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7, 2011
-
like a candle in the wind
[昨夜燭光燦爛]
其實我很不喜歡夜晚還在街上跑,不過這晚是應該要來的。
也許是因為城市論壇休息﹖來了很多奇怪的人,有些貌似「維園阿伯」卻是來撐學生的。也有署名「一名港大畢業生家長」的人在現場派發手寫影印長文(長到我不想打出來奇文共賞),駁斥同學的指控並指責「小部分民眾示威過激」(跟這次有何關係﹖同學何激之有﹖)。
一開始就可看到,今晚一定是抽水之夜。我想港大很少有那麼「墟冚」的場面﹕
倒奇怪主辦方沒想到叫大家唱這首極度應景的歌﹕(可能只因為我太老餅了)一點燭光 (關正傑)
盼可將燭光交給我,讓我也發光芒。
寒流裡,願同往,關心愛心似是陽光。
我的心一般奔放,願挺起我胸膛。
如能以熱和愛,自能導出心裡光。
淒冷中,望星與月也寒。
我但要燭光照亮。
誰願意,步向康莊。誰亦要,走走看看。
盼共我,結伴去。以心中暖流,和風對抗﹗(雖然其實我沒有拿蠟燭,而且稍後還幾乎被後面不小心的女士「火燒後背」……)
主辦人說的甚麼「dem cheers」,非本科校友如方某根本完全不知她說甚麼。總之就是不論校長市民,每人三分鐘發言時間好了。
(以抽獎/抽籤形式抽出稍後發言者,這「抽獎/抽籤」說法也引來部分人不滿……)
抽水的人果然多,包括某些左派不大貼題地硬銷理念,還有個專門來質疑六四的傢伙(其實也不用以噓聲阻止他發言,反正他也只有三分鐘,講完再噓爆不遲。何必讓他滿足於「你們阻礙我言論自由」的謬論﹖)。
還有幾位內地同學出來發言,情緒激動,幾乎都提到六四。(在下說笑道﹕他們想申請政治庇護嗎﹖
)
當然歡迎他們發言,就是久失自由,才會珍惜呀。就像一位內地同學提到﹕(大會主題)「抗議港大818殺害自由集會」如果放在內地,「抗議」、「自由」和「集會」都是「敏感詞」。
在失去之前,太多人不懂珍惜所有。
我同意校方高層齊齊出席聆聽(還要面對校外某些抽水群眾),無論如何都是有勇氣的事。像膠樽那種混混,只會躲在後面送學生去死。(雖然,以膠樽之卑鄙,似乎拿誰跟他比較,都像是侮辱被比較的人了。)
不過很明顯大家不只想他們「聆聽」那麼簡單(反正每年七一後官方都說在聆聽)。有趣的是,徐校長看來好像總是躲在梁智鴻後面似的﹕
(其實是因為校長怕光吧﹖別說他眼睛不好怕強光,搞得要求記者們不用閃光燈。就是我也怕刺眼。)
同時是中大港大校友,感覺有點尷尬。不過若不是已有人問了,其實我也想問﹕
1. 慶祝「百年校慶」的大學,怎可能對接待政要「沒有經驗」。(如果科大說這句話說服力大一點
)
2. 傳聞校慶籌備會議竟「沒有紀錄」,堂堂大學怎可能這樣。想推卸責任麼﹖
就算不說「誰人頭落地」的問題,如果不交代清楚是誰在哪些會議作這些決定,根本就沒有檢討的可能。
現在中大港大情況都差不多,架構改來改去,把校長架空(例如那些甚麼常務副校長,不明白為何連副校長也有「非常務」的,日後會有「非常務校長」嗎﹖),一批人躲在一些從不向外交代負責的單位裡黑箱作業,搞出了事就推校長出來揹黑鍋。這算是甚麼意思﹖
(當然這樣不是說校長沒責任,而是要負責的人顯然還有很多。沒理由要校長出來,他們就躲起來的。可以頤指氣使、指點江山的時候不見他們躲起來﹖﹗)大家在等待校長回應,最後是不出所料的官腔(和不出所料的噓聲)﹕
校長不承諾幫同學追討警方,不難想像。除了政治壓力外,一旦牽涉官司還有金錢負擔。
不過既然法律學院已爭先出來撐學生,其實校長也可以嘗試借院長的光呀。(校方一定支持你們……法律學院同事代勞)
一落東閘,驚見有幾個警察在對面街頭﹕
(沒帶相機,手震累事)
先前有人開玩笑說「警察不會又衝入港大校園吧」,我還說「不會,反正政要走了」,怎料他們真的蠢到要找人在這裡候命﹖興漢道(港大東閘直落的一條私家路)的情況更恐怖,原來有廿幾個警察躲在興漢道住宅樓下的私家停車場,還有幾架警車停在路尾﹕
天呀﹗他們不是真的怕徐立之會被人「溶」了吧﹖見到這種低能情況,在下當場只能有兩個反應﹕
1. 好野﹗你地都「得」架囉﹗(這句是當著警察面說的)
2. 千奇百趣,我畀十個趣﹗(這句是對著那排警車說的)
上次說連老師示威,警方也派人躲在政府總部後面的山路上,這次又怕激起民憤(警方不搞得那麼過分怎會激起民憤﹖),所以躲在民居下嗎﹖
有必要作這種部署嗎﹖港大的山坡下就是西區警署。警員大可在裡面候命,有事發生了就上警車,沿西邊街直上幾個街口就到東閘了啦﹗再不然沿薄扶林道直入西閘也很方便。(西區警署本來就位於極佳的戰略位置)
用得著做這種小家子氣的部署麼﹖這樣只會令人看不起警察吧﹖大夥還在等人,在下先走了。(回到家都十一時半了)
電車經過見到,原來西區警處門外佈防更嚴,看來應該有人打算會後去示威了。(事實正是如此)
不過縱使如此,也不用佈防到興漢道吧﹖難道示威者會在興漢道鬧事麼﹖死不認錯的一哥、警察社會式的執法部署,並不會為你們贏得尊敬,你們還不明白嗎﹖
回歸公民社會的常道,警隊為了保護公民權利而執法,公平公正、拒絕弄權媚上。不為權貴做家丁護院,成為市民的警隊,這樣才是警隊長遠之路。---
Tommyjonk﹕香港人不是臘鴨
為什麼不論徐立之、李少光還是范太都不約而同的加一句類似「我唔清楚當時環境」的說話?作為高官或校長或政界人士,如果事實也未搞清楚,為什麼要作這麼多公開評論?
正如鄙人在這是一場消耗戰(上)、這是一場消耗戰(下)所言:
若是西環發功,他們的目的明顯是測試市民就不同題目的反應,而不是強推政策。如無意外,這亦是近月來特區政府上下進退失據的底因。
Chris﹕(當晚錄影視頻)
鄧璟﹕而我不知道母校在何處
Johncoal﹕這一夜,我們來談談學術
嘉﹕略談港大封校事件
電鋸﹕香港大學唔再係香港既大學岑學敏﹕當警察進入港大校園之後
陳雲﹕為什麼徐立之校長應該辭職
安裕﹕萬馬齊瘖究可哀
沈旭暉:當小布殊在耶魯300周年典禮遇上示威(註﹕英文題目來自戴妃喪禮上演奏的名曲《Candle in the wind》,其實應該不用解釋吧﹖)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