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 2005

  • [書海潛遇(9)—物理(330)和化學(340)]

    [物理和化學]

    《物理與化學趣談》(科技文庫013),飛岡健,世茂(台北),1989-2(2)

    物理和化學,本來就關係密切(化學反應最終還是電子的交換),所以一本書討論兩科的問題,也是非常合理的。
    這也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著作,那個卡通版元素周期表,至今我仍有印象。

    《水的世界》(新世紀叢書048),曾憲定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85-2(1)

    「水」可以出一本書,實為我所始料不及。這本書由水的分子、化學性質談起,到水的物理性質(還依照所處之壓力、溫度把冰分開很多種),水和地質、礦物的關係,行星上的水等等進行討論。(最後的一點,由於成書較早,份量較少。對近年太空探索中的熱門問題,例如月球、火星、木/土衛星的水,都沒能詳細討論。)

     

    [物理]

    搞笑學物理》Len Fisher,天下遠見(台北),2005-3(1)

    在書展被老師「搶」了(想看的同學請靜待新書書展),在書店買回,買了未讀的書。

    「冬甩」怎樣浸才容易吃﹖這竟然也是物理問題﹗而且作者還因為這個研究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當我提及這本書時,某學生問﹕為何老外吃冬甩要浸呢﹖
    問得好,我也不知道,反正 Oreo 的廣告不也要「一擰.一舔.再一浸」嗎﹖)

    其實也不奇,
    一粒沙裡看世界,
    老子不也說道在便溺嗎﹖

    《新物理趣談》(新世紀叢書036),周東川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92-6(4)
    《隱形人的科學》(新世紀叢書046),鄭木海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85-3(1)
    《電池的科學》(新世紀叢書107),曾煥華譯,銀禾文化(台北),1994-11(1)
    《易迷惑的物理問題》(新世紀叢書094),曾煥華譯,銀禾文化(台北),1988-2(1)
    《易迷惑的物理問題(II)》(新世紀叢書128),林雲海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92-6(1)

    新世紀叢書有很多物理方面的書籍,宇宙學、量子力學或相對論那類留待大家自己做「考古發掘」,我只介紹一些比較有趣的。
    《隱形人的科學》顧名思義,是談隱形人的。用各種物理現象去探討隱形人的可能性,最後的結論很悲哀—就算有隱形人,也不可能生存。(《空想科學讀本 2》也有討論隱形人,留待日後介紹。)
    《電池的科學》主題同樣清楚,未讀過這本書,你也沒想過電池有那麼多種,竟然可以寫一本書。
    《易迷惑的物理問題》兩本,以問答形式寫成。如果科學老師打算搞問答比賽的話,是不錯的參考。

    《新物理趣談》名字跟《新化學趣談》差不多,內容其實很不同。不過給我最大印象的不是內容,而是一幅插圖。插圖中有一個男人,黑板和手上的書寫滿了「h」字,旁邊的女生一面不屑,插圖下「無厘頭」寫了一句﹕「h 不是色情,而是宇宙的本質」。
    方某是初中時讀這本書的,那時只知道「h」是普朗克常數,看了這幅插圖,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讀大學,接觸色情漫畫,才知道原來「h」在日文也是「hentai」(變態—大概就是「鹹濕」的意思)的起首。(中文 / 日文 / 英文維基)
    好一個「頭文字 h」,讓我困惑十年。

    《簡易物理趣談》(科技文庫007),湯川秀樹,世茂(台北),1985-2(?)

    湯川秀樹,日本著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這就是他寫的一本入門小書。

    《光學小百科(1)》(牛頓文庫77),藤嵨昭等,牛頓(台北),1988-12(1)
    《光學小百科(2)》(牛頓文庫78),藤嵨昭等,牛頓(台北),1988-12(1)

    光,跟生物、文化都息息相關。由佛光初現、海市蜃樓,到激光和光纖,人類自古到今都對光著迷。這兩本書就討論了不少跟生活有關的光學問題。

    《(彩虹科技知識)激光》James Johnson,牛津大學(香港),1981(1?)

