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 2015

  • 材料科學展、沙俄與中國外交

    這天約了朋友聽沈旭暉的講座,因為午飯吃早了,所以走去科學館打個轉。既然是「材料科學展」一定有不少東西給你玩,不過沒想到那天下雨還有不少小朋友(雖然已不算擠),所以我就沒得玩了。

    一入來見到的是這條泡沫柱,我們那天見到比圓筒高了一半﹕
    (科學館網頁)

    可能沒甚麼人留意到的漫畫﹕
    DSC01521a

    鐵磁流體,讓你把磁鐵升升降降製造「起釘」效果,雖然那塊磁鐵只能上上落落,但吸引很多人看效果﹕
    DSC01522a

    這塊隨著角度變色(你看上半綠色下半藍紫色)是3M公司的新產品「炫彩膜」(Radiant Light Film)﹕
    DSC01523a

    透過控制三條記憶金屬冷熱變形,去夾起波子,當然很多人會搶著玩了﹕
    (科學館網頁)

    展出一條很高(兩米以上)的單晶矽柱,因為夾在展板中間沒拍到,另外拍了這塊也相當大的單晶磷酸二氫鉀(KDP)﹕
    DSC01526a
    (除了理科控外,有誰會對這些不是寶石的晶體有興趣﹖)

    另外一件互動遊戲,但不知為何很多人(包括大人)去玩。明明只是不斷把保齡球絞上去,然後放下來撞那塊強化玻璃而已。
    (科學館網頁)
    明知不會爛又有甚麼好玩﹖不如找一塊會爛的,叫人猜猜打多少次才爛好玩一點。 :P

    ----------------------

    [沙俄與中國外交—沈旭暉教授]

    大家都知沈大師說話滴水不漏,所以開場之初就先說明﹕
    —講者專長是國際關係,所以本講座雖涉及歷史但非專注於歷史
    —會討論一些大家對中俄關係的見解與誤解
    —討論中俄關係的framework
    —討論這段歷史對現代中俄關係的影響
    (所以下文如果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在下抄錯 :P )

    所謂「沙俄」在歷史上可以指很多段時期,包括﹕
    —Czardom of Russia (俄羅斯沙皇國,1547-1721)
    —Russian Empire (俄羅斯帝國,1721-1917),本講座討論這段彼得大帝稱帝後的歷史
    —Romanov Dynasty (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
    正如俄國,西方文獻對中國清朝的稱呼亦有這類歧義,例如Manchurian就可以包括由後金到清朝、甚至滿州國。

    1. 俄國東擴與滿清西擴的碰撞
    —雷帝伊凡佔領了一大片遊牧民族的地方,對國力有多大幫助﹖
    —俄國屬於早期殖民帝國(primitive colonial empire),重視從當地獲取資源。滿清則為朝貢帝國(post-tributary empire),旨在建立朝貢秩序和管制國際貿易。
    —Federalist nature of later-day Russia﹕俄羅斯因為不斷擴張,但消化不到一大堆原住民族,所以一直帶有聯邦性質,直到今日都是危機來源。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曾有智庫學者構思把俄羅斯瓜分為三份(西部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
    —中國對俄國東部領土的影響力很大,因為有很多本來都是中國領土。

    2. 尼布楚條約(1689)
    —沈大師笑言大家就算沒讀過歷史,也有讀過《鹿鼎記》,尼布楚條約大概就是撇掉韋小寶後剩下的真實內容了。:P
    —背景是俄國東擴時,清朝忙於平定內亂(如三藩),無暇理會這些偏遠北方的事。
    —於是俄國建立了雅克薩城(Yagsi,不知為何slide這樣寫,維基的是Yaksa)為據點。
    —滿清於雅克薩大敗俄軍後,雙方簽訂了中國首份平等條約。現時有些中國學者把尼布楚條約劃定的邊界視之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
    —Russian compromising on rituals﹕與英國使節有禮儀之爭不同,俄使可不介意向清帝三跪九叩,自然令康熙龍顏大悅。
    —問題來了﹕後來割讓領土給俄國的都是「不平等條約」,為何同樣是不平等條約,英國要歸還香港,俄國不用還﹖

    影響﹕
    Westphalian system (主權國家外交)首次應用於中國。中國亦首次訂定了明確邊界,因為中國與朝貢國或藩屬國的「邊界」概念相對較模糊。中國朝貢秩序由土司到朝貢國不等,朝廷的控制或影響力各有不同,並沒有明確的「主權」邊界。
    —俄國未能得到不凍港海參崴,埋下了未來衝突的伏線。
    —有些俄國人反而認為這條約是「喪權辱國」,俄國不合理地向滿清割讓所佔領土。
    —反過來這平等條約也構成了後來中國「收復領土」民族主義的伏線。

