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9, 2006

  • 剛剛讀完﹕
    圖解日本史》,日本鑽石社編著,易博士(台北)
    (見十月七日日記)

    整體而言算是不錯,雖然有點錯別字(十個﹖),但仍屬於可接受水平。
    雖然我希望對律令制度有多點認識,不過可能要找一本學術著作來啃才做得到了。

    論點大致持平,不過最後一頁還是令我覺得不大合胃口。那一頁說有些日本士兵留在印尼協助印尼爭取獨立。
    對於史實方面我沒有意見,我不認同的是解讀方式。因為這頁最後一句是﹕

    當然,戰時日本的占領政策並非全都獲得好評,但一個事實是,在亞洲有不少人認為「因為日本,我們才得以獨立」。

    嘿﹗好像我們要感謝日本侵略了。
    除了毛澤東之外,中國還有誰要「感謝日本皇軍」﹖
    (也許「因為日本,我們才得以獨立」這句在台灣很有市場吧﹖)

    當然,純粹看那句說話,倒沒有錯。在《李光耀回憶錄》裡李光耀就曾經提及﹕

    英國人的霸權本來是建立在優越的科技和組織上的。因為多數亞洲人相信英國人天生優越的神話,並以為要向英國人挑戰是不明智和枉費心機的,使這種霸權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可是現在,竟然有一個亞洲民族敢於抗拒英國人,並粉碎了上面所說的神話
    (《李光耀回憶錄》p.60,下同)

    日本侵略令李光耀明白,他們只能靠自己保護自己,於是後來便投入獨立運動。由是觀之,日本侵略確實促使東南亞人民的覺醒。
    但這是日本人的目的嗎﹖東南亞人感激日本人嗎﹖不見得﹗
    李光耀接著就說﹕

    沒想到日本人以征服者的姿態對英國人稱王稱霸之後,卻對同屬的亞洲人顯示他們比英國人更加殘暴、橫蠻、不義和凶狠。在日本占領的三年半裡,每當我自己或是我的朋友當中有人被日本兵折磨、毆打或虐待時,我們都不禁深深嘆息,恨不得英國人早日回來
    (p.60)

    我這一代人親眼看過日本兵的本色,不會忘記他們在作戰時對死亡所抱的近乎毫無人性的態度。(p.71)
    (見過一個哨兵被尉官毆打後)我開始了解,慘無人道是日本軍事制度的一部分,而且是由軍官對輕微犯規的士兵,動不動就拳打腳踢造成的。(p.66)

    李光耀的同事林金山就在書裡提及他被拘留期間的經歷,他說﹕

    「我在監獄內外看到了日本人的本性。文明禮節,90度鞠躬全都是表面文章。他們骨子裡是禽獸。同盟國的勝利拯救了亞洲。」(p.100)

    (方按﹕李光耀和林金山已經沒提及另一個東南亞「著名」的皇軍把戲,就是把人家的嬰兒拋上半空,然後用槍頭的刺刀……陸培春在明窗出版的《戰爭與和平》中就提及過。)

    不過,作者也很明確指出「大東亞共榮圈」只是一個侵略藉口,所以我仍然認為本書大致中肯。只是那一句不知言者有無心,但聽者肯定有意。

    然而戰爭結束後的半個世紀二以來,歷屆日本自民黨政府、日本各政黨的多數領袖、多數日本學術界人士以及幾乎所有日本媒體,都選擇閉口不談這些邪惡行徑。他們跟德國人不一樣。他們希望隨著幾代人過去,世人會把這些罪行此得一乾二淨……一直到1992年非自民黨政府上台時,才有一位日本首相細川護熙對日本過去的行徑表示毫無保留的道歉。
    (p.101)
    (方按﹕還有村山富市,不過兩人都不是自民黨。)

    日本人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侵略(哪個大國沒試過﹖)。
    也不單是不認錯(中共也常常不認錯),而是他們認為二戰時所犯下的獸行「無甚麼大不了的」、換了其他人都會這樣做——偏偏這不是事實。

    (如果這是事實,日本投降的時候,我們很應該「壯志飢餐皇軍肉,笑談喝飲倭奴血」﹔不用等拍AV,日本女人全部被人強姦算了。
    但事實是,關東軍連日本人婦孺也不理,那些留在東北的日本遺孤還是中國人養大的﹗)

    明明當了禽獸還覺得理所當然,這才是日本民族性最恐怖、最令鄰國不放心的地方。

    開始讀《不過是具屍體﹗》。

    ---

    學校書展,由於老師同學購書尚算活躍(雖然有投訴書種較少),所以上主交待「節約彈藥」。只選了幾本書,另外乘有七五折之機,買了一本給自己﹕
    發現時間的人》,Jack Repcheck,麥田(台北),2004-3

    從書名看來會以為是《尋找地球刻度的人》,但其實不然。這本書介紹一個地質學家﹕赫頓 (James Hutton),他是「地質學之父」。

    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唸生物的人,會以為萊爾才是地質學之父,因為達爾文就是看了他的《地質學原理》得到啟發的。事實上,赫頓才是第一個證明地球歷史比聖經學者所指的六千年更老的人,但他是個被遺忘的地質學之父。萊爾的地質緩變說固然啟發了達爾文的生物緩變說,但如果沒有赫頓建立的「遠古」基礎,演化就沒有舞台。

    單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已經值得讀這本書。
    回想到現在還有些人意圖推翻宇宙、地球和生物的演化事實,我們就更有必要回顧這段歷史。
    那些人對科學不是半明不白、就是肆意歪曲,但他們有煽動群眾的能力。當他們令教徒相信演化論和宗教兩不相容的時候,我們講一百次科普也很難改變狀況。

    (不為學校買這本書,倒不是因為怕惹上甚麼麻煩。我覺得這本書很難吸引學生去讀,而且有「節約彈藥」的指示。如果要介紹給學生,我覺得有更好的選擇,例如 [書海潛遇(8)] 裡 [演化理論] 書介的頭幾本,見去年十一月一日日記。
    我一直都想找個機會為學校買一本《達爾文與進化論 X 21 activities》)

Comments (5)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