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2, 2007
-
magazine 200705
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參考﹕新手指南)
即到「香港非政府淫亂及不雅物審裁署」,參加google group,針對影視處的所謂「標準」,提供相關不雅物品,迫使政府反省審查機制、迫報館站到反對審查的一方﹗我每天都去看有沒有新目標(暫定每三天內更新一次),然後寄發投訴。
不要各自行動,要團結起來,讓政府見識網民的力量﹗2. 映雪發動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3. 「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
4. 進一步行動綱領,需要大家注意跟進。(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5. 雖然影視處逃避「聖經送檢」問題,但仍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反思審查機制。
----------------
[今期注意(2007/05)]
《明報月刊》五月號
1. 〈反右運動五十年祭〉
反右是中國國民道德淪喪的開始,共產黨殘害中國文化的罪行之一。
我多次強調,中共對中國、對人民犯下的罪,遠遠比國民黨深重。(至少蔣介石只搞得出白色恐怖,搞不出文革)
無論現在做甚麼都彌補不到,這只是個竊據中國的匪偽政權。2. 〈望斷天涯路一條〉—訪問司徒華
究竟老董懂不懂儒家,看看他怎樣答司徒華就知道。
鄉愿,德之賊也。3. 《粵音韻彙》的錯—容若
中大學生,理應知道這是何派的《聖經》。所以質疑《粵音韻彙》,就是質疑何派正音的基礎。
「宿舍」讀「縮」,「星宿」為何要讀「秀」,這點一直令人懷疑。問題倒是﹕現在應該讀「星縮」﹖
反「何派正音」的人,可否多做容若先生這種正本清源的工作(當然我不是說他們沒做),少講「反對正音/病毒音」那些惹人誤會的口號﹖
語言是學術問題,應該由學術解決。亂叫口號,只是把學術問題,政治解決。4.〈南水北調,南水白調﹖〉
對,調水不如遷都。5. 〈法蘭西第六共和暢想〉—陳彥
〈塞納河畔隨想〉—張信剛
對法國政治的兩篇討論,很有意思。《國家地理雜誌》2007年5月號
1. 〈發現得而復失的新大陸〉
《瘟疫與人》和《槍炮、病菌與鋼鐵》告訴我們,歐洲人如何以科技和疾病征服美洲土著。
這篇文章用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原來還有生態攻擊。
對歐洲人而言,美洲當時環境並不是適宜他們生活的地方,於是他們乾淨把美洲變成歐洲的模樣。
除了引入新物種外(蚯蚓和蜜蜂已經可以帶來很大衝擊),還有以歐洲的傳統方式進行耕作,把殖民地「歐化」,令環境不再適合原居民的生活方式。
這是多方面有意無意地改變美洲,於是印第安人永遠失去了「他們的」美洲。2. 〈達拉維—孟買的影子城市〉
政府視之為貧民窟,居民視之為家園。
你以為在解救他們,他們並不領情。
情況有點像香港的舊區重建﹖那表示我們需要有更大的智慧。〈眼睛怎樣幫腦看﹖〉
有趣的文章。所有讀過生物學(高考或以上)的人都應該知道,眼神經會把影像進行「前處理」,然後才送往大腦。但究竟是怎樣處理﹖處理成怎樣﹖一向不大了了。
現在竟然有人研究視神經怎樣把影像分成十二種訊息傳到大腦,令人驚嘆。〈酒癮會遺傳嗎﹖〉
雖然同是酒癮,卻有不同的成因。針對不同基因影響的酒癮,有助於對症下藥。〈烏鴉究竟有多聰明﹖〉
烏鴉聰明,不是今天才知道。但有人做實驗證明烏鴉也有簡單的邏輯。
從演化角度而言,有複雜社會生活的動物,就越會有高智能。(江湖險惡嘛﹗)
