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8, 2011
-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中小學教學支援導航站—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周倩如著,台北﹕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2005
作者是台北市立圖書館的主任,本書來自作者的碩士論文。(呵,以在下這種懶人的性格,寫的論文恐怕出不了書)
作者以教育為題材,只因為她是負責兒童服務的。此書由一位公共圖書館員寫就,圖書館老師恐怕是有點失禮了。(當然,也可能是,老師們實在太忙了……)論文原題為〈美國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支援教學之研究〉,比書名更能說明內容。本書其實就只是介紹美國學校圖書館的發展和各類指標,並不包括台灣、亦不包括歐洲各國。
就像李天命(﹖)的調侃,現在是「美國即國際」,很多時候說「國際」其實都只是在談美國。在圖書館界似乎更是如此,方某兩年多碩士課程的內容,其實很多概念都由美國開頭。所以雖然細節向無深究,但本書內容於在下而言並不陌生。
「圖書館媒體中心」(library media center)是美國佬搞出來的名堂,其實只不過是想表達圖書館不只有書,還有各式各樣的多媒體資源,而且不單給人看書借書,還是一個教學場所。
我覺得這樣搞新名目很煩,所以本文繼續用「圖書館」。
本書簡述了美國學校和圖書館的歷史發展,然後介紹美國有關圖書館的標準和服務實踐,尤其是資訊素養教育和協作教學方面的計劃和安排(如彈性時間表)。然後介紹美國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資格和要求,最後對台灣學校和圖書館界予以建議。
(美國要求圖書館主任修畢碩士學位,雖然現實上有不少都是持有學士學位入職。
對照香港,圖書館主任還是一個理論上沒讀過大學也可以當的文憑教席,只需要入職後進修證書乙張。雖然前幾年的圖書館主任入職進修班給了太空學院搞,要求提高到近乎post-grad水平,令沒有圖書館經驗的同工苦不堪言……)其實書中多次提到美國的〈學習力量﹕學校圖書館媒體計劃方針〉(Information Power: 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和〈學習力量﹕為學習建立夥伴關係〉(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文件,雖然在下沒看過,但看來應該是美國圖書館改革的框架。作者在這些文件和課程、標準之上,再加了各州例子和個人意見。
協作教學或資訊素養這類東西,在香港學校圖書館界其實早已開始引入,在下亦討論過 (雖然我不贊成把「教資訊素養」的範圍無限擴大,變成好像跟語文科和電腦科搶生意似的
)。不過距離科任老師活用圖書館、認為圖書館老師很重要,當然還有很遠的距離。(就是在美國也不見得一帆風順)
令我覺得有趣的,除了看各州學校例子外,反而是〈校長對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之支持〉這一段。究竟美國人做了甚麼,去鼓勵校長重視圖書館﹖
校長掌一校之方向,他支持圖書館的話,好過你對老師講一百句。其實在新課程之下,對學生提供資訊素養教育實為刻不容緩。可是傳統的圖書館課,現在就算沒有被刪削,也未必足以擔負讓全體學生「學會學習」的重任。與科任老師協作,把資訊素養融入科目教學之中,其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是要扭轉傳統單打獨鬥、或者科組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圖書館老師融入科組教學之用,亦不輕易。通識科的施行是一個契機,不過如何把握,始終要看校情而定。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