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4, 2010

  • 昨晚的事暫時沒時間寫,只當文抄公﹕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練乙錚)

    筆者上周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泛民主派成功分成兩翼,靈活性大增,三黨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拉開,合理化了,能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政策和策略,供應「政治市場」上泛民一端的民眾內部政治需求,故此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但這個看法只在最基本的層次正確,在策略性的、具體運作的層次,卻大有問題。別的不說,從前泛民群眾投票要配票,效果不好,何秀蘭一度「出馬」失利,便是例證,皆因各民主黨派提供的「政治產品」太雷同,派內各黨、各參政者之間的異化不夠故也;換句話說,當時的民主派太團結。

    和和氣氣地團結,給泛民群眾的感覺良好,但實效一直不彰;去團結而趨異化,反可逆境求勝。從五區公投到最近的政改一役上看,此結論更為清楚。民主派分成兩翼之後,港人意識裏很快普遍確立了一重要論述,那就是「當權派不讓步,香港社會無可避免激進化」;這個論述已經、並會在今後產生強大作用。

    民主黨向中間移動

    然而,要確立這個論述,單是社民連激進化,還不夠說服力;到後來,連一個根植中上階層的公民黨也激進化了,社會大眾才看清政治形勢,統治階級才感到事態嚴重,知所應變。民主黨方面,也正正因為公社兩黨激進化,它才可向中間挪移而不再擔心在「友好競爭」之中失去部分群眾;它一旦向中間移動,便取得與中央談判的回旋空間,逼得當權派讓步。

    民主派演化出兩翼,主要是通過五區公投完成的,社民連功不可沒,其他兩黨亦各自作出恰到好處的的反應;期間,雙方齟齬不絕,當會令泛民群眾擔心甚或失望、反感,但筆者認為,客觀而言,那不過是「產品異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能避免,因為群眾不一定能接受理性異化而須動之以情,故民主派之間的罵戰縱使難聽,也並非絕對壞事。上述異化過程不靠共識,卻天衣無縫,因為有「政治上的無形之手」在運作。

    政治競爭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結果是否一定最好?就實現香港真正民主雙普選而言,以當權派接受「區議會改良方案」為標誌的六二三階段性結局,長遠是有利還是有害?這是關鍵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當權派一方有兩股勢力,一是是北京的政治力量,一是本地資產階級,兩者大處不盡相同卻有互相利用的餘地,其他當權派陣營中人,都依附在這兩股勢力底下,有些是一身事二主,包括特區政府一些高官及部分傳統左派在內。

    筆者分析過,當權派之中,最堅決反對政改即最反動的力量,不是北京而是本地資產階級,其基本立場之一便是凍結現有功能組別,不僅反對民主黨方案,連特區政府提出的區議會小圈子互選方案也絕不支持,因為對他們而言,今後最理想的結局便是政改永遠原地踏步;至於西環,觀乎其近月的行為及言論,概未與中央保持一致、「轉軚」最慢最不情願,則其為本地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所收買,十居其九。「區議會改良方案」獲中央接受,輸家便是本地資產階級及中聯辦。衝垮此路障之一角,是民主黨近月努力成果之一。

    其次,由於中央已決定直接干預本地政改,泛民今後直接與之博弈,不能不注意中央處理香港政治事務手法的一貫特點:關鍵事上,言而寡信。八十年代以來,中央對港人作的重要諾言,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七年起可以雙普選等等,一一落空,而挖空心思、扭盡六壬炮製出的新概念如政改五步曲(比原來多了兩步)、功能組別不一定違反普選原則等等,卻層出不窮。

    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政治信用比起特區政府的更不如。因此,泛民今後作政改要求,要以「現貨交易」為主要原則;其他一切多年之後才兌現的東西,不太值得爭取,因為如果有「需要」,中央大不了不要面,來一個人大決議,承諾便化為烏有。

    此次民主黨提出方案之後,在談判過程中不斷有所退讓,但退讓的東西說到底,現在都不足惜,因為都是要求中央給出的種種兌現期七年以上的「期貨」,如終極方案、路線圖、普選定義等;爭取而沒退讓的,卻是眼下這屆「立會新增區議會議席由三百多萬市民投票產生」這件「現貨」,可謂得宜

