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8, 2006

  • 強烈推薦﹕正兄—頹飯粗略考

    -------------

    竟然……竟然破紀錄的,三兩天就讀完一本書﹕
    發現時間的人》,Jack Repcheck,麥田(台北)

    這本原來我認為「太悶」,學生不會有興趣讀,(所以不買給學校)買來自己讀的書。
    怎料會「輕舟已過萬重山」,近來少有的快讀紀錄。
    (跟這本書的價錢簡直不成比例)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下對這個課題,已經讀過若干書籍。當然,先前讀的主要是生物學歷史,純粹講地質學歷史的還是第一本。裡面提及的地質學現象,我未必完全理解其意義,但還不致於不知道他在談甚麼。

    另一原因也許是作者的處理。本書內文分十章,主角赫頓在第三章才出現,他的研究在第五章才開始。作者花了頭四章介紹時代背景、歷史事件和愛丁堡的地貌,為赫頓的故事鋪好舞台,然後才讓主角出現。由於赫頓是作者所謂「被遺忘的」地質學之父,所以這一點「導讀」是很重要的,因為讀者對赫頓的環境和時代背景有所認識,就更能了解他的思想脈絡了。

    其中一個重要引介,就是作者用了整個第二章來介紹依據《聖經》確定地球年齡的歷史進程。最令人失笑的是,因為每一位學者總以為基督在(他們當時的)幾百年後會重臨,於是後世的學者唯有把弄數字,把年份不斷推後。最後就變成詹姆士欽定英語本聖經裡面「公元前四零零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的一鎚定音。(根據這定年,基督重臨就是六千年後,即是二零零四年的事)
    不知道這個思想背景,就很難理解為何後世一批精英科學家會用盡一切方法曲解現狀,堅持一個只根據聖經推導出來,缺乏事實基礎兼不負責任的「地球年齡」。科學發展一向是深受文化影響的,科學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

    最後一個原因,或者是本書用紙較厚﹕這本書其實只有二百頁正文(內文+緣起+尾聲),但拿在手裡不覺得薄。

    如果要用一句話講述赫頓的貢獻,也許還是作者引述古爾德的那句﹕

    「他打破時間的界限,提出地質學對人類思想最特殊、最劃時代的貢獻—深邃時間(Deep Time)的概念。」

    (美國公共電視台的《Evolution》仍是我最推崇的演化電視特輯﹕介紹 Deep Time 的段落)

    正在讀明報的舊書《愛情攻心計》(戀愛心理學)和《教仔俱樂部》。
    雖然兩樣都冇我份,不過都讀得既。

    -------------

    繼續跟世澤兄打對台,就轉貼來這邊,讓看倌也讀讀﹕

    在下倒覺得,中國把陳馮捧上世衛總幹事的位置,如果在她治下中國再一次搞出延禍世界的疫症,中國政府會顏面無存。

    中國政府,死人塌樓也不怕,最怕失面子。所以我反而相信中央政府有決心幫陳馮富珍搞好世衛工作。當然陳馮自己能力如何是另一問題。
    而其他國家之所以選陳馮富珍,除了「俾面」和政治交易之外,某程度也可能像老師選頑童當班長一樣,就是希望讓他負擔責任,會變乖一點。

    但現在中國政府根本很難管好地方政府,這些地方政府有最大的瞞報誘因。
    就如先前所說的「大局」,對於中國特有的「官場」文化,從來沒有國家民眾的大局、更沒有地球人類的大局,就只有官場本身的大局。
    這才是最嚴重、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只要中國一天沒有獨立傳媒的監督(即自由)、沒有民眾對官員的制度監察(即民主),根據現有的官僚制度,世衛和中央政府只能繼續和地方政府玩捉老鼠遊戲。就算中央政府有誠意跟世衛合作,但不搞自由民主,其實就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