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3, 2006
-
今天很忙,本來沒有時間寫,不過也寫一點片段吧。
(又﹕這周末老媽隨廠出遊。星期五、日有興趣找方某吃飯的不妨電聯。)
(又又﹕暑假的當值表已修改,有意邀約者請參考。)
---
昨日派成績表,某同學再次跟我說﹕「哼﹗我實記得你俾個 G 我架﹗」
我﹕「哼﹗我都實記得妳兩份功課都冇交過架﹗」
在電腦科內部文件裡,見到某位請我食檸檬的同學竟然連 Flash 功課也是 A 的……會不會是「太」勤力了呢﹖
對於一些抱「放棄」態度的同學,我當然希望他們勤力、上心一點。
但對於成績已經不俗的同學,我覺得讓自己多點嘗試不同的活動比較有益。
成績多好,也只是一個面向,總不能把所有努力都只放進一個方面。如果到畢業才發現自己很多東西都沒試過,未免可惜。
---
下午要聽某校校長的講座。
當中要我們作一點討論,後來 G sir 被邀請講述討論重點,見到他口沫橫飛,我不禁想﹕
「在這方面,我的吹水能力似乎還很不夠……」
---
晚上又去找老爸。(每星期都會找他吃飯的)
不要以為中了風就癡呆,雖然他口齒不清,但比很多人都精靈。
吃飯的時候,他就跟我暗示說(所謂暗示是因為他口齒不清,一定要猜),學校放暑假了,人家都很得閒,來接院友走了。
1. 我未放暑假。
2. 依家教書仲有得放暑假﹖(某些反教師者還認為老師有一個月暑假的)
3. 暑假根本仲係要返工,雖然係「返下放下」的狀態。
4. 唔返工唔等於唔使做,果兩份功課仲等緊我。
5. 最重要(但不可以直說,費事嘈交)的是,他覺得別人照顧他是「應份」的,而從來沒想過自己如何對待別人。
要浪費時間,甚麼都做不成,只為了帶他四處去、被他指揮……一年幾天,已經很夠了。(如果那是老媽,我至少也當報恩。)
有咁得閒俾你點,我不如o係度寫多兩篇文好過。
---
官﹕天塌下來,仍要彰顯公義
「Fiat justitia, ruat coelum」﹗呢句說話我o係香港冇聽見好多年了﹗
終審庭廢政府武功﹖人大釋法都廢左終院武功好耐啦﹗
政府會唔會又搵人大釋法呢﹖最好去,等全世界都知道香港法治就黎玩完。
李明逵嘉許世貿會議執勤警員
這個沒問題,警員當然辛苦,但處長再次「瞪眼講大話」。
警方將韓農引到灣仔北才拘捕,策略成功﹖
如果真的成功,怎麼在灣仔鬧市就阻礙示威者前進,惹他們大打一場﹖
十二月八日日記﹕
韓國農民不會傷害市民和商店,所以唯一的防衛重點,只是會展中心。其實他們離開遊行路線是很輕微的問題,多封幾條路就是(警方好像很不喜歡封路,但灣仔北出事後又無端端把灣仔區整個封掉﹗),根本不值得在灣仔鬧市和農民衝突。當示威者去到灣仔北時,才需要阻止他們繼續向會展前進。(灣仔北不是住宅區,就算發生衝突影響也比較少。)
警方太喜歡攔路,「臭脾氣」的韓國人自然耐不住氣向警方衝擊。雖然示威升級早就在計劃之中,但警方的措施本身就刺激了示威者怒氣的爆發。
(另見十二月五日日記,同樣問題發生導致市民和警察衝突的第一線觀察。)
如果警方的策略真的以減少對市民影響為主,就應該在灣仔鬧市「任佢行」,他們去哪警察就跟到哪(當然要戒備)。只有當他們到達灣仔北後,才予以攔阻。
明明搞到同韓農o係灣仔鬧市開戰,都仲好意思話自己「成功」﹖﹗
警員俾班高層玩死,處長仲自吹自擂﹖
再者,告不入是必然的。
既然處長都講得出「對方蒙左面,認人有困難」,咁證據唔夠仲告黎做乜﹖
為何外國不控告這類示威者﹖難道大國政府怕了他們﹖
還是早知告不成,不如趕佢地早走早著﹖
-------------
看倌點題﹕
題外話…「心理學」可以不信的嗎?