    與寡信者談判,一鳥在手,勝過十鳥於林。當然,便是這件「現貨」,中央要反悔還是可以,只不過言猶在耳,巧立名目不容易、政治代價比較大而已;最好的保證,還得靠全體泛民從不同方面不懈施壓,務求令中央貨真價實。

    民主運動形勢大好

    「區議會改良方案」當然只是通往真正雙普選的細小而不完全保證有所得的一步,其負面已由激進派深入分析,不必在此多說,但筆者認為,爭取成功了,重要概念意義還有兩點,俱不在於其本身:

    其一,是讓「民主派為反對而反對」之說不攻自破。先是五區公投打出新局面,顯露了民情,特首面對此形勢,不得不與激進派人物認真對話,中央則更因此知道有必要審時度世,開展了與民主派溫和翼的談判

    如果泛民領袖都是脫離群眾、為反對而反對之輩,則最高權力認真與之溝通,毫無必要,何苦來哉?故政府近日的行為已反證,這些久被當權派誣衊的反對派,其實是一直以來真正最為民主建港而反對政治特權的社會精英,是光榮的反對派;當權派再要口不擇言,只能是自打嘴巴。

    其二,是向泛民群眾闡明「泛民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大道理。此次民主黨及其盟友有所建樹,必須認識到,是客觀上有公社兩黨和社會上大批激進派作強大後盾方能達致的;若港人只有柔軟一面,共產黨會聽你的?

    再打個比喻說,短跑好手預賽跑出了名次,應部分歸功那個只提供反作用力的起步器;況且,以後再要入圍進半準決賽、準決賽乃至決賽,還得靠那放地下沒跟着你跑的東西。故激進派這陣子便是批得猛、罵得兇,溫和派裏裏外外也別反應過度,反而是要對當權派惡意抽水保持警惕,及時作適度反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這句詩後面的典故,溫和派抽象繼承還用得着。

    自五區公投至六二三,政治板塊挪移,民主運動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今後還得靠各方出牌理性、精準,才可繼續有所斬獲。因為對手是強大、聰明、綿密的,而且資源豐富。

    (對練生這篇文,在下倒有一點不大同意,就是說民主黨向中間移動拉寬了泛民空間這一點。因為一個政黨的立場除了取決於領導層之外,選民也有不少影響。假設民主黨真的可以擴展中間選民票源,沒因為泛民選民流失而傾頹,那麼它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會是中間選民。這批人未必對爭取民主有很大興趣,那麼民主黨自然亦不需要堅持爭取普選。簡單點說,是偏向中間會令民主黨變得面目模糊,左右不是人。現在民主黨之所以顯得「核突」和進退失據正出於此。
    至於「產品異化」當中的陣痛,這點不難明白,但我無法像練生那麼樂觀。我不擔心政黨,因為政治沒永遠的敵人,只要利之所在,今天罵得不可開交的政客明天就可能攬頭攬頸。但基層支持者經過這次挑起了憤怒仇恨,裂痕可能無法彌補。而且有一批最激進的泛民人士,其實社民連也控制不了,這股力量甚至可能影響到政黨間未來倡導的合作。)

    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青年學者寫在6.23 政改表決日 (節錄)

    根據目前建議,我們認為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既沒有充分證據如政府所言必會達致全面普選,也沒有充分證據如部分反對人士所言必會「遺禍子孫」。改良方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方案之所以能被予以不同演繹,正正因為仍有很多塑造的空間。我們認為方案最終能否成為達至普選的中途站,關鍵依然在於社會的後續發展,各界不應以目前的方案,作輕率的長遠預測。

    雖然改良方案確實有不少未能令人滿意之處,例如改良區議會方案的細節(如提名權等)未有足夠的解釋和保證;但是,在香港與北京的互動處於不對等基礎,要得出結果亦殊不容易。在這前提下,我們仍肯定現有的改良政放方案有一定正面作用。由於我們相信透過社會的良性互動、公民社會的有效監督可以釋放方案的正面潛能,故此我們認為在政府以附件備忘錄的方式,詳細列明方案改良部分的具體選舉方法,以示誠意,並且讓社會有更充分的時間全面討論的前提下,我們相信通過方案的意義,比否決更為積極。

