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3, 2006
-
[中環邏輯﹕天下本無事]
如果不是今天收到 SPACE 的信,我會以為他們倒閉了。
---
如果不是香港政府通知,我也不知道自己那些招聘考試成績原來還未到期的。
(不過,難道我要去香港電台應徵「助理參考資料室主任」嗎﹖除了這個之外我看不出其他跟圖書館有何關係。)不過很搞笑,根據政府的最新消息﹕
英文運用及中文運用試卷的「二級」及「一級」成績和能力傾向測試的及格成績將永久有效。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英語運用科「C」級或以上和「D」級成績(或同等成績)分別會獲進行招聘的職系/部門接納為等同綜合招聘考試英文運用試卷的「二級」和「一級」成績。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國語言文學或中國語文科「C」級或以上和「D」級成績則分別會獲接納為等同綜合招聘考試中文運用試卷的「二級」和「一級」成績。持有上述成績的申請人應據此決定是否需要報考英文運用及/或中文運用試卷。
咪話俾我睇死,應該係因為公務員考試組俾「考生太多」玩死。
之前的招聘考試,在不信任考試局的背景下推出。聲稱所有需學位資格的職系,應徵者都要考這個試?而不理這人已經被香港考試局考過很多次。
又,參考了外國「終身考試」(如惡名昭彰的英評試)的潮流,聲稱能力隨年月改變,所以要「年年考、月月考、日日考」,所有考試成績有效期限三年為止。過期請再考過。「能力隨年月改變」的假設,理論上是對的。
語文能力,的確會改變。就如方媽媽,英文比方某更好,當年就連用法文、德文、海南話?等「say hello」也可以。當然,現在不可能再「操多國會話」了。
但很明顯,對於一個青年人,就算不在學校,只要在社會工作,就需要應用語文。語言能力大概只會緩慢增長、而不會下跌?更不會在三年間大幅下跌。
所以我不認為這假設在實際上有重要意義,除非把考試間距拉長到見到能力明顯轉變。
十年﹖但打工仔工作十年後,都變成中年人了,還要再考一次英評試嗎﹖英評試要「重考」,勉強還行得通,但政府招聘考試注定行不通。因為性質不同。
某人考試及格,不等於他能及時找到合適工作(尤其那幾年政府正在緊縮人手,根本不請人),於是這考試成績只能用來「旁身」,等待適合的崗位出現。但限期一過,又要重考。於是一大堆不一定「需要一份政府工」,但希望「保留應徵資格」的人(如方某),就唯有不停重考。(又,香港其實沒有甚麼人能夠「需要政府工」。因為按照政府和公營機構的招聘程序,等到他們找你的時候,你如果不是已經被其他機構聘請了,就是一早活活餓死了。)
前幾年政府不請人,間接不鼓勵(discourage)人家去考招聘試(考招聘試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徵)。就像長期失業會令勞動人口降低(大家不再找工作),失業率「假下跌」一樣。
當經濟回復升軌,政府重新聘請公務員,自然就會吸引很多人來考試?包括之前考過但成績到期的人。這樣公務員考試組就會應接不暇。一個依靠公共財政(而不是考生付費)的機構,根本不可能虛擲資源搞太多無謂的考試。
(而作為一個招請公務員的考試,就正如古人「考科舉」,根本不應該要考生付費)
於是,唯有回復舊事,承認考試局的考試成績,並承認成績永久有效。但天下本無事,早知如此,當初何必庸人自擾之﹖
(老實說,如果政府要求三十五歲以上的應徵者,不能靠高考成績,要考一次招聘試,還算合理。畢竟他們已經考完高考十幾年了,沒有人能斷言他們的能力有何改變。
我不是主張「一試定終身」者,問題是政府有沒有必要「搵自己黎搞」。)--------------
跟巴拿巴那種無賴吵完,想不到又在吳博士那邊跟衛道者扯起來﹕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525「非黑即白」是很簡單的,如果我們無法令下一代領會到「生態」觀點的重要,社會和公共政策就不會有進步。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