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3, 2006
-
[今期注意] (2006/07)
《明報月刊》七月號
雖然陳方安生的發言被認為非常重要,但我不認為有任何驚喜。
霍金熱潮我更沒興趣,反正明報月刊寫宇宙論不會比《科學人》或《牛頓》好,甚至不會勝過《國家地理》……倒是訪問霍金女兒的特輯,比較有價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楊寶忠往事(章詒和)
〈在紅色恐怖中,林彪崛起〉(李輝)
要寫這些文革往事,真的可以寫到死也寫不完……〈真相終見天日〉(胡化)
唐山大地震的新史料,直指唐山地震曾被準確預測,令人吃驚。
(前陣子天文台的地震及海嘯基礎課程(講義第27-28頁)仍指1975年的海城地震是第一場成功預報的地震,而76年的唐山地震卻沒有先兆。)
其實,問題並不是在於唐山地震有沒有被預測到。因為地震預測到現在都未見得準確和廣被接受。所以當年地震局不接納有關預報,也很正常。
問題是,中國人習慣了「家醜不出外揚」。為免政府被質疑,所以連「有人預測過」的事實都不承認、被壓下來。回想中大經常都出現類似的情況,一個團體裡的問題,如果有人抖出來,就會被視為內奸。(例子﹕遠者有歷史系會事件,近者有迎新營口號事件)
這樣的心態,等於阻止追究責任和反省缺失,絕對不利於進步。
我希望中文大學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大學,但並不是連民族劣根性也照單全收的大學。〈論意見調查之成效〉(陳南祿、周兆昌)
當教育界受「虛專管理主義」入侵日熾,早晚在趕民意調查之際,這篇文章不啻是當頭棒喝﹕整體性的意見調查通常都得不到甚麼有意義的結果。反正針對性強的調查,才有效果。〈報刊編輯誤改妙例〉(容若)
做編輯真的難,所以現在的報刊才不堪入目。《選擇》2006年7月號
今期有兩篇主要文章,一篇是討論減肥產品的。中醫抨擊市面減肥「健康食品」中使用中草藥的藥方混亂,藥效不一致,連中醫也看不出藥方主要巧效,值得女士們警惕。
其實不單是醫生和主流學者,就連區區方某也不斷警告(例子),不要以為不是藥就「沒有副作用」。那些所謂的「健康食品」,根本就是源自當年美國政府立法成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時候,透過議會遊說走空子。以「健康食品」為名,避過藥物註冊的嚴謹規則,卻又像藥品一樣聲稱可以改善某些身體狀況,簡直是老奸巨猾。
但凡聲稱可以改變身體狀況的東西,其實就等於藥。不要以為「不是藥」就怎樣吃都沒所謂。方某多次強調﹕「任何東西多吃了都是毒,包括水」。
(見一月八日日記﹔另見[書海潛遇(6)],去年八月二十日日記)第二篇是報紙大熱的「健康水機」聲稱。我同意胡兄的說法,這種報導沒甚麼特別,但對於傳媒而言,有人做一個詳細的「講解收集」已經很好。
(延伸閱讀﹕胡醫生的西九龍貧民區—能量水、是夜,心情憤怒、做賊的喊捉賊)不過,我不同意胡兄認為消委會應該做點實驗的要求,因為這種實驗根本不值得花錢去做(已知荒謬之事,沒有花錢再證明的理由)。如果要教育公眾,倒不如水務署和科學館合作,在科學館搞實驗,讓市民參與,更有效果。
至於能量水那篇廣告,除了虛張聲勢之外,有甚麼效果﹖如果有人要堅定支持能量水的話,只消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消委會說錯了,能量水有那麼多錢打廣告,為何不乾脆告消委會誹謗﹖」由法庭為能量水背書,豈不更有宣傳效果﹖﹗
他們不是沒有錢,而是根本不敢去告。作賊心虛嘛﹗所以只夠膽站在法律邊緣大叫大嚷,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正好跟網上小白,同一模子。《國家地理雜誌》7月號
幾篇文章都非常好。作為「寒背一族」,我當然會向你推薦「站起來的代價」。
創造論者老是說生命如何精確美妙,唯一能說明的只是﹕他們不懂生物學。
其實有關人類直立行走對人體架構產生甚麼影響,早已有很多討論。腦部增大導致的問題也許更嚴重﹕因為發育完全的頭部已經大於女性的產道,所以人類的嬰兒相比其他動物,都是早產兒(其他動物的幼兒一生下來就懂得走路了),這是無可奈何的演化適應。(另一方面,女性為了產子需要,盤骨比男性寬闊,導致女孩子步路「婀娜多姿」,但也增加了關節痛的機會。如果女士們還要穿高跟鞋,就更加嚴重了。)
在下於《人與大自然—演化和人的心理》裡亦介紹過,因為人類嬰兒過分早產,對於父母依賴比較重,父母關係對於人類嬰兒的成長,比其他動物來得重要。對穩定關係的需要,我認為是人類出現「愛情」的演化壓力之一。
可見「站起來」,絕非等閒。身在熊貓故鄉的中國人,又怎能不看「貓熊出租」﹖
熊貓簡直就像中國的象徵,身上好像畫了個太極。
不過養熊貓是很貴的玩意,恐怕海洋公園的熊貓館,同樣沒甚麼錢賺。對於考古有興趣的朋友,一定會對「羅馬的地下帝國」有興趣。
這就是中國與西方之別,因為中國採用木建築而西方用石建築,西方的古城底下,保留的文物多得多。(中國當然也有,但古城經常遷移,而且木建築容易燒毀或腐朽,保留下來的相對比較少。)
下水道的古陶罐旁邊,又有個可樂罐,真是生活化的形象。(另請特別留意藝術館正在舉辦的古羅馬展覽)
《科學人》7月號
也許出乎你意料,今期我最有興趣的不是本行的 DNA元件工程論,甚至不是討論新型止痛藥(雖然這篇也很有趣,但平時的我很少吃止痛藥,我是不贊成小痛吃藥的)和愛滋新藥……而是數獨。
