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 2007
-
[並非推介九型人格]
在三月二日日記,說過買了這本書﹕
《讀心術﹕瞭解9型人格》
為了照顧一些不熟悉在下的看倌,似乎有必要先聲明一下﹕
如果有人以為我要推介這本書或推介九型人格,不好意思,他誤會了。
(至於對九型人格分類的批評,可參見英文維基的簡介,尤其是 Forer effect)1. 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想了解一下「九型人格」,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所以在書店隨手找一本看來又薄又容易讀的。九型人格只讀了這一本,所以沒法斷定這本書寫得好不好。(相反,西洋星相的書讀過十幾二十本,所以意見會多一點。)
2. 方某雖以介紹科普書籍較多,而且對偽科學一向反感,但我讀九型人格不代表認同它是科學的。
例如星相學,宣稱出生日期時間決定性格命運,就很離譜(此論點並不排除先天因素會影響性格)。有些人作牽強附會的解釋,更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但星相學本身,其實是一套文化系統,借用星相把人分為十二種描述而已(單考慮太陽星座,如果計入其他部分,可以變得很複雜)。
我喜歡用星相學的描述,作為反觀自己的鏡子。但我們不是要盲信鏡子(那可能弄污了,也可能是哈哈鏡),更不是要靠它預測甚麼。對於反思所得,大可以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見 [書海潛遇(14)],去年一月廿一日日記)就正如﹕我們不相信卜卦,不等於《易經》沒價值。
(畢華流對星相有一句很值得參考的評語﹕「有內涵,不足信」。
前者是文化,後者就是科學。)從這角度看,星相學和坊間林林種種的性格測驗(包括九型人格),其實差不多。
在我眼中,所謂「性格」猶如光譜,是漸變的,無法截然分成 N 種顏色。
(如果說人有內向型、外向型,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如果真的把人分成「內向 vs 外向」兩類,則無論怎樣分都會出問題。更不要說人類心理是否真的有「內向」「外向」之分、和如何分辨的問題。)
所以無論用哪一套方法,都必然有武斷成份。所有測試結果,「只供參考」。如果有些公司把性格測試當成聘任的決定因素,那是他們的問題。
就正如有關智商的爭議一樣,我們不可能單用一個數字衡量智能(甚至「智能」這概念本身就難以驗證),不等於人無賢愚之別,亦不等於 IQ test 完全沒用。(例如找出弱智人士,就可以因應他們的弱點施以特殊教育。但這不代表 IQ 較高的人就毫無問題。)分辨科學與否,是在於知道哪些理論有可預測性﹔對於非科學的理論,不必求「信」。
而不是除了科學以外,不屑一顧。
(這裡需留意「非科學」與「偽科學」之別,非科學而自稱科學、穿鑿附會,為之偽科學。但非科學本身不一定是偽科學,如中醫。)
在下對於星相或人格分類的嘗試,亦以「非科學」視之。本文純粹紀錄在下讀書後的一點思考。
這裡也顯示了一點﹕就是缺乏共識的麻煩。
多言多敗,朋友知道你的意思,但陌生人就容易誤會。於是為了澄清越寫越長,而越寫越長就越多誤會……
(是故禪師不著一語﹖)---
比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答完測驗問題後,他們竟然把先以 PAC 分類法(見 [書海潛遇(15)],去年一月廿七日日記)類型(還有次類),然後才用 PAC 的組合來推斷九型。
早就說過,先前在網上做測驗,得出過三個答案﹕第一型、第四型和第五型。
如果按書中的測驗,則勉強可歸入第一型。(勉強是因為得分不完全歸於某一型,最接近第一型)
(由於連九型人格論者也不同意為類型「斷名」,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去理會命名了,免得先入為主。)如果看第一型的命名「完美主義者」,我是不會認同的。因為自認懶人,對於「重效率」、「心思細密」、「一塵不染」的形容,肯定是反諷。
