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6, 2006

  • [門]

    在足印見到有人找「吳主光」找上這裡。
    (當然,看過那篇文的人就知道,討論這人的不是我。)

    但有趣的是,從有關的 google 搜尋裡見到另一篇公教教研中心的文章
    (公教即天主教,他們自稱是「大公」的教會)
    這是一篇天主教神父回應某些基督徒攻擊的文章,當然包括那位吳某。

    我既然放棄基督教,對天主教也不見得認同(反正我不認同人格神就是了),不過從這篇文章你可以見到吳某的謬論可以離譜到哪個地步。

    佛教對善信有「正信」和「迷信」的區分(燒香拜佛其實也是迷信,佛祖既沒自稱為神,更沒有叫人拜他),其實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也應該重視這種區分。「信上帝」不等於正信,正信和迷信的分別,與其說信仰內容,倒不如說在於信仰的方式。如果信得那麼悖理、荒謬,而自以為得救,就是迷信,恰好就是被李天命批評的一類。

    在這篇文章裡,可以看到天主教在宗教寬容上的努力——至少這位神父引述佛教徒的故事時,沒有直斥其非,只當「攝石人」聲稱那是天主的救恩。
    希望他們的教宗記得這一點努力,不要再亂說話了。

    事實上,不單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就連東正教徒和回教徒,都是在拜同一個上帝。教派不同只是對同一上帝的不同理解。(例如是否相信耶穌有神性,就是基督宗教和回教的一大分別﹔是否承認教宗的首領地位,又令天主教和東正教、新教分裂。各大教當中對聖經解釋略有不同,又分裂成不同教派,更不絕書。)
    偏偏卻是這一批人最喜歡互相批評打殺,真是怪事。

    「天父」、「天父」,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再提醒,信仰需要不斷反省和批判,免得落入李天命批評的這種狀況﹕
    「我們在天上的父」原來是「你們在心底的魔」。

    這警告,絕不限於基督宗教,更不限於宗教。

    (後按﹕其實,如果看倌讀過生態學的話,就會明白「拜同一上帝卻自相殘殺」才是最正常不過。因為他們佔據同一生境—難聽點說是客源相同—所以會陷入惡性競爭。生態學謂之「Competitive Exclusion」。
    這樣說有點悲哀—或者侮辱—但其實人的行為,跟禽獸真的沒有太大分別,教徒也只是跟一般人一樣。孟子所謂「人禽之辨幾稀」,是真理。)

    ---

    今天在地鐵第一次見識到某位阿伯「一夫當關」以手腳制止車門關上的英姿。(當然不是未見過衝門,是未親眼見過有人明明衝不到也要硬塞手腳,好迫使車門打開)

    「嗶」聲、罰錢,對這種化外之民,都是白花力氣。
    我有一個方法,包保有效,不過亦擔保犯法。
    為怕夾傷乘客,車門有膠邊。把膠邊換成鋒利鍘刀,只要有一個人試過失去手腳,就不會再有人衝門的了。

    當然,法律是不容許這樣做的,這是我們的文明和仁慈。

    ---

    人類有文明,但野蠻人與文明同在,直到永遠。啊﹗門。

Comments (1)

  • 《新答客問》十多年前是本小冊子,恐怕現在都電子化了。

    至於車門鍘,我年多前已想到,斜刀型、鋸齒型也行,也可以推廣至升降機。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