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5, 2014

  • 參觀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圖書館

    這星期六參觀的是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圖書館。

    門口有一條很寬的通道直通裡面,這是另有原因的,後面再說。
    DSC00550a

    用A4紙打印的「老師好書推介」似乎未能吸引注意,可能還是很難兼顧環保,像這樣印一條橫額才夠搶眼﹖
    DSC00551a(當然在敝校這樣做的另一問題是究竟可以掛在哪裡……)

    如果有地方,我也想在入口搞一個這樣的主題展架﹕
    DSC00554a

    借還書櫃檯也相當有氣派﹕
    DSC00560a

    從裡面望就是這樣,再裡面是老師辦公室。
    DSC00581a

    學校很有心,校長助理留下陪同圖書館主任,而且圖書館學會的主席和一位中一新組員也回來協助招呼來賓。

    主席大人跟我們討論了不少日常工作的事,這裡就是向敝會副會長介紹多媒體架﹕
    DSC00561a(門後就是辦公室)

    出得場的學生,很想要吧﹖
    老實說,聽見他們的組長可以自行分配工作,對新組員作面試和評核,我是很羨慕的。在這位盡責的主席身上也好像看到當年自己在八三的樣子(因為她做的事其實我們當年都在做,反而現在沒有做了),感覺很欷歔。
    (謎之聲﹕喂﹗你不要把自己的宅男怪叔叔形象套在小妹妹身上﹗好核突﹗)

    那些報了名卻不當值的人,其實是很令人煩厭的。除了因為少了人手,為了避免老是做一個崗位而生厭,崗位都是逐次輪調的,不當值的人卻令「預先編排崗位」變成毫無意義。
    所以在下正好也在構思,來年是否要為報名的人設一個小筆試。主要並非旨在考驗他們的知識,而在於篩走那些只想要借書福利而懶到連答題都懶的人。寧願要少一點人,也好過名單上有一堆不出現的人。

    從櫃檯前的中庭望入去就是這樣,書桌上都有印出的名言標語橫額﹕
    DSC00564a
    盡頭那道門是女廁(男廁在右邊的櫃後),感覺有點像中央圖書館吧﹖
    正常來說一間學校圖書館裡是不會有廁所的(而且廁所如果漏水也有點險),其實是因為圖書館擴建時除了課室,還佔用了走廊的緣故。所以原本在走廊盡頭的男女廁就變成在館內了。

    圖書館主任要求校方把整層三樓(由於他們地下叫一樓,所以這裡對大部分標準校舍來說其實只是二樓)都留作中一課室,以便鼓勵他們來看書。

    主任賴老師介紹多媒體資源的儲存。為安全計,多媒體架放的是吉盒,影碟則放在櫃檯內的收集簿中,借出時才抽出放進盒中外借。(簿中亦有影印的碟面,以便歸還時對照樣子不會放錯)
    DSC00587a
    (這跟上一間學校不同,他們直接把盒連碟放在外頭)

    分級的閱讀分享活動,由中一的設計封面、中二的人物介紹、到中三的草擬常識問題,層層推進。但這種活動實在需要校方高層全力配合,才能推動全校進行。
    DSC00589a

    主席說不喜歡做閱讀報告,在下倒可以當著老師面前安慰一下她,因為其實在下當年也是一樣。當大導演同學已經完成了教協普及閱讀計劃的紫章,讀書絕不會比他少的方某也沒完成。原因只是在下連口頭報告也覺得懶,更不要說書面報告,「我有得閒不如讀/上多兩本書啦﹗」(主席認真地點頭,「係囉係囉﹗」)(一笑﹗)
    在下也是到讀預科時才開始有興趣寫讀後感,後來再寫一大堆書介更是後話了。我的想法是,不單止要讀得多,而且還要學得夠多,才可能開始有點比較像樣的「感想」。亦只有心中收藏的「東西」夠多,多到足以互相連結起來(而不只是一大堆零散的知識或句子),才會有那麼多意見,多到想寫出來。

    (情況就像不是每個人都會寫食評一樣。你每天吃三餐吃了多少年﹖還吃得不夠多嗎﹖但你一是廣泛吃遍不同地方的不同菜色、一是對某些菜色深入鑽研,才會有一些值得寫的「感想」。要不然就像方某般,吃了某些東西再問我如何,「得啦」、「咪咁囉」……這樣根本就連自己都沒甚麼好寫,更不要說寫出來後是否「見得人」了吧﹖)

    老師需兼教通識科,同時也在通識獨立專題探究裡教授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DSC00610a
    理論上來年專題探究簡化,工作應該也會輕省一點。不過在下多次私人討論時都提及過,要求中學生由頭到尾完成一個研究,其實對一般程度的學生是要求太高。
    事實上我們在AL時代一樣有校本評核,但沒有要求我們「由頭到尾」去完成研究。就像化學科的校本評核,只會把化學科的技術要求拆成很多個單元,學生每次完成一個實驗,以實驗報告證明自己學會這種技術而已。
    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完全可以改成這種模式,把研究需要的技術拆成單元(例如文獻回顧、抽樣及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之類),要求學生每次只完成一個任務作報告,而不需要「由頭到尾」完成整份研究那麼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