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7, 2006

  • 《警訊》出現印尼話和泰語呼籲,相信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如果被打的不是議員,我很懷疑會不會有這種「服務」。

    老媽每次見到何俊仁,總是驚嘆他「好得快」,迅速消腫。
    不過隨即老媽就會提起我的鼻子。
    因為我的鼻骨也曾經被打破過,就像何議員一樣。

    小時候在基督教服務處的幼兒園,天台有操場。
    已經記不得是哪個小孩,拿起跳繩用的繩,竟然當鏈球般玩。(只是在轉,倒沒有拋出去)
    現在的繩頭(手握部分)用塑膠製,但以前的繩頭是一塊木,所以在半空環飛,很有力勁。
    不知方某是一貫懵懂,還是因為繩頭木太小、顏色也不鮮艷,在半空飛起看不清楚。沒察覺就走過去,於是迎面一擊,血流滿面。
    自此鼻頭的軟骨破裂,有一小段隆起了。

    之後很多年,鼻腔的微血管還很脆弱,動輒就流鼻血,天氣乾燥或個人燥熱時特別多流。
    在新加坡的時候(需知當地四季如夏,自然燥熱),試過沒有勞動,只是坐著看報,突然見報紙有一點紅,還沒發覺。見紅點越來越多,向鼻頭一抹,才知道無端流出鼻血來。
    (幸好人越大,血管似乎有改善,很少流鼻血。否則見到心上人,竟然像日本動漫人物般狂噴鼻血,情何以堪﹖)

    方某的鼻敏感,大概就在傷後開始。所以方媽媽老是把鼻敏感,歸咎於被過鼻傷的緣故。
    雖然從醫學角度來說,很難解釋鼻傷怎麼可以導致敏感……

    -------------

    聽到廣告裡「珊珊」說現在連嬰孩也有專屬的「DHA靈芝胞子油」,不禁茫然。

    以前聲稱魚肝油對小朋友有幫助,所以方某小時吃了不少。很多年後,才知道原來連北極熊,也驗出有 DDT
    相信方某死後,如果拿去化驗,應該會發現有很多重金屬或多氯聯苯之類的東西。
    現在竟然還有靈芝胞子油……

    外婆死後,據老媽回報,骨灰燒成有金屬光澤。有人說因為她是「藥罐子」的緣故。(她、老媽和我,都是一向多病)

    幫銀行拍廣告,我沒有意見,畢竟運動員也要賺錢養家的。
    (養個仔要成四百萬喎……)
    不過幫靈芝胞子、能量水之類的「健康商品」打廣告,我總覺得不妥。
    (尤其現在靈芝胞子已經被「不負責商人」吹噓成萬能補藥……)

    在下再重覆強調﹕任何藥吃多了也有問題,而任何所謂「健康食品」,長期或大量食用,其實跟藥物一樣危險。

    「健康食品」和藥物,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只不過是當年美國成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時候,商家透過游說議員,留下一個規避管制的漏洞而已。
    因為藥物需要嚴格證明藥效和副作用,而所謂的「健康食品」,根本不需要療效證明,所用的劑量亦不保證有療效,更不保證沒有副作用。

    (為何說本質上沒分別﹖
    「健康食品」的特點,就是把一些平常可以安全食用的東西,大量服食或把成分高度濃縮,而聲稱有療效。因為成分來自日常食物,商家往往給消費者錯覺,以為服食「健康食品」和日常食用一樣沒問題。
    實質上,「健康食品」的製作形式,已經令相關成分攝入劑量遠遠超過日常食用的所能達致的水平。
    「量變引致質變」,其實不是很難明的道理吧﹖)

    怎麼可以隨便給小朋友吃藥﹖﹗

    為免嚇人,可以補充﹕
    一般而言,「健康食品」的劑量,其實不足以達致甚麼療效。這就是為何有很多人光顧了也不滿意的道理。
    (如果劑量高到有藥效,就很恐怖,因為沒研究過,副作用無法預料。)
    廣告找人出來當「見證」,只是觀眾產生「信者得救」的心態,那就夠了。

    (題外話﹕也不能說完全沒效,而是很多所謂「療效」根本不需要靠這些所謂「健康食品」。
    例如要治療便秘的「療效」,倒不如多喝水、多吃蔬果,尤其西莓、香蕉之類。根本沒必要花錢光顧那些「纖維素」、「骨膠原」的東東。
    而且任何一個醫生都可以保證,直接吃蔬果,比起吃任何牌子的維他命丸都更有益。)

    -------------

    抗議偷拍雜誌的示威繼續舉行。

    抗議—就算只是為了表態—我沒意見。
    但我很好奇,如果每個團體示威時都要出示一本「雜誌」,究竟他們要買/翻印多少本﹖

    希望雜誌加印不是怕示威團體來不及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