    舊書,方某認識激光,和了解激光分級的第一本書。

    《透析相對論》(牛頓文庫60),Lewis C. Epstein,牛頓(台北),1987-6(1)

    有關相對論的書很多,這本書特別之處,就是解釋了一些常見比喻的錯誤之處。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Stephen W. Hawking,藝文(台北),1995-7(2)《果殼中的宇宙》Stephen Hawking,湖南科學技術(長沙),2002-2(1)
    (台灣版名為《胡桃裡的宇宙》)

    霍金,物理學的傳奇人物。相對於一般物理學家,他研究的範圍比較「前端」,爭議性比較大,就是宇宙學(這跟天體物理學是兩回事)。他的主要工作,是著力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統一,以圖解釋整個宇宙的理論。這兩本書就是他的有關著作。

    《理性邊緣的物理—量子的物理世界》(QED),Richard P. Feynman,中華(香港),1991-9(1)

    費曼,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以幽默的辭鋒聞名。QED 是「量子電動力學」的縮寫(研究構成光子和電子的學科),這是費曼的專長之一。這本書還有最後一章我沒有讀完,裡面介紹費曼的貢獻之一「費曼圖」(用圖像說明粒子相互作用的方式)。
    天下文化出版了多本費曼的著作,我只買了《這個不科學的年代﹗》(留待日後介紹),但其他的其實也很好,值得大家一看。

     

    [化學]

    化學元素王國之旅》Peter W. Atkins,天下文化(台北),1996-6(1)

    極力推薦各位看的化學書,尤其如果你要讀預科化學的話。

    這本書要討論的,是令很多學生頭痛、令方某著迷、令學者折服,大名鼎鼎的「元素周期表」。可是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讀周期表的技術手冊,而是一本「故事書」。就像童話故事般,作者把周期表當成是一塊大陸,每種元素就是在其中的一個邦國(有點像日本的戰國時代﹖)。「故事」就在其中開始。

    作者就像一個導遊,介紹整片大陸的地理形勢、高低起伏(物理性質)、地塊顏色(元素色澤)和土產(成品),以至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橫(化學反應)。在「講故事」之中帶出不少物理化學的知識。

    比起死背那本物理化學(Physical Chemistry)的教科書,這實在是一本令人回味的「旅遊手冊」。

    固、特、異的軟物質》P-G. de Gennes, J. Badoz,天下遠見(台北),1999-3(1)

    一位法國學者的文集。「軟物質」包括很多東西,由紅血球到肥皂泡,連橡膠、墨水也和軟物質扯上關係。人類使用軟物質由來已久,不過研究卻是近代的事。
    除了軟物質,這本書的後半部是作者的感想。對於科學教育和法國的教育體制,他也有話說。

    書名好像很奇怪﹖
    這是台灣的譯法,「固特異」即是英文 Goodyear,橡膠硫化法發明人的姓氏,也是世界有名的輪胎牌子(如果沒有硫化法,橡膠軟軟黏黏,根本不可能做成輪胎)。香港的譯法是「好時年」。(馬來西亞的譯法更怪,叫「兀也」,在 google 找來的。)

    拿破崙的鈕釦—17個改變歷史的化學故事》Penny Le Couteur & Jay Burreson,商周(台北),2005-7(1)

    買了還未看的書。
    如果拿破崙軍隊衣服用的錫鈕,不是在低溫下粉碎的話,會不會影響歐洲的命運呢﹖這是題目的問題,也是整本書的開端。從分子的角度看歷史,相信是很有趣的新觀點。

    《基礎化學》(新世紀叢書015),陳國成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87-11(4)。
    《新化學趣談》(新世紀叢書035),周東川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87-11(3)
    《化學世界—認識元素》姚大均,金暉(香港),?(?)
    《化學趣史》葉永烈,文匯(上海),1995-3(1)

    一些不錯的舊書。
    《基礎化學》和《新化學趣談》是「新世紀叢書」中方某較早接觸的其中兩本。後者主要講元素發現的故事,前者則把化學元素分門別類介紹,例如「鹵素族」就會介紹氯、氟等鹵族元素的共同性質和個別特性。方某愛不釋手,反覆把《新化學趣談》讀過幾次。
    《化學世界—認識元素》顧名思義是講元素的故事。
    《化學趣史》講的是一些和化學有關的歷史故事。最特別的不是故事,而是葉永烈這人

    《分離化學》(新世紀叢書120),楊思廉審定,銀禾文化(台北),1994-2(1)

    顧名思義,討論如何分離不同化學成份的入門書籍,用很簡明的方式說明各種技術,例如色層分析法、離心器、質譜儀等。讀過這本書的話,相信對於預科的化學課,甚至大學一年級的化學課程(如在下讀過的「分析生物化學」)會很有幫助。
    相逢恨晚也。

    (書影來源﹕商務網上書店城邦讀書花園天下遠見讀書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