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 2005

  • [書海潛遇外二章]

    浮桴記》練乙錚,天地(香港),2005-10(2)

    急急讀完《浮桴記》。「書生」論政,最o岩我「合尺」。

    撇開練氏曾任「謀官」,現在出書算不算「過橋抽板」的嫌疑,我對內容唯一不同意的是﹕

    「中央政策組是否應當成為「給事中」(專事駁議之官)﹖」

    中國古代為何要有諫官,是因為政制不民主,君權沒有制約,唯有靠台諫制度作一點牽制。唐代的中書門下,亦因此而來,是政府內部的制約。練先生眼中的中央政策組,與其說像給事中(分屬六部),倒不如說像門下省(總攬其事),最大的分別是沒有副署權。

    可是,在西方民主社會,從來沒有出現過「給事中」,何故﹖
    因為民主社會,執政黨總有反對黨制約。各黨各派,都有建立智庫﹔大學又有很多學者從事政策研究,所以任何一個政策都可以得到很多反映。

    香港的問題,在於香港雖有立法會直選,但整體政制是不民主的(因為特首沒有民意基礎)。制定政策的全部工作只能在政府裡頭進行,政黨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權力)參與政策制訂。民意無從參與制訂政策,這樣的政制無論如何(無論哪個職位直選)都不能算是民主的。

    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央政策組才會擔任「給事中」的角色。因為外界根本無法對政策進行有力的評議,就唯有政府內部搞一個獨立部門去做了,因為政策沒有反思駁議,必然出禍(例如廿三條之一意孤行)。

    如果香港不民主,中央政策組當給事中,是無奈的。
    但既然練先生也贊成民主化,中央政策組最終應該是成為政府的智庫和政策研究所,負責提供政策而不是駁議才是。駁議的工作應該由反對黨和民間智庫去做,用不著成立一個政府部門。

    (書影﹕天地圖書)