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7, 2007
-
letter to HKLA & HKTLA
「反審查」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捽死影視處/淫審處﹗網民要自由,必須團結行動﹗
紫草﹕
在此懇請各位投訴時cc 一份給我們。只有當我們掌握了所有統計資料,我們才被不用害怕被傳媒消聲,才有能力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站在我們的陣線,現時廢缺不堪的審裁制度,最終會讓所有人都被消滅。
而且,我們並不打算只是無了期、徒勞地投訴下去,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去讓我們更方便地策劃以後的行動。2. 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3. 自家﹕「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抗議審裁員阻礙司法公正。
4. 自家﹕進一步行動綱領﹕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5. 邀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從「聖經送檢」問題反思審查機制。咪話唔關你事呀﹗兩鐵範圍粗言穢語或判囚
(雖然我好憎粗口,不過要坐監又誇張得滯掛……﹖)--------------
(苦惱的旋律—《一公升眼淚》插曲)(播放完畢)我用了兩天,寫信給香港圖書館協會和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希望他們關注審查制度(censorship)的問題。(特別鳴謝小油和邦兄替我檢查潤飾)
「……如果《明報》也算是不雅物品,那麼所有向青少年提供五月十三日《明報》的圖書館都已經犯法,而所有圖書館主任都成為罪犯。那不是很難以置信嗎﹖……
……香港圖書館協會的專業守則(HKLA's Code of Ethics)明言,我們要維護查詢自由和不經審查的資訊流通,而保護及促進所有用者不受阻礙、平等接觸資訊之權利。
作為業界領導組織,美國圖書館學會(ALA)亦在「圖書館權利法案」(Library Bill of Rights)中規定﹕「圖書館應該挑戰一切審查制度,以完成提供資訊與啟蒙之使命」。
身為人類文明的保護者,圖書館員應該維護資訊自由不受審查阻礙。如果審查制度與吾等之職責有所衝突,吾等應當挺身而出,要求改正。……」(信件全文,歡迎關注事件的圖書館同工抄發信件。)
為了避免同學「不切實際」的批評,圖書館老師課程往往以「學校應用」為標準,很多功課都聲稱要同學「緊貼學校情況」。雖然,實際上的功課題目,不一定令同學覺得「實用」。
當我在四月選擇以「censorship」作為功課題目時,還覺得自己太「政治化」,所以才選這種「非實務」題目。因為圖書館學講 censorship,往往以美國為最嚴重(佢地既圖書館係連買《哈利波特》都要俾人投訴、用經典小說做教材都俾家長話「不雅」的),香港很少有那麼離譜的例子。
怎料,交完功課未夠一個月,censorship in Hong Kong 竟然由「冇人理」變成焦點問題……想寫呢封信既時候,我篇功課忽然變得「好有用」。可見那把刀,真的從來都在頭上。
我寧願自己冇講中好過。---
星期六回復上課,又是「邦嫂」宿監教授的課。
講到「知識」(knowledge)和「真理」(truth)的分別時,他突然問誰是教科學的。
沒人舉手(圖書館主任大多是語文科的),那麼雖然我現在沒教科學,但受訓時是「生物+科學」的,就舉手吧。
他問我,大學讀哪一科。Biochemistry 囉。
然後,他竟然要我向大家解釋一下 Karl Popper 的科學哲學。雖然,「吹水怪」如在下,的確可以簡單介紹證偽原則(科學無法證明甚麼是「真」,只能證明哪種說法是「假」),但他不是以為科學老師就懂得解釋吧﹖(教學法的課有教過 Karl Popper﹖)
