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 2007

  • stack arrangement

    [排架須知]

    常常大言不慚,當年自稱是八三藏書專家(stock specialist)—皆因我熟知藏書位置也。
    不如談談書架應該怎樣排。

    這題目聽起來很無聊,其實不然。排架做得好,找書容易、減少錯放的機會、更減少日後再作大幅調動的需要,對讀者和館員都更方便。

    本文不是談「如何把書重新排上架」的工作,這是日常工序。
    我要談的是,書架上的書應該如何排列。
    當然,我也不是要說人人皆知的「由左至右、由上而下」的常識。
    而且要說說排架時值得留意的一些原則。

    亦即是說,當圖書館需要調動書籍位置時,應該注意的事。
    (又或者,下文對於某些館員而言,已是常識了。但似乎未見過有人寫成文章,所以就獻醜吧。)

    ---

    首先,排架應該方便讀者取用
    按圖書館學而言,書架每層留空 1/3 至 1/4 為妥,以避免過分擠迫。
    (當然,像敝館地方「特別」淺窄,則不得不把書架擠滿。)
    可是,我認為不一定要硬性讓每層留空都相若。因為讀者通常只會注意到書架中層部分,放在頂層和底層的書往往見不到。

    超級市場就會把最想顧客買的東西放在架的中層位置。

    所以排架時可以在中間幾層多放一點,頂層底層少放一點。那麼讀者找書就會方便一些。
    當然,有些館員認為書架排列「不整齊」、不好看,這就是另一重考慮了。

    其次,就是避免混亂和方便收拾
    避免混亂,就是令同類書籍集中一起,減少讀者錯置的機會。(當然,有些人無論如何都要亂放,這是人格問題,無法以排架解決。)
    方便收拾,就是容易歸架,令負責執拾的人少費神、少出錯。

    這裡可以分開幾方面論述﹕

    1. 盡量令不同分類的書籍分開擺放
    尤其是大類(分類號的百位數),應當盡量令上一大類的尾(如 299)和下一大類的頭(300)分開兩層
    假設上一層 299 後留下較多位置,也不應該為了「每一層留空相若位置」,而把 300 的書放上一層緊隨其後,應該在下一層才開始放 300 的書。
    如果某類書籍數量較多、分類較仔細,就連十位、個位、小數點後一位、甚至作者碼,也可以用作一層的開首。如果每一層都是不同分類起首之處,書籍就沒那麼容易被錯置到上一層。
    總而言之,要避免同一分類的書,分開幾層擺放,首尾都接連其他分類的書。這種安排容易令不同分類的書籍混亂。(當然,總有不可避免的情況。而數量較少的書,也用不著這一點。)

    2. 相近分類放在一起
    當然,分類法的原則,本來就是「物以類聚」。不過十進制分類法的特質之一,就是相鄰的分類號,不一定是相似的東西

    舉例﹕200 宗教類的綱目中,220 佛教、230 道教,和 240 基督教、250 回教、260 猶太教相比,很明顯可以分成兩群。佛、道比較接近,基、回、猶也比較接近(甚至同一上帝),但道教和基督教就風馬牛不相及。
    所以,如果 240 緊隨 239 的話,讀者把書放回架時(很多人不會拿去書車),就很容易把道教和基督教的書混在一起,後來的讀者要找書就比較難。
    如果安排許可的話,讓 240 在下一層開始,就會比較方便讀者和館員。

    反過來,就算 220-230 那層空間不多,我也寧願把 239 的書放到同一層「埋尾」,讓下一層給 240 開始。總好過留幾本 239 的書在下一層,製造混亂。
    (當然,也要看下文的增長預期。如果預期道教藏書會增長,甚至比基督教藏書快,那麼就唯有把 239 放到下一層。預留空間以免時常調動了。)

    (同樣的情況有很多,例如 360 生命科學、370 植物學、380 動物學就是一群。550 經濟和 560 財政,570 政治和 580 法律的關係也是一樣。)

    3. 特別的分類宜獨立擺放
    上述 1. 和 2. 原則,都是遵循分類號碼的原有分佈作取捨,但我們還要考慮本館的特殊情況。
    有些書籍在圖書館裡特別多,如果單看分類號,這些書籍的比例及其分類號在分類系統中的地位,明顯不相稱。
    亦有些書籍,就算不是特別多,但使用特別頻繁,經常被借閱。
    這些是該圖書館側重的圖書。

    一般學校圖書館也有的例子是﹕427 飲食、528.9 體育運動、和 733.8 香港。
    前兩者因為家政科和體育科,後者因為本地專題,雖然一個細瑣號碼,卻有很多書。
    至於其他圖書館也有的例子,自然是可以連跨書架的 855 散文和 857 小說。

    (註﹕733.8 是舊號碼,回歸後已建議撥回 673.86,由東亞史地變成中國地方志。但學校圖書館其實不大可能更改,把藏書分開兩部分固然不方便學生,亦沒有人手逐本更改新號碼。有人要指責你「不是中國人」的話,由他好了。)

    這些數量特別多、或者使用量特別高的書籍,亦應該考慮由某一層開始排列,甚至前後都不緊接其他書籍。(即是說,由它們獨佔該層。)
    例如食譜,就很容易因為學生經常取用而混亂。如果跟前後分類的書籍放在同一層,就很容易和它們混雜一起。

    (當然,實際上很難真的讓它們完全獨佔全層。那麼我會建議這些書籍的下一個號碼—例如 428 —留待下一行開始,而把 427 接連到 426 的後面。
    因為 427 的使用量最高,放在 426 後面,其實對 426 的影響尚算有限,因為學生通常會在書架右側留空處亂放書。如果把 427 和 428 放在同一層,學生用完就會把書堆在 428 後面,那就夠混亂了。
    視乎各館情況,因為書架有限,實際上很難讓一類書籍完全獨佔。讓 427 在一層開始,結尾接上其他書籍也可以,但盡量令跟在後面的書少一點。而且這樣做也有其好處,就是學生很清楚由哪一層開始找書,不需要找到「層」之後,還要看看 427 從哪裡開始。)

