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8, 2010
-
這篇實在太正,一篇秒殺孫公兼答了很多質疑小班教學的問題,不得閒也要抄﹕(紅色由我加上)
香港教育政策與國際之忽然接軌──巴黎大會現場誌異 (葉建源,明報,2010年9月28日副刊評論)
編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明年才在巴黎舉行,教育學者葉建源,在世紀版先來一記既遊戲復嚴肅的虛擬演練。教育局長孫明揚月初一篇《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竟以小班不及大班的教學效益為由,為「殺校」之舉護航。葉建源身為資深教學研究者,見此謬論,決將孫公文章的論點虛擬置於國際會議上,與各國多年來的小班教學、全人教育等政策方向與觀點辯論一番,映襯出自詡汲汲於與國際接軌的本土教育政策,語言何其扭曲,視野何其如豆。
地點:巴黎
場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 屆全體大會各地代表輪流發言,輪到香港教育局的孫公。
侃侃而談,到了中段,他說: 「……現在我局碰到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入讀中一的學生數目在未來六年持續大幅下跌。沒有人會願意見到辦學團體需要停辦學校、教師失去工作、家長忙於為子女轉往他校繼續學業。但學校面對相當數目的收生不足而面臨停辦,是一項客觀事實……」
愉快的難題
坐在他身邊的某中美洲國家教育部長興奮地插話: 「Hey,guy! 你碰到的是個『愉快的難題』(happy problem) 啊! 你有經費,有教師,學生卻在減少!我們剛好相反──要經費沒經費,要教師沒教師,孩子卻愈生愈多!對應了貴國的那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唉!你們卻是『米多得滯,唔知點洗』,上天賜給你們這個改進教育質素的難得的機會,真是羨煞旁人啊!」
美國聯邦教育部長說: 「老弟,你們發展中國家就是這樣,孩子越生越多,最難搞!我們過去不也一樣?五十年代有一對哈里遜夫婦,名氣很大,因為他們一口氣生了十三個,清一色都是男孩!那時的數學科考試非常『通識』,問我們連生十三個男孩的機率有多大。唉!人口不斷增加,國家再富有也只能勉強應付。後來發明了避孕藥,人人都渴望小家庭,人口一下子減少了,師生比例就立刻改善了。香港的局長先生,恭喜您,這是個黃金機會,看您的智慧了!」
中國代表也趁熱鬧分享一點經驗: 「一國兩制,特區的事情我不能多講,說說咱們內地的情況吧。國家經濟改善了,我們也感到大班級制阻礙了教育發展。2010 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有這麼兩句話: 『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學。』當然,各地發展不均衡,這『小班』也不能和先進國家比,但肯定是個大趨勢。經濟發達地區比中央更早開動,像上海十幾年前人口一直往下跌,便借勢推動小班,保存了學校和老師,現在人口回升了,就不用趕忙重新蓋新校舍,培訓新老師了。現在人口壓力比較小的沿海城巿,像南京、大連的中學,都積極地把班級人數降到三十或以下,要盡快與國際接軌,勢頭極佳。」
此小班不同彼小班
孫公沒空理會他們,繼續低頭讀講稿:
「有意見認為應把握這個契機,推行小班教學……研究結果均顯示,小班教學的成效在小學階段早期較為重要,但效用會漸次減退。」
法國人很疑惑: 「是這樣嗎?聽說你們現在每班三四十人,所謂『小班』是指二十多人,才相當於我們的正常班大小。我們對現在的班級人數很滿意,從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研究。」
德國人也回應法國部長: 「部長女士,你有所不知,那是美國人做的研究,對象是十幾個人的『超小班』, 那是個不同的概念。」
「您的意思是:此『小班』不同彼『小班』,香港的局長先生偷換了概念?」一個小國的部長提了個太直接的問題。
「也許……可能吧……Well,我想強調,我是同意法國的部長女士的觀點:對於目前二十多人的班級,我們歐洲社會是相當滿意的。滿意就沒有問題,沒問題就不會產生研究。因此對於香港的局長先生所引述的研究,我倒是很願意多了解一點。」
哪種輔導不針對?