我甚至懷疑理學院有多少大學生知道誰是「Karl Popper」。(當然,絕對「有」,問題是「多少」)如果大學生普遍懂得科學哲學的皮毛,我就不會遇到堅持「演化只是理論」的生物科實習老師。
--------------
到現在我還覺得氣憤,香港人原來就像美國佬一樣「萌塞」。倫弟寫左一篇有關書籍收藏分享網站的簡單分析,相當不錯。
對於想搞網上書櫃展示的人,足可參考。就在在下還在寫信,本文尚在 protected 的時候,被朋友搶先留了言。
胡兄說的,正是我本來打算談的﹕為何我不參加。
其實想在下搞網上書櫃的朋友,自然不少。一直留意圖書館學的倫弟自是第一名。但我始終不為所動,因為﹕
1. 我有成千本書(截至今天是 1513),要我將所有野再輸入一次,咪慘過死﹖
依家返工做公事(呢排日日玩統計,打到手軟),返屋企又要寫文,邊個有時間去做﹖
除非有人幫我打,或者我自己不幸地又來一次「悠長假期」(啋﹗),否則不可能做這種事。
(我的圖書目錄,也是在會考後的假期開始做的。不是有那麼長的閒暇,根本不可能「開頭」—萬事起頭難嘛。現在每次加幾本就當然沒問題,但一次過搞上千本,會殺死人的。)
2. 當年因為還是學生(雖然已是圖書館管理員),對於分類法和編目規則認識很薄弱(其實現在也不算精通),所以搞出來的目錄以方便為主。紀錄中只有登錄號、分類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地、出版年/版次幾項,竟然連 ISBN 也沒有。現在要轉到網上書櫃非常困難,近乎要把所有東西重新輸入,時間上非常不划算。
3. 網上目錄其實已經搞了很多年,但那時還是 web1.0 的時代,所以只是人手製作的網頁,自然沒有 web2.0 的互動性。但要推倒重來,就像前面所說,成本太大。遲點搞,物質條件總是比較進步。這說明了甚麼叫「遲來先上岸」,活像宇宙旅行的「後來居上」問題。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不襯讀書時有空閒去「開頭」,工作後也就沒有足夠時間重頭開始。就像正兄所言,只能局部地做。)「後來居上」是科幻界對於宇宙旅行所提出的一個悖論。
因為宇宙旅行涉及極大的距離和時間,如果出發後的科技有所進步—這幾乎是必然的事—那麼稍後出發的太空船會走得更快、比先出發者更快到達目的地。所以,合乎理性的結論似乎總是「明日復明日」,永遠都不會有人願意先出發。
這問題在李逆熵的《夜空的呼喚》中有所介紹(見 [書海潛遇(10)],零五年十一月廿八日日記)。《科學與科幻叢刊》(見 [書海潛遇(12)],零五年除夕日記)橫跨第一、二期的〈無盡之旅〉和〈看,那遠方〉,就是有關「後來居上」的科幻故事。雖然沒有參與,但參觀各大網站,我有這樣的看法﹕
1. LibraryThing 雖然比較專業,但因為是英文網站,所以中文顯示通常都做得不好。對於幾乎只看中文書的在下,作用不大。(我的英文書幾乎都是參考書)
2. 豆瓣雖然非常多樣化,而且參與者亦多(對讀者交流而言較有規模效益),但簡體版面不為我所喜。而且經 ivyst 的報道,有自我審查的問題(詳見悲傷的豆瓣),所以不用考慮。(我最憎過濾審查)
3. aNobii 雖然沒有審查,但功能似乎比較簡陋(對於某些用家可能是好事),只能處理書籍(何況倫弟還發現「不規範」的問題),而且連期刊也處理不了。方某每月都看掉幾本雜誌,如果可以輸入的話,就可以自動製造一個期刊目錄了。(不用像在下的中文版國家地理雜誌目錄般做得那麼辛苦)有沒有圖書館軟件公司有興趣推出一個符合編目規則的公眾版目錄網站﹖
另﹕有涯的你在讀甚麼書?用 aNobii 告訴大家
又﹕世澤兄在歛書狂之悲劇討論中提到以ISBN直接查詢書名的管理軟件(限Mac機用),亦可考慮。(假如閣下不是以收藏中文書為主的話……)--------------
原來拙著離開「新書欄」後,竟然去了「教育欄」(雖說是書介,但除了教育也不知該放到哪裡——物似主人型﹖)。難怪有人叫想入行的人看拙著來了解現今教育界的問題。(不過實在太愧不敢當了,作為一個新人,根本不算有甚麼精闢的分析。)放在教育欄,怕不怕鋪塵﹖
如果放在散文的架(尤其放在諾韻的書附近,現在還未需包膠袋),相信銷量會好一點。
不過也許連書局也不覺得我寫的文章可以放在「現代文學欄」吧﹖一去書局,必定破財﹕
《如何幫地球量體重﹖—史上最美的科學實驗》,Robert P. Crease,貓頭鷹(台北),2007-1(1)
