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6

  • 新聞透視之博物館

    方某於六月接受《新聞透視》訪問,討論對博物館的愛好,本集將於星期三播出﹕

    博物館蘊藏著一個城市的文藝歷史,香港有否博物館文化?港人參觀博物館的習慣如何?政府計劃恆常免費開放五間博物館鼓勵市民參觀。現時每年投放八億幾元在博物館,原來只有一、兩成開支用在展品上,是否用得其所?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六年第三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今期嘗試加入海事博物館節目表,但節目太豐富,所以無空間所加入其他文章了。敬請見諒。
    英國公投揭示了民粹操作的醜陋,但香港卻是連普選也沒有,又有甚麼資格去取笑人家﹖提升民智仍是我們永不過時的基本任務。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海上雄獅—羅馬海軍與龐貝古城 (8/6-29/8)
    海事博物館﹕風雲變色:香港早期颱風 (15/7至25/9)、聚沙成海:海上及陸地的古絲路貿易 (17/5-31/12)
    孫中山紀念館﹕時評X幽默=辛亥革命前後的漫畫 (17/6-10/10)
    科學館﹕古怪動物園 (1/7-2/11)
    海防博物館﹕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儀 (26/8-13/2/17)

    講座﹕
    海事博物館﹕颱風與航運 (16/7)
    海事博物館﹕拆解丙午風災 (23/7)
    科學館﹕探索中微子、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30/7)
    歷史博物館﹕羅馬神話及其對文化與日常生活之影響 (30/7)
    海事博物館﹕香港颱風政治經濟學 (13/8)
    太空館﹕「新視野」眼中的冥王星 (14/8)
    太空館﹕中國古天文學概述 (15/8-29/8逢星期一晚)
    孫中山紀念館﹕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德關係 (20/8)
    歷史博物館﹕古羅馬的偉人偉事 (27/8)
    科學館﹕香港的古怪昆蟲 (3/9)
    孫中山紀念館﹕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張之洞 (24/9)
    歷史博物館﹕民國時期女性的身體和健康 (25/9)

  • 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

    (這是為圖書館主任協會寫的書介,舊文見這裡)


    Stephen D. Krashen《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台北﹕心理,2009

    上一篇介紹范老師的《閱讀.推動力》時提過這一本,蒙編輯不棄舊書,這期拿來介紹一下。愚以為本書適合所有校長和語文科老師一讀,圖書館或教師參考圖書角之類亦宜乎放一本。

    上篇曾說,如果自己是教局主事人,校長培訓課程一定要把眾多新校長關起來,讀完這本書才可以走。如果您喜歡范老師那本書,應該也會喜歡這本。如果有人嫌范老師那本只是個人經驗,這本就是專業研究的成果。

    本書重點,其實是以研究結果說明,「自由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作者主張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閱讀,好處甚至比上課教文法之類更大。這樣聽起來,好像是指語文老師沒有用的意思,其實不然。因為縱使閱讀可以學拼字和文法,也需要正式課堂教學去「補漏」,而且語文老師對文學作品應有認識,可以為學生推薦合適作品。這些能力是無法取代的。

    為求簡單,把內容歸納為二十三條﹕

    1. 堂上自由閱讀的效果,優於(或至少不差於)接受傳統語文教育的學生。但自由閱讀肯定比傳統教學愉快得多,所以值得推廣。不過,靠自由閱讀學習拼字或文法不會完全準確,所以直接教學可以予以彌補。自由閱讀並不取代語文課,但可以互相搭配。
    2. 堂上自由閱讀不單只對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也有幫助。而且培養母語的識字力對增進英語識字力也很有幫助。所以閱讀母語作品對外語學習也有幫助。
    3. 就算是暑期讀一些通俗小說,對小朋友的語文能力都有幫助。研究中(Kim, 2003)暑假多閱讀一本書,閱讀理解能力會增加0.03個標準差。

    4. 認識作家名字的多寡,與識字能力有關連。(方按﹕語文老師宜乎留意)
    5. 閱讀小說有助學習生字(可按上文下理猜),效果比單教生字好得多。
    6. 越常讀到拼錯的字,拼字能力下降越多。
    (方按﹕如是者老師的拼字能力應該不斷下降才是,一笑﹗除非他不停閱讀「正常」的書刊而非只讀學生作文。)
    7. 閱讀對寫作的影響多於作文,寫作的量不會影響寫作質素,反覆練習只不過是「考試」而已。所以讀得好的人通常也寫得好。但寫作可以激刺我們思考更透徹。

