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9, 2007
-
light from moe
「反審查」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癱瘓影視處/淫審處﹗網民要自由,必須團結行動﹗
2. 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3. 自家﹕「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抗議審裁員妨礙司法公正。
4. 自家﹕進一步行動綱領﹕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5. 自家﹕致香港圖書館協會、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的公開信,歡迎關注事件的同工抄發。
6. 邀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從「聖經送檢」問題反思審查機制。
--------------
[萌與光]
(無名氏—電視劇《電車男》插曲)(播放完畢)《ACG啟萌書—萌系完全攻略》,傻呼嚕同盟,木馬文化(新店),2007-1(1)
一個詞語,可以有多種理解。
有很多人(包括梁文道先生)批評「吹水」,在於不認真、不負責任。
余以為,「吹水」之真義,在於跨學科。脫離傳統框框,用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
故拙著名《吹水無邊》。關於文化現象的討論,歧義更多。「萌」亦頗有模糊性。
為何非御宅(雖然是電車「蛇」)如方某也會買這本書﹖就是因為對於很多用語都不太清楚,一貫「知多一點點」的心態而已。本書由台灣知名動漫同好組織傻呼嚕同盟撰寫。中間部分是百科全書式的「萌點」解釋,對不同「萌屬性」進行解釋。書首及書末則分別由不同成員撰寫有關「萌」的討論文章,侈例如萌的定義、經濟規模、萌和性感的分別等等。
就像在 H 漫裡見到的校園泳裝(他們叫史庫水),一件頭、又好像分開兩截,上衣的下擺竟然有個開口……這種剪裁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靠 H 漫裡的劇情,大概很難見到那開口吧﹖)
不看本書解釋原因,還會以為那是「劇情需要」故意為之。
(原來是原始設計的需要……誰設計這種東西呀……﹖)
又﹕俺也有笨蛋毛,而且呆,可惜不萌。Orz
如果要推薦一篇文章的話,我會推薦 p.135 的〈史上最強熟女﹖中國兩千六百年前最萌傳說﹗〉,這個夏姬的「萌解」非常爆笑。
---
但令我感觸良多的,卻是作為跋的〈萌.朦.夢〉(tp—談璞,《空想科學讀本》譯者)。
作者指萌的不確定性,是反映生命力的「夢想」﹕(《攻殼機動隊》作者)「士郎正宗對「生命」的定義很特別﹕有發生變化的可能性、不確定、有發展空間的東西,才稱得上是「生命」﹗相對地,當一個東西(不論是組織或個體)充滿了「一致性」,不會再發生任何變化,沒有可能性存在時,就算不上是「活著」的了。
……素子之所以毫不猶豫射殺那個少年恐怖分子,是因為就她對「生命」的認知,當那個少年被教導成一個恐怖分子時,就已經失去一切的可能性,不會再有什麼發展或變化,只是一個恐怖分子而已。所以素子根本不認為這個少年是「活著」的,也無所謂殺不殺死了。
當然,檢察官或審判長都不會認同這番話,因為現行法律對於殺人的定義不是如此。可是,一個不再做夢、不再有不確定性的人,究竟還剩下多少「活著」的部分呢﹖」(p. 263-265)
你會否突然想到另一些東西﹖我想起死光社。
當然不是因為死光「萌」。雖然世澤兄經常批評他們是泛道德恐怖份子,但我不打算這樣說。
我想到的是,究竟他們「還剩下多少活著的部分」……耶穌以他的愛,說要為人類帶來生命和光明。
可是,有些人以為《聖經》所寫的,就是真理的一切。只要抱住《聖經》,就等於「真理在我手」。更進一步的,以為《聖經》文本就是所有真理,不假外求。(給教徒的註﹕承認《聖經》記載真理,並不等於它窮盡所有真理。基督教對上帝屬性的定義,本來就認為上帝是無法完全理解的。所以就邏輯而言,《聖經》絕不可能窮盡神的道。它只是其中一部分,也許最重要,但不是完全。)
所以,他們曾經拒絕承認地球是球體、繞著太陽走﹔
所以,他們現在還拒絕承認,上帝透過演化創造人類﹔
所以,他們無法接受聖經被擺上台。(連徐承恩兄一篇極溫和的勸告,也聽不入耳。)當他們把自己的一套當成鐵律,再容不下有任何改變,甚至連想像、質疑(如中大學生報)、討論(如明報)也不容許。甚至要全社會的人(包括非教徒)也要遵循他們的標準,政教「一致」。那麼這個社會還有甚麼變化、還有甚麼可能性﹖他們(甚至我們)還算不算是活著的呢﹖
一班以基督為宗、「光明」為名的人,竟然沒有「生命」,不是太匪夷所思了嗎﹖(也許有人會說,他們正正是把「光明」倒轉了……這是後話,在此不討論。)
