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2, 2007

  • 先說題外話。

    正兄刊出朋友思力的「在道德佬、環保佬當道下苟延殘喘」,抨擊停車熄匙立法,恰好與知日教授的日本的停車熄匙運動相映成趣。
    正兄對文章討論中的某位異見人士,頗有嘲諷。我雖然不盡同意,但實在懶得辯駁。(是的,近年越來越懶了—又或者因為在學校罵學生罵得太多 )

    不過,倫弟又有另一番意見

    不知塔主何以誇口說重覆開關引擎比長開引擎耗更多油量。一般而言,小型轎車引擎在怠速運轉時起碼 800 - 1000 轉,開了冷氣更會提升 200 - 400 轉,想減輕車輛抖震的程度,又可能要將引擎轉速加多 100 轉。就當平均每分鐘 1,300 轉,總共等候 10 分鐘好了,開車那剎那要有 52,000 轉 (﹗﹗),著車 3 次 (歷時 5 秒鐘) 才相等於總耗油量。但著什麼引擎要過萬轉?還要數倍?數十萬轉?

    若代入塔主的例子,排一條車龍要「不斷開關引擎達十數次」,若不是有供過於求的問題,就是需求量大。前者的問題當然要靠重組車務解決,後者既然客源滾滾,就不算是長時間等客,更不會出現車廂達 40 度的情況。

    現在沒人說要回到未文明、未工業化的時代,只是想如塔主所言「避免不必的損耗」,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罷了。若連小小的事都做不到,那只是找藉口不想做而已。

    若連要實施停車熄匙都阻礙重重,輕視之;那香港人的思想其實還停留在相信「將電器設在待用狀態比開關電器慳電」,而不明白如此做法白白耗了多少能源,別說他們會自覺從家庭做起,關掉不使用的電器了。

    以他的性格,不喜歡直接硬碰。既然有愛車人說了話,所以我就出賣他,貼過來好了。

    不過,另一方面,我也覺得立法費時失事、難以執行。
    政府廣告常常叫人熄匙,與其如此,倒不如打廣告告訴全港司機,熄匙有幾大好處。
    (方按﹕當然,更好的是找消委會做個研究,證明有「幾」好)

    如果係人都知道,原來熄左再開都好過唔熄(再加上油價高企),就一定會越黎越多人響應。根本唔使立法。

    與其講道德(環保救地球),倒不如講著數。

    道德好講,但沒有實利的道德,往往只會變成虛偽。要靠「講道德」來維持的,往往不長久。
    要記得英國人說過﹕「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按栗子的建議,今天上apm找唱片鋪。
    不過一走入去,就覺得不會找到。(一般連鎖唱片鋪的模樣,通常只會賣大路貨,不會有這些東西的。就是信和那種由地板塞上天花板的模樣,才塞得進那麼多種不同的碟)
    事實上,結果也是找不到。
    我知道又一城那間唱片鋪也可能有的,不過那店出名貴。
    這大概就是信和的店還可以「今時今日」的道理吧﹖

    順道走落去三聯,我知道應該沒有的,但不順道看看不心息。

    驚訝地發現拙著仍在,而且在「香港研究」那一欄上
    還見到呂大樂那本《四代香港人》,如果不是怕圖書館沒預算,必買。(遲點等各科用剩錢才算吧)

    我自己又暫時不想買書,於是拿起薄書看看。
    只是始終趕著走,所以我只看了其中一代。我看的是第三代。因為﹕

    1. 書裡說第三代人三十開外,我反正過兩年都三十歲了。
    2. 我認為「第三代人」的描述很合符我的心境。

    我曾經說過,在經濟轉型中,我們這一代是最慘的。
    因為,我們的上一代,儘管面對經濟不景,但畢竟他們「風光」過。
    我們的下一代,一懂事就是「建華八年」和九一一,沒見過好事,所以沒所謂「壞」。

    就是我們,成長於經濟最繁榮、泡沫的環境。我們認識的「人生」,就是上一代給我們看的「成功路」﹕讀書、做野、升職、買樓、結婚、生仔。
    怎料,到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當然,有些人畢了業幾年,有些人剛進大學),經濟突然崩潰、「轉型」,世界從此不同。我們看到上一代的「風光」,但還來不及去「享受」,它就已經消失了。
    我們還要承受上一代留下來的「泡沫手尾」。無論是政府或私人機構,要「節流」總是找新人開刀比較容易,因為他們最沒權力、也沒還價能力。裁員減薪先殺我們、升職加薪卻遙遙無望。

