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0, 2014
-
Singapore 2014: Science Centre
(建議配樂﹕ガリレオの苦悩)
對星加坡科學館的感情有點像親戚,每次來都要看看它變成甚麼模樣。
本來勞煩親戚們連日陪我們四處去已經不好意思,所以科學館那麼熟路的地方我就建議跟老媽自己去吧。不過最後舅母還是跟了來,而且最後累了她。
由宏茂橋去科學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地鐵南北線直接坐到Jorong East(裕廊東)站。
雖然自從我們上次來之後,Circle Line(環線,這條線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會像大家熟悉的山手線般首尾相連)已經建成,我想經接近市中心的環線轉車應該會比繞過北方邊境(有點像香港上水)的南北線快一點。當然另一原因是「鐵膠」想試坐的心理啦。
可是經環線就要轉車兩次,對於已有長者資格的老媽和舅母(新加坡竟然到今時今日仍以55歲為女士退休年齡),當然是一路到尾比較舒服,而且比較可能有位坐。於是「鐵膠轉車計劃」自然落空。到了Jorong East,去科學館就很簡單。第一次來為免迷路,你會在地鐵站旁的巴士總站轉搭一架標明去科學館的巴士,但之後你就會發覺就算兜了路也只要幾個站就到了,於是就會嘗試自己走路。其實只要出地鐵站,朝巴士總站附近的Shopping Centre (公屋式的那種,不是Mall,後者現在地鐵站旁邊建了幾幢)走,繞著商場的邊緣走(途中會見到hawker centre 的),走到尾就是很大的十字路口,斜角對面就是科學館。步行其實十分鐘內就去到,所以根本用不著坐巴士。
(事後發現人家已畫了地圖,看了省掉很多話)以往來的時候,因為其他人去過科學館很少會有興趣再去,所以老媽都是跟舅母行Shopping Centre,方某自己一個人進去,出來再會合的。
就在方某先前推辭親戚相陪,說自己「蒙了眼也懂得去」的時候,親戚就說科學館沒怎麼更新展品也沒甚麼好看。於是方某當日就跟兩老說兩小時應該行完吧(這是以香港行博物館特備展覽的時間估計),約了四時多在地鐵站集合。但事實證明那些對科學沒興趣的人說話是可以不聽的,因為裡面明明換了很多東西,我行到五時多﹗出到地鐵站發現兩老等到幾乎悶死+累死……不如香港的科學館,這邊搞了很多東東。因為香港本來在太空館播的全天域電影,這邊也屬於科學館。再加上還增加了甚麼冰雪天地、特備展覽又另外收費,所以收費方式就變成頗複雜。當日排長龍的時候,職員就預先遞上「點心紙」,填了就在櫃檯交錢取票。
基本展覽,本地長者免費入場,只是兩老沒興趣享受是項福利。科學館的平面圖,建築當然跟以往一樣,只是旁邊多了個冰雪天地而已。裡面的展覽當然已經不同了。
離入口不遠的地方,放了個透明櫃,其實就是香港科學館能量穿梭機的小型版。香港那個有幾層樓高,但星加坡科學館的建築只有三層,反正都沒有空間放的。
基因實驗室是多年前已有的東西,專給學生來上課。外面這幅把圖書館和基因組的對照很有趣。雖然方某碰巧是讀生物化學的圖書館員,會說這個有點誤導﹕
(因為基因本身是有具體功能的鹼基序列,跟書中的一頁紙相比實在有點不倫不類。畢竟一頁紙未必如基因般有完整的訊息,而一頁紙也未必只包含一類訊息—一章節之末和另一章節之首也可以印在同一頁。簡言之,基因是訊息單位,而一頁紙就只是物質單位,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與其把基因比作 page,倒不如比作文字段落 paragraph。)
當然這個比喻是否適合,就視乎解說對象了。小朋友反正不太懂抽象的東西就沒所謂,有個簡單比較就好。如果是要考A-level的學生,如果他還抱這個比喻的話恐怕誤解出事。這個是香港科學館也展出過的展覽,不過我忘了有沒有這張給小朋友玩的軟墊。特別貼出來是為了旁邊那張很幽默的警示﹕
(KIDS! DO NOT step on teeth. They might bite. Watch out for each other and play safe!)這部分我記憶中香港就沒有了,以學生累積軟豆糖的故事,解釋算術級數和幾何級數的分別。
(也不錯,一邊教數學,可以順便教小朋友儲蓄和忍耐。)渡渡鳥標本﹕
