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1, 2008

  • horse and the Observatory

    知道她病了,希望她快點康復吧﹗

    --------------

    [馬與天文台]

    是呀,又是「馬」(反正大家都知道是甚麼一回事吧﹖),這次是歷史博物館。
    雖然主題單一(「馬」囉),但展品形式比較多,比藝術館的壁畫耐看。(而且藝術館那邊的「馬」展品比較近代,這邊比較古老一點——對,方某不懂藝術,只會看歷史。)

    沒有甚麼特別的意見,只是覺得從文物看到馬匹型態和騎馬方式的轉變,是很有趣的一回事。
    (先秦的蒙古馬和漢朝的汗血馬不同﹔漢朝之前無馬鐙、到東晉只供上馬用的單馬鐙、再到讓騎士坐穩的雙馬鐙。)

    咪話我偏心啦﹗附上馬馬最愛展品﹕
    (周朝玉馬—歷史博物館)

    馬馬﹕「都說我不喜歡被騎囉﹗」

    ---

    然後,才是我最有興趣又不收錢的﹕天文台風雨人間125年展覽
    (天文台)
    如果以整個天文台的歷史而言,這個展覽無疑是非常小型而簡略的(我絕對相信天文台的歷史和文物足以用上整個專題展覽廳)。只是展出的舊文物仍然值得氣象迷一看。

    展覽中有一幅1968年的天文台年曆(只有英文),月曆部分很小(小於四分一),上面一段天文台颱風訊號的介紹,其餘大半是一幅西太平洋預報分區圖。(相信是方便讀者理解天文台預報所指的位置,因為那年代衛星圖像和天氣圖都不大公開)

    圖中的分區相當廣泛,由北到南已經包括北海道到馬來西亞的沿海,但現在的天文台網頁提供的分區圖(中文 / 英文)並沒有那麼廣闊。在網上一時也找不到相關的地圖。

    由於我不好意思拍照,所以嘗試把那幅圖大致抄下來,再畫在其他地圖上﹕
    (注意﹕只是簡單記下的大概範圍,不代表官方規定。正式的預報分區是按經緯線劃定的。)
    marmet (底圖取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
    分區名稱由北至南、西至東排列﹕
    Sapporo (札幌), Hakodate (函館), Sendai (仙台), Nigato (抄錯,應該是 Niigata 新潟), Mazjra (Majora???), East sea (即日本海,此乃韓國之東海,非東中國海), Cheju (濟州), Yellow sea (黃海), Tokyo (東京), Nagoya (名古屋), Kobe (神戶), Kagoshima (鹿兒島), Nagasaki (長崎), Chusan (舟山), Ryukyu (琉球), N. Taiwan (北台灣), E. Taiwan (東台灣), Taiwan Strait (台灣海峽), Kwantung (廣東), Tonkin (北部灣/東京灣), Bashi (巴士海峽), Balintang (巴林坦海峽), Pratas (東沙), Scarborough (中沙), Paracel (西沙), Danang (峴港), Mindoro (民都洛), Nansha (南沙), Varella (Point Ke Ga/嘎那角), St. Jacques (Vung Tau/頭頓), Celebes (蘇拉威西海), Sulu (蘇祿), Palawan (巴拉望島), Reef (礁石), Condore (Con Son/昆山島), Bunguran (朋古蘭島@Natuna/納土納群島), Tiomna (應是Tioman/刁曼島)

    另一點很奇怪的是,我看到展覽最後列出的參考資料包括﹕(見天文台出版)
    —何佩然《風雲可測》
    —Starbuck L., A Brief General History of the Royal Observatory, HKO, 1951
    —Reports of the Director of the Observatory, HKO, 1883-1973

    有看過方某介紹氣象書籍的看倌,應該也讀過《風雲可測》的簡介,但這只是「第二本官史」。奇怪的是身為「第一本官史」,Dyson 的《From time ball to atomic clock》反而沒用上。(事實上《From time ball to atomic clock》對天文台的早期史寫得更詳細,只是沒有中文版本、又鮮有圖表。《風雲可測》是中英對照,有較多圖表,並對香港氣候史另外介紹,是其優點﹔但對於天文台歷史的描述,其實沒有《From time ball to atomic clock》般仔細。)
    而 Starbuck 那本書(小冊子﹖),則未曾一見。

Comments (4)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