佛教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佛祖用手指為大家指出月亮的方向。
怎料大家沒有望向月亮,反而朝著佛祖的手指下拜……拜佛祖的手指,沒有意義。
同樣地,對《聖經》的文本或實體過分執著,反而會令人忽略它背後的道理。---
社會要有生命,就要有變化、不確定、可能性……這些就是多元社會的重要。
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都必須在「多元社會」的共識之下才能成立。
所謂「多元社會的共識」,就是要容忍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例如「面目可憎」的異見者、例如令我們不便的示威遊行、例如我們認為不恰當的私人行為(只要它不危害其他人的話)……
(當然,那不代表不能出於個人良知進行批判討論,勸告批評當然可以。)《中大學生報》所作的,其實正正是這樣﹕
「雖然我在中大學生會當代表時,經常批評幹事會的「公民抗命」行動。
可是,如果連大學生也不滋事,那麼這個社會就很悲哀了。
香港人只看到大學的建制性(或實用性),而看不到(或拒絕)其顛覆性。」(五月十一日日記)我從不反對別人批評學生報,無論是說它「眼高手低」還是「誨淫誨盜」,雖然我未必同意這些批評。
但利用公權力去迫害這些學生,完全封殺這種「顛覆傳統」的可能,我就必須反對。利用公權力握殺「討厭的人」,會令社會奄奄一息。現在的危機,正正如此。
如果香港人屈服的話,「香港之死」就真的會降臨。香港人從此就再「萌」不起來了。---
昨天為開會去了林護一趟,見到校訓﹕「真理使爾得以自由」。
語出約翰福音 8:23﹕「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多嘴的個人意見﹕校訓既用文言,「得以」二字乃贅言,可參考這篇文章)對呀﹗真理令人自由,令人自由的才是真理。鉗制束縛人心的,只是歪理、只是暴政。
呵呵,耶穌恰好對某些藉其名亂擲石頭的人,摑了一大耳光。
(或者可以說,某些人是否耶穌的真正追隨者,就正如老董是否真的尊崇儒家一樣,已被揭露。)純粹論「句」,我喜歡這句校訓多於敝校的。
(因為此句無論是否教徒,一樣合用)--------------
小狼繼高呼衛道者、明光社,你們被淫賤傳媒騎劫了!,進一步質疑明光社係咪同真正賣淫報業勾結?!
其實,在下零六年六月廿五日日記已經討論過,死光社和淫賤報刊其實是共生關係﹕
「另一方面,就像美英的情況,未婚懷孕率偏高其實不代表性開放(否則冠軍應該是北歐或荷蘭人才對),反而是性壓抑社會的象徵。
整體社會對性的壓抑意識,令性未能成為正當話題。但這樣不能令青少年「無性」,只會令他們在沒有足夠資訊和仔細判斷之下便發生性行為。(既然性是一件不能說的事,那就只能做了。)報刊充滿挑逗內容,並不是性開放的正常狀態。只有「性」被視為禁忌,人們的性需要轉化為八卦偷窺心理,報刊才會踴躍「踩界」。如果有一個真正性開放的環境,既然「性」可以自由公開的討論,就會像一般資訊般納入正軌,成為正規的討論題目,就不需要靠「偷窺」了。
性開放和性放縱,是兩回事。正如自由和任性是兩回事一樣。
反對性開放,反而會導致衛道士最討厭的性放縱。
他們不明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
要大家正經看待一件事,最好的方法,莫過將它「擺上台面」,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沒有淫賤報刊,衛道者就沒有攻擊的對象,沒有存在的理由。
沒有衛道者維持性封閉氣氛,大眾的性需要也不用依靠淫賤傳媒的「偷窺性報導」滿足了。不必說「勾結」,單從這種共生關係來看,淫賤傳媒的存在對死光社而言,真是很重要的。
何況,正如《警訊》說盜賊「取易不取難」一樣,死光社自然也捨難(財雄勢大的企業)而取易(「手空空無一物」的學生報)了。究竟死光人是有志於道,還是「德之賊」,至今「明」矣。
Comments (6)
「刻不容緩──積極回應傳媒歪風」
http://mingpkwong.net
齊心打擊社會歪風 投訴明光社、星島日報
── 以探討為名,借機向青少年任意散佈不雅讀物!!!
老實說,基督教的霸權主義一直令我很反感。
剛剛看到這個。唉!
民建聯和各界別基督徒領袖交流「建構和諧家庭」
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gen_957.htm
(某些)教會同親中團體勾結,都唔係今天先知啦。
胡醫生已經講左好多次。
一位朋友加入了論戰:〈信仰應當以崇高理念感化社會〉
一位聖經學者大方指出〈聖經也可以不雅〉
很恐怖......
很多事物,屬性如何,其實只在乎人心,(「在乎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梁啟超)好像我不覺得「穿得少布有問題」一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