(中六放假時,方某就是在星加坡完成了老師給的功課,以最後一隻渡渡鳥為主角寫了個故事,最後贏了個「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寫作比賽優異獎。獎品之一是成龍簽名T恤一件……我倒是後悔因為覺得自己寫得麻麻,所以沒有抄下副本,結果現在已經沒法覆述寫了甚麼……)就像香港的博物館在市政局時代出了不少講本地動植物的書,星加坡科學館也有不少。
這是舊展品,不過乾冷落水後產生旋轉和霧紋,總是令我想起彗星﹕
地球科學展廳有模擬地震的示範不出奇(雖然香港好像沒有),但這部機器只有在這裡有用,香港人應該沒興趣玩的﹕
(這是模擬颱風的,進去的人被吹到披頭散髮罷了。香港人想試的話,颱風過境時走上街就可以了。可是星加坡接近赤道,地理上不利颱風生成。2001年畫眉是史上第一個吹襲星馬的颱風,對他們來說有如「外星人壟港」一樣怪。所以這部機器有人排隊進去試,而親戚來到香港遇上颱風也會很興奮……)地質學上,南海曾經是個內陸海,現在星馬印一帶叫 Sundaland (巽他古陸),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後海面上升,才把中間淹沒。
這個值得香港一學,玩遊戲辨認本土不同地方掘出的石頭。一方面認識不同地方,也可以增加對礦石的認識﹕
入場本來只需$12坡幣,給了$20是因為連同另一個「Human Body Experience」的展覽,不過如果我一早知道是給小朋友玩的,就不如省掉$8。(坡幣呀﹗)
裡面說明牌不多,主要都是玩的。就是由大口爬進去後,擠過這道咽喉,穿過很多不同部位,然後從肛門爬出來。
(其實最不像的是肛門,因為肛門應該是一團括約肌而非只有兩大塊肌肉夾迫。當然,如果造成一圈肌肉的話,我想也很難爬出來……)
(之後還被老媽發現我的T恤背後爆了線,可能是被裡面的「神經線」勾到了……)另外一個「不用加錢送」的展覽是華萊士展。為何講華萊士而非達爾文,當然有理由,因為華萊士曾經在星馬印一帶探險收集標本賣給人。他就是在雨林中感染瘧疾臥床休息時,突然想到「自然選擇」的,成為嚇了(那個用二十年都不敢公開學說的慢郎中)達爾文一跳的程咬金。
講解生物分類的部分,用一疊每頁中間都有洞的膠片,解釋生物分類的層級累進關係,相當有趣﹕
既然華萊士來過星加坡,當然要介紹他在本地森林中的生活,順便講開埠初期的歷史﹕
把人放在演化樹的頂端當然是舊時的錯誤觀念,不過把不同的化石放在演化樹的相應位置,倒是有趣的展示﹕
還有個電腦遊戲,讓你選擇不同的「草泥馬」品種,看看能夠適應環境變遷。
方某既然有認識,當然會選擇足夠多元的品種,然後成功通過環境變遷的考驗了。上次來的時候,特別收費的展廳會用防擦墨水印作記錄,這次改了用螢光隱形墨水﹕
另外一個 Nature's Design 展館,進去後會以為自己受騙,因為裡面有幾部以前已經有,模仿生物的大機械玩具。不過其中一角展出了很多種子,除了介紹種子的科學面,還有很多種子雕塑﹕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其實「八達通」之類的付款模式流行,令政府追蹤容易得多。當然,好的一面就是方便研究,例如這裡展示出全日不同時間中,某條巴士線或地鐵線之間,人們在哪裡上車和下車﹕
難得的是,他們竟然開了個展廳做非常困難的任務﹕解釋甚麼是科學。
其中一個「民意調查」請參觀者評分,看多少人認為不同的爭議項目算不算科學﹕
(基本上甚麼都會很多人當科學的了,科學控版友嬲都無謂。)難的是,要簡單地解釋甚麼叫「可否證性」﹕
還要用事例說明「奧卡姆剃刀」,單是誠意已經可嘉﹕
不過會有多少人留意到這個角落,就很難說了。有一個角落,可以給你拍照後,看看自己左右臉是否對稱,或者老了之後會變成怎樣。還可以電郵給自己留念,不妨一試。(方某發現自己的臉還算對稱的,一笑﹗)
新加坡立國後,立即要建立軍隊。他們還同時建立軍工業,以免永遠受制於人。甚至還有航太部門製造了衛星﹕
科學館裡也留了一角給國防部設立展廳,展出國防相關的科技,配合各種遊戲吸引學生投身國防研究。例如這個就是相關企業捐出,曾經用來測試成型裝藥反裝甲彈的鋼板﹕
用Dyson風扇示範粒子加速器應該很適合吧,人家也不介意贊助﹕
不過現實沒有那麼理想,那個氣球塞在這個位置動不了。另外有個角落,以電腦遊戲的形式講解電腦犯罪,教小朋友保護自己﹕
小朋友當然很喜歡水上樂園,不過方某就不明白這跟科學館的關係了。
之後就連環去民防博物館、集郵博物館和土生華人博物館。
(上回﹕國慶特輯)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