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0, 2007

  • 今集《吾湯吾水》,我看到宣傳片時已經有懷疑,再看正式播出片段,果然……

    片中介紹中山「長命水村」有一眼泉水,相傳喝了延年益壽,而當地的婦人都很長命云云。(為何沒介紹長命的男人﹖)
    是否真的喝了長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口泉的出水口,應該整修過(造了雲石像),石頭裡竟然插了一條膠喉。
    那條膠喉跟我們用作去水喉的 PVC 管一模一樣。

    看得我傻了眼。
    沒有人告訴他們,PVC是不可以用作入水管的嗎﹖﹗

    這一點連中學會考化學教科書都有的(不過好像在註釋),裡面說明由於「硬PVC」會釋放有毒添加劑,所以只可以當去水喉,是不可以用來作入水喉或者裝載食物的。
    再不然,可以看內地的報導()。

    這樣喝,我怕未能長命,倒會提早歸西。

    「軟PVC」又如何呢﹖理論上PVC本身是沒有毒的,但添加劑卻被認為有問題。可以參考維基的說明。

    ------------

    三天通識課程正式開始。
    中環中心並非一個容易找的地方(從德輔道中入去的話),幸好早看了地圖。

    經過自我介紹環節,我頗為「格格不入」。
    因為其他人不是正在教、將要教通識,就是打算將來教通識。
    只有我一個以圖書館老師的身份出現,只為了「看看通識科做甚麼,有甚麼好支援」,而不是為了教的。

    當然,未來幾年學校如何安排,沒有人知道。
    但以在下作為 CM 的職級,按道理不需要教公開試班,而且我的堂數比較少,科目安排也不容易。(所以讓我教電腦——當然更可能是校長副校,見到在下手寫文章後的英明決定。)

    可是,似乎圖書館得益的地方不會太多。因為這是「學與教策略」的環節(於是我另外要報讀其他討論課程結構之類的課了……),這一天我只發現原來教「思考法」的書會合用。
    但這一點就算不上課也知道,因為敝校的初中通識,已經加了一個「思考法」課題。

    不過,導師倒是教得很好,因為穿插了活動示範(而且有事後解釋),所以上了一天書也不累。
    (要令學生留心上課是很難的。在港大教院時就有個教授,有本事令你上最累的課也沒睡著——但上完課後腦袋累得要命,活像捱通宵。)

    導師同時運用了 NLP 的分類﹕Visual, Auditory, Kinesthetic
    很多年前,已經知道李天命批評 NLP 不科學。不過我倒覺得,不科學不代表沒用(如中醫),有時一個理論的基礎完全錯誤,但一樣得到正確的結果。
    (例﹕「方潤是豬」,「凡豬都會寫作」-->「所以方潤會寫作」)
    如果 NLP 讓人溝通順利一點的話(尤其是強調非語言交流這一點),就由他們用吧。

    網上一篇文章,就點出了 NLP 的某些問題。
    (尤其要留意「把人分類是愚蠢的」此一批評。你可以想像,任何把人性分類的說法,大概都會被批評為不科學。無論是有變化的九型人格、還是一個人同時擁有的 PAC
    正如上次說,就如「外向/內向」,其實也無法真的分開。方某真的很內向嗎﹖為何要寫那麼多東西﹖說外向嗎﹖但向內收縮的傾向很明顯。
    所以任何分類,必然有任意性,大概也無法符合科學的要求。)

    但不抗拒 NLP,也不能走向另一個「反科學」的極端。
    另一篇文章,NLP 創始人表示不需要知道真相是甚麼,只需要有用、不需要理論。
    但事實上,NLP 本身就是理論。它以心理學的型態出現,當然要接受科學界的批判。
    如果只需要「有用」的話,叫大家「注意非語言交流」就好了,搞一個「NLP」的名堂、還要搞課程、資格來幹啥﹖
    如果一邊披科學外衣,一邊不顧科學要求,就是偽科學。