    最後,就是預留日後擴充的位置
    這點在敝館無法做到,但地方大一點的圖書館,應該要留意。
    館員應該預期哪些分類買書較多(通常書籍較多/較新的分類範圍就是了),排架時在這些分類的書架多留一點空間,以免日後太擠迫而要再行調動。(搬書是很累人的事)
    相反,如果那分類預期不會大幅增長(例如會買書但同時丟舊書),那麼空間就可以少留一點。

    讀者可想而知,這些不同原則,其實有互相衝突之處。在不同的圖書館,側重點亦有不同。
    這裡只能指出這些應該留意之處,但具體應用安排,還是要因地制宜。

    ---

    真的有人執著這種事﹖
    有,當年圖書館換新書架,我就為了如何重新排列書籍,跟 Miss Lam 吵了一架。
    我堅信,按我的方法安排,以後三幾年也不需要大幅調動。

    當然,世上瘋子不多。

Comments (12)

  • 果真是瘋子
    我看了頭十行已經無能力看下去
    但....羡慕你能夠找到一樣令你執著的東西

    有說,人一定要有興趣,並要好好培養
    如此一來,你的朋友,事業,甚至金錢也會隨之而來(至於愛情....也可能會有)

  • 不是寫得那麼差吧﹖說得不清楚嗎﹖

  • 唔係寫得差,只不過唔係圖書管理員睇o既話,我諗明o左都無乜頭緒
    因為未試過咁樣執書
    (比較爛o既比喻:一個未游過水o既人就算明你講點樣游,佢都係難想像游水會係點樣)

  • 看似常識, 但總會被忽略的事情, 給方兄清晰地道明了!!!

    若果可以早幾年認識方兄, 當年在學校幫手執架時就唔駛咁痛苦啦-->就單單一項「沒有預留每層的空位」一項, 已令我將書調位 / 層 / 架無數次, 手都軟埋...OTZ

  • 有機會到較大的圖書館用這些標準比較一下。:)

    方兄:

    書展前我特地找你的舊文,希望能找到你為自己的書「賣廣告」那一篇,但在我找到前便放棄了。(也許是我記錯了,那篇在更早吧)。所以不如直接問你:「貴著」的書名是甚麼?外觀又是怎樣的呢?

  • 細心的方老師:

    將不同分類的書籍分開擺放,確實能幫到像我這種看分類號找書的人。同一排有兩個大類的書,找書時很不方便呢!

    預留日後擴充位置這點,非常有遠見,值得鼓掌。

  • arttacker 所言甚是
    對我這位用家而言
    如果排架員能夠好好"按次序"排書的話
    已是萬幸
    但詳細的實際操作,好抱歉,興趣不大

    代覆smileooooooo
    方兄的書名是
    《吹水無邊——一個教師的閱讀與教學自白》
    有了書名,也不難在網上找到其封面了

  • 謝謝各位。

    1. 敝著詳情,有人代答了。
    理論上去中華三聯商務這些大書局應該找得到,但位置也許不易找,問問店員好了。

    2. 大圖書館是否會這樣做呢﹖
    未必,因為圖書館館長大多貪靚,如果每層留空不同,給外賓印象不好。
    (就算我為何要跟老師吵,就是因為我說中文書太擠,建議把若干英文書架轉為中文。可是我們當年是英中,她認為英文書架太少不好看。
    結果……當然是按老師的方法做,然後發現中文書架真的太擠、英文書架多空位。最後還是要把部分英文書架轉為中文,而且數目跟我預計的一樣。)
    大圖書館不怕館員出錯的,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做。但學校圖書館的學生每周才當值一次,就不可能那麼熟。
    大學圖書館只會把大類(LCC的字母)分開放,但以下的分類就不會特別處理了。

    3. Ki 要幫學校排架的嗎﹖
    這種工作,應該有個熟人帶領為妙(例如圖書館助理)。
    排架從來都不是表面看的那麼簡單、那麼悶。是需要經驗和腦筋的。
    只是學生不會明白。

  • 以前在大學圖書館"篤"書很容易, 有時不用電腦查, 直接到書架前, 也可以找到一大堆同一類的書, 比在電腦打關鍵字更方便,

    但在屯門中央圖書館, 感覺找書難很多, 而且比大學圖書館少很多 (不過這也正常), 電腦查書系統又不user friendly

    還驚覺 唐太宗傳與康有為傳竟是同一個索書號   @.@

  • 謝各位回答。

  • 曾經何時,在敝校的圖書館助理放產假時,有個小小的TA要全代助理的工作(註:當時的TA工作是全無減少的),
    而期間有長假期,遇上另一位負責圖書館的老師要求全面整頓圖書館 -- 所有書重新執位(註:敝校的圖書館是任何號碼和語言的書都能在任何書架被發現的 OTZ)
    更經典的,是在助理的產假最後2星期,(本來已經完全不理圖書館的)全職圖書館老師突然向學校請長期病假,這個小小的TA便獨力支撐了圖書館3星期...(註:當時的TA工作同樣是全無減少的),
    最神奇的地方是 -- 整整10個星期,敝校的圖書館仍能完全順利運作!
    [編按:自始之後,這個能負責學校所有TA / 校務處 / IT(軟件及設計支援) / 圖書館 工作的 小小TA,自稱「萬能TA」,而這名字亦一直被流傳下去,換來更多不能歸類的「神奇」工作......]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