我不是數獨迷,在陸運會見到有女同學對著免費報章的數獨專欄玩得眉飛色舞,我就不覺得堆砌數字有甚麼好玩(這是政府官員和民調專家每天都要做的事)。我還是覺得圖板遊戲比較有趣。
不過,對於數獨的歷史,和數獨如何產生和解答的理論,我倒是有興趣的。〈NASA預算大縮水〉的報導,令人持續質疑,一個早在幾十年前已經送人上月球的超級強國,為何要在本世紀再跟中國爭先把人送上月球,甚至為此排擠其他太空研究的預算。小布殊的反應,簡直好像小孩子一般。
〈沒有「禱告」這個處方〉,報導了歷來最大,針對遠距代禱的醫學研究。
其實就像針對「能量水」做研究一樣,不問而知,不會得出任何正面效果。不過在美國這個迷信基督教的國家(基督教不等於迷信,但可以「被迷信」),可能真的需要做這種實驗來堵塞那些「祈禱治療家」的尊口。
有趣的是,相比於不知情的病人,知道有人代禱的病人,反而比較容易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研究人員相信是病人知道有人代禱,對病情更感焦慮所致。
遠距祈禱無效,反映出親友代禱的影響並非在於禱告本身,而是因為友情和親情對病人的作用。另一個專題,值得把《國家地理》和《科學人》合併來看,因為它們同時針對一個問題﹕美國的海岸污染。
《國家地理》﹕美國海岸生死戀
《科學人》﹕糞便細菌入侵海灘、美國濕地末日將近﹖因為人口聚集海岸的趨勢、開發規畫不當和濕地消失,導致美國海岸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當然,這對於香港而言,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美國的最新研究(科學人報導)顯示,與水質污染最有關係的,是地區的不透水地面(如水泥地)覆蓋率。原因是泥土有過濾污物的作用,但住宅開發製造大量不透水地面,這些地面平時聚集污物,遇上大水就把污物大量倒進附近河道。又因為濕地減少,無法阻隔污物,於是沿海的海灘和養殖場遂受到病源污染,無法使用。
(另一研究結果是,把化糞池建在某些土地上,反而會造成污染,在這裡不詳細討論了。)反對中大盲目開發的師兄弟姐妹們,宜乎參考這幾篇文章的觀點。以為把所有斜坡都鋪上水泥就是安全,其實反而可能導致更多污染,直接影響吐露港的水質。中大在吐露港旁的水上活動和海洋研究工作亦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應該要求校方在開發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透水地面(有些停車場可以使用透水地面,不用把所有雨水流進下水道),和有足夠的濕地減低污染。(把養德池填成石屎面的洩洪道,就不是一個好例子)《Newton科學世界》七月號
本期主題是誰都懂得量子論,一貫牛頓的「低難度 + 大量圖畫」,滿足我遠遠不夠,但一般學生應該覺得有趣。(香港都係賣十幾蚊本,想睇就去買啦﹗
)
大陸版的前言就是「讓上帝擲骰子吧」,我自然又想起胡兄批評影音使團「騎劫科學 騎劫霍金」。其實他們根本沒能力騎劫霍金(製造假象的能力倒很強),拿霍金那句「maybe」當話題,對於有識(物理知識)者而言,他們簡直是倒基督教的米。
愛因斯坦之所以無法接受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就是因為他不接受不確定性是物理學的根本原則,不可能連上帝也不知道電子在哪裡。愛因斯坦賭氣說﹕「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豈料,日後物理實驗的發展,引證哥本哈根詮釋。霍金於是打趣說﹕「上帝不單止擲骰子,而且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相比愛因斯坦的說法,霍金口中的上帝怎麼看也不是《聖經》裡面描述的那位吧﹖
討論基督教的上帝,引用霍金的話,豈不可笑﹖﹗另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防不勝防弧線球〉(即香蕉球),也許足球迷有興趣,可以用來填塞「世界盃後空虛症」。香蕉球背後的原理,其實並不高深,但日本竟然也有教授研究香蕉球怎樣踢(看來很 kuso 的科學,有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潛質
),而且踢起來難度很高。(球員把球踢起飛越人牆,速度要快才可以令守門員接不來,所以角度偏差不可多於 2 度。否則不是越楣而過,就是被人牆擋下來。)
最後一篇〈燃料電池新突破〉,技術性比較重,但非常值得一讀。因為燃料電池的進一步發展,如果夠方便和廉宜的話,就可以成為乾淨方便的新類型能源。因為燃料電池可以使用碳氫化合物,而只會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現在他們研究的電池,小者可以供手提電腦用(7 小時),大者看來可以供應醫院、工廠和家居的後備電源。(大約一間房大小的電池組,就已經可以供應十幾個家庭的電力需要了)
只要把技術問題解決,汽車使用也應該沒有問題,那麼空氣污染便可望減低了。而且燃料電池不如引擎,不必要用化石燃料,可以用酒精、甚至氫燃料,可以來自生物能源(例如細菌把蔗渣發酵產生酒精、垃圾產生的沼氣之類)(待寫)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