    然而,我們認為無論方案通過與否,都遠不及以下的情況令人憂慮﹕回顧過去數個月來的歷程,我們擔心原來已不甚健康的政治爭議,會被三個陣營進一步引向撕裂。首先,執政者沒有擔當「全民政府」的角色,反而在推銷政改方案時,偶爾帶有挑釁成分,並不符合政府應有的穩重。再者,普選聯與中央代表談判政改出路時,其方案之醞釀過程,並不符合公眾對民主參與之期許,致令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對方案失去信任。第三,社會上的民粹聲音愈來愈嚴重,出現了一些以人身攻擊和無限上綱,取代陳述論點的情況,成了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而且這些情況似有蔓延的趨勢。基於上述三者的互動,改良方案才引發了由意識形態主導,但欠缺充分理據陳述的兩極解讀。

    為真普選立根基 為下一代香港留出路 ——切勿倉卒通過政改「區議會方案」 (節錄)

    民主黨及普選聯倉卒提出,只要中央及特區政府接納其新增區議會功能組別以民選形式選出,就會同意通過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殊不知如此一來,竟連帶確認2012年特區政府可以採用比2005年建議的2007年方案更不民主、更小圈子的選舉方式選出特首。如此倉卒的綑綁式取態,顯示民主黨及普選聯的最新立場顯然未經深思熟慮。

    民主黨及普選聯的「區議會方案」來得太急太突然,兼且仍有太多關乎普選原則的細節問題如提名機制尚未解決。缺乏與市民充分深入討論的前期準備工夫,在最後關頭草率提交予中央考慮而獲得正面回應後就急忙推銷予黨員、泛民仝寅及市民大眾,卻可以完全忽略其引發的種種問題,這實在不是正確的做法。

    想得多記得少﹕誰是香港市民

    晚上看新聞,立法會門前的集會現場,背後掛了幅大橫額-「623全民包圍立法會」。

    有人確會很憤怒;可是,你不要以為「全民」都跟你一樣憤怒。我沒有到立法會,所以你說的全民不包括我

    想起廿一年前某個夜晚,拉朋友的衫尾到旺角教協,旁聽一個會議。那時還是叫「全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成員其實鬆鬆散散,那晚各成員組織負責人就一起討論「全支聯」的發展方向。談的內容幾乎全都不記得了,只記得何俊仁走出來,向大家解釋「全支聯」準備向政府註冊為非牟利組織,然而不知按照什麼規則,一個組織不可用「全港市民xxxx」作為名稱,哪可有組織真的包括全港市民?聽了他說明,大家都笑了出來。後來,「全支聯」改了名作「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那天晚上見到的臉孔,不少在往後的日子已遠離「支聯會」,愈和中共靠近了。起初我感到很奇怪,也難以相信,今天的我那麼快便打倒昨天的我?時間愈久,這情況愈不稀奇。然而,在廿一年前的晚上有點靦腆,說話不及其他許多日後消失了的人聲大的何俊仁,今天仍站在「支聯會」的前頭,路遙知馬力嘛。說他出賣港人(如何出賣?),出賣民主(誰是民主?),與魔鬼交易(換來什麼?),都不過是用比喻語言當作事實,如果認識何俊仁的過去工作,又怎可以像對付敵人般對待他呢?

    民主派,這是個親者痛,仇者快的時刻,予欲無言...

    (罵建制派玩文字障罵得多了,我們呢﹖)

Comments (24)

  • 假設練生個算盤打得響,其實白鴿向中間行應該至少順利過民協。

    民協當年「又傾又砌」係死在根基太弱,得兩三丁友,地區勢力只限於深水埗同少少屯門、九龍城,入到臨立會根本就變咗花瓶,想響民主同民生之間搭橋互謀進取,人哋連面都費事畀佢。