我常說自己不信心理學… 這個說法對不對?
沒有時間,簡單點答﹕
1. 一門學科,沒有所謂信不信的。
正如妳可以選擇信不信神,但沒所謂「信不信神學」。
學科只不過是一個學習領域,心理學只不過是指以研究心理的學科。
心理學的各門學說(如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才有所謂「信不信」的問題。
2. 但「信不信」某一門心理學理論,跟宗教上的「信」亦有不同。
正如前文的討論,宗教上的信純粹依靠信心,學術上的「信」是知識性的。
學術上的「知」,是指一個理論經過充分的驗證,與已知的事實相符,而且是現時最好的解釋。亦即是所謂「正確」的理論。(「知」是甚麼一回事,請參考有關知識論的討論)
學術上的「信」,雖然和「知」有重疊,但主要是指一種學者對事實不肯定的狀態。因為驗證不足或現時證據有限,在無法判定哪個理論「正確」的時候,學者依靠自己的經驗和偏好而選擇支持某個理論。這在學術發展中時有發生,例如愛因斯坦之前的科學家就相信宇宙中充滿以太。
3. 最後(其實如果按李天命的語理分析方法,應該是首先)的問題,就是「我常說自己不信心理學」的「心理學」是甚麼意思﹖
我有點懷疑妳指的是不是上述那些嚴肅的「心理學」理論,還是只不過是指報刊上刊載的那些「心理測驗」﹖
如果妳指的是後者,當然大多數都信不過。(所以它們只跟星相專欄放在一起
)
正統的心理學研究,當然也有用上測驗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心理測驗都「信唔過」。但問題是一般報刊上的心理測驗,究竟可信度有多少,這是令人懷疑的。
至於前者,心理學的處境比較尷尬。心理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嚴謹程度未能達到自然科學的水平。(並非因為心理學家不濟,而是人類行為比自然運作存在更多變數,而且當事人本身「知道有人睇住」已經有所影響。)
當中有很多理論(例如佛洛伊德的學說)甚至被認為缺乏可否證性(即不科學)。
不過,隨著科學發展,心理學家也得到更多新工具(如腦掃瞄),可以更準確地分析心理的生理機制。在這方面,心理學已經開始與神經科學互相重疊,相信不久可以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跨領域學科。
Comments (5)
李明逵實在令人氣憤。把示威者引到灣仔北?說笑罷了。若示威者真的早有準備衝進會展,會展的防線早就被衝破了。
嗯,李某人最多只撒一把鹽。
如果他懂得說「綜觀歷史,開放市場係大趨勢。作為大市場小政府下o既一員,能夠保障促進開放市場o既MC6成功開成,不但我同手足贏,亦係全香港、全世界贏」一類的話,就撒了兩把鹽。
對了,不但終審庭,法院也廢了政府武功,沒有人成功被定罪。看來要加速實施梁主席主張的司法改革。還有,今天警方論功行賞,也掩蓋不了它同一天做的「漢奸行為」
先謝謝你的解答
唔…我想我「不相信」的是所謂「人的心理可以被理解、分析和研究」這個吧。
> 我想我「不相信」的是所謂「人的心理可以被理解、分析和研究」這個吧
最簡單推理﹕
情聖和騙子的存在、識破情聖/騙子的人存在,證明人有理解和分析其他人心理的能力。
心理學只不過是把這種潛意識的活動,轉換成理性形式而已。
當然對於某人(如方某)而言,人的心理確實是無法理解、分析和研究的,尤其是異性。
暗自同意X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