(博客來的介紹)參考《科學人》書評﹕探究科學實驗之美
《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與數學天才馮紐曼的故事》,William Poundstone,左岸文化(新店),2007-4(1)
(照片﹕博客來)我還是想多一點了解博弈論。
《香港天氣常識及觀測》,方志剛、袁仲昇,花千樹(香港),2007-4(1)
地下天文台台長的新作。
有相當不錯的講解和圖片,我覺得無論是否氣象迷都適合讀,所以另外買一本回圖書館。《機長,我有問題﹕解開你對航空飛行的所有疑問》,Patrick Smith,西遊記文化(新店),2007-1(1)
(博客來的介紹)很難明白為何預行編目是 447.55 (航空工程),這本書根本不是討論飛機結構(雖然有討論飛行原理和飛機操作的部分)。
這本書還討論了很多航空業運作、機師生活、趣聞等的東西,所以不可能當工程書。我決定給它 557.9 (航空交通)的號碼。相信想當機師的同學會喜歡這本書,不過又怕買了被上主「哦」,所以買給自己好了。
讀完《蝴蝶、斑馬與胚胎》,快讀完《ACG啟萌書》,但還沒有時間寫討論。
--------------
又講冇謂野,今次講名。
每次聽到「陳法拉」呢個名,我都會諗﹕
1. 佢父母係咪法拉利迷﹖
2. 佢既英文名係咪 Farad Chan﹖(理科人的狂想)
又,葵涌運動場外的巴士站,換上了某保險公司的廣告。
不知是否在推銷他們的基金,所以有幾位經理要「拋頭露面」。我留意到其中一位叫「楊永強」。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那句﹕「人自宋後少名檜」。
(雖然,楊永強頂多係性格不適合當局長而已,還不至於奸如賣國賊……要講奸,有人奸得多……)
Comments (5)
港產野喎﹐試試先。
其實港產web2.0的東西, 還有editgrid, 都是不錯的玩意。
方兄的看書量很多,如果你用此來建立書單,一定很狀觀。
可是,我還是不慬如何在wordpress使用書櫃功能。
肥醫生:
我也是 EditGrid 的早期用戶﹐公司開會要讓不在場的人也知道 meeting status , 亦有賴 editgrid。
至於開書櫃﹐我在 xanga 試玩了一遍﹐跟 wordpress.com 的玩法不同。
xanga 裏用的正是 aNobii 提供的 ( Settings -> Goodies -> badge ) ﹐
做好了 code 之後﹐放了在 xanga -> Look and Feels 裏的 javascript module 內。
方潤又 update 過﹐再來一次:
Karl Popper 嘛﹐我猜大部份新亞學生會在雙周聽過﹐好像是書通常見題目。
有《看過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則是少數中的少數。其餘著作﹐就更難要求大學生當常識論道了。
讀社科或哲學系的人﹐看過此書或同一作者的著作的﹐比率該高得多。
...
你都有方潤之網﹐只不過不便方享討論而已。
我的藏書量該可以跟你一拼﹐估計單單是有 isbn-10 的﹐書量就上千。
只是我有很多愛不釋手的書﹐不就只有「統一書號」﹐不就更無系統可言。
aNobii 是可以輸入非 isbn-10 的書物的﹐但更不方便﹐我可沒有打算碰。
現在我的計劃是每周輸入七本書﹐做一個 comment ﹐估計無病無痛的話﹐
七年之後可以追到我的 isbn-10 藏書量。不過唔知會唔會爆 database 而已。
如果要加埋我打飽書釘﹐或是借圖書館的書﹐那就完全會癱掉。
期刊?不要碰﹐我每月買的也只限三本﹐(三聯讀書﹐萬象﹐誠品好讀)﹐
其餘全靠圖書館﹐不然加十倍人工都唔夠我死。
...
某天在又一城 taste 買野食﹐出來時見到有三個 model 起壇﹐堵了我的退路﹐
我只好強行 blitz 過去。就是當日﹐我才知道和看到陳法拉﹐之前還一直以為
是陳法蓉改了個新的藝名。
陳法拉係訪問話佢屋企人以音符fa和la來改名,再譯成中文名字。
1. 我個書單好多「水份」,因為童年的書也包括在內。
2. 咁與其叫 fala,不如改名叫 doreme,夠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