    相反呢次白鴿推方案過關,民建聯落後形勢,似係阿爺入面部分勢力過佢哋一戙,原因不明;白鴿呢次拋個身出嚟合作,同我呢類激進鬼已經反咗檯,但牌面上都重有相對完整同規模嘅地區實力,食咗貓 (係唔係死貓,唔知)之餘可能都會有啲補償。咁睇成立嘅話就有個可能:胡溫或唔知邊系,有咁上下牙力,又覺得民建聯、新愛國同西環玩得太多官商勾結,背棄基層利益個底太花,所以同白鴿建立有限度嘅合作關係,適當時候做防火門。睇返葉劉有咁大彈性,可以響舊樓重建議題度同政府打對台,或者他日響部分事項,阿爺同某啲非友好勢力會有合作餘地都唔定。

    當然,咁都諗得出,我都覺自己好鬼 idealistic;但議案唔過都過咗,妥協已成事實,唯有向好方面諗,睇下有咩地方有嘢執,起碼都開心啲。

  • 補充:如果他日阿爺同白鴿黨重有合作機會,白鴿未嘗無可能利用影響民生嘅重要政策反將民建聯。民建聯嘅權金關係,去到某種環境係死穴;如果有阿爺死撐,都重可以當無事,但如果幾時阿爺想市恩賣好營造下河蟹氣氛嘅話,官商勾結會畀人捉出嚟「打老虎」。去到呢種環境,民建聯 or 啲新愛國會畀人間中捉嚟開刀都唔奇。

    到時,白鴿可以久唔久出嚟扮下一士諤諤,有時又合作下,三不五時又為基層立些少功,模式上做到多多少少似吳康民呢類,咁就自然有生存空間。當然,阿爺有無咁好相與畀佢哋咁玩就係另一回事。

  • http://ngszehin.net/research/5013/

    『睇落,下面練先生說的話也不無道理。

    如果不談論政治宗旨,只看定位策略:在政治光譜上,從前民主黨是唯一獨大的反對黨。現在有了社民連和公民黨在其左,民主黨已失去了「反對領導者」的旗幟,只好向中間找立足地,為我們當中那較「理性務實」的一群香港人發聲。原本這個理性的角色是由專教人努力搵錢的自由黨所扮演。現在自由黨已沒落(無能力民選,但傳統功能組別又被廢武功,又沒有地區勢力去搶那五席區議立法員……),民主黨便可乘勢坐正中間位置大收溫和中間路線港人的心。

    大家調了位置,發不同的聲,其實本也不是一件壞事。更多樣化的政治聲音的出現,代表這社會的政治意識更趨成熟,政治光譜更豐富。更多不盡相同的黨派,所發的聲音有更多細緻的差異,可以代表更多不同社會的意見,因此也讓大眾更易找到貼切自己的代表。宏觀來看,這是一個社會政治環境健康發展應有的進程。

    可是,成熟是成熟了,但我卻不同意練先生所說這是「民主運動形勢大好」的兆頭。皆因我剛才所說的,是「只看定位策略,不談論政治宗旨」。如要談宗旨,就算我們相信民主黨不是投共而只是靠中站,但也難保他們再會以推動「民主運動」為己任。一個中間派的定位甚至就是要沒有甚麼宗旨才能生存!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前沒有了宗旨的話,結果民主運動成敗與否,其實只是政治人物用來換取生存空間的籌碼。政治意識是成熟了,策略也愈來愈老練,但制度未及配合,而制度的發展卻又被各政治人物所操控!結果會變成怎樣,就真的要看港人的福氣了!』

  • @Perennial_Loser - 今次民主黨擺明就係豪賭(自從o係公投輸左道德高地之後就係咁),如果阿爺想玩死佢係易如反掌。不過我諗阿爺反正都唔信得晒建制派(否則為何不給他們當特首﹖只有德成局長﹖),專登搵民主黨做 「忠誠的反對黨」黎 balance 其實都好正路。

    支聯會叫下「平反六四」、「廢除一黨專政」果類其實阿爺冇乜所謂,因為反正當年人唔係佢殺,而且明知你得把口講講。最緊要係保持中央的影響力。

  • @ngszehin - 同意。就算何俊仁等人有心搞普選,變成中間派之後的政治形勢都未必容許佢做。

  • 將練乙錚與沈旭輝兩文一比,練乙錚一文就比下去。

    練乙錚的戰術若要成功,每一次都要靠白臉派妥協一些原則,快刀砍亂麻地去換取「現貨」,但這樣做嚴重傷害白臉派的政治信用,不要說不斷做,就算只做一次,都足以令其信用破產。立場不同,可以尊重。快刀砍亂麻妥協原則而強迫選民硬食(十四日政改諮詢都只能說是極短,但是講權謀就四天都等不及了),就一次都不能被尊重。這樣白臉派與黑臉派就不可能合作。