可是,我們一向研究的對象,都是哺乳類的大腦。就像上次給人臭罵,其實我們對其他動物的腦袋,了解始終有限。
相對於爬行類的原始大腦(可能又要給人罵了),哺乳類的大腦皮層比較發達。同樣由爬行類演化以來的鳥類,大腦的運作方式與哺乳類也許有所不同。我更有興趣知道這點。〈蝠口餘生—狂犬病少女搶救實錄〉
狂犬病一旦病發,通常都會死。如果未病發,就要打疫苗,這是標準療法。
這大概是不用標準療法,而把一個已病發患者治好的孤例。(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很有趣地,科學發現狂犬病會指揮大腦傷害身體,於是醫生竟然用了 K仔讓病人昏迷、大腦「當機」,再下抗病毒藥來醫。
這又再一次讓思想狹隘的香港人見到,毒和藥是如何的密不可分、互相轉換。這是習慣非黑即白的香港人(尤其是衛道者),所不能(或不願)明白的。畢竟,非黑即白,頭腦簡單,快樂得很。〈研究快樂的實驗心理學家〉
原來要保持快樂,也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像我這種無法樂觀的人,怎辦﹖
她說美國人太著重於速成……香港不是一樣嗎﹖〈全球暖化到底有多嚴重?—IPCC官方文件可能低估了氣候變遷問題〉
〈火熱的岩石〉
美國竟然也用得上地熱發電。〈快速戰勝貧窮之道〉
正如馬克思評資本家﹕「資本家」之所以是資本家,在於提供生產資料。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分別。----------------
上次從庫兄那邊抄來安徒君在明報的討論,原來已轉貼到獨立媒體,而且有很多後續討論和補充。
其中一篇「任我行」君的回應,特別值得留意﹕我反而覺得,有個問題,真係值得大家討論,就係成件事入面,中大學生組織既傳統同老鬼,到底發生左幾大作用?係邊方面?有什麼經驗可以總結。
我既感覺,除了不同形式的聯署聲明外,其實好多老鬼都在用唔同方式發生作用,例如寫文,發放訊息,寫Blog,影響傳媒報導,給學生報提供支援等等。由呢度再繼續唸下去,其實呢幾年中大發生咁多事,真係凝聚左好多唔同界別唔同年代既校友,例如校友關注組,保樹立人,等等。怎樣整合呢D力量,以便日後有事發生時可以呼應支援,真係值得大家唸唸。還是原作者的一個結論﹕中大人是受得起考驗的。
雖然是師奶劇,但原來《溏心風暴》都有點用的﹕
正當內地股民在股市發股瘋的同時,香港市民不知從何時開始爆發「道德瘋」,忽然道德水平如股票急漲。若然有個全球道德排行榜,香港必定名揚天下,跳升幾級,分分鐘攞飛躍進步大獎。
對於中大學生報,馬沙第一天睇多份報章的報道後,即時都覺得離譜。多得「溏心風暴」內大契那句「耳聽三分假,眼看未為真」,馬沙親身找來該報睇清楚,原來只係提到「亂倫」及「人獸交」這類具爭議性的問題。內文更沒有叫人去做或教人去做。
〈香港病了〉,馬沙日記,刊於18/5《AM730》
----------------
香港人果然「冇禮貌」,例子﹕特首向殉職消防員和護士致敬
「我亦希望藉此機會,向所有醫護人員和紀律部隊成員致意。他們每日救急扶危,工作上隨時遇到危險和難以預測的挑戰,但他們從不退縮,默默為市民服務,每一位都是我們的無名英雄。」
個個有名有姓(蔡玲珠女宜、黃家熙先生),何來「無名」英雄﹖
除非我們本來就沒興趣理會他們的姓名。
(這可能是事實,延伸閱讀﹕胡醫生—巴籍護衛並非無名英雄)打仗革命死人太多,連死的是誰也不知道,所以才叫「無名」……
這故事教訓我們﹕不要濫用套語。
Comments (6)
方兄,特首所指的無名英雄,是指那些仍在公職服務的在生者。
現在最需要支持的,是他們身旁的家人和同事。
但他們同樣是有名有姓的,身份亦非無法辨認。
我覺得「無名英雄」這詞語是被嚴重濫用的。
只有我們不知道他是誰的人,才稱得上「無名」。
那你怎看王亭之與潘國森的反正音運動?