孫公沒回答。主席等了五秒,便督促他快講下去。
「事實上,正如其他教育先進地區一樣,香港着重『全校參與』和『針對性輔導』來支援中學生, 特別是那些成績稍遜的學生。」
芬蘭的部長有點尷尬地提問:「請問局長,『針對性輔導』是個專門術語嗎?說起來實在不好意思,這幾年我國教育受到國際間的吹捧,老遠的國家都派人來考察,我們都飄飄然,覺得自己屬於香港局長口裡的『教育先進地區』。可是我並不認識一種專門的『針對性輔導』──我大膽說,哪有一種輔導方法不是『針對性』的呢?」
鄰國瑞典也搭訕說: 「坦白說,歐陸國家不像英語國家那麼喜歡討論什麼大班小班問題,我們只想老老實實地做好教育工作。談到輔導方法,管你全校還是個別,針對還是不針對,都要花時間精神了解和溝通,那當然是小班勝於大班。也許我們北歐人比較笨,在三四十人的大班級裡做輔導工作,我們自問做不來。」
英國的部長勸他們少安毋躁: 「別那麼大白人主義吧!他們也許自有道理。」
全人發展石破天驚
孫公依舊神閒氣定,非常有自信地讀下去: 「對於一般中學生來說,班上人數太少,亦會減少他們的群體互動,影響他們的全人發展。」
全場一下子默然無聲,想不到二十多人一班是人數太少,且對學生的全人發展有害。瑞士的部長連忙把最近的統計數字從文件堆裡翻出來,只見各國初中的平均班級人數是:
瑞士 19.0人
冰島 19.9人
芬蘭 20.0人
丹麥 20.2人
愛爾蘭 20.3人
意大利 20.8人
澳洲 23.1人
英國 23.7人
法國 24.1人
德國 24.6人
美國 24.9人
…
香港 35.8人瑞士赫然位居榜首。他臉色一沉: 「香港的局長先生一言,簡直石破天驚!你真有憑證嗎?恐怕我們這些自負的白人國家都要好好檢討一下,是否好心做了壞事,把我們的中學生的全人發展給搞壞了……」
各人都有點驚惶失措,你一言,我一語。一個亞洲小國代表不禁嚷了出來: 「這是胡說八道!」
英國的部長清一清喉嚨,站起來說: 「各位少安毋躁!少安毋躁!堂堂香港局長先生,怎會信口雌黃?諒也不會在這巴黎的議事大堂隨便亂說。這事關係重大,說不定會影響我們今後改弦易轍,改小班為大班,請香港把你們的研究拿出來讓我們好好參考……只是,局長先生,我還是有點不明白,我知道你們香港的高級公務員都喜歡把子女送到英國來入讀最昂貴的私立學校,它們都是小班教學的,您們不怕群體互動減少,影響他們的全人發展嗎?」
全場等待著孫公的回覆。五秒的沉默顯得特別漫長。大會主席不耐煩了: 「雖然涉及隱私,但事關重大,局長必須回答!」隨手提起驚堂木往案上猛擊了一下,孫公與全場代表都呆住了,噢!這是青天包大人的開封府,還是香港的立法會呢?……
巴黎.夢巴黎
……是夢吧?對面大廈的霓虹光管照射著Henrietta 剛睜開的瞳孔,有點疑幻疑真。同事們都走清了,偌大的教育局總部只餘下她一人。她知道,教科文組織的第36 屆全體大會明年才召開,況且香港不是教科文組織成員,孫公根本不會參加那個大會。可是夢裡又怎麼如此真實呢?那致詞不就是孫公9 月5 日發表的著名的《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嗎》且一字不差嗎!為了準備在明天的論壇上面對公眾的質詢,她老早把老闆這篇文章背得滾瓜爛熟;而各國的教育資料也翻看了一整天,狼藉地堆滿一桌一地。
再想一想,巴黎有什麼地方不好去?卻連加班的夢裡也要悶在巴黎聽老闆致詞,真要命!她伸一伸懶腰,快回家再做一次到巴黎的夢吧,她渴望看到梵高的畫、黃昏裡的塞納河。
文∕葉建源曾任香港教育學院講師、中學校長,現為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研部主任
葉建源另外還有篇唯獨香港本地的的中學配不起小班教學﹖
Comments (2)
香港先生唔夠pop.. 紐西蘭小學教師公會最近舉行特別會議
政府官員(類同香港的教育統籌局)在台上發言講人工同教育政策時
** 完場時全體老師不說話,不鼓掌以表不滿 **
好POST要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