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30, 2006

  • 搞笑諾貝爾獎》,Marc Abrahams,臺灣商務,2006-10(1)

    搞笑諾貝爾獎,一個科學界自行運作的幽默獎項,頒發的對象是作出「無法或不應該被重複的成就」的人,但事實上獲獎者主要可以分為兩類﹕

    1. 作出稀奇古怪但發人深省的研究 (例如研究蝌蚪味道和外表的關係—2000年生物學獎)
    2. 荒謬或者不應該被重覆的研究 (例如聲稱水可以記憶—1991年化學獎)

    但頒獎單位從不會說明某人得獎是屬於 1. 還是 2. 的類別。
    (有些也許兩者兼備,例如英國標準局用了六頁紙說明泡茶的標準方法,得到1999年文學獎。)

    Ig Nobel 其實是源自英文 ignoble。但主持者神來之筆,以科學界最有名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s),把名字改成 Ig Nobel,於是我們有了「搞笑諾貝爾獎」。

    其實,除了原本嚴肅(但題材有趣)的科學研究,和呃神騙鬼的偽科學之外,「搞笑諾貝爾獎」還聚集了很多各色「抵死」人事物。
    例如一篇有九百七十六名作者的醫學報告,就贏得1993年「文學獎」。
    阿馬巴馬州南浸信會,因為計算出該州每個郡有多少人要落地獄,獲得1994年「數學獎」。
    廣島原爆五十周年試爆核彈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得到1995年「和平獎」。
    還有搞垮霸菱銀行利森、和令加州橙郡成為世上第一個宣佈破產政府的西特龍,共同獲得1995年「經濟學獎」。
    因為讓「輪子」獲得專利註冊,澳洲專利局得到2001年「科技獎」。

    這獎也不是西方人的專利,華人也得過兩個獎。
    第一位得主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因為三十年來以懲罰為主的治國方針,得到1994年心理學獎。
    第二位得主是台灣的立法院,因為證明議員打架比發動戰爭更有益,得到1995年和平獎。
    不過,華人畢竟還是缺乏幽默感,所以兩次都沒有出席領獎。

    (如果李光耀出席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禮,相信是一幅很有趣的圖畫。他「不屑」這樣做,但我覺得說自己「連髮型也捍衛不到怎能捍衛香港法治」的葉劉氏,比他更有幽默感。)

    頒獎典禮本身也是一場很爆笑的騷。獎項由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獎得主頒發,得獎人一邊發言,一邊會有紙飛機不斷拋上台。如果得獎人發言時間太長,就會有一位八歲小妹妹上台阻止。
    來領獎的人同樣令人爆笑(沒有幽默感的人也不會來領獎吧﹖),例如前述因為六頁長泡茶說明書得獎的英國標準局,就派出一位代表來領獎。這位代表的帽上有一個小茶壺,兩耳掛了小茶杯,他說﹕

    「我們只花了五千年的時間就制定出如何泡熱茶的標準,所以在西元七千年之前,請別期望我們會制定出沖泡冷茶或冰茶的標準。順帶一提,我們英國人做了一個結論﹕當年的波士頓茶葉黨(Boston Tea Party),其實就是第一個試圖大量沖泡冰茶的團體。……我還要引用凱撒大帝的話﹕『我來,我見,我喝了一杯好茶。』謝謝大家。」拋擲上台的除了紙飛機,還有茶包。
    更「抵死」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常客、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Lipscomb 教授播放一套投影片﹕映著他用乙炔噴槍煮水泡茶……

    (註﹕1. 英國人何來有五千年,他以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2. 凱撒大帝的原話是﹕Veni, vidi, vici。即是﹕我來到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

    香港既然怕被「邊緣化」,亦不宜落後於人,應當以北京「申奧」的決心,積極向搞笑諾貝爾獎評委會毛遂自薦。在下覺得,香港至少值得拿一個獎……

    正式宣佈﹕
    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的得主是—
    香港政府。因為它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實驗(現在還在進行),證明一個畸形政制會令無論哪一位官員上台都變得無能,對於生態演化壓力的研究作出巨大貢獻,因而獲獎。

    -------------

    本週家中一角﹕

    sudandragon

    咩咩﹕「你係咪蘇丹黎架﹖我好擔心你呀﹗咩……」
    龍龍﹕「……」

Comments (6)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