之前已經說過﹕
反對「何派正音」,只要是以事論事、進行學術討論,沒問題﹔
但以「反對正音/病毒音」為口號,這樣很易令小朋友誤會(以為「正音運動」是錯的),我不贊成。
我心目中的「正音」,只是一個現時社會認可的溝通標準。
方老師你好,談到王亭之與何文匯,忍不住想講幾句。
容老的書我一直有追,最近《明報月刊》那篇文章還未看,不過看到方老師的日記,大概也了解幾分。關於質疑《粵音韻彙》這一點,王亭之與容若的立場是一致的。
個人認為,在「反正音運動」上,王亭之與潘國森二人應分開處理。可能方老師不太喜歡潘先生,不過個人覺得,王老與容老一樣,都是學力深厚之人,正本清源的工作,王老也有做,而且做了許多年。之前出了那本《廣府話救亡》,就是他多年來的文章結集。在學術界而言,這本書可能不夠嚴謹,考證不足,但那只是為了大眾化,令更多人知道一些音韻學的知識、何派正音正字的些問題。
當然,王老和容老最大的分別是,前者行文、說話時都比較激烈,對何派甚至會有不必要的人身攻擊。不過王亭之反駁何派的論點,卻是實在而有說服力的。方老師所說的「我心目中的「正音」,只是一個現時社會認可的溝通標準。」其實正是他們這一派人的基本立場。
本來這些學術問題,應由學術界解決。但正正是何派用上「非學術手段」(比如會考中文朗讀問題、「最緊要正字」等)推廣正音,才如此被王老討厭,進而跳出來大喊,希望大家不要「被何派影響」。
當然,不是說王派的「反正音運動」就是正確,不過個人認為,他們喊口號所帶來的「誤會」,比起何派推廣正音時所產生出來的負面影響,要小得多了。
倫爺,我不大同意。
對於王亭之的學識或為人,因為我不了解,所以沒異議。
但我對於您的看法,並不認同。
1. 「哪個是正音」是一個學術問題,但如何推廣正音卻不是。
所以指責何派同考試、電視來推廣正音是「非學術手段」,並不恰當。
「學術問題」應該集中於,究竟何派所認定的正音,是否正確﹖
我之所以批評反何派的「非學術手段」,是指反對何派所認定的「正音」,應該以學術手段解決(像容老般仔細討論),而不是靠叫口號。
至於如何宣傳他們的「正音」,就沒有學不學術的問題。(但我見到的,他們只是在宣傳「反正音」,但我見不到他們舉出另一套標準。)
2. 「他們喊口號所帶來的「誤會」,比起何派推廣正音時所產生出來的負面影響,要小得多了」
這一點,我跟您的看法剛好相反。
我一直指責的一點,就是「反何派正音」被簡化成「反正音」,很容易令學生誤會「不應該有正音」,變成講懶音的藉口。
我認為,就算何派正音「食古不化」,至少讓大家明白「正音重要」,這是他們的功勞。如果何派正音有誤,便再告訴大家應該怎樣讀好了。
就正如中學教學生的東西,有很多到了大學就會被推翻,但我們還是要教。因為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
我認為,注重讀音的心態,比讀哪個音更重要。
所以我是支持何派搞「正音」的,任何人覺得何派正音不對,就公開討論應該怎樣讀,而不是去「反正音」。
3. 您說王老「在學術界而言,這本書可能不夠嚴謹,考證不足,但那只是為了大眾化,令更多人知道一些音韻學的知識、何派正音正字的些問題。」
那麼反過來說,何派的正音推廣,也不是同一道理﹖
面對公眾推廣,本來就很難嚴謹。白頭博士的論證(如有),也不可能在電視上播出,他們只能告訴大家他們認為的「正音」而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