不過喜歡維持一套固定的習慣、裝置和打扮、重視秩序、愛批評、表情僵硬、「感情很 dry」,倒是十分真確。(早就說過,在下是曾經整個學年每天都吃揚州炒飯當午餐的人,也有幾年跟著行人路上的假想路線行走。)
比較難以接受的,倒是第一型是被分類為「腹中心」﹕重感覺、行動最實際的人。因為我的自我形象,一向都是偏向腦中心,想的多過做的。如果按照這一說法,我比自己想像中要實際得多。第四型則是第一型的負向型,孤獨、抑鬱和愛幻想是頗符合的(依唷恐怕就是第四型的
),但說擅於感應別人的情緒(心中心),就是不符合的。(連感情也是幻想出來的,這才恐怖)
至於第五型,就是腦中心的。喜歡思考、獨處、抽離、不擅交際打扮比較符合,但長於聆聽、寡言就肯定不相符。
如果以三型互相比較,就是獨處思考、抑鬱悲觀。比較傾向著重理性(而非第四型的感性),但又比不上第五型的著重客觀和創新,而側重於以知識整理自己的世界觀和面對生活(第一型)。(至少,拙文是述說多於創作的)
為何在下如此討厭衛道者,也說過自己了解衛道者﹖
試讀這一段對「不健康的完美型(即第一型)」的描述就知道了﹕「不健康的完美型對於所有事物的判斷幾乎都採取二分法,絲毫沒有彈性﹕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沒有中間地帶。
一般的完美型會自我批評、當察覺到自己的不完美時,會為此感到罪惡。而不健康的完美型則不會批評自己,不承認自己有錯,只要別人的想法和做法與自己不同,則都是不對的、邪惡的。而看到別人的「惡行」,他們便大發雷霆,並設法給予嚴厲的責罰。這種行為是標準的「以道德為名,行邪惡之實」,一方面滿口仁義道德,要求別人必須遵守,而當別人「不遵守」時,自己卻以討伐為名,用背道而馳的手段來懲罰別人。
他們的人情味喪失殆盡,要求的標準也不近情理,有絕對的精神潔癖,外表看起來也是十分神經質。他們眼裡容不下絲毫的不完美,並且會不惜任何手段以「鏟平」一切不完美。」
(p.55-56)至於其他各型,怎麼看都不像。
當然,如果你要逐個字去挑,每個型都總會有一兩句適合的。
但我們要看整體,整個型的描述,就算有一兩句相近,整體而言仍是不配合的。
你就算說我是第七型,我也不可能那麼樂觀吧﹖也不是第三型那種注意形象的。---
就是如此,雖然性格分類的方法不見得科學,但如果說它們純屬廢話,我也不同意。
好像報紙上見到星相小欄的占卜,你說是 Forer effect,我也同意。
但一旦把性格分類,無論怎樣分類,每個分類之間必然有點不同(否則就分不成了)。亦即是說,無論這分法是否正確,都至少有「分」過一些東西,例如內向和外向。
所以,只要不是囫圇吞棗,而是把描述和自己反覆對照,符合和不符合的地方,自然會浮現。
勉強把你塞到不吻合的分類中,就算有 Forer effect,也不大可能。除非不同類型的描述幾乎一模一樣——那麼,這個「沒有分別」的分類法就毫無意義,也不會有人看了。舉個例,正如綜合星圖的分析,在下除了雙魚,白羊、金牛、處女、山羊之類,都有一些描述吻合(當然它們之間就有矛盾之處,例如白羊對金牛)。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大可能被當成雙子、獅子、天秤之類。如果看倌認識星相學的話,就會知道前者大多是陰性星座(除了白羊),而後者全都是陽性星座。這就已經是分別了。(當然,看內向和外向,根本不需要考慮星相,我有興趣的是星相學背後的框架,和比較它們的仔細描述。)
我是不是「雙魚座」,並不重要(說雙魚座浪漫,就套不到我身上)。看到所謂「吻合」的分析和「不吻合」分析的相異處,就足夠了。
雖然,我很喜歡雙魚座這標籤。---
如果把星相和九型人格互相對照,就更有趣。(迷信拼盤﹖
)
第一型的描述,其實是接近處女座的。
處女座和雙魚座,恰好是對反星座﹗相當弔詭。
Comments (1)
謝。已讀,已刪。
沒有 private comment 這回事的。
下次妳可以嘗試用 message 功能,完全私人,問題是寫中文會容易出亂碼。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