    沈旭輝之作雖然是明報式各打五十大拍(當然不是,末段比重實有側重,重責恨心而不重責恨源之疑),但不竟有用心於了解社會矛盾而教人避之,總有一點價值。練乙錚一文分折精妙,但太過醉心權謀,忘記各黨背後都有互動的支持者,可以讀但不可輕信。

  • 點都好,近日某些言論實在幾得人驚,而家惟有期望社會唔好惡化到親朋好友食飯講政治變成反檯,搞到政府未出水炮,泛民支持者的朋友圈先家破人亡先

    自從冇朋友做論開始之後,我好擔心泛民支持者會一時意氣,連普通一個朋友都話要絕交

    睇到報紙頭條寫住"泛民支持者因政見不同斬死另一人"時已太遲

    至於權謀論本來不是問題,如果是獨裁社會,權術可100%運作,但有民選議會的社會,權術很難100%運作,所以民主國家對抗獨裁國家,是有其缺陷的

    即使民主支持者反對權謀這種東西,也應細心研究它,以收知己知彼的效果

    歷史亦話俾我地聽,可怕的事將可能發生

    正如越戰撕裂美國社會,導致反戰國會上台,再導致政治強人倒台+緩和政策破產+敵方勢力急劇膨脹

    政改有機會撕裂泛民社會,導致能促成今日協議的人均倒台+民主黨政策破產+建制派勢力急劇膨脹

    ------------------

    再提多一次:戰術勝利可以等於戰略失敗;戰術失敗也可能等於戰績勝利!各方陣營不得不察!

  • 我想六四的人數之多,相比公投投票率低,說明中間有一大班人求民主又唔想走偏激路線吧。入建制而能否保持清白,我們真的要拭目而待。

  • 醉心權謀絕對是問題。民主黨之所以信用一次過破產,並不是民主黨妥協(誰不曾妥協?),而是民主黨先妥協後補正,而不是先補正後妥協,造成今日公眾根本無法審視民主黨方案是否真的可能,被迫上船的局面。

    練乙錚的戰術若要成功,白臉派與北京談判,把握時間要出奇地準。可是,真正的民主程序根本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地上根本沒有如此神妙之事,主張民主正當性的政策,談判不能靠偷雞,之後事後強行補正(公投、重新授權、或最少兩周高調預告也好),原有選民必然有部分受到出賣(有人話“出賣”選民是誹謗,但這是事實)。

  • @麥當勞 - @chairrex - 問題始終係民主黨一開始就操作得太差,好核突,難以令人信任。

    至於妥協帶來的問題,其實外國民主國家經常都有妥協、違背承諮這類事(美國總統答應左選民要制裁中國,之後咪又同中共領導人握手言歡)。固然外國人一樣有不齒這類作為的,但大部分人知道同中國只係爭利益,所以較易接受妥協。把承諾當成最高目標,只爭取到部分也算了。

    但香港的民主運動向來相當「神化」,精神捧得很高,民主普選往往被視為爭「原則」多於爭「利益」,妥協的空間自然少到近乎不存在。
    看我們這些比較認同妥協者的文章就知道,我們傾向以選票和議席這類「利益」來了解。

    民主黨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妥協、甚至不是違背選舉承諾,而是民主黨從來都是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責別人,人家自然對你有高期望、沒法接受你去妥協。民主黨卻無法給市民事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反彈自然大。
    舉個例,民協都有份投贊成票,為何罵他們的人少﹖除了票少影響力低,還因為大家早就知道他們是會妥協的,不以為奇。

