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3, 2006

  • [打 xanga 問文學]


    當方某在學校剪報剪到天昏地暗的時候,發現這條問題,算是比較清新一點,免得我被那些報紙活生生淹死掉。
    (見到學生貼的報,簡直痛心疾首。既然上主也建議如此,我還是要採用中藝的方式去處理了。)


    可惜她問錯人,問著一個文藝白癡。



    (據聞「第二個她」曾經拉方某去戲院—大概因為習俗「拍拖一定要睇戲」—力主看一套《屍纏妖后》。方某自問沒睡著、比上課更留心,但看完之後,仍然沒辦法說出甚麼「感想」。
    唯有在戲名鑽空子﹕「睇完成套戲,條屍都冇纏過妖后丫 」……
    她的表情大概好像看著一個呆子。)


     



    泠夾花雨千韻音
    雅賞琵琶萬語調
    or
    泠夾花雨千語音
    雅賞琵琶萬律韻


    究竟哪一句比較好﹖


    這是對聯嗎﹖因為看來兩句各字的詞性算是相配。
    如果是的話,我還算勉強學過,可以用平仄分析一下。


    這兩對的平仄結構都是一樣﹕



    —︳—︳—︳— (平仄平仄平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仄)


    這樣的結構是很怪的,因為﹕
    1. 對聯常規,應當上聯收仄,下聯收平。此二聯恰好相反,似乎調轉較好。
    2. 首句「—︳—︳—︳—」的結構是不合格律的,妳覺不覺得「泠夾花雨」四個字讀起來很怪﹖反之「雅賞琵琶」就很通順,因為下一句是合律的。


    所謂格律,是指唐詩的韻律。我只有學聯,沒有學詩,所以不懂討論韻腳(甚麼「一東二冬」乜冬冬 ),只懂討論格律。



    唐詩有一些基本平仄結構,如﹕
    1. 「——︳︳——︳」、「︳︳——︳︳—」
    2. 「 ︳︳———︳︳」、「——︳︳︳——」


    第 1.句又可變律為「︳——︳——︳」、「—︳︳—︳︳—」
    比較可見,格律詩除了句尾,第 2, 4, 6 個字的平仄都不可變,而且第 1, 3 二字的平仄是一起變的。
    (同理,第 2.句可變成「—︳︳——︳︳」、「︳——︳︳——」)


    (見詩詞總匯—律詩)


    「—︳—︳—︳—」之所以怪,是因為它不合格律,而且犯孤平。
    (除了句尾,平聲落單,謂之孤平)


    為了合律,我會建議先把兩句調轉,而且把「千」和「萬」互調﹕



    雅賞琵琶千語調 (︳︳———︳︳)
    泠夾花雨萬韻音 (—︳—︳︳︳—)


    那麼至少首句合律,可以嘗試把下句改為「——︳︳︳——」或「︳——︳︳——」。



    另一個可能是不調轉,不過調動最後一個字﹕
    泠夾花雨千韻調 (—︳—︳—︳︳)
    雅賞琵琶萬語音 (︳︳——︳︳—)


    最後,愚以為「泠夾花雨千語音」不足取。
    皆因「雨」、「語」同音,讀來有撞聲之虞。


    絕對歡迎識詩之人前來拆我招牌。


    ----------------


    後話﹕


    我係奇怪呢一代仲有人睇 sailormoon o者。
    其實當年我很愛看 sailormoon,我鍾意 sailor mercury 到背埋佢個日文名點讀點寫。


     


    後後話﹕


    師弟妹們,冇人諗住加入我個「八三圖書館 blogring」嗎﹖

Comments (11)

  • BLOGRING好似無位啦喎我=.=

  • 方兄﹐我猜原文有意插「泠雅」二字入聯首﹐應為人名之類﹐不宜倒調。

    於是乎﹐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起首格﹐似乎難免。

    原文用詞希奇古怪﹐想亦是有用心﹐對仗與否﹐反而是次要的問題。

    拙者多年前好此道﹐見而有感﹐興至聯成。

    泠風碎雨花顰盼
    雅調菲音鳳和鳴

    我猜你看得明白玄妙之處吧?

  • 明白:)

    聯首的確是人名來的!

  • 經學斌兄一提,那才明白。
    (這個「泠」字,查了字典也想不到怎麼對……)
    正正不是材料,所以不敢像您那樣自己來一對。

    不過「菲音」是甚麼意思﹖應該不是菲律賓音樂吧﹗

    又,「鳳和鳴」如果要入「仄仄平」,則「和」不能讀陽平,唯有讀「唱和」的「和」(禍,陽去),會不會有點怪﹖

  • 另一補充﹕

    寫這篇文的時候,我也想過這是嵌字聯,不過不知道是否人名,所以不好說。

    我的對聯老師,對於嵌字聯是很有意見的。
    他認為人的名字來自父母,不能隨便用來開玩笑。
    (他倒介紹過人字聯,不過大都是互相調侃,甚至是政敵攻訐、或者客人寫給花姑娘的……)

    當然,嵌字聯我也玩過。
    就把老師的意見寫下來給大家參考。

  • Thanks for your opinion! :)

  • 看過你在醫生那邊的留言。
    啊,諗唔到你都幾君子ga喎 =]

  • 本來我是不君子的嗎﹖

  • 唔係,認識多左0者

  • 方兄:和鳴的「和」﹐不正是唱和的「和」嗎?

    想必是平常聽到人講「鸞鳳和鳴」﹐都讀錯了(取了粵劇曲譜常見的「鸞鳳齊鳴」的聲調)﹐你也把這個誤讀印入了直覺當中吧?

    菲音乃是指菲靡之音﹐倒是給你這一懷疑﹐我倒有點擔心﹐會不會用錯了字。可惜一時駁不上漢達文庫﹐不能查證到底是只有「飛靡」﹐還是「菲靡」也可以。網絡辨是靠不住的﹐網上搜尋出現大量「菲靡」﹐說不定都只因王菲的唱片的關係…

    ( 按﹐「飛靡」可見於文心雕龍﹐但…也不是說大凡古人就是對的﹐菲靡比飛靡更適切精煉﹐更合乎文意﹐說不定就是劉勰一時想錯了﹐或是假借了事……)

  • 學斌兄教訓的是。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