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5, 2006

  • [朋友]

    前陣子見到師妹們在寫朋友,有點手癢,不過沒有甚麼想法。
    有幾晚「攝高枕頭」,又想了很多事。(總要我睡不著覺﹖)
    不過,拖了那麼多天,有很多東西,已經寫不出來。

    小時飄泊,流浪於港星之間,沒有久讀的學校,交了朋友也沒能長久。
    (尤其方某自小固執兼自閉,本來就特別難跟人交朋友。某幼兒園老師曰﹕這人沒有童年。)
    現在有聯絡的最舊朋友,都是搬來青衣後、小學三四年級才認識的。

    然後,因為鄰居同時有一批頑童存在,方某就選擇了一種很「政治化」的方式去抵抗(沒童年嘛﹗),那就是棋王國運動。當然,因為朋友和方某沒有這種「政治化」的共識,所以活動不很成功。進入中學,方某把棋王國運動也帶進去。雖然對象不同,但繼續「向頑童宣戰」。
    直到高中以後,由於長期共處,這種「作戰心態」才逐漸消失。

    中學仍是方某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進了圖書館。
    愛書成癡的方某得以每日「摸住D書」,而且得到成功感。
    再者,缺乏異性緣如方某,還認識了不少女性朋友。(兩位女朋友,都是圖書館的舊下屬)

    到大學之後,因為連上網絡,在 cuhk.forum 廢寢忘餐地討論。於是跟很多人「不打不相識」。以前的朋友都是天天見面的同學,現在除了同班同學,還有學生會的同事、和網上的版友。

    但方某對於朋友,還是相對地比較疏離。
    若非因為畢業後很少機會見面,畢業前的方某是絕少跟朋友應酬、一起玩的。

    也許是有點自閉傾向的緣故吧﹖我比較習慣自己一人過日子。

    我甚至不願意跟同學交換 ICQ,因為覺得要談的白天都談了,還用甚麼 ICQ﹖正兄記得清楚,我是到快畢業的時候,才給他們 ICQ 的。

    (奇怪的倒是,也許因為拍拖時慣了把「逛博物館」當成節目。所以後來被撇了,反而會因為「冇人約」而忘記去博物館……)

    就算是聚會,我也只是「有傳就到」,然後坐在一旁,間中插嘴而已。如果叫我去計劃集齊朋友、去哪裡吃、玩甚麼的……不但做不好,而且很痛苦。

    因為方某平日生活根本不大講究吃喝玩樂,一旦出門,解決吃飯問題總是「三個字快餐店」。(市面連鎖快餐店名稱大多都是三個字的——說來真巧,我絕少光顧「美心快餐」,大學飯堂除外)
    就連拍拖也一樣。(就算對著喜歡的女生,也是她帶我去其他餐廳的)

    其實,可以在各大學校飯堂皆「甘之如飴」,此其人之口味,可見一斑。

    對於市面各大食肆,每次跟朋友去吃飯,都等於開眼界。
    問我最近讀了甚麼好書、博物館有甚麼展覽會比較容易。

    大部分人有興趣的娛樂,方某都沒興趣。
    (又,方某是強烈反對「卡啦OK」的,所以相約「唱K」的朋友也很識趣,乾脆不需要找我了。)

    除了交換看法(美其名曰「思想」)之外,就沒有甚麼交流。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對於方某不啻是最適切的形容。

    這種缺乏維繫方式的狀況,不單對朋友,連女朋友也一樣。現在看倌會發現,方某給撇了,真是正常過正常。畢竟,這種戀愛方式,實在不太符合一般人的預期,「愛妳」看來跟「不愛妳」沒分別。

    方某的古董手提電話,由進大學用到現在。根據通話時數估計,平均每天還用不到一分半鐘。
    需知道方某兩次拍拖,都是在大學的時候。而方某唯一通話時數超標要「補錢」的,就是在代表會接任院主的時候。
    亦即是說,方某用來談公事的時數,遠遠超出拍拖時用的時數。只要把院主那段「超常用量」撇除,即是平日可能一天還用不上一分鐘。

    事實上,方某第二次拍拖時,也不過是每天打一次一分鐘的電話,找她問候平安而已。
    (對比﹕現在沒拍拖,我平均幾天才通一次電話。不是談圖書館或校友會的公事,就是聯絡老媽。)

    (第一次拍拖時,倒是有「煲粥」的,結果大家都給罵了。)

    反之,對於那些學生,回校要談天,回家還要電話、ICQ,我反而不能理解。
    真的有那麼多東西要說嗎﹖

    演化心理學家說,人類「傾閒偈」根本就是出於「交換情報」的天性,甚至「是非做人情」,也是出於同樣的心理。
    看了這個理論,我就益發覺得,自己根本是個「不適者」(unfitted)。

    如果問我關不關心朋友,其實是關心的。我很願意知道朋友的事,或者分擔他們的煩惱。
    但我不擅長主動去接觸朋友,也不是令人「盡訴心中情」的親和型。
    於是無論對普通朋友,還是談戀愛,都是看來很自私、不大可愛的樣子。

    我只想說,我也很重視朋友(不論是普通朋友還是女朋友),只是我交朋友的方式,跟一般人的方式,不太相合。

    (後話﹕幸好朋友沒機會要我「出生入死」,所以不敢自認「義氣仔女」。
    不過,為朋友搞「考古發掘」、翻箱倒槓找資料,倒是試過。如果自己想知道,也不會那麼熱心去翻,為朋友倒有這種精力。但我能夠為朋友作的貢獻,似乎僅止於此矣。
    事實上,朋友對我的幫助,遠遠超過他們需要我的。)

    -------------

    從師妹那邊抄來的測驗﹕http://www2.uzone21.com/WOT/sdu/enneagram/test.epl
    寫這篇文的時候遇上這個,真是碰巧的很。
    更偏巧師妹眼中的我,正是這類型。

    ANNA第 五 型 : 理 智 型 (Thinker)

    你 是 個 很 冷 靜 的 人 , 總 想 跟 身 邊 的 人 和 事 保 持 一 段 距 離 , 也 不 會 讓 情 緒 輕 易 表 露 。 很 多 時 , 你 都 會 先 做 旁 觀 者 , 後 才 可 投 入 參 與 。 另 外 , 你 也 需 要 充 分 的 私 人 空 間 和 高 度 的 私 隱 , 否 則 你 會 覺 得 很 焦 慮 , 不 安 定 ! 你 也 很 有 機 會 成 為 專 家 , 例 如 電 腦 啦 , 漫 畫 啦 , 時 裝 啦 , 因 為 你 對 知 識 是 非 常 熱 愛 的 !

    很明顯除了「很有機會成為專家」之外,大致都是對的。
    就算對於書,我也很明顯不是專家。
    子曰﹕君子不器。

    (還有,方某出名「喜怒形於色」,並不擅於撲克臉孔)

Comments (1)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