    這不再是老一輩所謂「努力就有出頭」的時代,階級流動已經大減、貧富懸殊卻越來越嚴重。就算你勤力過新界隻牛,也沒意義,因為現在的人已經嫌牛多了。
    現在就算讓你當中產,你也只是個窮中產,而且樓價又回復到之前的泡沫水平了。
    升職﹖買樓﹖結婚﹖生仔﹖這是啥﹖﹗

    在我眼中,這場經濟轉型,有如西羅馬帝國滅亡。
    上一代就是羅馬帝國全盛期的子民,下一代就是日爾曼人,只有我們是看著「文明」滅亡的羅馬人。

    怎料回家找資料,原來第四代人七六至九零年出生的,亦即是說我被歸類為第四代。
    可能因為我父母實在是「非典型」吧﹖我實在無法認為自己屬於「第四代」所描述的人。
    (我掃書時,還以為「第四代人」是指我的學生)

    看來還是要買來細讀了。

Comments (11)

  • 上星期六去左聽呂大樂同梁文道講四代人。

    基本上方大應該是三四之間那批。書中的典型第四代較像我們的學生。

  • 1) 你想買的 Hero soundtrack, 無論怎樣看,也不算小路貨品耶!我今日放工出旺角,等我又去信和找找看。

    2) > 升職﹖買樓﹖結婚﹖生仔﹖這是啥﹖﹗

    跟方老師差不多大的男同事,四樣之中都做了最少兩樣,可見人的意願比環境因素重要。

    3) 看方老師第三第四代的寫了一大段,頭好暈,還是今天去二樓書店買本看算了^^

  • 庫大﹕這就是「任何分類方法都有局限」的註腳。

    栗子﹕2. 但未婚比率持續上升是事實。如果根據美國的資料,則並非真的不結婚,但會越來越遲。
    唔出奇呀,我好多親戚都結左婚(月尾又一個),畢竟他們是大家族。

  • 對,呂大樂也是這樣說,他也再三強調不要太看重這種分類,其實那是他的一些感想而已。

  • 我也去了聽呂大樂他們的座談會。

    在會上,呂大樂問:「究竟第四代人在想甚麼呢?」我說了一些感想,大抵和方兄說的類似:我們小時候仍然是那個幼承庭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好書可以出人頭地,靠努力可以搵飯食」的年代,可是待得我們長大,投身社會的那一刻,我們就發現自小奉為真理的那一套已經「唔work」……加上在職場裏種種違背人性的要求(工時過長即是其一,我寧可做個TA搵少D,都好過日日朝七晚十一;可惜TA不是「長遠之計」),令我更感到不忿,或是氣餒……這幾天看到電視播著小時候常聽見的「日頭猛做,到宜家輕鬆下」,現在已經變成「日頭猛做,到宜家繼續做……」

  • 庫斯克、慶生:唔好意思,當日未當面道謝。如果我呢件主持做得唔好,或有乜安排唔週到,請多多包涵。

    方潤:係咪知道人太多,唔來呢,嘿 :p

  • 都冇話嘲唔嘲諷

    係佔唔到塔主會犯一d小學生式謬誤(你話我錯?我話返你點點點 )

    至於"回到未文明、未工業化時代就最環保"可以話有point又得廢話又得-----等同如果呢個世界無法律就一定無人犯法

  • 肥力﹕確焉,我不嬲怕人多。

  • Many thanks, Mr Fong, for drawing my attention to such a good book! I love it very much!

    BTW, the last time I saw your book at jp@apm, it was placed under '青少年讀物' : )

  • 似乎,根據原來的解釋,成功進入建制,就是第三代人,或者第三代與第四人之間。
    進入建制進入得不理想不如意,就比較大機會是第四人。

    但現在,
    八十後已經變成一個政治口號了。
    贊同的話,人人都可以是八十後。
    說甚麼不動聽或者不贊同的話,就會被打成反對八十後、壓迫八十後、不聆聽八十後。

  • @路人甲 - 非也。請自己找來讀讀,很薄的。「第三代」跟「進入建制」是兩回事。

    至於八十後,固然有些人會說成「人人八十後」,但所謂「反對、壓迫、不聆聽」只不過是因為這樣的人確實太多。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