    3. 恰克圖條約 (Treaty of Kiakhta, 1727)
    —由凱薩琳一世(Catherine the Great)主導
    —背景﹕滿清剛「平定準噶爾汗國
    —俄國承諾不幫助清廷邊境的叛亂、清朝則給予貿易優惠、並資助東正教於北京傳教(與天主教牽起禮儀之爭相比,俄國人身段較低)
    —俄商壟斷北路貿易(經東三省),但相對於廣州貿易(1806),清廷仍不准俄商往廣州經商。
    —由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孫代表清廷簽約,這是為了清俄國人被蒙古人侵略的心結。

    4. 璦琿條約 (1858)
    背景大事﹕第二次英法聯軍、太平天國、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此戰俄國慘敗,並與英法結怨)
    —俄國趁中國為英法所敗,以調停外交「抽水」獲利(俄國所獲甚至比英法更多)
    —重劃邊界,俄國佔領東北「龍興之地」,Condominium(共治)兩年(後來以另一條約代替)
    —原住民仍可跨界貿易

    影響﹕
    —中俄地位開始不平等
    —"Man on spot" theory (俄國的探險文化,前線人員不待後方批准,自把自為擴大成果)
    —當時的人對俄國搶地反而沒太大反感(當時他們最痛恨英法),後來才產生反感。
    天津條約和治外法權
    海蘭泡轉移與屠殺(1900),全部中國在俄人員被殺害(數目較南京大屠殺少,約五千人,但比例是「全部」)。
    —中俄對原住民也只不過是「共治」。

    5. 1860中俄北京條約 (稱「北京條約」的除了英法俄,還有二十年後跟葡國)
    —取消「共治」完全吞併璦琿條約所涉土地
    —要求劃定西部邊界
    影響﹕
    —清朝與烏茲別克一帶中亞汗國的關係。
    —俄國重興東擴運動,吞併中亞各汗國。
    —導致現時中國仍視中亞各國為中俄間之緩衝。

    6. 1864年西北邊界重定
    —俄軍出兵先佔後劃界
    —利用民族爭端削弱清廷在新疆的統治,令新疆成為俄國勢力範圍
    —俄國建立了「突厥斯坦」概念,包括新疆,即日後「東突」獨立運動之始
    —中國維吾爾問題國際化
    —浩罕汗國(Khanate of Kokand, 1709-1876)被俄國吞併

    7. 伊犁條約/聖彼得堡條約 (1881)
    —背景﹕左宗棠鎮壓「回亂」、同治中興,當時中國少有的平等條約
    —英俄於背後介入回亂,英國後來轉為支持清廷以制俄
    —左宗棠與李鴻章之爭
    —影響﹕西部邊界歸於穩定

    8. 中俄密約 (Li–Lobanov Treaty, 1896)
    —背景﹕中國甲午戰敗,徹底失去「大國」地位(因為這次是輸給日本而非西方列強)。
    —李鴻章擅長「分而治之」(沈﹕強國這樣可以做很多事,但李代表的是弱國),但戰敗簽約後失意,並以日本為宿敵。俄國乘機邀請他參加尼古拉二世加冕禮,拉攏他「聯俄制日」。
    —俄國賄賂李鴻章疑雲。
    —三國干涉還遼,令中國人對俄國產生好感。
    —俄國表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並反對日本再侵略(但並無答應協助抵抗)
    —俄國建立中東鐵路,沿線並享有治外法權。(交華俄道勝銀行營辦,但實質等於交給俄國政府)(沈﹕以修建鐵路作控制計劃,與後來日本以南滿鐵路成立滿州國的計畫相近)

    影響﹕
    —滿州成為俄國保護國。
    —日本因此視俄國為仇敵,導致十年後日俄戰爭。(俄國比中國強大得多,日本再一次挑戰更強大的敵人,這次更採用極消耗的方式去打仗)
    —滿州問題國際化
    —為了反制,日本資助中國留學生進行反俄運動(1903-1904),部分人後來參與了革命。
    —今日中國修築鐵路西擴,與昔日俄日鐵路殖民化之對比。(當然中國並不旨在奪取殖民地,但借鐵路開發資源及擴大影響力範圍之目的則一致)
    —事件成為李鴻章之污點。(中共因此視李鴻章為賣國賊,唐德剛則認為李鴻章、顧維鈞、周恩來是中國三大外交家。)

    9. 1898旅大租地條約(Russia-Qing Convention)
    —俄國租借旅順、大連
    —背景﹕列強租地狂潮(例如英國即租新界威海衛),當時清廷唯一拒絕了的是意大利要求租借淅江三門灣。(因為連清廷都知道意大利並不強大,得罪了也不怕他們打過來 :P )
    —中東鐵路進一步伸延至旅順。

