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5, 2007

  • 未講書前,先講雜誌﹕
    本期《明報月刊》,除了農民工問題之外,另一篇「新奇」的文章就是介紹饒宗頤老先生的「漢字樹」理論,指出各國文字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指方式,不是指地方)。如果可以讀到更多的資料就好了。

    又,除了鄭立大大的三個甘道夫,原來另一位大大的膠花大戰也很不錯。
    題材是反共的,當然我看得很過癮,但可能引起愛國人士不安 。只要撇除了這些用語問題,其實故事本身也不錯。典型機械人冒險故事的格局,開始時甚至跟虎豹龍有點相似。不過隨著故事進展,別有風味。尤其當讀者都羨慕大為,以為快要發展成「後宮式」故事的時候……其實是甚麼都沒發生的。
    (尤其當你正在做功課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平時沒興趣的東西都特別有趣——平時我很怕這種「長篇」故事。)
    不過因為有些部分略帶不文(其實我不覺得這是問題),所以就不在這裡連結了。

    --------------

    [中醫的科學﹖]

    《中醫的科學原理》陳華編著,商務(香港),1998-8(1)(書影﹕商務)
    (另見 [書海潛遇(6)] 介紹,零五年八月二十日日記)

    說過了,很難讀。最難讀的部分,是前幾章。
    前幾章提綱挈領,先解釋陰陽和五行。把各臟腑、生物分子和系統判別屬陰、屬陽、是金、木、水、火、土。
    不過這幾章,素來鮮有劃書的我就劃滿了問號。因為這幾章純粹指明「哪些屬陽」、「哪些屬陰」,並沒有解釋。為何那幾種正離子屬陰、負離子屬陽﹖為何血液酸鹼度下降是陽、上升是陰﹖……為何 XX 是陽、YY 是陰﹖……(此處 X 和 Y 只是代號,不是指性染色體)

    當然,不能說完全沒有解釋。書中提及部分關於激素和體溫節律的實驗結果,用以說明「判陰陽」的根據。不過,大部分的都沒有解釋。
    作者所作的「參考書目」,可能就是他的根據。不過對於一般不會讀原始文獻的讀者,還是有必要仔細說明這些判別「陰陽五行」的實驗詳情。
    對於一個中醫藥學生而言,他的學業需要把中醫和現代科學接軌,本書應該合用。不過如果你心存懷疑(如在下),就不可能滿足於這本書的述說。

    不過,如果你暫時不作質疑,繼續讀下去,則後面的篇章會與前面的「設定」相扣。前面的設定就是理解後面各臟腑關係、疾病成因和演變的關鍵。所以,後面不難讀,而且言之此理(亦可給分 )。

    特意抄下一段,這是陽虛的一種﹕
    「當呼氣中樞興奮性過高時,副交感神經興奮性也增高,因而,支氧管收縮導致哮喘,大腸蠕動過快導致腹瀉。」(p.76)

    更為有趣的部分,是作者對於「經絡」實質的討論。
    多年前曾見報章聲稱,有研究發現經絡實質的「線」,我不大相信。我覺得穴身上的神經反射區,所謂經絡只不過是功能相近的穴串連一起的假想線而已。
    作者提出的想法,認為穴是神經的感應點,但經絡不是直接劃在皮上,而是經絡上不同神經體與脊髓聯繫、反射所串連起來的「線」。這條線不是實體,但也不完全是假想的,因為神經傳導的路線有很多,有些是在皮下的。
    相信距離本書出版那麼多年,科學家應該有更新的研究。可惜我們見不到,似乎還未有足夠震撼的成果出現。

    可是,網上有些人舉這本書作例,說「中醫有科學基礎」,我又覺得不妥。
    因為,中醫學可以用科學比附說明,和中醫學本身是科學,是兩回事。
    (正如巫醫所用的藥,也可以科學方法研究,甚至證實效用,但那不代表巫醫是科學的吧﹖)

    尤其當中有關「運氣學說」(靠干支預測疾病情況)的段落。作者聲稱說運氣學說和「實際情形大致相符。這表明運氣學說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甚至說開封地區 1961-1970氣象研究表明運氣學說推算有80%的準確性。(那麼我們還要天文台來幹啥﹖)
    所謂的「科學根據」在哪裡呢﹖有一段這樣說的﹕

    「對古代極光和太陽黑子頻率的研究表明,太陽黑子活動存在107~137年的強活動週期和60~89年的弱週期。太陽黑子活動的短週期為7.3~6.1年,平均為11.12年。因此太陽黑子活動的長週期與中國傳統夏曆的60年一週期、120年二週期大致吻合。太陽黑子活動的短週期則與天干10年一週期大致吻合。」(p.125)

    天啊﹗這程度的「吻合」,隨時有幾年的誤差。如果靠運氣學說(=天干地支組合)來預測,這幾年誤差足以令原本的壞年變好年、好年變壞年了吧﹖
    天文台長少掛一個八號風球也被罵得狗血淋頭。如果靠這種方法預測氣候,不被人宰掉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