切的定義。我只能說,既然相關學科的學者大都同意,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加速全球暖化(這就算是我眼中的「共識」),那麼我們現有最好的因應,就是減少排放。
你要搞清楚,這不是「要求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而是要求「行動」。
觀點儘可不同,不同意的大可繼續研究。沒有人可以排除未來的共識可能會變成「人類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都沒影響」,到時再改變政策,讓人們大放特放吧﹗
現在不是極權社會,沒有人要禁制個人觀點,而是政府採取甚麼政策總要有個決定,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尤其這是不行動可能面對災難的局面)。
4. 戈爾貢獻夠不夠大我不清楚,但 IPCC 卻是各國政府的跨國合作。促成世界合作,當然也是一種對和平貢獻。
『寫《達爾文的黑盒子》的也是個「生化學家」,那麼是否等於生命科學界對於「演化是事實」沒有共識﹖』
演化論和所謂的全球暖化分別被研究多久,各有多少支持和反對的證據?以我所見,演化論的証據強而有力地指出唯有演化論為真才能解釋証據,但全球暖化的証據(例如某地區在某幾年間的平均氣溫上升了若干度)卻常是不代表什麼。
『既然相關學科的學者大都同意,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加速全球暖化(這就算是我眼中的「共識」),那麼我們現有最好的因應,就是減少排放。』
真的是「相關學科的學者大都同意」嗎?我就不覺得了。最少我未看過有人就這題目做過調查,只見有很多人重複說此陳述便算。另一方面,有時「大都同意」不代表什麼。我擔心的是:「同意」究竟是基於認同証據還是來自同僚或外間的壓力。
退一步說,就算「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加速全球暖化」又如何?
1.這裏預設了真的有全球暖化-而且是單向、持續那種。
2.可能即是有多少可能?(0.001%也叫「可能」,而由0.0005%升至0.001%也叫「大幅提高」。)
3.加速即是增加多少?(由一百年增加0.000999999999999999度變成一百年增加0.001度也叫加速。)而且「加速全球暖化」暗示全球暖化有並非由「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部分-問題是各有多少。
4.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究竟需達到多少濃度才會對全球氣候造成明顯影響,而人類的排放有沒有明顯的可能造成此濃度?
另一個「可能」的事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壓抑全球冷化。在知道最少有兩個可能性的情況下,減少排放真的是「最好的〔而且有必要的〕因應」嗎?
『你要搞清楚,這不是「要求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而是要求「行動」。』
你是要求任意的行動嗎?(我寫這篇留言算不算行動?)看來不。若你要求的「行動」是「減少排放」,則這裏不是預設了
1.現在的排放量危害地球(例如加速全球暖化)
2.減少排放量的確對地球有明顯幫助
3.明顯地減少排放而維持我們認為應有的生活質素是可行的
等觀點嗎?
「IPCC 卻是各國政府的跨國合作。促成世界合作,當然也是一種對和平貢獻。」
跨國組織多的是,連極端的例子如攻打伊拉克也是「跨國合作」的成果。一來我不認為促成世界合作便是貢獻和平,二來我不明白為何偏為選這一個跨國組織。
1.你說的「證據強」,創造論者也可以說這只是主觀感覺。
2. > 我擔心的是:「同意」究竟是基於認同証據還是來自同僚或外間的壓力。
你對生物學家又做過調查了嗎﹖
我只是要指出,如果你要對共識作最嚴格的要求,那麼世上沒有共識。
3.1 是否要我說出「假設有全球暖化,而假設溫室氣體會增強全球暖化之下,相信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會加劇全球暖化」那麼長的說話。
我還以為我們對這一點已經明白。
3.2 不要「盲質」。自己看報告,網上有。再不然看九月號《科學人》,網上也有。
3.3 >「加速全球暖化」暗示全球暖化有並非由「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部分
這點對於氣候學家而言,當是常識。難道你以為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未熱過嗎﹖
3.4 同樣地,自己看報告。再不然,看十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 另一個「可能」的事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壓抑全球冷化。
很明顯這不是現在大部分學者認同的說法。
而近幾十年的記錄中,地球確實是熱了。(當然,這是否長期趨勢,就是爭辯之處)
4. 有預設,不等於所有行動的人都同意。質疑儘可繼續,但行動總要有決定。我認為自己早已說得清楚。
如果按你的說法,那麼民主的確是不可能的制度。
世上從來沒有一個所有人都同意的政策,那麼甚麼都不要做好了。
(舉個例,香港有不少生物教師自己都不認同演化論。那麼教育局要求他們教,「預設」了演化論是正確的,他們是否不應該教﹖)
4.3 > 明顯地減少排放而維持我們認為應有的生活質素是可行的
老實說,這點連最支持減排的學者,都不敢肯定。因為就算今天就完全不排放,預期溫室氣體的效應,會令地球繼續加熱幾十年。
亦即是說,他們認為無論我們現在做甚麼,某些全球暖化的不利情況都會發生。
他們只是說,如果現在還不減排,將來結果可能會更慘。(因為增溫幅度會更大)
5. IPCC去侵略了嗎﹖很明顯IPCC只是合作呼籲減排。
我有說過「凡國際合作都是促進和平」的全稱命題嗎﹖現在我們只是針對IPCC作討論呀﹗
5.2 你要質疑他們獲獎的資格,我沒興趣爭辯。反正我沒說過他們是最佳選擇。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