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1, 2010

  • 史兄再獻新猷﹕999誰是兇手﹖ (分析鏹水彈事件,粗口慎入)

    重案組咁得閒拉陳巧文,不如派多幾個人去捉鏹水狂徒啦。

    ----------------

    方曰@面書一﹕

    如果高鐵筆錢可以起到六座杜拜塔的話,我肯定佢地都會起六座——排成一個鍊成陣來把整個香港煉成賢者之石。

    (化學話五座都得,冇所謂啦。重點是把國家當鍊成陣的大陰謀。)

    方曰@面書二﹕

    高鐵計算機﹕「高鐵造價六百六十九億,如果把這筆錢用來買蕉,可以用來買五百十四億六千一百五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一隻!

    (咁我都要反對呀﹗反高鐵,買香蕉﹗)

    方曰@面書三﹕

     Johnny Cheung﹕請廣傳:大角咀大同新邨大成樓及大成商場地底30-40米及50至100米地質十分脆弱,只是Decomposed Granite,而高鐵會於100米下穿過?!!!!

    某些人﹕唔好當Civil Engineers 係傻瓜 (x 3)

    方曰﹕以前地鐵都試過搞到地層下陷,唐樓變危樓了。唔記得就去睇《由1967開始》啦﹗
    我都唔認為Civil Engineers 係傻瓜,咁就唔該全盤講清楚佢會點樣避免出事,而唔係淨係叫人信佢,都唔好當市民係傻瓜先得架

    都是那些日子﹕「理性討論」高鐵撥款﹕支持高鐵者敢投資高鐵嗎﹖

    「不如叫支持高鐵工程的議員、政黨、商界人士,拿錢出來投資這項工程!若他們是這樣看好高鐵,他日有錢賺,他們作為股東,自必可以分享收益,可是工程超資、虧蝕,他們有份支持工程,理應負責『埋單』,不應叫納稅人『找數』!他們,敢拿自己的錢,投資高鐵項目嗎?

    (方曰﹕重看史兄的經濟分析吧﹗)

    死火﹕高鐵總站必須建在現有城市中心﹖

    「在發展難度方面,我從來不擔心。當高鐵站落實建在新界後,還用擔心地產商不競投那些地嗎?還用擔心九巴城巴小巴不爭取開設路線?在商戶方面,現在九龍灣交通其實不算很方便,但都已經商廈林立、大大小小的公司進駐,我看不到一個有高鐵站作招徠的地方會吸引不到商戶進駐的道理。」

    euyak﹕重點係西九方案、謝冠東﹕反駁11/1明報對錦上路方案的指控 (面書)

    此外,唔單只係政府透明度唔夠高,而係政府有意造成既定事實,然後就有人出嚟小罵大幫忙,畀意見政府改善;又會有人出嚟話都使咗好多錢啦,唔通唔做咩。如果錦上路方案可行又真係用少三百億的話,之前研究用廿億都無所謂啦,而且,啲錢唔係我哋浪費,而係政府嘥咗先。

    『我們認為政府應該亡羊補牢,把握時機,趁本周五立法會再開會討論高鐵撥款事宜之前,立即做兩件事』,大佬,建制派連開個獨立小組研究都唔畀,佢哋畀開嘅話咪唔使煩囉。況且呢五日時間大家根本就消化唔切(政府自已又扣起好多資料,例如交通影響評估報告)。

    總之,即使假設政府方案好到無得頂,只要處事、程序上出問題,就應該叫停。可能你會覺得『補鑊咪得囉』,政府就係想你咁。今次博到大霧,下一次又會係咁,唔可以畀政府胡作非為。」

    (方曰﹕)
    如同euyak的說法,「重點是在於西九方案的問題」,錦
    上路方案只不過是一個「建議」而已,切勿被人轉移視線。

    真實筆記(張翠容)﹕阿凡達

    「就社會的發展,如果記者懶惰訪問一下權威人士交差了事;高官迷信所謂專業意見和數字草率作决定,這不僅大眾被誤導了,一個社會一直所賴以為繫的文化機能也給破壞了,其嚴重性往往是我們始料不及。而香港新育運動受到催生是有其背景的。

    因此,請到現場去,瞪大你的眼睛、張開你的耳朶、打開你的心房。……

    看完『阿凡達』,腦海裡浮現兩個字:『共業』。當我們無知、沈默,又或借無奈而置身事外,甚至以為只是執行上頭的命令,與自己無關,但原來我們都在不自覺間促進或鞏固了現存不合理的政策和扭曲的制度,到最後我們可能要共同承擔後果,因果循環,這是『共業』。」

    甄拔濤@獨媒﹕政府愈似納粹,人民愈要清醒

    政府強迫社會停止思考及理性討論,會滋生罪惡,這是集中營悲劇給我們的教訓。現在的特區政府,正踏上同一條舊路。這是最教人心寒的地方,而人民堅持抗爭,才是唯一出路。」

    小小大力﹕高鐵嘉年華

    「大家去立法會是想阻止撥款,最後是阻延了撥款,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到留到下次再戰,這就先輸一仗。還是你想無限期拖延下去﹖這根本不可能,第一,再這樣拖兩三次,劉慧卿也幫不了忙,更重要的問題是,這種聲勢,可以有幾多次﹖這一次,傳媒已經將問題煽得都差不多了,除非政府再有任何愚蠢行為刺激大眾,否則,下次動員肯定不及這次。這叫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化學﹕支持高鐵「愚不可及」