    也許因為是「青年協會」的關係,所以主持人對青年文化相當熟悉。
    (至少他播「浮誇」和「Tic Tac Toe」,我完全沒印象。當然,我是「Out 洲人」,不宜相比。)

    說到「浮誇」,我也有很多回想。
    少時相識者,應會記得方某有一段時期,與人格格不入、被群眾排擠。每次當吵架到激動處,甚至會哭起來。

    到了初中後期,我開始接觸心理學(出於「戰爭」理由,認為要戰勝頑童,應由心理入手),就是讀孫天倫的書。
    當我讀到有關「歇斯底里」的形容,我懷疑自己是否歇斯底里。(當然,作為疾病的話,歇斯底里並不只那麼輕微。但一般用語中,歇斯底里指情緒失控的現象。)
    難道我情緒失控,就只是潛意識為了吸引注意嗎﹖我並不想靠這樣引人注意,認為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再加上跟其他人開始相熟、「摸了底」,所以漸漸就「收火」了。

    所以常說,大學或以後認識我的人,他們常常會認為我很理性,甚至是過分理性。
    (更不可能像雙魚座)
    因為他們未見過我情緒化的樣子。

    (又,忽然還找到道德恐慌。讀完內文,看看像誰﹖)

    午飯時間,方某這種鄉下人(其實也不算,我小時是在九龍的)當然不明地步。
    走過對面街看看,有三間店子。
    太興燒味的燒味飯,竟然要二十九塊﹗就算是在中環,也太過分了吧﹖
    到另一所麵店,牛腩撈麵二十三元正。這還差不多。

    不過,方某雖然好靜,但同樣「八卦」,於是吃完午餐,決定爬斜坡走上去看看。(當做運動也好)

    向西走過一點,在鴨巴甸街上斜,找到間七十一買豆漿喝。
    然後轉入結志街,發現原來竟然有一個街市。(原來除了中環街市,中環還有街市 )
    有些店子很便宜(但不知道好不好吃﹖)。
    再向東走一段路,有些店子看來很出名,但很貴。
    原來抬起頭一看,就是半山行人電梯(應該接近港大回中環的路上了),還見到路牌指著「SOHO」和「蘭桂坊」,難怪。
    再走下來,發現很多精品,相信老媽會喜歡。(當然我不會帶她來破費)

    回去查查,原來在街口再走遠一點就是擺花街……
    明天不如去買泰昌蛋撻﹖

Comments (5)

  • 1) > 所以任何分類,必然有任意性,大概也無法符合科學的要求

    據《黑天鵝》作者所言,人類的腦袋好像無法接受世間事物沒有因果關係這種想法,所以要用自己「科學的思維」,為事物分類,以及加上因果關係。(看了50頁後所得的大概印象,還有250頁待閱......)

    提起分類,生物課教的分類法,方老師覺得如何?也有任意性嗎?(因為太討厭這門學科,所以只讀到中五,然後轉投純數的懷抱。)

    2) 從前上管理課時,老師說過 NLP 好「搵笨」,所以一直也沒興趣看相關的東西。但經方老師這樣一提,興趣又回來了 : )

    3) 泰昌觀塘有分店,就在自己等車的巴士站旁,每次走過都好想進去買蛋撻吃,但一直也沒有。若方老師今天去試食,能否回來說說味道如何?先謝過啦!

  • 由前中環街市沿自動行人扶手電梯直上,第一二個街口,有兩間出名的麵店 - 麥奀記 (以貴多藝人幫趁出名),沾仔記 (以雲吞大粒 & 平出名),食完可以步行直落回中環廣場,途經春回堂,不妨買杯涼茶飲,唔錯。

    據我所知仲有一間弛名香港的民園麵家起附近,你不妨問下人佢的所在地啦!

