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7, 2006
-
1. 我很累
,站了六堂,至少跟學生吵了四堂。
如果唔係有一班比較靜,我連校友會的議程也趕不及寫。
(恰巧這個星期的課又給數學科做測驗。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很享受,其實我寧願教書,如果冇野教既唔該俾我返圖書館做野。)
2. 好憎有人當我係水魚。
既然是雙魚座,間中做戇人,其實我不介意。(做人難得糊塗
)
學生有時要借我尋開心,我也沒所謂。
不過我很介意有人擺明車馬搵我笨、當我死既,不論你是朋友還是學生。
我俾足面你,而你唔俾面我,我都唔需要俾面你。
如果人類要證明自己跟驢子一樣的話,那麼我會拿起胡蘿蔔和大棒子。
3. 香港人的一大缺點,是怕悶。
(對,這不是單單責備學生的,因為很多代的香港人都有這問題)
其實望到課室裡的學生,跟課室外的大人沒兩樣,完全捱不得悶。
只是課室裡,學生有紀律要守﹔大人在外頭,「為兩餐乜都肯濟呀前世」。
大人為錢,自以為有自由﹔小朋友不知自己為甚麼,覺得像坐牢。
大人說小朋友在課室裡亂來﹔其實,大人放工之後,也是一樣亂來。
向學生介紹書刊,總脫不了一些「乜週刊」式的主題。(當然,我選的書都是圖書館買的書,內容肯定不超底線。
)
這當然是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不過盲點就是(相信學生也心知肚明),不可能整本書都是那麼刺激,這些都是我找出來的精選部分啦。
學生都是懶人,就像香港的電視/電影觀眾,只想得到廿四小時不停的刺激(所以王晶和周星馳的無厘頭笑劇曾經大行其道)。老師竟然在晨讀課替他們找來娛樂,不知多好﹖(你以為我不知道嗎﹖
)
不過,任何一本好書、任何一場好戲、任何一段有意義的生命,都必然有「悶」的存在。你要待過了沉思的章節、平淡的劇情、納悶的時間(在生命中有時還會很長),這些「悶」給予你大量反思的時間。有了這些思想準備的底蘊,你才會真正享受後來的高潮。
不停的笑笑笑,似乎很快樂。
但就像我上次介紹《國家地理雜誌》的「愛情」篇,大腦對持續刺激其實是會習慣化的。不停刺激其實就像毒品,會令神經變得鈍化。(打機也是一樣)
我不是要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學生/香港人「劣質化」,而是這樣永遠也享受不到那種從心底深處隱隱滲透的快樂。(死囉,日本人﹗)
其實就像吃西瓜。
西瓜加糖,有甚麼意思呢﹖西瓜加鹽,才「釣」出味道。
(這是我今天介紹的《中國人 日本人 韓國人》裡也有的例子。)
(家政科老師有冇教,煮紅豆沙都要落鹽呢……﹖)
鹹,卻是最平凡的味道。
煮甚麼都下半斤砂糖,不是辦法嘛……
如果沒有綠葉,整個背景都是大紅,牡丹又何來紅艷﹖
學生問﹕你成日睇書,唔悶架咩﹖
(你打波又唔嫌悶﹖我睇成班人追住個波,都唔知為乜……)
其實,當你將自己既心神浸入本書既脈絡之中,就自然唔會覺得悶。
(不過當然也不會「秒秒鐘歡聚歡笑」,有很多時間都在沉思,間中才有一兩段令人莞爾。)
事實上,我買的書,自己都揀過。揀完覺悶既,好少好少。(間中有一兩本,咪「哽」左佢囉,反正既然揀得呢本書,即係我想知裡面既野。)
-------------
話說星期四是教師發展日。大家變成散兵遊勇,各自去會展參加教協的會議。
(完事順道去剪髮,準備拜山。
回來被學生問及,乾脆答曰﹕「昨天是教師"髮剪"日嘛」)
反正要選一場主題講座,您會聽程介明講教育還是余若薇講小班﹖我揀程介明。
(唔敢睇小余大狀。不過,天呀﹗作為議員、又冇教過書,佢識得幾多呀﹖教協搵人講小班,聽佢同張文光有乜分別呀﹖)
程介明講的,不錯。不過我讀教育時不是已經讀過這些東東了嗎﹖
(也許對於早年入行的教師比較有價值吧﹖)
他一邊指出傳統教育制度的金字塔選取模式,我一邊想起政府正在搞的資歷架構,然後又諗起呢篇﹕
hystericireul—做叉燒飯要識微積分、應徵
(懶得問轉載,乾脆落連結)
主持人話程介明係教育政策推動者,即係……
啞口無言。
-------------
遲來的時事
1. 九鐵﹕兩個只能活一個。
我從不同情田北辰(此人太串),不過黎某敗走,我並不意外。
因為政府不可能被九鐵管理層「騎劫」,根本不會讓他們得逞。
只要您當自己是特首,您也會這樣決定。
2. 藥物測試﹕非常罕見。
藥物有不為人知的副作用,很常見。
不過吃了立即出事的,極之少見。
因為藥物未給人吃之前,早就做了很多動物測試(今期《科學人》剛剛有篇文章叫「動物實驗的新替代方案」),至少「食佢地唔死」才會給人吃。有些長期副作用,動物實驗一時無法揭露(而且人體長遠反應也很不同),所以通常都要廣泛使用才會發現問題。
現在還沒有定論,不過我相信,藥物污染的機會很大。
否則很難解釋為何會有如此厲害的急性副作用,而先前所測試階段均未被發現。
(對於急性反應,哺乳動物的反應和人類應該不會差很遠才是,因為基本生化反應是相同的。當然,如果說人體對該藥物有特殊的未知反應 / 代謝途徑,就另作別論了。)
3. 槍擊案﹕非常難明。
如果說那枝槍是梁成恩的,那麼一個休班警員為何會管有那枝槍呢﹖
當我以為「警殺警」會由重案組調查時,電視說查案的是 O 記。再想想梁成恩的槍,就更撲朔迷離了。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