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 2010
-
Media bias
你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本來應該去看醫生,但原來醫生放了假……
-------------------
松永和紀《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台北﹕商周,2009
(作者自己有網站和網誌,不過最後更新已是去年尾的事了)在家長日書展攤上見到的,決定買了放在圖書館。借回來詳細讀了,覺得果然沒買錯。
雖然學生未必識貨,不過其實這正是他們需要的,因為傳媒上流傳的不實資訊太多了,有了互聯網後只會更多。我們不單要有尋找資訊的能力,也要有評鑑資訊可信度的能力。這本書提及的題目還真不少,例如﹕
—白腰豆、納豆和寒天的減肥聲稱
—對農藥和食物添加劑的過度反應
—隨便吹噓某些食物成份有益健康,因而大量食用
—環境荷爾蒙的「低劑量效應」
—有機食品的天然毒素
—向壁虛構的飲食懷舊
—「負離子」和「水能理解人類語言」
—聲稱基因改造大豆食死老鼠
—生質燃料和反式脂肪背後的國家利益衝突
—學者、傳媒、政府、非政府組織的互動方式這些都是在日本大有影響的例子,香港潮流往往跟在日本後面,自然也不免受累。(這些反映傳媒和大眾對風險評估毫無概念的情況,在香港自然也一樣,電鋸兄也談過不少。傳媒胡說天天都有,他這樣寫下去遲早可以出書,如果不是寫棋藝專欄先出書的話。)
(類似的書其實還有不少,例如方某介紹過的費曼《這個不科學的年代﹗》、《巫毒科學—我們上了科學的當﹕由愚蠢邁向欺詐之路》、李逆熵《三分鐘科學》。
坊間經常吹噓的營養補充品,有甚麼聲稱是有科學支持的、吃多了有何問題,《維他命、礦物質、營養補充品》一書是很好的參考書。橫山泉等的《最新日常用藥寶典》亦對藥商推銷手法多有批判。
還有,內地的科學松鼠會也經常有關於食品安全的文章。)就像批評TVB節目一樣,很多時候大家會單方面指責傳媒不負責任,亂報誤導公眾,而傳媒又把責任推卸到訪問的「專家」身上。其實傳媒的天性是博取注意和收視,如果公眾有相當的評鑑力,拒絕劣質節目的話,傳媒自然就要提升質素。反之,如果公眾沒有品味,對劣質資訊甘之如飴的話,廉價大量製造劣質資訊的傳媒,自然會勝過願意認真製作的傳媒,變成以劣幣驅良幣的惡性循環。傳媒固然是應該有教育責任,但大眾構成的「環境」在「選擇」方面也很重要。
試想如果沒有一大票沒品味的觀眾,無線又怎會拍那麼多肥皂劇﹖拒絕劣質報導,還是要由自身做起。
---
做少許文抄,是我認為值得給大家看的大綱。
從「俄國女科學家聲稱基因改造大豆食死老鼠事件」歸納的騙術技巧大集合﹕
1. 曾任官方研究單位的「所長」
2. 羅列癌症、過敏等病名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點﹕癌症與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完全不同,若是有人將兩者相提並論,大家應該立刻提出質疑才是。」
3. 繁殖實驗的結果
「天生負責生兒育女的女性一定會擔心」
4. 創造反對派
(方按﹕逃避學刊論文審查機制而自稱被封殺壓害,是偽科學的共同特徵,創造論者就是這樣)
5. 宣稱「史上絕無僅有的實驗」
6. 徹底隱瞞對自己不利的資訊
「此民間團體向社會大眾宣傳連論文都未正式發表的實驗結果,卻隱瞞了曾經正式發表的研究,這擺明才是『造假』」
識破科學新聞的十大原則﹕
1. 堅持懷疑主義,多方蒐集資料,自行判斷真偽。
2. 剔除所有類似「吃OO就會……」的簡略報導。
3. 對「具有危險性」、「有效」之類極端的報導文字提高警覺。
4. 思考報導本身是否產生「既得利益者」。
5. 以冷靜的態度面對個人經驗談與情緒性訴求。
6. 留意公布訊息的「場合」。學術論文可信度永遠最高。
(方按﹕也要看是甚麼學刊,有些學刊登的文章不見得更可信。當然這對一般讀者要求太高,但較知名的學刊通常較可靠,例如《自然》、《科學》、《BMJ》、《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刺胳針》之類)
(補﹕當然也不是說知名學刊一定沒錯。聲稱疫苗導致自閉症的問題論文,就是在《刺胳針》刊登的。只是知名學刊的審查,通常會比較嚴謹。)
7. 留意報導中的「劑量」,亦即「單位」與「數字」。
8. 思考報導中是否可能因「條件」而異、因「人」而異的可能。
(方按﹕這在醫學/生物研究中幾乎都有)
9. 抱持與其他狀況比較的眼光。
10. 對所有新資訊抱以開放思考的態度。
---
後話﹕出版商舉出的推銷理由,我認為相當切合本書。
.國內讀者對健康及食品的愈來愈重視,但其訊息來源幾乎由媒體及廣告得知,本書可提供讀者對於半信半疑的媒體健康知識一個正確的判別方向。
.作者背景具說服力。
.內容解說詳盡,多舉實例,不至空泛。
.文字簡單易讀。少有艱深字眼或專有名詞。
.國內外參考文獻皆刊登在作者的網站上,可供查閱。所提結論具公信力。的而且確,作者把自己用過的參考文獻都列在網站裡,供讀者查證,可謂相當負責任的態度。
Comments (5)
i always check the back for the reference section first whenever i come across a "new age" book.
i am amazed how irrational even the very educated (read: high school teachers) castes are. (read: "microwaving your lunch causes cancer")
睇完方Sir 介紹 "騙術技巧大集合" 同埋 "識破科學新聞的十大原則", 起碼日常生活多o左分析能力. 愚人節都無咁易上當.
像我這等無知婦孺, 都不知被藥廠賺了多少!
縱然讀food science出身, 仍迷信suppliment為我帶來無法量度得到的益處!
因運動創傷導致關節勞損, 聽醫生話又打滑液針、食glucosamine。 皮膚唔好?! 食埋Amino collagen... 雖然明知效果成疑, 但自我安慰: 好過冇!
@cleoting - glucosamine也不是沒有根據,只是證據很弱。有些研究說有效,有些研究說沒效。
骨膠原就真係冇乜根據,不過我媽都食緊。
Nice recommendatio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