    「故此八十後或者第四代這種標籤並不好用,因為用神不在年紀,而是香港人對理想社會的信仰,時窮節乃現。雖然政府態度真的值得一點彈性都沒有,但背後一定有一套信仰,也只有信仰才可以完全令雙方無法取得共識,非此則彼,互相敵對

    話分兩頭,為什麼兩方陣營都覺得自己被逼到牆角?明明政府擁有鐵票,哀兵應該屬於後三者的,但第二類人卻一點都不顯得鬆容,急如熱窩上的螞蟻?」

    Tommyjonk﹕年青人,憤怒吧﹗

    「當年的我們,不像你們的勇敢,因為我們擔心危險/不危險的行動都會帶來後果。
    因為我們都親眼的在電視上看到反抗者的下場。
    但可惜的是,我們的沉默,換來的只有更多的不公義
    地產商巧取豪奪,退休官暗渡陳倉,樓價和樓層愈來愈高,但跟我們的距離愈來愈遠。」

    高登﹕全部80後年青人也是無恥政權的犧牲品

    「十年前,(我們)追求民主,反對專制,然後把暴動份子送上頒獎台,送上局長位置的,是你們,今天我們手無寸鐵,衝撞鐵欄,說我們不和平不理性不愛國什麼中央震驚云云的,也是你們。 」

    安裕@明報﹕今天誰也不怕誰

    「如果像香港一些對八十後的論述那樣,說是因為上一代戀棧而擋覑八十後的出路,致使他們找不了工作而心生怨氣,美國六十年代的學運經驗搧了這些人一記清脆的耳光——不是大學畢業生沒有工作吃不了飯走上街頭。這些是刻意抹煞社會運動背後的憤懣和憤怒的手段,替眛於潮流的政府官員開脫,把求變求公義的社運矮化成為職場失意者的發泄。」

    Johncoal﹕忘記「八十後」

    議題不是『八十後』反對高鐵,而是高鐵建造的過程 是不公義的。
    議題不是『八十後』不滿功能組別,而這份不公義是由功能組別的特權和不透明所造成的。
    議題不是『八十後』誓保菜園村,而是這份不公義是可以從這個地方的消失見得到。
    所以,忘記『八十後』,別再和誰討論『八十後』,It is the Society that should be defended.

    死火手記﹕「八十後」只是一個垃圾標籤

    「因為近來傳媒對這個標籤近乎濫用,不論在任何場合都用這標籤來形容年輕人,反而令人有錯覺以為所有事情都要同樣的一少撮人主導。這樣,反而與現在年輕人鬆散、各有各關注不同議題的特性相違背,如果這種錯覺在社會大眾中蔓延,讓上一代以為是一小撮人在搞亂,則可能會加深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代溝與不理解。」

    拜物小姐戀物誌﹕談八十後

    「以前追求屋仔、車仔、老婆仔、細路仔的想法已經變成了難以實現的東西,八十後不再受這四物牽制而變得穩定,反而因為「一無所有」而令他去『爆』的機會成本近乎零。」

    劉正﹕執雞一談八十後與世代論(序):談「八十後」有意義嗎?

    「大家不應拘泥於『誰是/誰不是八十後』、『八十後的人都是XXX/YYY』,而是從宏觀去看整個社會是否存在一些現象存在導致一些人對社會或整個制度失去信心,假若存在的話再去找尋一個突破困局的方法,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討論。」

    小瓶子﹕80後青年您在想什麼﹖

    方曰﹕
    呂某這人,理他是多餘的。
    他根本不是蠢,而是故意不斷冷靜地說些「蠢話」你們被他激怒,他就大條道理說你們「不理性」了。如果只不過是蠢,六四那次說錯話後,早就該學聰明了。

    Chris﹕阿Sir

    落後的社會,警察愈是橫行無忌;愈文明的社會,警權愈受到制約。先進的自由國家,警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工作不容易做,很值得讚許,但市民毋須尊稱為 "Sir"。」

    林忌﹕香港警察變袁木鐵證

    「好啦,警員拉左人,等車等去到差館途中,陳巧文既唔係咩作奸犯科,亦唔係疑似做咩有同謀的罪案,只係在示威的衝突混亂引來『襲警』嫌疑,作為一個有高知名度的人物,點解警方要阻止傳媒聯絡佢?點解相反係『做錯事』,當時仍未知道是否有自己上載相片嫌疑的陳冠希,卻得到成百個警員為佢開路?」

    ------------

    陳之華﹕教育貴在「養趣」

    令人心痛的是,我們的孩子在青澀年少時分,就被操練出了一身好「功利」,不是慎思明辨學問的功力,而是在課業中去區分輕重與高低的「功力」

    新牢騷集﹕中學危機

    香港的大學中學化(例如某校打算大學生須補補中史),中學卻大學化(中四選科文理商大雜會,不設主修,居然可以有百多種配搭任選),結果是中學最多人選的選修科是Business, Accounting & Financial Studies (BFAs),而培養人格及國民身份的中史科選修人數比舊制急跌一萬(牢騷案:當中更有相當是被逼選的),香港的『吸血鬼』大概可以超英趕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