    影響﹕
    —西方稱開始了「小冷戰」。中國複製了歐洲冷戰形勢,俄英於遼州半島(旅順大連)和山東半島(威海衛)對峙。
    (中共則稱中國開始了「半封建半殖民社會」)
    —「條約港」與現代中國「珍珠鏈」戰略之比較。(中國雖不開租界,但借港口拓展影響力則相同)
    —清廷對日俄均厭惡,於日俄戰爭中保持中立。(如果清廷倒向俄國,俄國有可能勝出)
    —義和團之亂俄國也有份引發,而八國聯軍時日軍比俄軍更有軍紀。

    10. 沙俄末年與民國交往(十幾年)
    —1910立二次日俄條約,關係穩定了,於是又向中國落手。
    —1911俄國以最後通牒迫清廷給予新疆、蒙古特權,引起公憤。
    —維持一個弱勢的清廷顯然對俄國有利,故俄國於租界內協助清廷反革命。
    —革命興起後,則支持南北分裂。又是玩「調停政治」那一套。(國共內戰時,斯大林也曾要求毛澤東與蔣介石隔江分治)
    外蒙古獨立(1911/1914/1919),三次都是俄國支持,否則不可能成事。外蒙成功獨立後也一直依賴俄國。
    圖瓦獨立(1911/1914/1921-1944),名義上主權獨立,但後來也併入俄國。
    —1917帝國倒台後內戰,一些軍人來了中國參加軍閥。例如張宗昌就有隊白俄軍團。
    —革命後列寧宣佈「廢除」與中國之不平等條約(領土當然沒還)

    影響﹕
    —中國一直在防範俄國煽動疆獨。
    —俄國則一直在防範「黃禍」滲入遠東(尤其是遠東俄裔人口縮減嚴重之下)

    問答時段﹕

    1. 頭兩個阿叔阿伯問題的口吻,大概平日不是看方向報就是文匯大公之類,三句不離「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究竟美國是否中國的最大敵人﹖
    沈認為外交離間這類事是任何國家都會做的,但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其實批了幾多預算﹖至少大家見不到有大手撥款。是否比烏克蘭或中東更重視﹖是否這樣幾下板斧就足以顛覆中國﹖
    就像拉丁美洲是美國後園,地緣政治的因素很重大。相對於就在旁邊,很容易滲透和製造既定事實的俄國,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要做這些事情相對會難得多。

    2. 另一個阿叔倒有少許變奏,提及中俄都以美國為共同敵人,但沈生又提及種種中俄矛盾,是否影響了它們的合作﹖
    沈認為我們思考時不應拘泥於「美國亡我之心不死」的狹隘國家觀念。中俄的確於中亞有競爭,而中美戰略上競爭、經濟上又合作,美日則戰略上合作、經濟上競爭(尤其是八十年代)。並沒有「全面地」「非合作即競爭」這回事。

    3. 另一阿叔提及美國「星球大戰」令蘇聯解體。
    沈認為不應該集中於「星球大戰」的單一因素,蘇聯解體涉及很多不同因素,單是學界就有各種論說,例如經濟論(共產經濟模式無法再支撐蘇聯的中央集權)、自由論(民眾渴求自由導致改變)等。
    「星球大戰」很可能只是列根自吹自擂,因為事實上美國也沒有真的「訓身」去搞,不見得蘇聯就會真的中計。

    4. 又有問及珍寶島事件是否真的曾有核戰威脅﹖
    沈提及毛澤東是從不信任蘇聯,但認為這應該是林彪借來調動「老臣子」重整政治,多過是真實的威脅。國家行為是可以計算的,風險也是可以計算的。就如北韓看來瘋狂,但其實他們每次「瘋狂行為」都是有底線,所以其實是很理性的。

    5. 如果遠東排華,將如何影響中俄關係﹖
    —現代全球化也不再是全面的合作或競爭,而是兼而有之。
    —當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搶先獨立時,其實中亞各國並不熱衷,後來跟俄國的關係也比較好。
    —普京現在不再以佔領土地為目標,改為在四鄰挑釁出一堆「沒人承認」的獨立實體以削弱鄰國和增強俄國的影響力。

    6. 「民族自決」獨立模式是否可以複製﹖
    —中、俄、美、日均在爭取蒙古。
    —俄國獨立時也有一些加盟共和國(方按﹕認為自治共和國)鬧獨立,例如車臣韃靼斯坦
    —普京同樣以「反分裂」作為號召,削弱地方自治權。(例如參選人要經過「篩選」)

    7. 歷史上俄國是否因為跟日本一樣貧困而擴張﹖
    沈指俄國需要原料,更重要的是靠領土壯大門面,以跟西方列強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