    8. 小朋友在生活環境接觸越多書,就會越多閱讀。學校圖書館館藏越多、開放時間越長、有計劃地帶學生參觀圖書館,都會提高借書率。住處接近公共圖書館的小朋友也較多閱讀。「討厭閱讀的人,只是沒機會接觸到書而已」。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通常較易接觸大量書籍。
    9. 圖書館有舒適的閱讀環境、准許在床上閱讀的孩子,較多喜歡閱讀。
    10. 學生大部分的讀物,是來自圖書館。圖書館的品質(包括藏書與館員)都與閱讀成就相關。

    11. 有人唸書給他聽的孩子—甚至是大學生—會較喜歡看書。(方按﹕所以中學亦可一試)
    12. 閱讀興趣可能只是一次圖書館參觀、或者遇上某本喜歡的書,就突然開始。
    13. 見到其他人閱讀會令孩子較愛閱讀。但孩子要有充足的閱讀時間。
    14. 學生比較喜歡平裝書。(方按﹕畢竟精裝書較重,不方便攜帶。但圖書館考慮穩固,會偏向買精裝。)

    15. 輕鬆的讀物可幫助所有人開始閱讀。
    16. 看漫畫書跟反社會行為並無關聯,亦沒有證據支持看漫畫會阻礙閱讀發展。而且漫畫書的文字也可能很複雜。喜歡看漫畫的人讀書比較多。
    (方按﹕這結果可能只因為漫畫資訊密度低於一本書。)
    17. 讀愛情小說也可以幫助成人學習第二語言。
    18. 閱讀雜誌也可以增進閱讀。
    19. 可是,只讀輕鬆的讀物並不足夠。輕鬆讀物只是帶領人們去更深的閱讀。

    20. 給閱讀的孩子獎勵,有如告訴孩子閱讀不愉快、或者沒有獎品就不值得閱讀。閱讀是不需要獎賞的。(方按﹕這點宜乎讓所有校長知道)

    21. 看電視對閱讀和語言學習「負面影響」的假設, 大多不受研究支持。只有看電視「過多」才有負面影響。(大概每天兩小時以上、四小時以上就會變得明顯。)
    22. 看電視並不取代閱讀。但電視節目並不提供高質素的語言,連兒童書的字句都比電視節目裡的複雜。

    23. 結論﹕提升考試成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愛上閱讀。

    香港人有個大問題,就是不懂欣賞「留白」。找醫生看病,不開藥、少開藥就會覺得吃虧,好像拿一大堆藥就很划算似的。就算放假也非要安排連串節目不可,似乎讓自己閒著沒事做,就好像無法面對自己似的。同樣地,老師上課不教學生一大堆東西,只讓學生看書的話,豈不是在「偷懶」﹖

    可是,正如我們現在可見,不斷把東西塞進學生腦裡,不代表塞得進。就算塞進了,也不代表他身心平衡健康成長。人需要有「空閒」,就像人需要睡眠一樣,學生繃緊的弦鬆下來,他們才能在自由閱讀中領會到一般課堂上未必學到的東西。更何況,自由閱讀不等於沒事做,放鬆中學習也是學習。學生從書本中接觸到廣泛的知識和情境,難道會對他們的成長和考試表現沒幫助﹖單是作文和通識就肯定多了不少談資吧。

    只是,要學校和家長信任「自由閱讀」的話,老師就要更加精進,磨練自己的文學觸覺、在閱讀這方面多點「備課」,才能把適合程度、又帶挑戰的書本帶給學生了。

    除了個人經驗,在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書本程度方面,英文書已經有頗成熟的系統(如Lexile,有趣的是本書作者並不贊同這類系統,認為沒必要限制學生選書範圍,見註)。中文方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亦正測試一套「慧讀.會讀」系統,本會現正協助分發試用戶口,希望對研發有所幫助。

    最後還是這一句拉丁諺語﹕In libris libertas (書中有自由)。就算有電腦分析能力,它還是無法兼顧學生興趣、文化背景和成長需要,語文老師和圖書館主任的角色始終是必不可少的。

    (註﹕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xile#Criticism)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