  • 我讀大學時做了兩年「中環人」,那處是我的地頭。讓我向你介紹一下又平又好吃的食肆吧。

    威靈頓街近登山電梯,除了麥奀記,還有出名的王府餃子店,推介羊肉餃,約三十多元。

    而街的另一面,可試試大牌檔,平日下午有不少OL吃的。

    結志街,當然是蘭芳園,推介心多多撈丁,熱/凍奶茶,33元。不過近來水準不太平均,雖然仍能維持合格以上的水平。

    至於位於荷里活道馳名香港的民園麵家,雖然還在,卻因年前大牌檔持牌人不幸離世,在一片反對聲中,政府堅持幾十年的「原則」不再續牌(同期的嘉亨灣事件中政府處事又可以極具彈性)。現在唯有被迫上舖,食物上準雖能維持(一般),但老香港風味不再。大牌檔清拆當日,我目擊一切。記得一個經常於附近出沒的瘋子,亦曾因為此事而大叫。他叫的,其實正是我想叫的。

    鴨巴甸街42號「波記」,推介牛腩及牛雜麵,二十元有找。

    想吃特色的,推介擺花街泰昌蛋撻附近的「貝魯特」,吃黎巴嫩菜,推介牛肉羊肉卡巴,四十五元。

    至於你說的結志街的街市,不久應該會因重建而消失。這個街市連綿好幾條街,當中有部分已被市建局看中,如果那些部分被除去,結志街的檔口應難以存活。其實這街市最終都會消失,因為政府自七十年代起而不再發牌。如果情況不變,街市不是老去,就是給重建掉。

    多口再說幾句,其實這個有百多年歷史的街市吸引不少西方及日本旅客,外國雜誌亦有報導,著名品牌廣告(當中就有某某航空廣告)亦在這裡拍攝,這明明是香港珍貴的旅遊業資源,但現在就要推倒,然後假惺惺建個什麼老店街。灣仔的街坊有那麼多專家幫忙亦落得今日的下場,明天的中環,我看不見有什麼未來。

  • 1. 我說的是「人性」的分類相當任意,不是所有的分類。
    但其實就算是其他的分類,的確也是有點任意的。
    (就例如上次提及把彩虹分成六色或七色。何況七色究竟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還是「藍靛紫」也可以爭拗。具體某波長的光究竟算甚麼顏色,就更可以爭議了,除非是在某視錐細胞的吸收頂峰。)
    像顏色一樣連續的東西,分類任意度大﹔像整數般清楚分離的,分類任意度低(例如,分成單雙數、或質數非質數,但至少規則明確得多)。

    至於生物分類法,在「種」的層次而言,條件其實很清楚—可以交配並產下有生育能力的後代。
    (但就算那麼清楚,還是有模糊處,有種環北極圈分佈的雀鳥,每種跟隔鄰的都可以交配,但環帶首尾的兩種就不成。這類算幾多種﹖)
    但在較高層次的分類而言,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追究到最終,因為演化本來也是連續的,所以從哪裡開始分成不同類群,自然有點主觀成份。(按照演化枝分類法,如果可以把物種演化關係分析得極精細的話,就可以套用作分類。但這樣的演化層階太複雜,根本難以形容,而且不大可能完全達成。)
    去到大學的程度,比較易看出其任意性。

    2. 多謝其他網友的資料,儘管方某不是好食人士。

  • 謝謝方老師指教!

    若是說人性的分類,我又有話說:人性可是很錯綜複雜的東西呢!若為研究和分析而將它分類,絕對會因研究人員的偏頗 (人總有偏見,沒可能絕對客觀) 而令分類有偏差。所以那些九型人格之類的東西,我也是聽聽就算了。

    昨晚坐車回家時,忽然想起方老師這句:

    > 每次當吵架到激動處,甚至會哭起來

    年紀大了,已少了跟人吵架的勁兒。但想起讀大學時,導師說了董橋先生一句壞話,我當然就忽然落淚,斷斷續續在課堂上哭了個多小時,差點兒把全班嚇壞。

    其實哭只不過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法,不是 attention seeking 吧?給方老師說到我有點兒不安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