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2, 2006
-
[回首]
襯有點時間,先到科學館逛大導演的場,再看看博物館的展覽。
原本想邀人同往,不過想來也是費事。何況對博物館的新展覽,期望不大。大導演的展品,看倌可以自己去網頁看。
老實說,類似的技術外國早已有之,而且可以擺弄虛擬立體物件(在電視看到的)。不過相信大導演的作品比較廉價,應該足以用來當玩具。
(如果可以把圖板遊戲虛擬進行,那就不怕不夠時間玩了,隨時存取非常方便。)我也同意大導演的說法,中大推出的兩件展品頗令人失望。
一部虛擬遊戲機尚且可以用來玩,一部懂得認人臉跟著走的機械人有甚麼用﹖Face detection 不是新科技(相機也有了),如果要機械人跟人走(例如代替方某隨老媽購物),只要身上有一個小型無線電發射器就成了,用不著臉。
另一部是混合動力車,固然環保,不過看不出有何創新之處。展板的說明,跟書中讀到的沒有分別,看不到有甚麼新科技的開發和應用。更有甚者,是我問大導演﹕「有冇覺得我地生得太早﹖」
現在參展中小學使用的機械人配件,相比我們當年蓽路藍縷,實在是富貴級數。
(大導演指著某校使用的步進馬達 step motor,每一個都比我們當年的貴、體積重量都要小。大概比我們用在機械臂手腕上的還小。我們用在手臂關節還要比手腕的大四倍。)
當然更不要再講,我們當年搞機械人學校被視為敗家,現在搞機械人的有多風光(名列仙班的也有)了。當年搞機械人,電腦程式都由大導演領軍,不過他對電子方面,不大了了。
電子方面由電子學會的小米奇領隊(很明顯我是被他扯進去的),但有很多問題,仍然靠出身電機工程、教物理的羅老師解決。
除了幹粗活,還要找人來當展覽時的解說員(demonstrator)。理論上除了顧問老師,隊裡有兩位策劃人(即小米奇和大導演),其餘都只叫解說員。可是搞電子和機械粗活沒多少人有興趣,展覽只靠幾個人當然不夠,所以也招攬了其他同學當解說員,包括圖書館的幾位師妹。展覽時我們這些有份幹粗活的「資深隊員」輪流領班,帶領其他解說員當值。如果有他們不懂答的問題,就由我們負責。(又,那時已經要用兩文三語,間中有幾個遊客跑進來的)還記得,到了第三次(我第二次參加,中間那次考會考,只幫手想計劃名稱—我一向是隊裡的「文膽」),因為「鑽主席」無端被小米奇和大導演推進聯校學會成為會長(有沒有想起陳馮富珍
),所以敝校得到另一個「非參賽攤位」—就展覽以往兩屆得獎的作品。
懶比賽怕麻煩的我於是「認領」這攤位,和師妹兩人「看檔」去,閒來無事在談天說地,非常高興。(人家在那邊一大堆人,我們在這邊孤男寡女,現在看來簡直是「陰謀」)
連累羅老師連續失去三個暑假,都要陪我們在金工房落手落腳工作。直到校方不再支持這活動,他終於可以重新放暑假了。
---
歷史博物館的「漢字密碼」展覽不錯,但如果你不追求「看實物」的話,我認為看維基百科會更詳細。
維基百科與是次展覽的相關條目﹕
漢字、形意、意詣和拼音文字、六書、書法
漢字字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文房四寶、造紙術、印刷
漢字文化圈、日文漢字、韓文漢字、越文漢字(常常都希望有一本《維尼百科》,Winnipedia﹗
口號﹕「維尼百科,甜蜜的百科全書」
)
(按﹕原來真的有,不過當然離完整還差很遠。Winnipedia 也是有的,不過不是這回事)
(又﹕迪士尼的小熊維尼網頁、Pooh the Bear、Poohfriends、Pooh Corner、英文維基)又遇上可惡的導賞團,讓我要繞道而行。
不過非常驚訝,由導賞員到遊客,竟然沒有人能正確背出《千字文》的第二句……
(又﹕展覽的一頁千字文文本與敝網頁引述的不同,是「周發殷湯」而非「周發商湯」)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