    @henrychiu01 - 黃世澤甚至猜他們將來可能入閣,不知能起多大作用,但在市民印象中肯定是晚節不保。

  • 他是個有錢仔,不缺錢,可以天天嬉皮笑臉,他要是欠債了,難保比陶傑更無恥。

  • 我指沈旭暉,就是個smart ass,完全沒有立場,並且懂得運用完全局外人的中立語調,令人摸不透他自己想法

  • @麥當勞 - 

    練乙錚先生在去年10/11月另有一篇文章論泛民的分裂,哪篇其實更能反映其考量是從各黨(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支持者的演變而推出此局。支持者之間的分裂,除了不利於簡單多票制下的選舉外,其實對於在比例代表制選舉的影響可能是好多於壞,透過政治光譜自行配票,而不是人工操作。

  • @hehafish - 那只是選舉時的情況,平常來說可能比較複雜...... 

  • @Frostig - 

    只能夠叫民主黨準備定多d錢整banner, 因為以後除左班土共支持者外, 仲有班泛民激進派會KO你d banner, 祝佢好運...hahahaaaaaa

  • 關於分組點票的問題... 其實可以參考下份研究...

    http://www.synergynet.org.hk/LegCo08-09/legco_report/054.html

  • @hehafish - 

    應該話土共破壞日後會入八十後嘅數

  • @smileooooooo - 不見得泛民激進派就不會破壞橫額,觀塘地鐵站口陳鑑林幅橫額就被貼紙貼滿口眼。雖然他們應該做得比建制阿伯少得多。

  • @fongun "民主黨從來都是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責別人,人家自然對你有高期望、沒法接受你去妥協"

    香港政黨發展有其侷限,其中以民主黨侷限最明顯。在技術上,香港沒有政黨法,政黨也無權執政,但這都不是核心問題,核心的是,民主黨(我指原來意義的民主黨,不是今日同名的民主黨)無道德高地就會消失,以民主不可退讓原則是民主黨的唯一權力來源,這等於民建聯的唯一權力來源是他們是共產黨在議會的直接代表。事實上,民主黨在民生議題的議政水平,平均上低於民建聯。

    民主黨唔想做 Defender of Faith,當然得,但唔該佢地(連同華叔)唔好再操控支聯會。民主黨當然可以入維園,當然可以去七一陪人民行,但是,根本民建聯都可以入維園,可以去七一陪人民行。民主黨唔應該再享受 Defender of Faith 的道德特權。

  • @fongyun - 

    簡單講:下場 = 八「大」民主黨派...

  • @麥當勞 - 但點解我地搞到政治好似宗教咁呢﹖點解搞到唔企o係道德高地就唔得呢﹖

    經此一役,我不覺得民主黨再有甚麼「道德特權」可言了吧﹖這特權應該掌握在社民連和公民黨手上了。

    @Perennial_Loser - 放長雙眼睇囉

  • @fongyun 講「道德特權」,連社民連都好拉車邊(只有長毛一個叫做常委),公民黨就真係無,因為佢地只過是與一般市民一齊紀念六四。在紀念六四上,有容乃大,民建聯只是不是來騎劫,一樣可以來紀念六四。

    並不是我把政治搞到好似宗教咁,而是民主黨(特別是司徒華)向來都是,這才是他們給多選民的合理期望。如果不是這樣,司徒華對劉千石作以下的批評,豈不是發動了文革?為何劉千石要接受司徒華如此的屈辱,要做牛鬼蛇神?
    http://www.hkptu.org/szetowah/?p=2926

    民主黨核心成員與支持司徒華的中常委,好應該退出支聯會中常委。如果他們是以團體名義加入的,該團體應該退出支聯會中常委。他們留在支聯會中常委,又隨意放下頭上的光環,豈不是騎劫支聯會?天下間哪有如此美好的事,大小通殺,並享齊人之福?

  • @麥當勞 - 其他沒意見,但通過政改與否跟支聯會根本沒關係。

  • @fongyun - 

    其實唔係黑心咒佢哋-而係正如你所講,佢哋中間化之後好多嘢都唔做得,又或者好似我同某啲人咁估,變「忠誠反對派」。入咗呢兩種角色,難免係同八大民主黨派差唔多,無咩位畀佢哋發揮功用 (又或者,只可以響阿爺特許嘅個別事項發功)。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